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识长方体心得范文(16篇)

时间:2023-10-27 01:11:34 作者:MJ笔神 专业认识长方体心得范文(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长方体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长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几何体,它的形状和性质在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最近,我参加了一场关于长方体的认识的课程,对其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长方体的知识,并且反思了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通过这次听课,我不仅学到了关于长方体的具体概念和性质,还对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二段: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250字)。

在这次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长方体是一种具有六个面的立体,每个面都是一个长方形。其中,相邻的面是等大的,相对的面互相平行。这种特殊的形状和性质使得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砖块、建筑物、盒子等都可以被看作是长方体的一种形式。长方体还具有独特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对于计算和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三段:长方体的应用(300字)。

在学习了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之后,我进一步思考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长方体在建筑、制造和设计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利用长方体的性质来设计建筑物和室内布局,使其更加合理和美观。其次,长方体的几何性质也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例如,当我们购买一个箱子来装东西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来判断是否足够容纳我们的物品。此外,长方体还能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其他几何体的形状和特性,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提供支持。

第四段:对自己认识的反思(300字)。

在课程中,我开始反省自己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理解。我以前只是简单地将长方体视为一个三维图形,但忽略了它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这次课程,我意识到长方体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价值。我开始认识到优化空间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长方体的特性来设计和计算。这次课程让我对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更多关于几何学的知识。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这次长方体的认识听课,我对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并对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方体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种立体的定义和性质,更是使我们学会如何运用这一知识去优化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积木四散放在幼儿座位后面。请配班老师在幼儿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将玩具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认识长方体》

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

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

(1)     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     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

(3)     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

(4)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小结。

(1)     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1)     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     教师小结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1)     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

(3)     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

5.延伸。

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

长方体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

近日,在我的学校里举办了一场关于长方体认识的特别听课活动。这次听课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通过这次课程,我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感受到了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智慧。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课堂初探。

一开始,老师带我们深入探索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性。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面围成的,正好有六个面,十二条边和八个定点。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了长方体的诸多特性,比如:面的个数、边的个数、点的个数等。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和示范,我在思维中逐渐建立了对长方体的清晰概念。

第二段:性质探索。

在探索长方体的性质时,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经典的例子。通过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我们了解到体积是其长度乘积,表面积是各个面积之和。同时,长方体还具有对称性和平移对合性质。这些性质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三段:应用探索。

除了基础性质外,长方体还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长方体在构建、设计、包装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长方体是最常见的建筑形状之一;在货物包装中,长方体的整齐形状能够节省空间,提高运输效率。这使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实践价值。

第四段:数学智慧的启示。

在这次课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对长方体的认识,还体验到了数学的智慧。长方体在人类的智慧创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展示了人们对于几何形状的思考和应用的卓越能力。人们通过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长方体的性质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实用工具。这给我一种启示,即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第五段:总结体会。

通过这次关于长方体的认识听课,我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我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长方体的特殊性质以及它在工程设计和数学理论中的应用。这次听课不仅开阔了我的思维,增强了我的数学知识,还加深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为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次关于长方体的认识听课,我深刻感受到了数学在人类思维发展和智慧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长方体作为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几何形状,让我意识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广泛应用。通过对长方体的认识,我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也受到了启发,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乐趣与智慧共存的学科。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数学,通过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认识长方体教学设计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充分认识直观图;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一、调动经验、引发冲突、揭示课题:

1、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问:这些是什么图形?

2、调动经验,冲突中引出长方体,揭示课题。

提问:你家的冰箱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呢?

谈话:老师也带来几个物体,(一一出示)。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体。(板书)。

(一)面的特征、直观图:

1、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呢?这样的面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记在作业本上。

指答:谁能有顺序地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为什么要这样数呢?你把它的六个面分成了几组?(板书)。

讲授:这些叫做相对的面。

提问:这些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呢?(板书)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体,一边摸,一边数,感受一下相对的面是否完全相同。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既然有六个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次最多能同时看到及格面呢?把你的长方体拿稳,试着观察一下。

指答多人: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集体观察实物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能看到几个面。

3、长方体直观图画法。

讲授:从某一个角度出发,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在数学中,我们画长方体通常这样画。(着重对虚线提问)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

4、在直观图中找长方体的六个面,同桌交流,在作业纸上找一找。

(二)认识棱的特征:

1、由面的相交引出长方体的棱。

讲授: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板书)出示长方体框架,指导学生观察"棱"。

提问: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呢?在你们的直观图上有顺序地数一数,纪录下来。指名上台数。

2、谈话: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6个面的特征,它的12条棱又有哪些特征呢?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再和同桌交流。

指答,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提问:你能在直观图上表达你的意思吗?拿出长方体,一起摸摸。

(三)认识顶点:

1、揭示顶点概念,数顶点个数。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知道了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些棱也相交了。我们三条棱相交成的点叫做"顶点"。请大家试着在直观图上数出有多少个顶点。

(四)认识长、宽、高:

1、揭示长、宽、高概念。

讲授:一个顶点由三条棱相交而成,数学中把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对照直观图板书)。

将长方体实物以不同方位摆放,请学生分别找出它的长、宽、高。

2、学生自主在实物上量出长、宽、高,标出数据,同桌交流。

3、对照直观图提问: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你能数出这个长方体中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吗?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指名上台板演)。

4、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长、宽、高想像每个面的形状及相关数据。

5、小结。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提问:刚才我们说过,这也是一个长方体,但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呢?对照书中的直观图,仔细观察,同桌说一说。(结合实物验证,形成板书)。

四、全课总结。

五、能力拓展,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1、分别擦去长方体直观图多条棱,想像出原来长方体形状。

2、根据剩下三条棱,想像出原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王老师的这节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首先,这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教师讲的“实”,学生学的“透”。

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长、宽、高的认识。王老师始终围绕着重难点来展开教学,比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的实践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在汇报的时候让学生上来数一数面和棱的个数,并且介绍不同的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长方体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很好的辨认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属于长方体的一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宝贝长方体,使学生很清晰的知道长方体有两种情况,很有创意。在最后练习环节,通过让学生思考三个袋子里的小棒能不能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可以这么做?更加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轻松的排除了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王老师还非常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练习部分,王老师让学生看着长方体的框架,想象各个面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长方体少一条棱,少一个面,少三个面直至只剩下3条棱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脑海中构建长方体。最后提问如果只剩两条棱,还能想象吗?让学生理解必须至少要有长宽高三条棱,才能确定一个长方体,也是加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王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设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为了达到知识的连贯性王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这条棱是怎么产生的吗?这个顶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样设计既渗透了“面”与“体”的关系,又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使本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在新课学习中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可见,通过认识长方体——探究长方体——做长方体的练习逐步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学思路清晰可见。

实在是佩服王老师专业、扎实的基本功,本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的高。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教师的自身魅力赢得了学生;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征服了学生;巧妙的课堂设计吸引了学生;课件的生动演示激活了学生;高超的课堂调空能力抓住了学生。在这样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细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节课可喜的效果。

另外,本节课的课件也是惟妙惟肖,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总之,王老师的课真是有大师之范啊,值得我学习。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认识长方体》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本课是在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次展示)。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展示)。

而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中,多媒体、长方体纸盒是我要准备的教具;小棒、接口、长方形纸片等是这节课要准备的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模式二进行教学,提供大量可操作素材,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知识上的体验又获得成功的喜悦。

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将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整合,构建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的新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设计了一个在装有很多物体的魔袋中摸出长方体的小组活动,通过大家交流摸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长方体的表象,从中明确面、棱、顶点的概念,自然地引出今天的课题。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首先我出示一个萝卜,让学生猜一猜:要将萝卜切成长方体,至少要切几刀?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切萝卜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明确长方体有6个面。

接着提供小棒、接口和长方形纸片等材料,让同学两两合作制作长方体,并填好实验操作单,明确要求后,学生互相交流,在动手实践中,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以及农远资源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整合,使长方体的特征和空间位置关系清晰形象地显示出来,实现了学生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给学生以感性认识,逐步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有了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学习,再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填写好实践报告单,利用投影仪进行汇报展示,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得出长方体的特征。

接着以表格形式进行小结,使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深化探索,实现飞跃)最后我出示一个包装箱,让学生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明确从左前方看到的长方体画出来只有三个面(出示实物图),看不到的棱我们用虚线表示(出示透视图)。多媒体演示,由实物抽象出长方体平面透视图,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实现的。

然后直接说明长宽高的概念,并不断变换长方体的放置方式让学生指出长宽高,说说长方体一共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接着提出:“我想用小铁丝做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呢?”先让学生明确求铁丝的长度就是求长方体所有棱长的总和,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引导得出计算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最优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长方体特征,认识长宽高的同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不断积累中形成,在形成中发展。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根据远程教育的示例资源,结合实际情况,我加工整合了一个打捞海洋垃圾的倡议(出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

从基础知识,到生活中的运用,再到深化拓展,由浅入深,使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增强了环保意识。

第四环节:交流评价,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师的提问,再一次把学生推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既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又总结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整节课,我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思路,在摸——做——说——议——玩的线索中,组织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的能力。

这节课我的板书是随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完成的,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而且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将卫星接收到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实际情况合理的取舍整合,制作出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真正弥补了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使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认为这节课许老师做的好的方面。

一、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基本功扎实,教师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问题具有启发性,层层递进,感觉很舒服。

二、课始,通过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不但让学生把两种图形做一个初步的比较,揭示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前让学生独立归纳总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知识,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展示汇报,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这一环节教师思路清晰,引导有法。

建议:

1、学生对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缺乏知识。可以做实验,土豆通过一刀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面,再切一刀,让学生对棱有了认识,紧接着一刀,让学生有了对顶点的认识,实验加深了学生形象直观认识。

2、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但发言面不广,优等生发言的机会多。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1-10的数字卡片。

3、作业单若干份。

4、水彩笔人手一支,印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认识小于号。

师:阳光明媚,草地上长了许多红色和黄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它们一样多吗?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那么我们可以放上一个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

2、认识大于号。

师: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花,蜜蜂蝴蝶也赶来凑热闹了,蜜蜂有几只?蝴蝶有几只?那我们可以在中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大,哪边的数小,我们给这个符号去个名字叫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3、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熟记大于号和小于号。

师:你们看一下,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什么数?(大数)尖尖的屁股朝着什么数?(小数)让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4、加强巩固下大、小于号。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选择正确的符号,并上来操作。

二、表演游戏:。

师:下面我请两个小朋友选择一个数字卡片,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一看,他们表演的对不对。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小于号变成等号。

师:小猴要出去做游戏了,但是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没法做游戏,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大于号变成等于号,有两种方法4-1=3,3+1=4。

师:游戏做完了,猴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它们喜欢吃的桃子,猴妈妈想让两个盘子里的桃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把小于号变成等于号,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5+2=7,7-2=5。

四、小组活动。

教师先介绍作业单上的内容,再请小朋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上位去完成桌上已经准备备好的作业单。

五、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点评部分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对没有作对的幼儿进行鼓励,并在次强调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认识长方体》教案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由我们五年级五位数学老师共同设计的这节《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由魏老师精彩的展示给了大家。下面就由我来对本节做一下点评,如有说的不到和歉缺之处还望各位评委和老师多多包涵。我认为本节课有四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教师讲的“实”,学生学的“透”。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的明确,落实的有效。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思想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而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两个目标。通过学生的自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师课件的生动的展示。学生很好的掌握了面、棱、顶点的特征很好的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

第二个方面:本节课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长、宽、高的认识,难点是长方体a和长方体b的区别。教师始终围绕着重点和难点来展开教学,比如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验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再通过教师的面、棱、顶点,的课件的演示进一步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很好的区别了长方体a和长方体b的特征,扎实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轻松的排除了本节课的难点。尤其是长方体a和长方体b的命名,使学生很清晰的知道长方体有两种情况,很有创意。

第二个亮点: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

而本节课最可贵之处就是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设计。

为了达到知识的连贯性教师设计了由点——线——面——体的课前导入,这样设计既渗透了“面”与“体”的关系,又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使本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在新课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可见,通过认识长方体——探究长方体——做长方体——计算长方体四个教学环节逐步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学思路清晰可见。

第三个亮点:教师基本功强,课堂气氛活跃。

大家可以看到本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的高,为什么?因为教师的自身魅力赢得了学生;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征服了学生;巧妙的课堂设计吸引了学生;课件的生动演示激活了学生;高超的课堂调空能力抓住了学生。在这样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细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节课可喜的效果。

第四个亮点:课件直观、具体、为课堂增光添彩。

本节课的课件直观、具体,惟妙惟肖,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体现了高科技教学的优越性,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是本节课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然再好的课堂也不能面面具到,听完这节课之后我觉得少了一些相应的练习,为此我觉得是不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再丰富一些,教师的激情应该再高涨一些。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还望各位评委和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认识长方体》

临近入学的大班幼儿对马上要升入小学感到非常自豪,也对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充满了期待。他们会带各种各样的文具来幼儿园,下课的时候,常常会拿很多橡皮、铅笔盒等文具来比较。他们发现铅笔盒有的大,有的小,橡皮有很多种形状,但是他们不会正确命名,都只说是长方形、三角形等。

大班第二学期幼儿的思维正逐步从平面转化为立体,有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在徐苗郎老师的《我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中也提到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要开始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并知道它们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因此,在最近开展《认识长方体》这个活动是符合现阶段幼儿需要的。

二、幼儿经验分析。

在日常带班过程中,孩子会告诉我:“老师,我的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我的橡皮是正方形的”。从中分析:我们班孩子对立体的铅笔盒和橡皮能有所感知,却无法正确命名。

另外,在平时建构活动中,孩子们较多的是用雪花片搭建动物和立体的房子。但是对于提供的工程智慧片等片状材料却不会进行立体建构。分析原因:是因为幼儿缺少将平面图形组合成立体图形的经验,缺乏空间建构的想象能力。

因此,我尝试利用大班幼儿爱学习、好探索的特点,以“认识长方体”为切入点,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区分长方形和长方体外形上的主要异同,并利用工程智慧片,让幼儿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提高幼儿的空间建构能力,也为后续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做好铺垫。

三、活动环节分析。

活动共预设了四个环节。环节一: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感知长方形和长方体在外形上的区别。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实物进行操作和探索,了解长方体的主要特征,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两个面大小一样。第三环节,幼儿通过自己变魔术,感受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变化,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建构活动做好铺垫。重点: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异同,了解其主要特征。难点:比较长方体的6个面,知道相对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内容与要求:1、认识长方体,知道它与长方形之间的区别以及它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空间建构的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ppt、长方形纸片、长方体、积木。

2、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他们哪里不一样?

(1)幼儿自主比较手中的长方体和长方形。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发现长方体与长方形的明显区别。

3、教师小结:长方形是扁扁的,是一个平面,它是平面图形。但是,它的朋友厚厚的,有好几个长方形组成,可以立起来,是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叫它长方体。

(1)幼儿尝试探索。

(2)教师示范:长方体拿手中,数数到底几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一共6个面。长方体原来有6个面组成。

2、魔术解密:长方体的6个面里还藏着什么秘密呢?

(1)教师将长方体的6个面揭下来,展示在黑板上。

(2)观察比较长方体的6个面有何异同:

n相对两个面大小一样。

(3)教师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面对面的两个图形大小一样。

三、操作实践(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增强幼儿的空间想象力)1、请幼儿来做魔术师,用6个面变长方体。

(1)教师介绍魔术道具:2块正方形积木和4块长方形积木。

(2)要求用6块积木变成长方体,比比谁的速度快。

3、分析观察幼儿变出来的立体图形。

n 幼儿未完成作品:没有用完6块图形;没有封闭成长方体。

n 幼儿完成作品:比较不同长方体的异同。

4、小结:原来当把平面积木变成立体图形,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能用叠的方法,也能用围的方法,它们可以变出了不同的长方体。

5、联系生活中的长方体:这些长方体像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体的东西?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长方体的,像冰箱、彩电、铅笔盒、橡皮等,它们都是各种各样的长方体。

四、活动延伸(拓展幼儿思维,联想其它平面图形会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刚才还有很多图形朋友也来了,他们也想变成立体图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我们下次去建构区,把它们找出来,试试看。

认识长方体大班教案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