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

时间:2023-07-20 16:25:54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一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指名说,激发兴趣……)

师:今天,就让我们去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带着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2、指名读文,扫除障碍

师: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生字不多,只有五个。下面我请同学们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多音字“结”“冠”。

(指名读,自由练读)

师:你们看,难读的句子只要多读几次,就能读通顺了,所以同学们要多读课文。

3、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c.同学们刚才通过朗读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你们很会读书!现在谁来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三、阅读片断,想像画面,品味语言,感受美景

1、雨后春笋图

(出示片断: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儿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自由读。师:同学们,读读看吧!我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欢上这道风景的。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二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乡村生活”。

随着课文的描述,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件

一、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同学们,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3、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c、同学们刚才通过朗读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生交流后师小结: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组内同学之间一起合作,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给每一处景物起个小标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雨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三、阅读片断,想像画面。

学生读,教师巡视。

2、找个别学生读,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想象画面。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师读,生齐读。

五、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独特

迷人门前种鲜花

雨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三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质朴、亲切和谐的农家画面,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歌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乡下人家》是一篇有关田园生活的文章,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们来说,深入的感受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不是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课文,这样对于深入理解课文起到很好感情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文本研读,易从多角度呈现教学亮点。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在走进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几张优美的乡村图片。)

2、指导看图理解:乡下(风光)人家(生活的场景)

(1)通过看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哪些景物?整体给你怎样的感觉?

3、导入

这样自然质朴、亲切祥和、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指名领读、男女生轮读、提问读)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儿,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课件出示)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课件出示文本)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一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a、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后,课件出示文本及瓜藤攀檐图: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是呀,乡下人家不仅在屋前的装饰独特、迷人,而且门前、屋后别有风味。

b、第二组学生代表发言后,课件出示文本及鲜花轮绽图: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交流感受:这里是如何表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师: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花(朴素华丽姹紫嫣红花繁叶茂傲然怒放)你能用上平日积累的词语和刚才拟人的方法填空吗?(课件出示问题)春天,芍药。

夏天,夏天凤仙、鸡冠花。秋天,大丽菊。

c、第三组学生代表发言后,课件出示文本及雨后春笋图: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探)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来。用什么方法写的?(拟人)

d、用上述方法由其余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相关文本及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1)齐读这一段。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

1、阅读(课件出示)《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3)有感情第朗读。

2、综合性学习。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深入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身边的人和动物是怎样生活的。然后写成作文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独特

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院落晚餐

迷人

月夜梦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示范引导法,引导学生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画、找、品、悟、诵、说、演”的方法学习课文。采用“观图片(视屏),欣赏风景——品文字,感悟美景——说风景,聚焦美景——谈感受,走进美景”的教学模式有效组织教学,让学生尽情的感悟写景类文章的诗情画意,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1、观图片(课件、视屏),欣赏美景。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是创设情境,初涉田园。播放课件(乡下人家田园风光图片),学生欣赏边画面边听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尤其是当他们欣赏到自己家乡美景的时候,更是喜不自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导入新课就显得顺理成章。其次是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独特迷人”的理解,接着抛出中心问题“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急于找到答案。

2、品文字,感悟美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步骤有顺序地用课件出示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让学生说一说,感受文中的画面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悟,从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合。然后凝练概括画面,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示范为画起名。最后归纳总结学法,即读文想象画面—动情欣赏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充分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

3、说风景,聚焦美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就会更深入地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说议想的学习方法,感悟自己喜欢的美景。首先我把学习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按照“学习锦囊”中的方法学习,当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朗读,独特的体验后,再把学习成果和小组成员交流分享,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接着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如:句子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学生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石狮子、大旗杆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句子二:“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学生先找出了“率领”、“大踏步”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读出场面的趣味性,然后通过学生演,师配音的方式,生动的再现场景,一只尽职尽责、不辞劳苦的鸡妈妈,一群调皮可爱的鸡宝宝,一只斗志昂扬得的爸爸形象,便跃然纸上。

4、谈感受,走进美景。首先是梳理全文、回归中心,引读中心句,读出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接着是归纳写作方法,从原句中关联词“无论……无论……”归纳出时间顺序,再用“不论……”归纳出空间顺序,文中描写的这些事物和场景大家都熟悉,作者正是缘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又采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再现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最后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夸一夸自己家的房前屋最熟悉的一处地方。时间和空间交叉叙述的顺序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从关联词入手,水到渠成地引出写作顺序,渗透了写法指导。通过让学生夸一夸一处最熟悉的美景,做到了学以致用。其次是课外拓展,延伸田园,走进生活中的美景。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深入调查了解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身边的人和动物是怎样生活的。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但是学生平时对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并没有留心观察,因此教师从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活动,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是构建大语文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1、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一):看图揭题

刚才我们一起谈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校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

(2)抽读课文(指名读1、2、5自然段)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卷呢?(思考,交流)

学习第一幅画面“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别有风趣

从瓜藤叶的颜色感受出来的: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动态美

嫩绿的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和乡下人家的小小的屋子和谐地映衬着,别有风趣。

可爱

与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比,石狮子让人感受严肃,有些害怕,旗杆又显得很单调,而瓜架让人感受很亲切,很可爱。

3、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画面的别有风趣,可爱吗?

4、小结:这瓜藤攀岩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时、无论何季

和谐自然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五

教材依据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第21课。

设计思想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特色。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形散神聚”,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开展交流、感受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有关乡村生活场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 池塘里嬉戏的鸭鹅、小河边捣衣的妇女

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院子里悠闲的公鸡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细腻、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师板书:21、乡下人家) [设计意图:观看课件,直观感受乡下美景,从而让学生进入的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全班交流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师小结:“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从作者的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美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抓住课文主旨。]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划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读自悟,感受乡下的美景,然后围绕问题互相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以下面两句为例: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的点拨、指导要适当,不可越俎代庖,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

4、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学习活动,加深对我们农村生活的了解。 2、读读书中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制定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如乡村风光绘画展、收集本地各种农作物生长的资料、调查当地人生活的变化等等)

3、交流汇报各组活动计划。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和谐 自然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如同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在和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全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我所工作的学校地处农村,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而且他们很少有人走出这里,对于乡村风光,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尽管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们。于是,教学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他们较熟悉的乡村生活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并进一步探究,找出文章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接着采用分组、集体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最后,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计划地走进自己熟悉的乡村,体验乡村生活,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的学习作好准备。 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学生交流时的方式、语言显得单一,课堂也显得有些乱,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六

1、 提前板书课题(《乡下人家》)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复习词语:瓜藤 屋檐 装饰 鸡冠 率领 觅食 和谐 归巢

(可先指一名同学读,再全班齐读)

生:汇报(瓜藤攀檐图、鲜花笋芽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

师:(同时贴图)

指一名学生读,再齐读。

3、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再一次走进乡下人家。

1、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带给作者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

(指名读,屏幕出示句子,再齐读)

2、师:作者是怎样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再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要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板书:独特 迷人

(一)瓜藤攀檐图

1、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美,来读读?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攀,爬)为什么觉得好?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写出了瓜藤生长的动态。)

师:作者用准确的动词、拟人的写法带给我们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生机勃勃。

师生合作:

师: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

生: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他们你挨着我,我缠着你,自由自在的生长着,真是别有风趣。

2、还有哪句话令你感受到风景的独特迷人?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联系上文,这青的瓜是——丝瓜,这红的瓜是——南瓜

师:这藤、这叶没有人刻意地修剪它,多么自然,多么有趣。

师:青的瓜在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绿了。男生读读——

师:红的瓜在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红了。女生读读——

师:乡下的瓜藤就是这么独特迷人,别有风趣——(齐读)

3、 还有哪句话能让我们感到风景的独特迷人?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师:什么是别有风趣?

生:另有一番独特的趣味。

(2)师:为什么说乡下人家的瓜架要比城市里的石狮子或旗杆可爱呢?

生:城里的石狮子严肃,色彩单调。

(3)师:你们再对比着看看乡下人的瓜架——

师: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上,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4)师:这就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这就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鲜花笋芽图

生汇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在这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花、它们怎样开放?

生:乡下人家春有芍药,夏有凤仙花、鸡冠花,秋有大丽菊。

师:每个季节都有鲜花盛开,这就叫——“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合作读:

师:这种花还没谢,那种花又开放了——(指读)

师:乡下人家一年四季都不缺乏色彩——(齐读)

2、师:这句话中有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

生:朴素——华丽

师:一组反义词放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华丽

师:看看这些花,调动你词库中的词语,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五彩缤纷,色彩绚丽,五颜六色,花团锦簇……

师:你眼前就是这五彩缤纷、鲜花盛开的景象,再来读读——

师:朴素

师:你们看看这些花开在什么地方?

生:门前场地上

师:它们还可能开放在哪里?

生:墙角、河边、桥头

师:是啊,它们随处可见,它们落地生根。

合作读

师:虽然它们长在墙边,却依然开得那样娇艳动人。你来读——

师:虽然它们没有盆栽的精致,却依然开得那样色彩缤纷。你再读读——

师:虽然它们不是花中的极品,却始终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齐读——

3、 师:这段话中除了鲜花绽放以外还描写了什么?——雨后春笋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美?来读读。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这段话中你觉得雨后春笋是什么样的?(生机勃勃)

(1)师:哪个字让你读起来有不一样的感受?(探)

生:“探出头来”写出了春笋活泼,充满生机,像孩子一样顽皮。

师:作者把春笋当做小孩子(人)来写,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笋是怎么探出头来的吗?(播放视频)

师:谁愿意试试?读出春笋的生机勃勃吧——(指读,齐读)

(2)几场春雨过后,在竹林里走走,你还会看见什么,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还会看见许多 。

出示幻灯片,读整段。

师:乡下人家房前花果香,屋后竹成行,难怪作者说——

师:作者又是抓住了乡下人家最独特的景物来写,向读者展开了又一幅美丽的画卷。

小组内部可以进行交流。

出示: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自然段

悟——这段中哪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抒——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鸡鸭觅食图

1师:两名学生分别读三、四段。

2师:找找鸡鸭觅食嬉戏的句子,来读读

评价:师:这真是有趣的画面。

师:它们真是悠闲自得。

师:石桥稻田人家,垂柳绿荫野花。小村河畔,我们观赏戏鸭。

(四)院落晚餐图

1师:乡下人家怎样吃晚饭呢?

生读文。

合作读:他们对着——天边的红霞吃起来

他们迎着——向晚的微风吃起来

他们看着——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吃起来

师:他们还会怎样地吃?

师:真是令人陶醉啊,太有诗意了。

师:这样地吃在作者看来就叫—— “天高地阔”地吃。

小结:微风、归鸟、红霞和这乡下人家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难怪作者说——

(五)秋夜虫鸣图

师:夜深了,乡下人家还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伴着这一声声秋虫的鸣叫,你们也美美的读读吧。不过,千万不要吵醒了睡梦中的人们。

师:这就是乡下人家,春有春的美丽,秋有秋的情趣。

1、 你看,乡下人家房前花果香,屋后竹成行,难怪作者说——

你看,乡下人家鸡鸭觅食嬉戏,秋虫欢叫鸣啼,难怪作者说——

你看,乡下人家天高地阔,风景如画,难怪作者赞叹道——

2、 小结:作者正是抓住了乡下人家这些平凡朴实却独特的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清新秀丽,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城市里的你,也可以选取一处景物,写出它的独特迷人。

最新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篇七

1.指导思想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8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从陌生的景物中、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2.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乡村风光照片;多媒体课件

1.引课:播放乡村生活的资料,交流:说说对乡下的了解。

2.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就是一篇有关“乡村生活”的美文。一起读读题目。

1.接读课文,给每幅图画起个好听的名字。

2.师生共同交流,师相机板书

3.谈自己对图画的感受

4.读课文,找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师板书:独特迷人的风景

(一)问题引领

教师:乡下人家有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你认为哪一道风景最独特最迷人,就认真去读一读,画一画重点的词语、句子,和同桌交流交流理由,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研读。

(三)交流(按照学生感兴趣的图画顺序交流)

1.瓜藤攀檐图

体会动态的美

a.教师:请大家读一读第一句话,看看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乡下人家门前的瓜秧生长的很旺盛)

教师:从哪儿体会到的?(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教师:会读书的学生能把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读成一句话,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攀、爬)

b.教师: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的美,作者用了两个字,就把画面写活了!

体会静态的美

a.教师:这里农家小院的装饰是什么样的?

学生:——

b.教师:(出示课件)注意变色的字(青、红的、碧绿,课件背景是淡淡的瓜藤攀檐景),再读一读句子,看看你体会到了一种什么美?(色彩的美)

学生:——

c.教师:同学们,你们乡下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家有没有种瓜?(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儿的画面)

学生:——

d.教师:这儿既有自然的、静态的美,还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的美,想到在屋前搭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我们边听边想象这幅生机盎然的瓜藤攀檐图。

2.鲜花轮绽图

a.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为什么感觉这里最独特、迷人。

(同时,教师出示课件:鲜花绽放)

b.教师:说的真美,鲜花在对你笑呢!

3.雨后春笋图

a.学生:谈体会

b.教师:是啊,老师也很喜欢这儿,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件出示本自然段)看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的句子为: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课件中改为:成群的从土里长出来,背景为淡淡的竹笋图)

c.教师:把“探”换成“长”行吗?为什么?

教师:作者用了一个“探”字,就让我们感受到春笋生长得那么迅速,像一个个和我们捉迷藏的小娃娃。

来,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学生:感情朗读。

d.教师: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带着陶醉的神情,看来,这么独特迷人的景色,我们还应深深地刻在心中!大家试着背一背,看谁先背下来。

请一位较好的学生背诵。

e.教师:有什么好办法能迅速地背下来?

(边想象画面边背诵、抓住关键的词语……)

f.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背一背。

学生:——

学生:齐背诵。

4.鸡鸭觅食图

a.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出示课件,背景是鸡鸭悠然自得觅食的图片)

b.是啊,鸡儿觅食鸭戏水,这样的风光确实惹人陶醉。

5.院落晚餐图

a.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b.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教师:农家人吃饭都让人有诗的感受,大家闭上眼睛,(师用语言渲染情境:现在,我们就身处乡村夏天的傍晚,这儿真是天高地阔啊!让远处看,看到了吗?天边红红的,再感受一下,那轻轻吹来的,抚摸着我们面颊的……还有从头上飞过的,叽叽喳喳叫着的归巢的…… )

d.睁开眼睛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吗?你有什么感受?

f.教师: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学生:帮诗句找家。

g.我们把诗送入文中找一个同学读诗句,我们读课文,来感受一下傍晚乡村那天高地阔的自然美!

教师:太阳渐渐下山了,傍晚悄悄的来临……

学生:……(配乐朗读)

h.教师:好一幅自然和谐的院落晚餐图啊!

6.月夜睡梦图

生1: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生2: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全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这美妙的歌声伴着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的进入梦乡。

7.感情升华

a.欣赏了刚才的这几幅图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b.让我们再一起来读最后一段:作者那由衷的感叹!

2.教师:其实,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听了这几首古诗,我感受更深,老师填了一首词,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3.相信,此时,同学们心中的乡村美景已不止文中、诗中的这些,下课后,同学们就作一首小诗,或者填一首词,或者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你心中的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