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11:00:20 作者:温柔雨 最新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优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篇一

我想这不但是工作,更重要的是自我人生中的提升阶段。从这一阶段来看,发现自己现有的知识来适应新的工作也远远不够,需要往很快的提升自己。

半年以来,感慨最深的就是,工作的成功不单单是一两人的努力结果,而是大家的共同的努力、进步、进步,这样才是工作的目标,报社的目的。自己在半年的工作中,出现的题目很多。现在总结题目是必不可少的,总结就是对工作进行深进的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半年工作打下一个基础,定下一个目标。把下半年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把工作落到具体实处,真正把本身工作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半年中工作的回顾:

1、完成了低年级936期的版面制作;

2、完成了高年级936期部份版面制作;

3、完成了幼儿版936期部份版面制作;

4、报纸的发片工作和山东的传版工作;

5、报社百千万活动证件的打印和制作;

8、下学校调研4次,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换沟通;

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篇二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作者:靳晓艳李成俊张晓燕肖爱华邢燕萍作者单位:靳晓艳,李成俊,肖爱华,邢燕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221008)

张晓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江苏,徐州,221140)

刊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researchguide年,卷(期):“”(7)分类号:g125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篇三

2018年5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召开的期刊评价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专家委员会组建座谈会暨期刊评价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黄长著、马费成、初景利、曹树金、陈力、黄如花、蒋颖、金晓明、李广建、宋恩梅、孙建军、王芳、王忠军、吴澍时、徐亚男、曾建勋、张斌、张海涛、朱强等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编辑与会。

会议就如何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在开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的研究工作。我们的评价特色和优势在于,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丰富完整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希望各位学者编辑能够关注并参与这一工作,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这一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座谈会上,基于增强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的实践形式的考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与成果评价研究室负责人就成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的问题向与会的学者、编辑汇报了具体构想,与会专家首先就组建“期刊评价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专家委员会”进行了讨论。该学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由18人构成,其中主任2人,委员16人。该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构成尽量覆盖所有的二级学科,注意专家的机构分布与地域分布,兼顾老中青各年龄层次学者,注意学科专家和编辑专家的有机结合。

与会专家对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章程的'草稿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对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发表了看法。与会者普遍认为,提升同行评议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对于促进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进一步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突出学术期刊的学术性,要考虑指标设置的导向性,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可获得性与可操作性,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学者建议,应加大同行评议的权重,采用召开座谈会、通讯评审等方式扩大同行评议专家范围。在管理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除原有的价值导向一票否决和学术不端扣分指标外,要增加学术争鸣、知识产权等导向性指标,以期刊为平台营造好的学术氛围,构建好的学术生态。在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有学者提出,国际影响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编委或作者的国际化,并且在注重国际化的同时,更应凸显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中国特色。我们将根据专家所提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期刊发展,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

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篇四

摘要:根据20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外文版;学术期刊;国际化;编校质量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1~2]。随着学术领域的发展,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需求与日俱增。外文版学术期刊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最新学术成果的窗口,其编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3]。学术期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外文版作为这一绩效向全球公布的窗口,对学术研究成果走向国际,为世人所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文学术期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科研领域成果能否为国际社会所知晓和认可。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日益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外交流的高度,认真做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工作。

一、现状

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办刊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学报基本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办外文版期刊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外文版期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等诸多原因,外文版期刊在编校质量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对全国外文版学术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校质量检查,以了解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从而确定今后对这类期刊的管理政策。此次抽检主要是从语言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列入检查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以差错率万分之五(含)为合格标准,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这充分说明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中国多数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令人担忧。从检查结果看,受检期刊语言规范与编辑质量主要差错分为十类:语法差错、结构差错、词语搭配差错、用词差错、拼写差错、大小写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语言逻辑差错和乱码。其中,前四类反映的是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基本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缺失,后六类则主要表明编校工作的草率。这一抽检结果引起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敦促参检期刊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办刊质量。

二、原因分析

致使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较晚,重视不足

在中国,外文期刊创刊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还不到,同时又因为没有对外文期刊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中文版相比,无论在人力或经济方面,在外文版发展的投入上都略显不足。据了解,目前,在各个高校学报编辑部内,中文版的编辑人数普遍多于外文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外文版学术期刊大多处于维持状态,编辑部仅有一到两名专职外文编辑进行日常工作。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稿件处理较仓促,往往出现赶工作的现象,这样就难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可见,至今外文期刊的发展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稿源质量低下

稿源的质量高低与编校质量的好坏也是息息相关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质量的稿件由于作者本身已经编排的很规范,错误较少,这样往往会省去编校人员很大精力;而质量不高的稿件,需要编校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加工,这不但会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而且往往最终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把握好稿源和审稿的质量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宁缺毋滥。

3.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出版语言及刊物学术内容的专业性,外文版学术期刊的市场发行量和经济收益无从谈起,导致经费不足、编辑待遇低下,致使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造成了资深英语编辑‘留不住’,业务扎实的年轻编辑‘招不来’的局面,从而导致编辑队伍力量薄弱。外文版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与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外文编辑必须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熟练的编辑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国内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缺乏既精通英语又熟悉相关学术领域知识的编辑人才,编辑队伍偏老龄化,缺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血液。同时,刊社缺少高素质的编校和审校人员,这也会严重影响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同时,主办单位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忽略了对刊物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把关和跟踪,也是导致期刊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方面。

三、对策

要改善目前的现状,对于刊社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就得针对自身的现状,整合自身的内在资源,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即不仅要将编辑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完美结合,而且要具有较高的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和审美能力。唯此,才能构筑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编辑知识体系,所编辑的学术期刊才能起到传播和引领先进文化的作用,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世界接轨[4]。

针对以上分析,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中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外文编辑,有效提高外文编辑业务素质?这应该是各期刊领导和编辑们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5]。

1.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严把稿源质量关

目前的刊社由于人员较少,规模较小,往往忽略了管理机制的建设。致使整体上略显松散。因此,刊社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和发展状况,加强编辑部管理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首先,通过严把稿源质量关和制定审读定稿制度等措施,如采用双盲法审稿制度(审稿人与作者互相不知道),杜绝人情稿件,以制度来约束,从源头上切实把好质量关;其次,通过明确编辑加工流程,严把编辑加工质量关,如从编辑初加工,到责任编辑精加工,再经过编审通读把关等。以原稿为参照,在各个过程中严格对照,来制定处罚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贯彻文稿编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语言、符号、数量、单位标准化、规范化;英文词法、语法、时态、语态等要符合国际要求;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期刊发展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从而从源头上确保期刊的编校质量。

2.加强编辑部人才建设

编辑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要加强对编辑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求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学无止境”的,而期刊这种连续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更不能知旧而不知新,守旧而无创新。编辑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因此,编辑不能故步自封,光靠经验工作,要树立学习意识,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很多老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初做编辑时,觉得编辑并不难做,可越做长了感到越难;越长了越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很多年轻编辑有这样的体会,开始几个月,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可是时间长了反而没自信了。可见,“编辑工作不是随便一个人坐下来就可胜任的,编辑远不止修修补补那么简单,其分量超过人们的想象。”[6]因此,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岗前培训等途径,使其打好编辑基础,热爱编辑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编校人员整体素质,并能在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潜力,从而有效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另外,编辑部也可以通过学习较好的期刊的发展模式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现状。比如,在此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编校质量抽检中,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自然科学版)位列第九。据该刊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英文版学报现有编辑人员三名,其中两名为工程专业博士,一名为工程专业硕士,均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此外,编辑部还聘用了一名外国专家对文章进行把关,并根据刊载文章内容的不同聘请校内相关领域外国教授进行审校。这些做法是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编校工作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性工作,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编辑技能上随着期刊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外文版期刊而言,编辑不仅应有开放的思维,而且应有国际化的视野,以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动态,确保学术期刊的新颖性。全方位提升编辑技能,除掌握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思想锤炼,加强能力培养;认清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理论素养。此外,学术期刊编辑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专家意识、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编辑只有练好了学术内功,才有能力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各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水平,发现和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从而才有能力在繁荣学术研究中大有作为,真正发挥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2]龚建文.在学术研究中编辑何为[j].江西社会科学,2007,(5):15.

[6]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

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篇五

0引言

学术期刊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科技知识、共享行业信息和分享个人经验,同时可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个针对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附属航运、造船及电力等行业的转制科研院所而言,其承担着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的使命,因此其主(承)办的学术期刊无疑可对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包括帮助相关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动向的快速、系统、聚焦的宣传推广;帮助企业员工进行学习和专业提高;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帮助企业搭建外部合作和内部交流平台等。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专业人员开始重视学术期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术论文稿源和学术期刊读者数量随之不断增多,这对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和编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期刊出版效率和编校质量,期刊编辑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围绕论文的编校环节,通过寻求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

1学术期刊的特点

学术期刊是用以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相关内容的杂志,可按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及出版周期等出版因素出版发行,主要存在连续性、选择性、时效性、稳定性、创新性、深透性和复杂性等共性。1)连续性是指学术期刊定期出版且连续性强,出版的内容可历史地、系统地反映某一学科、某一研究的发展过程;2)选择性是指各篇论文内容具有自身独立性,读者在阅读时可根据需求来进行选择,随时翻阅;3)时效性是指论文内容求新、求快、求好;4)稳定性是指有比较固定的作者和读者群体;5)创新性是指内容要求新,包括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观点、新进展及新理论;6)深透性是指学术期刊的论文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7)复杂性是指论文中的插图、公式及外文符号较多,排版难度较大等。通过梳理学术期刊的上述特点可知,由于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及编校流程,因此与其他采用共享方式的传播形态相比,学术期刊的出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期刊出版的流程分析

学术期刊出版的流程大致可分为7个环节,包括编制计划、组稿、审稿、编校、排版印刷、发行和收尾整理等工作.在出版流程中,编校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一环。编校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对原始稿件内容的.编辑加工和校对,还体现编辑人员对稿件作者、审稿专家、读者、期刊出版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的态度。与其他出版环节相比,编校环节具有工作量大及规范要求严格等特点。目前,学术期刊的编校工作基本由期刊责任编辑基于自身经验进行。这种方式存在易出错、费时间、效率低及局限性大等问题,特别是经验分享的传承性差。

3智能编校的功能需求

针对编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重点关注到编校工作核心是进行图文格式处理、重复内容检查及统一标准要求等,需研究通过智能软件完成编校环节工作的解决方案。预判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现实基础,智能编校软件可利用图文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联想勘误技术、自动联网检索技术及数据协同处理技术等多种手段,实现智能编校功能。

1)论文查重功能。实现对抄袭、剽窃、伪造及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辅助责任编辑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为论文审查提供辅助服务;论文查重检测后自动生成检测报告,为判断论文的性质提供依据。

2)中文词汇校正。需引入具有先进技术内核的校对功能,具有自动更新语料、核心专业词汇和错误规则库的能力;具有可扩展政治性错误检查的能力,对论文中引用的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及诗词等进行检查和智能处理。

3)英文校正翻译。按照sci,ei,ssci国际期刊的语言标准,匹配所研究领域内的英文表述习惯对部分论文内容进行翻译和润色,彻底检查语言及语法,避免出现拼写、标点、格式及统一性等方面的错误,确保译文达到国际期刊的语言标准要求。

4)公式错误识别。精确化及定量化的学术论文通常包含一些形式复杂的数学公式,有些错误可能源自于作者的笔误,智能公式错误识别功能是基于对数学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检验数理关系式是否正确,用以降低编辑过程中编校数学公式的差错率。

5)论文格式规范。遵从学术期刊规范化标准,结合学术期刊的风格,严格遵循同一期刊中各篇论文格式一致的要求。

6)参考文献核对。充分利用检索系统,重视对原始引文的标注,方便编辑对引用部分的逻辑性和有效性进行把关。

7)结果自动统计。包括字数、图标数、文献数及错误数等。

8)编校结果生成。包括编校完稿、修改日志、处理建议及勘误信息等。基于上述智能编校的功能需求,通过专业公司的软件开发,可大幅提高编校工作的效率和编校质量,在有效避免简单重复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功能拓展能力,使责任编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目的的数据分析或出版流程的优化升级中,推动学术期刊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为论文作者、审稿专家、读者及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期刊将进入多维度、多媒体及数字化办刊时代。作为专业的学术期刊从业人员,应该紧跟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动脑筋,共同推进学术期刊智能编校的功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