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鸟岛教学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23-10-08 15:26:17 作者:琴心月 最新鸟岛教学设计(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岛教学设计篇一

一、说教材。

《鸟岛》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十八课。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属于“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的风光。本篇课文主要写了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鸟类活跃的情形,告诉我们人与鸟是朋友关系,进行初步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字、词、句的积累,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而且,二年级上册学习的《美丽的丹顶鹤》,《放小鸟》,以及刚学过的《识字6》等课文中都渗透有与动物朋友和谐相处的感情祭奠。但在接受新知识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堂上要图文结合,将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中,以图来帮助学生了解事情的发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部分要放在教法指导里)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依据布卢姆的“三维目标”理论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知道岛上鸟非常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鸟岛上鸟儿非常热闹的场面。

情感与态度目标:

凭借语言材料的品味,感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树立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鸟岛的热闹。难点是体会正是因为人类能与鸟和平共处,才使小小的鸟岛闻名中外。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要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我打算采用扣读导悟的方法进行教学。扫清字词障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和有关句式的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蕴藏在语言文字里的思想感情,最后借助音乐的感染,帮学生整合所学内容,形成“美读”。。学生呢,指导他们对课文片段进行自渎自悟,对于第三自然段,学生要尝试着合作讨论和交流,对于特别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通过看插图联想,看多媒体呈现的图片和视频,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初读感知。

出示中国地图,找出在这个状似雄鸡的版图上青海湖鸟岛的具体位置,可以标一下。对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做简单的介绍。

本单元课文都是“爱国篇”的范畴,第18课是位于祖国西北的鸟岛,第19课介绍的是位于宝岛台湾的蝴蝶谷,第20课介绍的是位于西双版纳的傣族特有的民族节日——泼水节。讲着课标一处,往下讲可以接着在地图上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提升语文素养。

初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也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词语和句子。

(二)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在文章中,有一些词语如“陆续”“挨”,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障碍,对理解鸟岛的热闹,为了保证。。。。,我准备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处理。

第三小节的“热闹”的理解需要分层次进行。第一层,是从文字表面上来理解的。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六月鸟岛特点的词语。再让学生去找,看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鸟岛上鸟多,热闹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朗读,来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比如,讲“聚”,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么多鸟儿碰到了,它们会怎么打招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还可以提供简单的句式,方便他们说话。让学生去联想,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来美美地读一读。

课标中指出,可以借助读物中的插图理解词语。第二层是体会岛上鸟儿的欢畅,快乐!教师动情地讲述:10多万只候鸟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一个小小的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谁来给“鸟岛”换个名字呢?(鸟的乐园,鸟的天堂,鸟的世界。)

(教理呢?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还是什么。)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板书进行一定的整合,引读或者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情感升华,体味和谐

导入处埋下伏笔,这一个不起眼的小岛怎么就闻名中外了呢?引入第107页第四题的句式训练,通过学生的朗读比较,可以很清楚地找到答案——正是因为人们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自然和平共处,所以尽管来岛上玩的人很多,但是谁都不去打扰鸟儿,所以鸟儿更爱到这座小岛上来生活,游戏。鸟儿越来越多,小岛才声明远播。其实,我国的鸟岛还有很多,比如????鸟岛,????鸟岛。

这是为了达到情感与态度目标而制定的,通过句式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找出因为后置的设计体会作者的表达需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一来可以有效地帮学生小结整篇课文的大意,指导他们背诵起到提纲的作用,而且对达成我设计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有帮助。

鸟岛教学设计篇二

今天聆听了海署区语文教研员张敏华老师的《鸟岛》,这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的一片课文。课文告诉我们鸟岛的位置,重点介绍了鸟岛上鸟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鸟岛的喜爱。

现在我们很多语文课堂注重朗读感悟,情感性强,而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些淡化,缺少语文该有的味道。今天张老师的课恰恰相反,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既品味了文本的语言,也提升了语文能力,不论是识字写字、理解词义还是朗读、说话都训练扎实到位,具有实效,学生学习兴致很高,乐于参与。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识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常常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一个个生字抽出来让学生反复认读,细细分析字型、间架结构、偏旁部首。老师提到识字教学头疼,学生学习生字更痛苦。识字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很难解决的结症。在今天的课中,张老师把识字融于课文的阅读当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词、句中和生字见面,在多次的阅读中不断地熟悉他们,认识他们。识字教学不再与其他环节分离的一个板块,没有单个字型的分析,看不到我们学生识字时的枯燥乏味。如“筑”这个生字,学生在读完两遍课文后,在课文中圈出。张老师在初读检查字音时,没有单个抽出这个字,而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它所在的词语“筑巢安家”进行认读,再通过“建筑”“筑路”“筑巢”等词语的认读、理解,从而整体把握了“筑巢安家”的意思。而在后面感受鸟蛋多的阅读教学中,这个字又随着句子和学生多次相会。在最后的读儿歌巩固生字新词的环节,“筑”字又一次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此时它已经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面孔。在此基础上,进行写字教学,水到渠成而又没有痕迹。

遵循识字规律,借助具体的语境,在阅读中渗透识字教学,让识字与阅读在语境中共存共生,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张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们看到张老师,紧紧抓住鸟岛“鸟多”这个特点,在文本的语言中走了几个来回,品味文本中表现鸟多的词语。如:一群一群、陆续、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等词语,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词语真切体会到鸟岛上的鸟真多。实际从孩子们课堂上的朗读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把这些词汇内化,赋予了自己的理解。

张老师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可谓是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如在理解词语的策略选择上,张老师根据不同的词语,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例如在“白玉色”“青绿色”这两个颜色词语教学时,张老师采用了观看图片的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图片,说说哪些蛋是青绿色,哪些是白玉色;而在教学“一群一群、陆续”时,张老师利用媒体展示群鸟飞来的'动画,加上老师语言的描述“鸟儿们像这样一群又一群地飞来,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先,有的后,就叫陆续”;还有让孩子们理解“一个挨着一个”时,张老师采用了师生合作表演的方式,无需讲解,学生做一做、看一看就明白了。

还有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环节,如在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等等。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受到了张老师教学智慧的熏陶,学习了她高超的教学技艺,还能透过课堂感受到她全新的教学理念。

鸟岛教学设计篇三

师: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沉浸文本,圈画,朗读,写旁批)

生1: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

师:是啊,交响乐是艺术中最美的艺术,凡是懂音乐的人都喜欢交响乐,它是阳春白雪,作者把鸟叫声比做交响乐,可见作者对它声音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想象一下出现在你们眼前的仅仅是鸟的形象吗?生3:是一个身材十分美丽的少女形象。

鸟岛教学设计篇四

语文第十一册课文《鸟的天堂》最后一段有这样两句话:当船向着高塔下的乡村驶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大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其实,用“一点儿”这个词不会错。我认为可以有这两种理解:

一、句中的“抛”表示离的距离比较远。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在离大榕树——鸟的天堂已经很远了,都还感到一点儿留恋。可以想象,作者就要离开大榕树甚至刚离开时,定是感到非常留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只看到茂盛的大榕树,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鸟的天堂表示否定;第二次去时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既而对鸟的天堂表示认同和赞叹。由否定到认同,变化已经很大了,如果再用上“非常留恋”,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一点儿”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鸟岛教学设计篇五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光明了。我们也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们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棵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1册《鸟的天堂》〕

边读边悟:

带着惆怅与遗憾的心情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却“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一只大鸟飞了起来”。两句巧妙而自然地把描写由静态转入了动态,引得“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作者以简短明快的语言,疏密有致的句式,由声到形,由形到色描绘了群鸟鼓噪的喧闹场面,抒发了炽热挚爱的情感:既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极言鸟的数量多,又简练地概括了鸟儿大小不一、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三个“有的”排比句式渲染了群鸟争鸣、展翅飞翔、姿态各异的热烈气氛。

由于鸟儿太多,飞得太快,以至眼睛“应接不暇”。此时,锐敏的作者迅捷地摄取其中一鸟作为特写镜头,以实补虚,由“面”到“点”叙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仍站在“小枝上兴奋地叫着”活脱脱地展现了鸟儿的可爱,以及鸟儿们在“天堂”里无忧无虑活动的情状,言尽了“天堂”的动态美,透露出一片欢悦活泼的生机,这样就生动传神地组成了一幅既完整又具体的群鸟嬉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