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纪念馆展厅前言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

时间:2023-08-02 14:37:51 作者:WJ王杰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东坡纪念馆展厅前言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门口的这尊塑像就是苏东坡。瞧他,一卷诗文,两袖清风,既儒雅,又洒脱。他是四川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东坡”是他的号。他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2019年,享年64岁。 各位都知道,苏东坡博学多才,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不但天赋高造诣深,而且颇有革新,成就卓著,被后人尊为一代文豪。杭州市民特别敬仰他,不仅是被他的才华所倾倒,更是被他的为官爱民所感动。苏东坡纪念馆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明证。 各位请看,这座纪念馆紧邻苏堤南端的入口处,北临小南湖,是在原湖畔别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于1989年7月15日正式开放。

苏东坡于北宋后期两次来杭任职。他第一次来杭为官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了三年通判。通判的职位仅次于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第二次来杭任职是北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知州两年。知州相当于市长。难怪杭州人喜欢说,苏东坡是杭州的老市长。 这纪念馆的一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在术五年的重大政绩及在杭活动行踪图,用大量的史实、具体的数据记载着苏东坡卖度牒(朝廷赐给僧人的可免赋役的凭书)、买米救济灾民、沿湖筑堤以工代赋、捐献黄金创办病坊、减免贡米缓解粮荒、治河浚湖抗旱排涝等方面的事例。纪念馆的二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在杭期间所作的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大量作品中的精品。好,现在请各位随我进苏东坡纪念馆参观。

现在我们漫步在苏堤上了。这儿是苏堤的南端,我们沿着这条长堤一路往北,全程2。8公里。请各位边游览边听我介绍。 刚才我们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知道了这是一条由人工建造起来的长堤,是苏东坡发动杭州军民以工代赈、沿湖筑堤的结果。这条长堤于公元1090年4月28日开工,苏东坡和两浙兵都监刘景文几乎天天到工地察看。由于上下齐心,仅用半年时间就完工了,共挖淤泥925万立方米,花了20多万工。 请看,这是英汉对照的景名牌。汉字中的“ ”字是左耳旁的,这是旧体写法,与土字旁的“堤”相通。碑名为沙孟海书写。“苏堤”的正式命名是在苏东坡第二次离任、林希接任杭州知州的1091年。新任知州林希怀念他的前任,在欣赏堤上美景后,题写了“苏公堤”三字,人们简称为“苏堤”。南宋画师据景取名为“苏堤春晓”,将其列为西湖十景之冠。相对应的另一景为“平湖秋月”,景名成对,后人称为“春秋对”。就这样,以人名堤,以堤传人,苏东坡与苏堤千古留芳。顺便说一句,杭州市区有条东坡路,东坡路上有东坡剧场,杭州名菜东坡肉,据说是按苏东坡的烹制方法沿袭至今,可见杭州人对苏东坡感情之深了。 现在我们来到苏堤的第一座桥——映波桥。由于苏堤的修筑,不仅沟通了西湖南北的交通,方便了市民,而且丰富了西湖水面的景观层次,形成了和白堤对应的西湖水域新格局。请看东面湖区。这是西湖最大的一部分湖面,称为“外西湖”。湖面波光粼粼,游船荡漾,湖中三岛如翡翠浮于水面。再请看西面湖区。这是小南湖,是西湖最小的一部分湖面。一大一小,打破平衡。小南湖的那边就是花港观鱼公园。水榭茶楼,小桥长廊,倒映在波光之中,将桥取名为“映波桥”正是恰到好处! 这是花港观鱼的大门;大门对面的那块平台,是游船码头。 这座亭子名为“夕阳亭”。每当夕阳西下时,从这儿隔着湖面南望突出于湖岸的那座山,正好晚霞满山,因此山名就称“夕阳山”。原有的雷峰塔就建在夕照山上。可惜雷峰塔于1924年9月25日倒塌了,市政府目前正在着手重建该塔。这夕阳亭和那夕照山隔湖相望,互相烘托,这在园林艺术上称为对景。

我们来到了苏堤的第二座桥——锁澜桥。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这“锁澜”二字和“映波”是对仗的。“映波”给人以起伏荡漾的感觉,而“锁澜”则有风平浪静的意思了。请看,东面的外西湖,水域广,游船多,动感强;而西面的西里湖则相对宁静多了。

这就是御碑亭。这“苏堤春晓”四字是清代康熙皇帝所题。北宋始建的苏堤还没现在这么宽这么高,是明朝的杭州郡守杨孟瑛在152019年的时候,主持了填高拓宽苏堤的工程,奠定了现在的基础。1951年,市政府全面整修苏堤,重建苏堤六桥,这御碑亭也得以重修。

我们已经来到了苏堤坝的第二座桥——望山桥。苏堤六桥中,此桥离岸边的山最近。请看西里湖对岸,那就是丁家山。山下沿湖,一片绿荫。绿荫丛中隐隐约约的建筑物是西湖国宾馆。站在这桥上,环顾四周,我们能明显地看到三面青山怀抱着一湖碧水。若是春夏之际,更能领略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西湖秀色的独特风韵。如果我们泛舟湖面,视线空越桥洞西望,正好能望见西岸的青山及更远的北高峰。若请您取桥名,说不定也会取“望山桥”了。这是园林艺术中借景手法的灵活运用。

各位,我们现在来到了苏堤坝的第四座桥——压堤桥。“压”字在这儿有使其稳定、平静的含义。这座桥位于苏堤中段,桥名寓含着人们的希望。 各位请看左前方,那边有座桥叫“玉带桥”,桥上有座亭,它是由原有小桥改建成的一座石桥,用三孔桥墩交错形成三角形以疏导水势。这一景名为“玉带晴虹”,在清代是西湖十八景之一。晴日,桥身映在水中如长虹卧波,“玉带晴虹”因此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玉带桥是1983年重建成的,桥的结构、尺度均保持原样。因为这座桥的构筑,使得苏堤和曲院风荷相通,并把西湖西面的水域分隔成两个湖区——西里湖和岳湖。值得一提的是,西湖景区内目前共有两座桥亭联体建筑:一座是玉带桥,在苏堤西侧,是以桥命名的;另一座是在苏堤坝东侧的小瀛洲上,是以亭命名的亭亭亭。苏横贯其间,两桥陋堤遥望,真不知是有意的艺术构思,还是无意的巧合?!

现在我们过了曲院风荷公园在苏堤的入口处,来到了苏堤坝的第五座桥——东浦桥。我们在桥上看,西面是岳湖,东面是外西湖,两湖在此沟通,“东浦”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发音也差不多。 我们漫步下桥来到了仁风亭。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仁风”二字是指慈善宽厚,形成风尚。我们已到过苏堤南端的夕阳亭,北端有此仁风亭,南北二亭,首尾呼应,强调了建筑布局上的平衡。 仁风亭观西湖景,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回首往南看,也许大家已发现,这一路过来,苏堤两旁树木葱茏、花卉不绝,其中有芙蓉、桂花、玉兰、夹竹桃、樱花等名贵花木,更为特别的是,每隔一定间距就有一株杨柳或一株桃树,所以苏堤有“西湖景致六吊桥,夹株杨柳夹株桃”的说法。南端的群山,犹如一道屏障,故称“南屏山”,插入市区的是吴山。东面高楼林立,是繁华的市区。北非凡那隐约可见的塔是保俶塔。近处隔湖相望的塔是西冷印社的华严经塔。那座石拱桥是西冷桥,桥的南堍就是秋瑾墓园。那玫瑰色建筑物是香格里拉饭店(简略指点四周主要景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闪来到了苏堤的第六座桥——跨虹桥。我们已经从苏堤南端走完了2.8公里来到了北端。苏堤犹如长虹卧波,走完了这座桥,仿佛跨越了长虹。这跨虹桥北堍是曲院风荷旧址。若逢夏日,能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了。然而,苏堤更秀美的是春天。前面介绍过,苏堤特多桃树、柳树,她们是奏的信使,率先告知人们春天的来临。所以,元代景名“六桥烟柳”、“长虹跨湖”终究还是让位于“苏堤春晓”是顺理成间的事。 好,各位团友,“苏堤春晓”的游览暂告段落。愿各位心中拥有一个永远的春天!谢谢各位!

苏东坡纪念馆展厅前言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篇二

10月12日,是学校组织秋游的日子。早晨起床,阳光明媚,天空一片蔚蓝,一如我的心情。

我们秋游的地方是苏东坡纪念馆。一路上,同学们就像一群叽叽喳喳小鸟,嘻笑着、打闹着,我也在其中凑着热闹。

不久,我们便到了目的地。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尊雕像,这便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只见他手拿书卷,目视远方,神采飘逸,一脸思考的表情,好像在酝酿着要写诗的样子。

接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在里面,我看到了有关西湖十景的图片和知识,还有许许多多苏东坡写的诗词。这些诗词,有些我学过,有些似曾熟悉,还有些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看来,我以后要加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

在纪念馆,东坡肉的故事吸引了我。听讲解员阿姨讲,苏东坡喜欢吃红烧肉,于是当地百姓到了春节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苏东坡觉得应该与民共享,于是把猪肉切成方块,烧起来分给群众。因为很好吃,这道菜便流传了下来,成了杭州的名菜。这个故事是我这次秋游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懂得了只有多为别人付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其实,秋游不在于风景多美,最重要的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开心的游玩。中午,我们在大树下坐了下来,同学们一一拿出好吃的食物,彼此分享着。这时,老师也放下平时严厉的面孔,与我们说说笑笑,开心地共进午餐。饭后,大家纷纷拿起带来的相机,将一个个快乐的瞬间定格,留着纪念。

这又是一次难忘的秋游!

苏东坡纪念馆展厅前言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篇三

苏东坡纪念馆坐落在美丽的西湖边(南山路1号)。从苏堤口往西走就见它掩映在一片湖光水色和苍翠的竹林中,那飞檐峭角的两层楼的木房子,更显得的古老。

一进门我就看见一块用玻璃罩着的序言碑。上面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两次出任杭州通判。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在序言碑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两块透明玻璃:左边是修长的竹子,右边是苏东坡的画像。

绕过序言碑往左,有一间敞开的厅堂,左边就是序言碑的反面,上面刻着清朝浙江巡抚阮元的诗:“东南胜地号西湖,德政才明颂大苏。……”右边几幅图片讲的苏东坡在杭州的轶事:与琴操的交往;与惠勤和尚在“六一泉”的经历;严明法制的政绩;杭州的两条路名也因他而命名——学士路、东坡路;更有趣的是当年苏东坡把老百姓送来的肉用酒烧好慰劳筑堤的人们,所以有了我们现在的“东坡肉”,它可是我们杭州的名菜噢;还有苏东坡在吴山尝了一种饼很酥松,像“蓑衣”一层层的,“酥”“蓑”用杭州话谐音,便成了“酥饼”。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再往里走是一条走廊,那些文字和图片清晰地印刷在透明的玻璃上,记载着苏东坡与杭州的名胜古迹:三堤凌碧波、三潭映月、苏堤春晓……右边是苏东坡疏浚西湖的图片。我印象最深的“治理六井(台龟池、方井、小方井、相国井、金牛池、祥符井)”。当他第一次来杭州,六井淤塞,井水浑浊,人们饮水困难。他发动人们疏浚治理西湖,人们饮上了清洁干洌的水。我还充当了一回小导游,摆了个很酷的pose呢!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纪念馆,一缕秋日午后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苏市长”把西湖整治得那么好,我们也要去爱护它,把它管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美丽迷人!

苏东坡纪念馆展厅前言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篇四

在车上,我听到很多人都再抱怨:“天真热!车里这么闷,真烦呀!”可我们俩却心神气定,一点儿也不烦躁,此刻我们的心神都集中在思考苏东坡的为人处事、生活学习等方面上,因为,我们真的很崇敬苏东坡。

来到纪念馆的大门口,我立刻用照相机对那苍翠欲滴的大树和艳丽娇嫩的鲜花一阵猛拍,当然,那矗立在大门前的一尊神情严肃的苏东坡雕像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走进大门,我们终于了解到了苏东坡(苏轼)一生的传奇。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个好官,他敢于直柬并处处为国为民,而最经典并和我们杭州有关的事例莫过于他兴建的苏堤。

我们如同饥饿的狼,贪婪地吞食着这些知识。不一会儿一楼的资料对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于是,我们便兴致勃勃地来到了2楼。一上楼,我们一下子愣住了,里面陈列着数十张苏轼的字画,在我们的眼里,这些都是字画中的精品!看着这些字,我的神情只能用“望字兴叹”来形容。于是,我们又知道了他还是画家、书法家和大文豪,(他在诗、文、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通过这次学习,他原本朦胧的形象在我心里渐渐变得清晰,变得高大!

这次游玩令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对自己做人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就是向苏轼学习,做一个平易近人、一身正气、知识渊博、不能做亏心事的人并努力地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苏东坡纪念馆展厅前言 苏东坡纪念馆导游词篇五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春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了大巴车,朝着春游地点——秦潭湖公园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兴奋地欣赏着路边的美景。车子经过一个美丽又不知名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闪闪发光,像金子,似珠宝,简直就是一颗光华灿烂的绿宝石!湖边树木郁郁葱葱,鸟儿们在它的乐园里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湖面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颊,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了。一下车,那座绿皮火车——秦潭湖火车餐厅吧,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远远望去,它可真气派!眼前的秦潭湖公园春意正浓: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面而来,那是映山红;淡淡的香气,素雅的穿着,那是在和映山红比美的玫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紫色的.小花,它们静静地铺满了一大片草地,是那么朴实,那么可爱。

我们踏着石子小路往前走。鸟儿们挥舞着翅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它们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有的在上下翻飞,有的在树木间跳来跳去,还有的在高歌一曲。在这美丽的境界里,我们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到了我们快离开的时候了。美丽的秦潭湖,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