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工作报告

时间:2023-08-02 16:28:44 作者:韩ll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沥青路面工作报告篇一

城镇道路的沥青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一)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在干燥地区可不设垫层),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二)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

(三)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高等级路面可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沥青路面工作报告篇二

1.水泥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施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低温期宜采用早强型水泥。

(3)选用水泥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5)当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用作基层时,可使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不掺入粉煤灰时,宜使用强度等级32.5级以下的水泥。掺入粉煤灰时,只能使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 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须检验合格。

2.粉煤灰和其他掺合料

面层水泥混凝土可单独或复配掺用符合规定的粉状低钙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掺合料。

3.粗集料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

4.细集料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细集料。

沥青路面工作报告篇三

乙方:

一、乙方从事的沥青车辆运输工作必须符合其车辆安全运输的相关要求,既要充分了解本工作的安全特点和性质,又要掌握其危险性质和主要危险源。

二、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尾气排放,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三、乙方必须重视安全工作,在沥青运输途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贵阳市“三创一办”相关工作要求进行运输。

乙方运输途中发生的事故,由其自行承担。

四、乙方在施工现场进行运输时,应注意周边人员情况,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因乙方车辆造成的伤亡事故,其必须承担所有直接经济损失。

五、甲方配合乙方在摊铺过程中的安全警戒工作,乙方在沥青摊铺过程中的一切安全事故,由其自行承担。

六、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于运输结束之日时废止。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沥青路面工作报告篇四

1 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工作区又是路基承受行车荷载影响较大的深度区域,该深度区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对保证路面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否则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使路面产生开裂。因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影响路基工作区稳定性和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完工后沉降量。

路基工作区的强度主要在填筑过程中形成的,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确保路基强度。填筑材料首选石、砾、砂类土;其次选用含砾、砂低液限粘土;再次选用低液限粘土。粉质土和有机土不能用于填筑路基。

在路基、路面设计时,车辆荷载是按标准额定轴载(bzz-100)考虑的,公路路基成型后,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就固定成型了。公路交付使用后,当公路上车辆超载运行时,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必会随之加大。由于超载的缘故,路基工作区的实际深度超出了预设深度,这样未经处理的超出部分的路基强度、稳定性、刚度明显不足,在实际使用中,路基、路面就会产生裂缝、沉陷、车辙、变形过大等病害。因此,面对当前公路超载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建议在路基施工时,路基工作区的控制深度最好大于路基工作区的设计深度,以防患于未然。

压实度是反映路基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施工中必须严格检测控制,使其达到规定值。填土层的厚度对压实度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中要插杆挂线,每层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检测压实度试坑要打到下一层顶面,凡是检测结果达不到规定值的要加压处理或推除重填。

降低地下水是提高路基强度的重要措施,路面底下80cm路床是路基的关键部位,它直接承受和吸收路面的扩散应力,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开挖路床后发现底下渗水,不论流量大小都要处理。填方地段要采用较好的材料填筑,土质差的地段要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基强度和稳定性。

2 基层应有合理的设计厚度

当基层厚度增加时,基承载力也迅速增加,试验证明,半刚性基层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m后,基承载力提高为原来的3倍,因此,应在投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基层厚度。

2.1修筑防裂路面

有关实践证明,面层及射裂缝受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厚度超过15cm的沥青面层可以有效地防止路面拉疲劳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

国外资料介绍,在贫混凝土上铺筑10cm的沥青面层后,其在反射裂缝形成前可累积通过标准轴载10×10次。如果沥青面层加厚到15cm,则可通过20×10次。如沥青面层加厚到17.5cm,则可放心使用。

2.2选择防裂性能好的材料

(1)选取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

(2)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面层,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在缺少优质的情况下,应添加一些添加剂或聚合物,以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

(3)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作面层。经查阅有关资料,美国和英国研究表明,在沥青砼中使用较软的沥青,可以阻止低温收缩及高温疲劳两种作用机理引起的路面裂缝扩展。

(4)应尽量采用密实型沥青砼面层,空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使用中沥青硬化缓慢,同时延缓了裂缝的扩展。

(5)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材料。如果集料呈酸性,则应填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原形颗粒的天然砂。

(6)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合理选配混合料级配时,应兼顾其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以及路表特性和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间断级配、大空隙、密实型的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和采用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车辙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防裂路面设计时应选用的一项新技术。

(8)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作沥青砼表面的封层,可进一步提高表面层的抗温度裂缝能力。

《沥青路面裂缝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沥青路面工作报告篇五

1 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工作区又是路基承受行车荷载影响较大的深度区域,该深度区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对保证路面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否则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使路面产生开裂。因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影响路基工作区稳定性和强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完工后沉降量。

路基工作区的强度主要在填筑过程中形成的,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确保路基强度。填筑材料首选石、砾、砂类土;其次选用含砾、砂低液限粘土;再次选用低液限粘土。粉质土和有机土不能用于填筑路基。

在路基、路面设计时,车辆荷载是按标准额定轴载(bzz-100)考虑的,公路路基成型后,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就固定成型了。公路交付使用后,当公路上车辆超载运行时,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必会随之加大。由于超载的缘故,路基工作区的实际深度超出了预设深度,这样未经处理的超出部分的路基强度、稳定性、刚度明显不足,在实际使用中,路基、路面就会产生裂缝、沉陷、车辙、变形过大等病害。因此,面对当前公路超载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建议在路基施工时,路基工作区的控制深度最好大于路基工作区的设计深度,以防患于未然。

压实度是反映路基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施工中必须严格检测控制,使其达到规定值。填土层的厚度对压实度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中要插杆挂线,每层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检测压实度试坑要打到下一层顶面,凡是检测结果达不到规定值的要加压处理或推除重填。

降低地下水是提高路基强度的重要措施,路面底下80cm路床是路基的关键部位,它直接承受和吸收路面的扩散应力,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开挖路床后发现底下渗水,不论流量大小都要处理。填方地段要采用较好的材料填筑,土质差的地段要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基强度和稳定性。

2 基层应有合理的设计厚度

当基层厚度增加时,基承载力也迅速增加,试验证明,半刚性基层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m后,基承载力提高为原来的3倍,因此,应在投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基层厚度。

2.1修筑防裂路面

有关实践证明,面层及射裂缝受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厚度超过15cm的沥青面层可以有效地防止路面拉疲劳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

国外资料介绍,在贫混凝土上铺筑10cm的沥青面层后,其在反射裂缝形成前可累积通过标准轴载10×10次。如果沥青面层加厚到15cm,则可通过20×10次。如沥青面层加厚到17.5cm,则可放心使用。

2.2选择防裂性能好的材料

(1)选取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

(2)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面层,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在缺少优质的情况下,应添加一些添加剂或聚合物,以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

(3)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作面层。经查阅有关资料,美国和英国研究表明,在沥青砼中使用较软的沥青,可以阻止低温收缩及高温疲劳两种作用机理引起的路面裂缝扩展。

(4)应尽量采用密实型沥青砼面层,空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使用中沥青硬化缓慢,同时延缓了裂缝的扩展。

(5)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材料。如果集料呈酸性,则应填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原形颗粒的天然砂。

(6)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合理选配混合料级配时,应兼顾其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以及路表特性和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间断级配、大空隙、密实型的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和采用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车辙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防裂路面设计时应选用的一项新技术。

(8)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作沥青砼表面的封层,可进一步提高表面层的抗温度裂缝能力。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及其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