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

时间:2023-07-21 06:14:40 作者:韩ll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篇一

“浪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至你于危崖,你愧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全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桂梅的颁奖辞。

在云南的大山里,有许多的女学生因家境贫寒,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读不了书。当时的张桂梅就决定创建一所高中,虽然在这过程中遭到了别人无数次的质疑,但她依旧以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了,甚至到街上乞讨过,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全部捐献出来。终于她的事迹被一位记者报道出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捐款。于是,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建成,她也如愿成为了这所高中的校长。

成立了这所高中后,张桂梅找到了许多没能读上书的孩子,送她们来到学校。这时的张桂梅身体明显已经吃不消了,根根白发,爬上她的双鬓;条条皱纹,刻下岁月的'痕迹。但她依然是那位严厉的校长,每天监督着学生们的锻练、学习……随着年纪的增大,长时间的操劳让她多次晕倒,住院……但她依然拖着病痛的身子来到学校工作,她早将这些女孩儿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为了照顾她们,连自己的命都不顾。

为了这所学校,为了这些学生,她早已呕心沥血,她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患上了各种疾病。身体变得十分虚弱的她,甚至昏倒被送进抢救室……张桂梅因为关节痛,关节伸不开,不能动,为了能够动一点,张桂梅的手上贴满了膏药。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的强大内心,在媒体“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造福,这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感动了你我他。

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篇二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__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__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_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__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篇三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xx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篇四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人心中的信念。在听了张桂梅老师的演讲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内心的强大信仰。张老师是在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创建华坪女高,她是大山深处孩子走出大山的阶梯,她是照亮大山孩子前行的明灯。

是什么支撑着张老师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答案很简单,是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有人会问,为什么共产党人不选择舒适的生活,那是因为他们的肩上扛着使命和责任。当我们看着党旗冉冉升起,我们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激荡心胸。

成为共产党员,并不容易,我们要经过一次次考察和检验。成为一名好的共产党员,更不容易,我们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像张桂梅老师学习,学习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她的崇高信仰,学习她对学生的大写之爱!

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篇五

不少新闻媒体对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女校长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感动无数网友。

有诗曰:苔花如米小,清风送雨来;唯有多用情,涓滴助盛开。

作为从山村里来,经历过高考的孩子,看到这个故事,眼泪顺流而下,想说一句:感谢您用“命”生成1600多双“逐梦”翅膀。

苔花如米小——再“小”也有梦想

苔花常生长在山间岩石上,别小看这小小一朵米花,正是它们为山间岩石带来了生机。1600多个孩子,1600多朵苔花,1600多个梦想。在这1600多个孩子中,有的是孤儿,有的成长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她们有着各种的不幸,但她们内心却都有一个想法:像“牡丹”一样去绽放。这愿望会比同龄人更为强烈,因为她们翻来翻去都还是在这“山”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山区孩子们的梦,也是我们的梦想,都记在党员干部心里。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为了这些孩子们内心的“梦”,我们也要如期交出好“答卷”。

清风送雨来——筑梦之路,风雨常伴

扶贫何其难。张桂梅的办学记,只是教育扶贫的一角。这样的“难”在磨砺、炼就着无数党员干部的决心和意志。顶着“风吹雨打”,做着为群众“春风化雨”的事。扶贫之路也是筑梦之路。客观世界绝不会因为面临的环境艰苦而让艰难困苦来得“少一些”,要想赢得梦想就要靠着一步一个脚印去筑就,就像张桂梅办学初期的艰难。幸运的是,张桂梅遇到了为人民筑梦的“人”。此刻,在这筑梦的路上,孩子们幸运的。除了张桂梅,还有一批批“筑梦”人,在为身边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因为党和国家是我们永远的“靠山”,9191.4万党员正在铺就这“筑梦”之路。

唯有多用情——情到深处,天地宽

“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在办学最艰难的时期,张桂梅领着6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在这一刻,他们从心里涌出来的泪水是对这誓言最深情的诠释,是要战胜这“难”不负期待的宣告。靠着这誓言所迸发出来的情怀,他们走出了低谷,硬是把女子高中的一本上线率拉到了全市第一,创造了让身边人赞叹的奇迹。“情到深处,天地宽”,就在于此,就在他们用情奋斗的身上得以充分展现。谁言情怀不恸天,誓将生命化作天。你看,7名党员就用“命”支撑起了1600多个孩子梦想中的“天”。也正因此情怀,才有了14亿个梦想驰骋在九州天地间。

涓滴助盛开——苔花“香时”,请不要忘记那“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到看看他们走过的路,张桂梅同志实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和普通人的人生理想,1600多个孩子也终于能翻越出大山,去追逐梦想,探索、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饮水要思源。待苔花“香时”,请铭记、回头看看在成长路上的那融进了汗水、泪水的颗颗“涓滴”。待明日,有号角吹响,国有召唤时,请也化作一粒“涓滴”,去滋养脚下的土地,去温暖身边的人们,去涌入时代向前的浪潮,一棒接一棒地让这“滋养”与“温暖”永远传递,不畏艰险地去跟随着这浪潮奔涌,让一代人更比一代人过得好,国运一代更比一代强。

高考,让人生无法忘却。今天又逢高考日,请勿忘那些曾为和正在为我们插上“翅膀”的人们。

最新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字优质篇六

共产党员的信仰给了张桂梅老师一行人坚持的力量,艰苦创业、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誓言成为了女高不忘的初心。

丽江华坪女高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更是将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常态化融入了日常教学中,为她们提供了坚持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帮助他们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曾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的学生,深知女性想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偏见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内心的强大和知识的富足才能让我们看到继续前进的道路。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帮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她像一名战士,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奉献,坚守“能帮一个是一个”的信念,让136个孤儿有了“妈妈”;她在备受质疑时,忠诚坚守。

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用不服输的精气神创办了第一家面向贫困山区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有学上;她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不计功名。

她就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过后让我备受鼓舞,我们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