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30 02:38:16 作者:韩ll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3月19日和20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到清远市参加由广东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xx年广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大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广东省韶关、珠海、梅州、清远等11个地级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的张永华老师上一年级《左右》,张老师在课件里呈现卡丁车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张老师从卡丁车游戏,激发兴趣——联系自身,体验左右——游戏操作,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张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分辨左右之后,还编排了“左右操”,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张老师还在课件出示上下楼梯、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动画,体会生活中左右的相对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张春娜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的问题情境。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从“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怎样求平均每人拍多少个球?”——“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数?”的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两天学习,共听了11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自从大二下学期真正开了数学模型这一门课之后,我对数学认识又进一步加深。虽然我是学纯数学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但是在我的认知中,数学最多的是单纯地证明一些定理抑或是反复的计算一些步骤比较多的题进而求解。随着老师在课堂上一点一点的引导、介绍、讲解,我渐渐地发现数学真的是很万能啊(在我看来),任何实际问题只要运用数学建立模型都可以抽象成一个数学方面的问题,进而单纯的分析、计算、求解。这只是我大体的认识。

首先,通过数学模型这一门课我解开了数学模型的神秘面纱,与数学模型紧密相连的就是数学建模,简而言之来说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变量与参数之间的关系的数学问题(或称一个数学模型),在借用计算机求解该数学问题,并解释,检验,评价所得的解,从而确定能否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一,数学模型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还没有脱离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主要需要和训练的还是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模型需要和训练的都基本是思维,但和纯数学区别的是数学模型只要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模,那之后不是非得自己一步步地演算、求解。

第二,数学模型最后的求解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计算机,比如像matlab,spss,linggo之类的数学软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得对这些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就与平常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区别,平常的数学方式因为其内容和讲授被限制在了平常的阶梯教室,但数学模型这一门课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运用计算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们的学习方式就多了一项(通过计算机进一步了解数学模型的魅力)。

第三,因为数学模型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授课通常会是老师引导、师生之间相互商量,因此课堂氛围一般都比较活泼,学习起来会相对的比较轻松。这样对学生的思维的开拓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接触过很多问题的数学问题的模型,所以思考其整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相反的,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更能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并能积极地与老师展开讨论。

第四,数学模型充分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它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仅仅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是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第五,说到数学模型就必不可免得会联系到数学建模大赛。因为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数学建模进入大学课堂,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大赛就是顺应这一要求,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抗压能力,问题设计的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论文写作与修改完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综合素养。

第六,虽然我没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但是我曾去过数学建模的培训课程,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数学建模对团队合作要求很高。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不能把什么都做得很好,即使少数人能方方面面都顾全到,那得多么的累,况且真正的数学建模大赛是对时间有限制的,不会让你不限时地让你做。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产生的结果是多么的好,此外,每个人因为所处环境与经历还有专业的限制,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所以集结每个人的优点才会使自己的团队所做出来的结果更优秀。

以上只是我在这短短几个月对数学模型的浅显的认识,不用说大家肯定都只道数学模型更像是一个工具,所以说它的魅力作用及影响肯定不会仅仅是这些,有时现实生活中及各个学科都需要它来解决问题,所以这更要求我们要认真学好这门课。

通过上课我也有一点建议,就是希望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结成小组再在课上可以讨论某几道题,这样可以加强同学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课堂氛围。

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以人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自学教材、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2、 着力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对不懂的地方和发现与别人不一样的,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这样就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 营造民主、宽松的探索学习氛围

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分数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获取知识。

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高中涉及到更多的内容,而计算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初中时候的有理数的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实数的运算、整式和分式运算,代数式的变形等方面如果还存在问题,应该把部分再好好复习巩固一下。若计算频频出现问题,会成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很多同学进入高中后都会在学法上遇到很大的困扰。因为高中知识多,授课时间短,难度大,所以初中时候的一些学习方法在高中就不太适用了。对于高中的知识,不能认为“做题多了自然就会了”,因为到了高中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题,因此一定要找到一种更有效地学习方法,那就是要在每次学习过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反思一下知识更深层的本质。三、预习高一的知识。新课程标准的高一第一学期一般是讲必修1和必修4两本。目前高中采取模块教学,每个学期2个模块。

集合:数学中最基础,最通用的数学语言。贯穿整个高中以及现代数学都是以集合语言为基础的。一定要学明白了。

函数:通过初中对具体函数的学习,在其基础上研究任意函数研究其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等。这一部分相对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与初中的联系比较紧。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和对数的运算以及利用前面学到的函数性质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这部分知识有新的计算,并且应用前面的函数性质学习新的函数。

三角函数:对于初中的角的概念进行扩充,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运算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

平面向量:这是数学里面一种新的常用的工具,通过向量的方法可以方便的解决很多三角函数的问题。这种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比较多,但与函数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别与联系。

三角恒等变换:这部分主要是三角的运算,属于公式很多,运算量也比较大的内容。统观上述高一第一学期的内容可见知识非常多,而且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若在高一一开始不能学好,对于后面的学习是会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考虑到初高中知识的差异,对自己的学法进行改进,最后要适当的预习一下新高一的内容,以期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 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暑假里,我通过网络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谈点体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数学心得题目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能成为安康市xxx工作坊的一员,我倍感荣幸。感谢市、县教研室领导以及阮老师为我们一线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一年来,工作坊围绕着有效教学评价典型案例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真正发挥了示范引领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及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把团队的口号落到了实处:“帮想做事的人做成事,为能做事的人搭好台”。

xxxxxxxxxxxxxxxx年元月份起,我被xxx工作坊接纳为一名新成员,我深感自己的各种水平还有待提高,就制定一些学习计划。首先从学习理论知识做起:坚持每天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在闲暇之时学习了著名特级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也拜读了安康市名师xxx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一书;坚持每月读《小学数教育》期刊,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跟着名师走进网络,进行网络学习。我已在网络如期修完了完十门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学习了相关的视频讲座。学的同时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再次,走进名师,与名师同堂竞技。自从加入到xxx工作坊,看到所有的成员都是省级教学能手,我内心就有些不安和愧疚。同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安心与期待,这不正是我学习、成长的好机会吗?因此,我主动承担了一些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名师的亲自指导,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更加坚定了我今后奋斗的信心与方向。

老师工作坊教师培养目标中提到:“能上课、会评课、敢讲座、懂研究”十二字方针。我一一对应检查自己,似乎是我望尘莫及的事情。但是通过近一学年来的团队活动,让我明白了:自主反思和专家引领,会使一个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第一,从能上课向会评课转变。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每一位坊员都要承担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刚开始我不知从何入手,生怕说不到点子上,走上台中,心里特紧张,当时心想还不如上一节课呢。然而通过听取团队成员的引领与示范点评,特别是汉滨小学的梁校长,每一次点评都是如此的充满诗意,从每一个细节中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从每一个真知灼见中汲取养分。在省级教学能手吕蒙老师、王晓君老师、张远珍校长、罗龙飞老师等对我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自己对新课标理念等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我学着走上台谈谈自己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在不断的学习中让我这么一个只知道上课的教师终于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原来评课是一门学问,评好课更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