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

时间:2023-07-07 16:37:11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街道地处城区中心,辖区东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南邻东大街,北达西七路,面积2.5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5.4万,下辖8个社区。地区交通便捷、信息密集、商业繁荣、配套完善。现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469户1407人,回族人数居多,约占总人数的85%。

一、发挥三个作用,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

一是发挥宣传导向作用。街道把宣传教育作为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有力抓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陕西、品质西安、幸福xx建设的目标,充分利用辖区广告大屏幕、街道微信公众号、横幅标语等阵地,努力做到宣传教育日常化、经常化。各社区还主动结合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邀请司法、民政、宗教等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深入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寺观教堂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发放《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西安民族宗教》等宣传资料,努力做到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入脑入心。

二是发挥服务保障作用。针对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在街道8个社区全部成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室,动态发布就业信息、实施权益维护、开展法律援助,及时掌握少数民族群体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办理相关证明证件,享受少数民族补贴待遇。如,街办在落实少数民族牛羊肉补贴政策中,为进一步做好补贴发放工作,确保无遗漏、无少发,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形式通知少数民族居民,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补贴福利。

三是发挥衔接协调作用。作为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街道办事处,我们积极发挥纽带作用,想方设法帮助少数民族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地区民族矛盾。如辖区内游艺市场的拆迁改造工作,因为涉及的少数民族较多、利益牵扯甚广且群众积极性不高,所以拆迁工作推进缓慢,严重影响了城区建设改造进程。街办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情况,积极协调,安排专门工作小组,夜以继日的深入清真寺和回族群众之中,张贴告示说明政策,讲明方案,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各家情况,向大家说明新的规划方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群众工作,劝大家以大局为重,依法行事,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要相信政府一定会妥善解决大家的困难。最后经与拆迁办协调,148户回族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拆迁改造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二、做实三项任务,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做实困难帮扶。街道辖区内在册少数民族低保户49户,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政策的有2户。我们街办认真做好城镇低保认定、补助发放和廉租房分配,发放少数民族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并开展大病救助。如向民乐社区低保户发放医疗补助金;帮助广场社区低保户争取临时性救助金等。逢年过节,街办领导和干部都会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米面油等物资及慰问金,在节日前走访慰问各社区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同时也看望辖区新疆籍贫困户和节日期间在西安打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给他们发放慰问金。

二是做实美居行动。盘活驻地资源,在全省首家开展“美居行动”,组织爱心企业家、慈善人士捐赠善款,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粉刷房屋、更换家具、提供免费的日常生活用品等,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白光林是我们街道的回族困难户,一家人多年居住在约7平方的平房,拆迁改造后,被免费安置在近60平方米的简装单元房。因本人无业,无经济收入,仅一张床,一个柜子就搬进了“新居”,街道了解这个情况后,联系驻地文明单位为她们配备了电视机、洗衣机,沙发等生活日常用品,母女两人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三是做实技能培训。我们会同区人社局,将少数民族困难群体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范畴,重点开展食品安全、理财投资、经营管理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创业就业从业技能。广场社区回族下岗工人马亮在街道的帮助下参与了创业培训,并且获得了政府提供的8万元小额贷款,他利用这笔资金扩大再生产,将培训学到的管理知识运用在自己的钟楼眼镜店中,经过升级改造、促销宣传,因地段佳,质量优、价格实惠而生意火爆;他还在街办的指导帮助下开了网店,扩大销路,很快还清了贷款,收入翻番。我们街办考虑到穆斯林群众擅长做清真食品,就根据辖区内的清真食品商户经营状况精准帮扶,请来老米家泡馍、老陈家烩菜等经营管理者探讨学习,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诀窍、营销宣传,并指导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商户加强卫生管理、推荐示范使用互联网扩大销路、引导清真餐饮商户树立品牌意识。

三、开展三类载体,推进民族团结和睦

一是搭建建言献策平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每年定期开展以“区域经济、区域建设、区域稳定”为主题的意见征集活动,邀请民族宗教界人士提意见找问题,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他们口中的“小事”。如,清真女寺阿訇作为辖区少数民族代表在区域经济意见征集会上,指出我街道下辖的尚朴路手机市场一条街的“无规模,无规矩,无口碑”,为此我们街道召开主题会议,研究治理方案,提出了“四个一”治理模式,即一位专职负责领导,一个专项治理小组,一笔专项扶植资金,一套专业治理体系。经过我们街办工作人员和手机商户的共同努力,最终打造出了如今西安首屈一指的“手机一条街”商业区。

二是开展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丰富群众科学文化活动。针对我辖区回族群众居多,文体活动单一的现状,街道依托开放型党组织生活平台,先后开展了知识讲座、共驻共建、义诊服务、健康查体等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活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团结和睦文化氛围。今年3月10日下午,街办联合西安市仲德骨科医院组织了少数民族群众参加骨科等知识讲座,仲德骨科医院的骨科专家,就颈椎、腰椎等保健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并在现场对有腰部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进行简单治疗,教大家学做保护颈椎、腰椎等方面的保健操。

每逢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尔德节”,街办和汉族群众都会为回族群众精心准备传统食物,“量身定做”文艺晚会,回族群众也会将美味的清真食品分送给汉族邻里,欢度节日。新春佳节,汉族群众也会热情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兴盛社区还开展过一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迎新春联谊会”,各族人民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今年,在民乐社区组织开展的“重阳节”联谊会上,社区干部得知回族群众钱阿姨屋顶渗水的苦恼后,社区主任第一时间与民族大厦物业办和拆迁办沟通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并多次到家中实地查看,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解决了钱阿姨的烦心事,钱阿姨很是感动,亲自送来一面“人民的好公仆,百姓的贴心人”锦旗。

三是实施平安家园创建,确保辖区安全稳定。街办为确保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深入各寺观教堂摸排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建立台帐,制定整改时间表,积极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促进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每年街办都要联合社区与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进行夏季防汛应急演练;入冬后,还成立安全工作组,逐个对辖区内的清真寺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邀请安监局、消防队组织现场演练和开展冬季防火常识宣讲。近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精神,在省市区民族宗教部门的指导下,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协调解决少数民族群体实际困难,积极构建地区各民族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推动辖区民族事业发展,努力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发展活跃、治理有序、生态宜居的幸福xx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篇二

在、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组工队伍做好民族地区工作能力水平为重点,切实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组织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提高、双促进。

突出表率作用,树立民族团结良好形象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保障和基础。组织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表率模范作用,坚持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促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民族团结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建设。一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细致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反复学习“三个离不开”思想,了解各民族之间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的民族意识。二是优化干部民族结构,以民族团结推动工作。部机关注重部务会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民族机构,在班子配备、干部配置上充分考虑民族结构,合理配置干部队伍,形成了民族结构科学合理的班子和干部队伍,有效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多种活动载体,加深干部职工间的民族感情。在部机关内广泛开展“双语”学习、业务“互帮互助”“一带一”、传唱民族团结歌曲等促进各族干部职工交流融合的活动,使各民族的领导、干部、职工在工作、娱乐中,相互间建立起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形成共同进步、团结和睦的优良氛围,在全地区树立起民族团结的良好形象。

发挥职能作用,铺就经济社会进步基石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各族干部群众是铺石人。组织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各族干部、专技人才在工作中、学习中充分的交流与融合,更新了思想观念,增进了民族间的兄弟感情。一是科学设置民族比例,努力实现各民族干部的合理搭配。尤其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拔重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维稳工作中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各民族干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局势稳定的中坚力量。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着重培养本地人才。实施计划外引进专技人才“双百计划”,首批引进*名专技人才,在引进人才与当地少数民族干部之间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传帮带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传授经验技术,带动本土人才队伍成长,既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思想,又实现了各族群众与汉族同志间的融合。加强干部交流学习力度,先后组织*名专技人才赴兄弟省市培训。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采用双语授课模式,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列入授课内容,举办各类培训**期,全方位多角度对*名各族干部进行综合培训。目前,各类人才*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才*人,占%,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真诚服务老干部,促进多民族间交流。积极组织各族离退休老干部到兄弟省市参观,与各省市各族群众进行充分接触,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了解。

践行为民宗旨,巩固民族团结群众基础

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和工作基础,群众工作是统领。组织部心系群众,从转变农牧区各族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农牧区各族群众实用技能、拓宽致富门路等方面,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极力帮助农牧区各族群众。一是服务基层一线,突出各族群众一家亲。组织部机关**名党员共与**户**名农牧民群众结成对子,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门路。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余万元,为使各族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积极建设“造血”项目,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件,发放慰问金**万元。二是以提升农牧民实用技能水平为途径,促进农牧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增强农牧民群众致富技能,增进农牧民群众民族感情为目标,成立**地区农牧民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农牧民使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壮大了农牧区人才队伍,为农牧民群众搭建起外出务工创业的平台,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三是全面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成民族团结的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先进事迹,先后组织农牧民群众收看民族团结相关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料场次,观看群众累计达*万人次,在农牧民群众中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篇三

嘉峪关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除汉族之外,有3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5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4%。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坚持长期规划,逐步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嘉峪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日益牢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果丰硕,全市被授于国务院表彰的先进个人1名;受、省政府表彰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4名。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和模范个人15名,并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进一步调动了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积极性。

1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根据省上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四五”、“五五”普法和《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民族法律政策宣传教育五年规划》,确定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认真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典型,使我市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2004年以来,宣传月期间共印发各类传单5万份、横幅60条;电视台、广播电台推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系列宣传报道50期;《嘉峪关日报》连载宣传资料40期、刊登领导文章10篇;上报宣传月活动信息32期;组织培训班、座谈会29次;深入基层宣讲党的民族政策42场次;组织部分民族宗教人士视察城乡建设发展成就10次;在中小学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5次。2017年5月,宣传月期间,举办“爱我中华,和谐雄关”民族团结进步抗震救灾文艺晚会,共捐善款158万元。

每年宣传月前夕,、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宣传月系列活动协调会,明确职责,细化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以来,市财政累计为宣传月共拨专项经费31.4万元。特别是2017年,为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座谈会精神,我市及时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会上,市政府与有关单位签订了2017年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格局,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

2

二是形式多样,方法灵活。2004年以来,为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宣传月期间,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召开动员会、民族宗教界委员代表座谈会、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办板报、专栏、电视讲话、专题采访、宣传橱窗、手机短信及文艺晚会等形式,面向群众,面向社会,深入社区街道、镇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决定》、《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就,宣传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先进典型。每逢元旦、五一、中秋、国庆、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开斋节、藏历新年等民族节日以及国家、省、市重大政治活动,举行少数民族联欢会、茶话会,畅谈感想、表演节目、互相沟通,增进友谊。2017年8月,我市成功承办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11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以及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民族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风貌。通过系列活动,扩大了宣传面和社会影响,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法规的知晓率,激发了广大群众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共创和谐嘉峪关的热潮,。

《嘉峪关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交流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篇四

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会城市,西宁的民族团结工作地位重要、特色鲜明,同时也是创城测评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和省委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针对全市民族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创建活动引领,‘三基’建设支撑,宗教管理助力,服务扶持推动”的措施,推动了全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尤其是去年,全市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市全委会精神,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创建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西宁实际自加压力,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任务来抓。明确了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西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力争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并将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委部门“一把手”工程,落实了创建工作责任。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就创建工作作批示、提要求,促落实。仅2019年,市委常委会研究和听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相关工作9次之多。采取党委常委蹲点调研等形式,调研影响民族团结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有力地推动工作纵深开展。

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及时总结提炼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挖掘创建工作中的典型事迹,主动联系各类媒体,推介和宣传国家、省、市级创建工作先进典型,使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辐射推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拓宽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百姓大舞台、道德讲堂、主题班会、运动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城市文化进一步丰富,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较为集中的地区,以交往交流交融促进生活交融。

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作为创建及宣传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共有307个村、社区、寺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牌命名。去年又新打造了湟中县静房村、大通县新庄镇中心学校、湟源县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城东区清真巷社区、城中区河湟小镇、城北区大堡子镇严小村等一批富有特色的示范点和湟源小高陵永久性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对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表彰的先进典型,赋予新的内容,提升、完善、推介,并集中进行了督查。为不断巩固提高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着手制定了永久性示范点的维护管理办法和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命名标准。

重视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参加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举办各类培训的同时,举办了两期全市宗教界代表人士专题培训班。全面推进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落实资金200万元,维修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活动场所。市创建办继续安排40万元寺院维修项目,对大通县祁家寺、湟源县观音庵、湟中县静房寺进行维修。将军(警)民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与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总结“两年强基础”阶段项目基础上,征集2019年一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大力实施以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农村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村道硬化等为重点的扶贫项目,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并加大对在建项目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抢抓时间、集中精力,狠抓项目落实。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创业,积极搭建“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就业援助渠道,开展了以民族刺绣、烹饪、唐卡等为重点的“雨露计划”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把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培训、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组织少数民族干部集中轮训、赴省外培训、出国出境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教育,为少数民族干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创造了条件。选派5名县级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省属部门和省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先后从市直机关和区县选派了30名少数民族干部在市区(县)之间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工作。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任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证。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两年强基础”阶段工作目标任务,集中开展“回头看”,在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炼亮点,总结和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下阶段工作夯实基础。各区县和市直各党委对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考核验收办法》进行考核验收,对达标单位进行命名挂牌。截至目前,57%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达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标准。将“三基”建设与先进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西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方案》,着手谋划“四年见成效”的工作,制定实用、管用的工作方案,确保全市创建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篇五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玉县紧紧围绕“12345”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六县发展战略,狠抓“依法治县”“群众工作”“党旗红”“精准扶贫”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县“12345”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多次召开创建办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年度创建活动方案、宣传方案、创建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当年的创建任务。

结合州创建办相关创建标准和全县实际,制定完善了:示范乡镇、示范机关单位、示范学校、示范寺庙、示范部队、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示范户八个创建指标体系,确保创建工作有内容、有特色、有成效。按照州创建办的要求,我县沿甘白公路制作了22处文化墙;制作2处大型户外标杆立柱广告牌,80处小型户外标杆立柱广告牌,在河西街、河东街分别悬挂了3条宣传横幅;在主城区显眼位置张贴了宣传标语;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和宣传口号,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等此举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团结的知晓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联合县残联、妇联等单位开展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宣传会,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按照要求,组成宣讲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八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社会层面,进一步营造了人人讲团结、人人争模范的良好局面。按要求向州创建办推荐4个机关、7个乡镇、10个村(社区)、4座寺庙6个学校1个企业等32个先进集体和单位,并报送相关先进事迹材料,建立了白玉县先进数据库。按要求将我县82个县级部门(单位)、17个乡(镇)、2个村(社区)、156个行政村、35座寺庙进行创建任务分解,具体明确了2014-2016年创建任务,按要求征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画》,并将任务分解到17个乡(镇)、35座寺庙,为进一步落实共建帮扶机制,全县干部职工与10353户农牧民结成共建对子。每年11月宣传月、周、日期间我县各单位、各乡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分别悬挂宣传横幅,并借共建结对机会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全县2150名干部分批走访6058户农牧民。每年将组成工作组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进行考核,此次考核分值,纳入当年目标考核分值。

以城市科学规划为指引。以建设“电矿强县、藏式手工艺之乡、康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金沙江畔生态文化旅游明珠”为目标,科学编制规划。以合理调配土地为依托。开展“乱圈乱占”“乱搭乱建”专项整治,从严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为。以拓宽资金渠道为支撑。十二五期间,规划城镇建设总投入5.09亿元,盘活银行城建贷款1.53亿元,引入企业建设资金2.57亿元,城市“硬实力”显著增强。以打造新型城市为基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城区河东、河西街进行改扩建、滨河路改造、一水厂改扩建等项目,城市配套能力提质增效。以增强城镇内涵为主线。围绕“城镇建在森林里”主题,加快建设滨河景观大道和博美山省级森林公园、白塔山休闲公园。以加强城市管理为保障。及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执法和保洁队伍、城市绿化队伍、专兼职网格化管理人员,有力提高城市规范管理水平。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核心,加快推动宣传包装。按照旅游总体规划,以“宁玛祖地,盛德白玉”旅游形象定位为统揽,精心培育生态旅游业。在城乡广泛启动“旅游+”模式,以灯龙锅庄、河坡民族手工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为底蕴,通过“康巴户外天堂察青松多摄影大赛”“中国·白玉原生态锅庄节”、与四川省社科院合作授牌成立康藏文化研究中心白玉研究基地等一系列活动,并利用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大旅游宣传,着力弘扬地域文化,倾力打造高原旅游“新名片”。

    白玉县按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三注重”全力抓实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农牧民群众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感恩意识。

(一)注重抓督导,力促推进更规范。为发挥好督导组的督促指导作用,白玉县坚持“从严从紧”抓督导工作。人员从优。从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目督办等部门精心挑选16名干部,组成4个督导组,明确职责,按照“真督严导、绝不放过”的原则和标准,深入被督导单位开展督促检查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把关从严。党组织书记(或单位“一把手”)、督导组、乡(镇)、群众工作站三方把关各级各部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和宣传内容力促宣传教育具实效。推动从紧。对启动时间、推进时限进行硬性规定,制发月工作安排表、周工作报告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将宣训活动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等定期向县委汇报,确保活动一茬一茬有序推进。

(二)注重抓宣训,力促活动全覆盖。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年活动,“四位一体”模式掀起县、乡、村干部素质大提升宣训高潮。专家讲。邀请省委第七巡视组副组长李杰、州委党校4位政治理论讲师,开展专题讲座2期。集中训。集中举办1期财会人员、2期藏语口语、2期党务工作者、2期入党积极分子和1期政策理论培训班,培训干部职工700余名;调训送训、外出考察120人。年内还将举办3期县、乡、村三级干部大培训,实现轮训全覆盖。组团宣。由县委常委带队,组建524名“县乡村”三级宣讲员队伍,深入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宣讲118场次,政策理论大宣讲10场次,宗教政策专题宣讲40余场次,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实现全覆盖。入户谈。结合“走基层”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与村两委班子、离任村社干部、三老干部、党员群众和宗教界代表人士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恳谈5000余人次。

(三)注重抓结合,力促活动出实效。与“示范点”打造结合。由县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指导示范点完成各环节工作,打造麻绒乡德来村、金沙乡八吉村两个示范点,为全县开展活动树立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活动顺利开展。与“四下乡”活动结合。县、乡、村宣讲队伍结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送文化下乡11场,送卫生下乡3场、免费义诊270余人、健康教育500人,送科技下乡16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650人,送法律下乡14场,参与群众达1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70份。与“一月一读报日”活动结合。明确230名读报员,156个行政村免费订送《甘孜日报》312份、《人民日报》156份,为35座寺庙免费订送《甘孜日报》200份、《四川日报》350份。

围绕寺庙依法管理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寺庙依法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实现全县宗教领域平稳和谐,未出大、中、小事。召开全县统战宗教大会,传达《实施细则》,落实《实施》学习宣传责任主体,通过入寺召开宗教人士培训会、座谈会和逐寺逐僧宣讲等方式,做到让《实施细则》寺喻僧晓,不留盲点、不留空白;将《实施细则》内容纳入相关会议、各种宣传和宗教人士培训的主要内容,截至目前,入寺专题宣讲《实施细则》40余场次,宣讲寺庙僧尼达2000余人次。采取“集中宣讲、班子座谈、个别约访”方式,以召开僧尼大会、寺管会班子座谈、个别访谈为抓手,“面对面,一对一,多对一”,深入寺庙开展爱国爱教、持戒精修,护国利民宣讲,深入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大宣讲、“五热爱二负责三遵守”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甘孜自治州藏传佛教宗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宣讲。结合我县寺庙工作实际,将宗教领域矛盾隐患摸排贯穿于寺庙依法管理工作始终,坚持3月、7月敏感期常态入寺,坚持以“同心同向、联寺联僧”活动为载体,按照“领导联系、部门包寺、县乡结对”的总体要求,48名县级领导干部、71个县级部门,2247名公职人员,对口联系35座寺庙,3153名本县籍僧尼,对全县寺庙矛盾隐患进行拉网式、无盲点筛查,共排查寺庙矛盾隐患2件,依法调处2件。严格属地管理原则,落实17个乡(镇)寺庙矛盾隐患调处主体责任,落实35座寺庙县级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解决寺庙矛盾隐患的牵头责任,建立35座寺庙矛盾隐患摸排台帐,对寺庙矛盾隐患逐一登记,建立寺庙矛盾隐患预警预判机制,坚持寺庙苗头性矛盾隐患发现一起调处一起原则,确保全县寺庙平稳可控。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巩固创建工作基础。结合创建工作要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书面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大力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活动,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做到政策理论一起学、致富知识一起讲,在全县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氛围。举办以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住创建工作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创建工作重点,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单位(或村)的创建制度,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谁主管、谁负责”的领导工作责任制,与此同时,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将创建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责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努力促团结”的创建氛围。

(三)加强服务,多办实事,落实创建工作效果。结合爱心帮扶活动,制定少数民族移民扶贫工作方案,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少数民族移民贫困户采取一对一扶贫,并指定专人负责,不定期对少数民族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同时把一批少数民族“能人”、“强人”培养成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后备干部。

最新民族团结进步交流材料模板篇六

青海集多民族聚居区、资源富集区、江河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连片贫困区为一体,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7%,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千百年来,在长期频繁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间兼收并蓄、相互依存,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省委、省的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尤其是自2019年3月以来,我们作出并实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举措,注重标本兼治,着力解决问题,汇聚起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我们重视思想引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以及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是因为我们严格依法治理,高举法治旗帜;是因为我们改进宗教事务管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是因为我们狠抓“三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是因为我们全面加强群众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因为我们着力攻克薄弱环节,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为整体上持续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因为我们认真贯彻民族政策,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因为我们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区域统筹协调力度,提升各项民生水平。

做好民族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我们要进一步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发扬优良传统,善于开拓创新,推动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团结繁荣问题的正确道路,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

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物质和精神这两种力量。要紧扣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充分发挥我省在农牧业、矿产、能源、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凸显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从群众最需要、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强就业引导和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变迁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支持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鼓励各族群众节庆相互交流;大力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感召人、激励人;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育,加大双语师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汉族和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的双语水平。

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观念,深化爱国主义特别是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交融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和主动权,强化正面舆论引导,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人心防线。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管理民族宗教事务能力。法治是治青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是实施依法治省方略的必然要求。要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真正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协调合作、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机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欣欣向荣。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把树立正确祖国观、民族观作为硬杠杠,把懂不懂民族政策、会不会做民族工作视为硬指标,切实用好人、选对人;要关心爱护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和边疆地区的各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为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团结繁荣问题的正确道路,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共同呵护艳丽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为加快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铸就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