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读后感(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7 01:31:54 作者:纸韵 旧唐书读后感(优秀1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旧唐书读后感篇一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平:“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一叠古诗诗集。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

旧唐书读后感篇二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平:“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一叠古诗诗集。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

教师简评:中国的诗歌世界,博大精深,烟波浩淼,小作者能从诗歌的世界中读出勇敢坚强,实属难得。

通过作者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倾诉,我们看到了作者清新隽永的文笔,恰当古诗词句的引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较为丰富的文学积淀。

旧唐书读后感篇三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

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旧唐书读后感篇四

我小时候住在我爷爷家,他是一个诗歌迷。我的藏书中有许多诗歌和书籍。于是,我轻松地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的第一首古诗是白居易的《告别古草》和《我醉了,知酒浓》。我无法停止阅读它。从那时起,我就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

读诗之初,我读朗朗上口的句子;读诗结束时,我仔细地读诗中的词句;然后,在爷爷的指导下,我读了诗中的悲伤或快乐的故事。我喜欢读唐诗晚上在柳树下微风轻吹,或者阅读李白的激情,喝酒和唱歌在现实中,或读杜甫的英雄主义,这样我会更担心这个国家和人民,或读白居易的庆阳昌黎、添加一个优雅,我的心,或阅读孟浩然的宁静,品尝李商隐的委婉语…每当此时,总是风起雨落,仿佛自我里充满了儒生,稍有疏忽就能吐出永恒的绝句。

我一直很重视思想丰富的诗歌,因为它们陪伴着我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人生难免失望,当我不擅长考试的时候,那句话“有时,风浪长了就会被打破,直接挂起云帆助沧海。”鼓励我突破“路难”的困境;当我和朋友们告别时,“海有朋友,天涯有邻居。”它成为我心中的安慰。诗歌,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是失意还是快乐,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诗歌一直是我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今天的唐诗已不再只是诗歌,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国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你智慧;读唐诗可以激励你,鞭策你,让你前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你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一首唐代的诗像水一样静下来,欣赏它的意境。

旧唐书读后感篇五

今天,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描写风景的古诗,比如:李白写的.《望天门山》、王维写的《山居秋暝》、张九龄写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韩愈写的《晚春》等。每首古诗都给我们讲解了不同季节的风景。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李白用“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早早赶回家乡的急切心情。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课文中没有学过的古诗,我非常喜欢《唐诗三百首》。

旧唐书读后感篇六

唐诗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大部分的启蒙时期应该都背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对于唐诗的了解也仅局限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在本书中,六神磊磊用轻松诙谐的文笔向我们讲述了整个唐诗的发展史,从启蒙到全盛到逐渐没落,唐诗不是空中楼阁,他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了解当时的背景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唐诗。里面提到的两个点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我们今天能读到这些唐诗多么不容易,很多诗人在世时并没有什么大的`名望,很多诗散落在各种,就算有当时的出版业也不发达,很多诗都失传了,幸而有很多有识之士为了保护这珍贵的文化资料,不断搜集、整编,这才保证了我们的文化不断层,中华5000年的文化才能不断传承,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二是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这也是第一次思考我们的文化,如果没有李白的诗句,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泻千里这些成语我们都不会有了,很多典故也都不复存在,而这也正是我们的文化内涵所在,是汉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是共同的文化和精神象征才让我们血脉相连。希望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文化也能不断传承,历久弥新。

旧唐书读后感篇七

说来惭愧,《唐诗三百首》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尽管其中不少的作品,早早通过各种途径看过、念过、背诵过。小时候留下的记忆,真是抹也抹不掉,《长恨歌》《琵琶行》,唐诗里算是大制作了,现在居然还能随口背诵出好几段。

读杜甫,你会怜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字伤心,吞声一哭;更会尊敬,“三吏三别”,针尖麦芒,刺贪刺虐。而李白,你想跟他做朋友,别的不说,就那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坦坦荡荡,不一口闷还等什么。即便成不了朋友,在一侧听他吹吹牛逼也好,那些“千金散尽”的故事,那些“蜀道之难”的故事。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名字忘了,讲的就是唐诗故事,由此认得不少名字,念得几首诗。印象最深的却是主题曲中的一句:“唐朝三百年,诗传五万篇。”也是诗歌的句子。如今翻着这本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年》,这句诗又在耳畔回响,权且停下来品了品,似乎明白了什么。这句诗,当然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但“三百”与“五万”一比,着实显得唐诗气象万千,压过产生它的大唐,这才只是“传”下的,十之一二而已!套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这大唐的兴衰存亡,似乎只为了成就一场诗歌的盛宴。文学的不朽,在此存焉。

中学时常常在qq空间里写点日志,时不时换个qq签名,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中二得很,记得用的第一个qq名是“司马青衫”,用的当然是《琵琶行》里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也不知哪来的善感多愁,过了俩月就换了别的。后来的一句qq签名倒是一直沿用至今,“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且越来越喜欢。这句子中透露出的达观、闲散和处变不惊的态度,读之令人神旺。

大学教古典文学的老师,是杜甫的研究者,也是崇拜者,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叫萧萧,儿子叫滚滚。不消说,用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梗,老师对杜甫的'爱,真是无疑了。那会儿迷恋海外汉学研究,有一次读到宇文所安解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简直如鸿蒙初辟般豁然开朗,那种回环往复的诗意和况味完全笼罩了我。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一读宇文所安的这部小书:《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唐诗是汉语美学的巅峰,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汉字组织形式,能够如唐诗般将汉语的特点、美感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读唐诗,只能再一次确信,诗歌是不可能被翻译的。方块字和字母字,简直就是死对头,玩不到一块儿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怎么翻译?“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怎么翻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怎么翻译?根本不成,独属于汉语的节奏,音调的变化,遣词的巧思,思维的方式,更不用说,后面还跟着庞大的中国文化传统。

与唐诗的故事,还在继续。

旧唐书读后感篇八

读到第一百零七首诗时,不经意间想到八月十五将近,便忆起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总是中秋主题中的经典。

喜欢诗词,所以喜欢诗人。当然,我没说,我更喜欢柳永。

柳永是一个寂寥没落的词人,却更是一个禀赋浪漫的词人。

他的词言近意远,运笔行云流水毫无人工衔接之痕。若飘若离,虽隐却现,情景融合为飘缈之画,字字为珠,句句为玉,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创造了独具深情,久盛不衰的意境,又以“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写尽落魄词人的惨淡人生。

不用豪迈,依然可以用婉丽纤柔,凄美动人写就华章。

每个人都是痛苦的,你尤甚。

就像我们用自己的'忧伤读你的凄婉,读你的断肠。

想你不是一瞬间的事。我的诗人。

旧唐书读后感篇九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旧唐书读后感篇十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