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史教育的意义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通用

时间:2023-05-22 12:17:38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篇一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课的大改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 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做一名好老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使你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一位外国诗人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欢,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苦而涕泗滂沱。如此声情并茂,学生被深深吸引,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因此,“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应该成为每一名新世纪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须具备的品质。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篇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作为指定学习教材之一,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回答了关于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全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讲述了许多鲜活的党史故事,是坚持把学党史和悟思想结合起来的一部好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全党集中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

学习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未来是从今天走向明天的,过去、现在、未来是相通的。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党员、干部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党的历史铸就的精神谱系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员、干部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获得思想的启迪、智慧的增长,提高工作本领,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从党的历史中学习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党员、干部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学习党的理论探索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中国人民选择和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怎样深刻改变中国和世界的。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

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学习党的自身建设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学习党的政治锻造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团结一致向前进。

怎样学习党的历史

什么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什么是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体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概括起来讲,就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的最新论述,党的历史还包括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的内容。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这“五史”的融通和统一。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把握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就抓住了学习的总纲,就会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认真贯彻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要求,切实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篇三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课的大改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篇四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课的大改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篇五

同志们: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奋斗历程,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加强自身建设;2月20日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九三学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奋斗历程,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加强自身建设,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应有之义,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

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中共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多党合作史相贯通,与社章社史相结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团结引领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一,坚持学史明理,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动自觉。通过学习教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九三先辈自觉自愿的选择,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理解,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性真理性的掌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筑牢“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思想根基。

第二,坚持学史增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学习教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决心,切实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第三,坚持学史崇德,传承弘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教育,深刻感悟九三学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坚定政治信念、高尚道德风范。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的许德珩就与毛泽东、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九三学社建社以来,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包括20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众多社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卓越贡献。我们要继承发扬九三前辈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营造学传统、讲传统、用传统的浓厚氛围,确保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根基永固。

第四,坚持学史力行,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通过学习教育,践履知行合一,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深刻把握新时代九三学社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按照“四新”“三好”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团结引领全x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将学习教育激发的正能量转化为履行参政党职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果,切实担负起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使命。

二、全面领会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

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要紧扣重温光辉历史、发扬光荣传统、坚定合作初心、提升履职水平主题,坚持以学习中共党史为重点,注重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多党合作史以及学习社章社史紧密结合,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深化历史教育、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

一是深入学习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奋斗的政治自觉。

二是系统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通过系统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把握。

三是认真学习多党合作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携手前进的同心奋斗史,共同谱写了多党合作的辉煌篇章。进入新时代,我社按照“建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的参政党”的时代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进行探索和谋划,提出了“思想上坚定、履职上坚实、组织上坚强”的参政党坚实目标,不断提高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新贡献。

通过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多党合作制度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坚定信念、优良传统、经验启示,深刻认识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是扎实学习社章社史。社章集中体现九三学社性质、宗旨和基本主张。社史记录九三学社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和优良传统。1944年,许德珩、褚辅成、张西曼、梁希、税西恒、黄国璋、张雪岩、吴藻溪等五四运动的著名人物,出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后更名“九三学社”。抗战胜利后,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新政协,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团结和推动社员积极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在创建和发展新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习社章社史是继承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九三学社组织凝聚力、动员力,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保障履职尽责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通过扎实学习,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传承弘扬长期以来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巩固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激励全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九三学社的新荣光。

三、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实施

各级社组织要把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以全面学习中共党史为重点,注重与学习“五史”、社章社史相结合。在“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前,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庆祝大会到年底,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中共党史的系统把握。各级组织要紧扣重温光辉历史、发扬光荣传统、坚定合作初心、提升履职水平的主题,加强政治引领、理论武装、思想引导、共识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务求实效。

一是要压实政治责任。各级组织要把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好统筹谋划,细化责任分工,密切结合自身建设和履职实际,做到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与本单位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弘扬自我教育传统,体现“自觉、自主、自为”,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积极开展符合自身实际、体现各自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把握正确导向,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各环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歪曲和丑化中共党史的错误倾向,团结引领广大社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是要注重突出重点。各级社组织要以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代表人士为重点,覆盖各级组织及广大社员。各级社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活动、开展辅导宣讲、撰写发表学习文章、参加基层组织学习研讨、动员参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带头加强自学、集中学、领学促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社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组织参与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情况要作为述职和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

三是要丰富载体形式。各级社组织要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社员的特点要求,创新互动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学习教育方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参与度和吸引力,做到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精准施策;将中共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培训班次的核心内容,深化历史传统教育;及时发现树立、宣传报道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榜样激励作用;注重线上线下学习教育相结合,用好社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社员之家”app等宣传教育载体,组织开展好党史知识竞赛;发挥基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社员自我教育主体作用,通过专题学习、主题活动等形式,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四是要强化沟通交流。各级社组织要将学习教育活动和全年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地实际,做好与同级党委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开展学习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帮助;加强与九三学社兄弟x市的研讨交流,实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深入、高质高效开展。同志们,“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深入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到学习教育与社务工作两促进、双提高,以学习教育的显著成效激发担当作为的干劲热情,不断开创全x社务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