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体育提升论文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实用

时间:2023-06-01 19:09:48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一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近年来在职业技能大赛方面积极尝试,围绕比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探索工作,2014年初次参加了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本文将就学生参赛的心理辅导、职业技能训练、校企合作指导比赛、构建比赛管理与服务机构等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寻找通过大赛,检验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行业影响力的方法,挖掘管理部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规律性,实现顺利完成参赛任务,带动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的目标。

职业技能大赛

近几年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在各类大赛中有多位教师获得奖项,50余学生获得奖项,获奖人数和获奖质量不断攀升。在2014年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平面设计大赛中获得北京市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三名;在2014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设计比赛中获得北京市个人第二名和个人第四名。2015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总决赛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大陆地区选拔赛”2个一等奖,2015年全国第二十三届发型化妆美甲美睫大赛创意化妆银奖。教师更获得教育部艺术类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师“金教鞭奖”说课比赛金奖。可以看出,学校鼓励教学部门参与大赛,教学部门鼓励教师参与比赛、指导学生参赛。学生按照大赛的比赛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能力迅速提升。教师按照大赛的要求进行参赛或者指导学生,个人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越来越接近实际。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伴随赛项的进行不断调整和适应,这些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关的多种改变,最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1学生心理稳定能力影响训练和比赛效果

在各项比赛中,学生需要经历漫长的训练,同时还要接受同样没有参与过大赛教师的指导。在集训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排在第二位,而影响学生训练效果的首先是学生的心理耐受能力。

1.2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影响训练和比赛效果

学生经历了离开学校,到企业接受培训的过程;经历了由学校教师培训,到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培训的过程;经历了每周、每月不能回校、不能回家的过程。学生的心理一开始非常不稳定,经常出现不适应外住,不适应企业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实训场所,不适应生活场所等诸多问题。

1.3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影响学生训练效果

从事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通过理论指导和实际调研,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尽可能舒适的居住环境,帮助同学主动适应训练场所。

1.4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学生的训练效果

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更是通过联系学生好友,通过电话和网络形式对参赛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同时通过专业疏导,帮助参赛同学树立信心,克服专业水平不稳定时的沉浮状态。在节假日,主动联系参赛同学家长,多给孩子打电话,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以他们熟悉的方式,可以接受的方法调整心态,为提高训练水平打好基础。

1.5持续教育才能获得好的成效

大赛的压力一直存在,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一直没有停止。学生在经历了普通训练、高强度训练、单模块比赛、多模块比赛、本市比赛、全国比赛的过程中,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使得个人的技术能够发挥到位。

2.1比赛方案就是训练标准

以43届世界技能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为例。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原来的教学安排不适应比赛规则。竞赛主办方按照国际大赛的要求,制定了用于指导比赛的竞赛方案。对于第一次参加比赛训练指导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对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挑战。教师需要尽快研究比赛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场地,调整训练节奏。

2.2各队的水平帮助检验我校的教学质量

世界技能大赛北京地区选拔赛,参赛的高校数量多,各校选派的参赛队伍多来自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通过参加领队会,高校之间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用于判断选手的水平,教师指导的水平和训练质量。在10余个队参加的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毫无疑问,我们的训练质量是满足竞赛要求的。同时也说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学已经练就的职业技能专业方向正确,也是符合国际技能水准的。教学质量得到认定。

2.3行业企业的要求助力调整教学重点

在参加各项由非教育主管单位主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重视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情况,按照行业企业的比赛要求调整训练方案,并在跟踪竞赛的过程中,掌握主流技术,将行业企业的标准用来对照检查教学和实训工作。通过多次参与相关赛项,保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脱离企业的实际应用。以2015年全国第二十三届发型化妆美甲美睫大赛为例,获得的创意化妆银奖,证实通过训练和参赛,学生的技术与行业企业水平相符合,教学质量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世界技能大赛在全球已经举办43届,已经成为相关职业技能的世界标准,教师的技能水平如何,是否能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世界技能大赛是块试金石。

3.1广告艺术学院成立训练团队

在教师和学生参加的比赛中,广告艺术学院一改过去单打一方式,为团队作战。针对学生比赛成立训练小组,由一位教师承担主责,并配合其他相关职业技能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起指导参赛学生。针对教师比赛,成立了由教学院长带队的班子,邀请参加过相关大赛的教师做集体指导,同教研室的教师承担参谋的职责。大家群策群力,保证参赛标准的解读无误,训练计划科学有效,教师参赛或者指导学生比赛准备充分。

3.2校际交流是关键

注重校校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样的平台,掌握横向训练信息和比赛信息,更获得比赛经验,使指导教师、参赛教师和参赛同学短时间迅速提高职业技能,贴近比赛要求,达到竞赛方案要求的水准。

3.3校企合作提高技能

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了校内指导教师不能完全指导的印刷问题。学校及时联系了有实战经验的印刷企业一线人员,他们对于大赛给出的训练任务,迅速做出多种可能性判断。企业人员的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教师们迅速查找理论依据,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试验。成功后将具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过程,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岗位最新技术,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

4.1改进教学方法更新了教育理念

学生受益在集训中,教育形式和方法都和日常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此次集训采用了集中讲授、分段训练、即时解惑的授课方式,大家受益匪浅。由于课程安排非常集中,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具备良好的掌控能力,知识的连贯性和衔接性要处理得当。有针对性的围绕大赛考核内容设计教学指导环节,指导过程要非常细心。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有很强的接收能力。系统性、连贯性和衔接性较平时课程安排有明显的成效。大赛期间教师成长,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职业教育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上好每一节课,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然后用心去上好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训练中采用四点四性一注意方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呈形象性,注意指导语言表达艺术。

4.2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素质拓展了专业知识

培训开阔了学生的设计视野,增长了知识。在以往的学习过程所接触到的都是印前的设计工作,并未涉及印刷和印后的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大赛,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促使学生站在学习者角度上反思以前的学习,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下去。学习和反思并重。学生要多读书,学科的专业书,引进名家的思想;另一方面做好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对话,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对软件的学习,让专业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充电。设计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更趋于细化;设计人才要求标准更严格;好的标志设计作品要“好懂、好记、好看、好用”,设计要表现内涵本质,不是表面现象、传递信息,不能简单追求新奇怪异。有些设计中,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广泛的涉猎范围,融汇中西文化的能力来创新,设计师比赛中要有一个主导的观念,并把这些要素组合成符合比赛需要的设计表达方式。能与教师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充分的沟通交流,是极其难得的体验机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宝贵之余,也深体会到珍惜两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活在当下,才不会有遗憾!师生交流探讨,结下深厚友谊。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交流平台。多天的集训过程,已经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和深厚的友谊。

4.3大赛获得技能也获得信心

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的技能短时间能迅速提升。一方面,具备了在人前展示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多次训练,多次模拟赛,多次现场比赛已经让同学练就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增长了信心和应变能力。这些经验对于寻找适合的工作机会,通过一定的舞台展现自己的实力,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

参加一个赛项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对于系部日常工作来说既不能打乱,也不能按部就班。

5.1需要协调适合集训的教师

学期初,所有教师都安排了学院规定的授课任务,大赛团队的组建,需要部分教师暂时放下正在进行的教学工作,重新准备训练课程,重新安排工作进度,重新购买训练书籍、材料。同时,原有教学工作需要落实,不能耽误正常教学任务。

5.2需要选拔适合参赛的选手

选拔参加比赛的选手是提高竞赛成绩的必要前提。针对不同的赛项要求,通过条件筛选,比如年龄、专业等;教师推荐,比如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等;系部商议,比如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等流程来选拔适合参加比赛的选手。有些比赛,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也采取大面积参加初赛,按照赛项要求,逐级淘汰的方式,确定最终的种子选手。

5.3需要协调适合集训的场所

根据比赛要求,有些比赛需要在真实的工作场地进行,原来的教室、机房和实训室,不能完全满足训练。为了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保证训练设备到位,保证训练场所能全天候开放,先后选择了不同的企业作为训练场所。

5.4需要落实比赛经费

学院对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等赛项给予高度关注。主管领导一起参与研究比赛方案,并对预算费用给予支持,这样保证了大赛所需要的各项开支。材料费、工具费、专家费、报名费、住宿费、餐费等一一落实,全部经费及时到位,是保证训练和参赛的必要条件。

5.5需要成立组织机构

教学单位成立专门的竞赛工作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副职任副组长,全面分管各项工作,办公室负责落实经费。参赛教师、学生遇到具体任务时有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通过连续多年参加各种专业、职业竞赛,锻炼了教学单位的行政管理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在比赛中越来越接近世界技能标准;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得到检验;部门间的协作精神和管理服务水平越来越符合比赛运作要求;学校的影响力全面提高。参加各项比赛真正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二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包括体育品德、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健康行为和运动能力等,是学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的整合。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必定渗透着以人为本、审美怡情、意志品质、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德育内容。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学德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体育之美不仅指形体、姿态、力度、速度,或是韵律动作,更指其背后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定境遇是学生体验生活美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之一,是维系学校社团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贯彻校训理念、营造人文氛围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要以学生为本,引导他们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文化、体育资源之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全体师生通过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加深了解学校,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顽强精神。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校园体育文化的正导向作用不可或缺。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是校园体育文化中最核心的准则,而公允、公平、公开、公正又是其道德规范的实质所在。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公平竞争,这种特有的体育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规范的水平,优化道德环境,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强化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观念。校园体育文化注重构建的和谐、公正、公平、团结、进取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校园体育活动大都倡导以集体为单位策划进行。这有利于打造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便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适当组织一些团队型的、需要队友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竞赛,比如拔河、接力跑、集体长绳、篮球联赛等,使学生逐渐懂得个人的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心装集体、拧成一股绳,坚定意志品质、勇于拼搏、勇于进取,才能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还要搭建多种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在争取集体荣誉的过程中,体验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自豪与尊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锤炼集体协作精神,增进沟通交往的能力,融洽人际关系,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产生一种无形而巨大的集体(班级)凝聚力。

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可以结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坎坷历程、辉煌成就以及“爱国奉献”主旋律,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如通过体育绘画、摄影、新闻海报、体育讲堂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不露痕迹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形成一股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品位。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三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标;自主探究;德育教育;体育课程资源

高中体育新课标大胆改革、积极开拓创新,在力求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的同时,也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元素,为其带来了诸多积极的转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新课标与高中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但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育理念,更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充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得以拥有足够的机会去发挥自身的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身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体操运动”的教学时,我没有一上来就向学生灌输双杠运动必须掌握的动作技巧以及具体要注意的内容事项等,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杨威、李小鹏、黄旭等体操名将的精彩比赛视频,要求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暗自观察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并同小组成员一起共同探讨男子双杠运动中运动员应当着重注意的事项。

不同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纷纷表达了自己小组成员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如此一来,借助这一活动学生不但切实加深了对于双杠这一运动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还以此活动为契机,着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协调精神、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了培养与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体育学科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与进步。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系统、专业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意义及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将德育充分融入、渗透到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育体与育心的和谐统一、体育教育同德育教育的平衡发展。

生要勇于同严寒酷暑作斗争,引导他们逐渐形成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敢于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优良精神品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挖掘具体体育教学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恰当的德育教育方针及策略。如,在长跑训练中要教导学生形成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时,则可以尝试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的辉煌历史、在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比赛成绩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及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振奋民族精神的磅礴豪气与斗志;再如,还可以在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德育给予高度的肯定与重视,在实现体育教学同德育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促进高中学生德、智、体、美的平衡进步与协调发展。

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我们会用棉绳、尼龙绳及其他合成材料制成坚实的绳子,并将其运用在跳绳比赛、三人角力、踩龙尾等体育游戏活动之中;还会将绒布条进行裁剪与缝制,并将一些蓬松的新鲜棉花塞入其中,以此充当排球、足球、篮球、手球、毽球等使用;还会利用遗弃的可乐瓶、轮胎、塑料管、竹竿和橡皮筋制成栏架……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大大调动了他们的体育参与兴趣及热情;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还以此为契机,实现了体育设施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而这无疑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切实提高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将其所倡导的优秀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灵活运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如此方能在切实提升自身体育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同时,真正促进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四

(1)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兴趣低下。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运动为主的课程,学生借助体育课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能够放松心境,坚强意志。按理说,体育课应该是学生非常喜欢上的课程。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学生事实上都对体育课热情不高,这从对体育课的选择随意以及上课时的状态可以明显看出。不少学生在体育课项目的具体选择上非常随意,很多学生都是随机分配选择或者特意选难度较小、较容易的项目;而在上课时,也大多表现出能不动身则不动的现象,把体育课当成了户外的自由活动课。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体育缺乏兴趣,或者体育项目本身缺乏吸引学生的地方,比如跳远、跑步等体育项目课,很少有学生每一次上体育课会满怀热情地去练练跳远、跑跑步。体育项目本身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学生的兴趣索然,使得很多体育课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当前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大多采用划分具体项目进行的专业化教学,但由于这种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使得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再加上体育教师本身的限制,使得体育教学很难有进行拓展的机会,学生无法得到更多多样化的拓展训练,而且这种教学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的教学,其本质上仍然未摆脱固定模式的强化教学,也很难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实现真正的提高,学生在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等方面仍旧没有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

(1)引入时尚元素,将“时尚体育”融入体育教学。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大都是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过于乏味,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现在的高校学生几乎是“90后”,相较枯燥烦闷的体育课,他们更喜欢流行的东西。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改变,同时转变教学的方式,在体育课中将学生喜爱、感兴趣的时尚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开展全新的“时尚体育”,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课充满热情。时尚体育融合了流行的运动时尚元素,将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全新化,时尚体育具有的流行性、趣味性以及其中的娱乐元素都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地加入到体育学习中,也能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由于男生和女生对时尚流行元素的关注焦点不一样,因此要进行分开教学。例如,女生都很在意自己的形体,都希望能通过运动来塑形,可以在体育课中特别加入一些较为流行的内容,极大地提高女生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愿学、乐学。而对于男生,由于男生比较喜欢流行酷炫的体育动作或技巧,教师在体育课中则可以加入一些技巧性教学,比如篮球中的转球,足球中的花式颠球,这些内容的加入可以极大地提起男生的兴趣和学习劲头。将体育和时尚流行元素融合起来,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变,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这也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实施职业化教学,拓宽职业道路。当前的高校体育课,大都是只按照专业课的模式来进行授课,体育课的专业化教学确实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但专业化的授课模式也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很少会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拓展,这实际上限制了体育的职业化功能。体育职业化的拓展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如果能充分发挥出体育的职业化功能,对许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体育的职业化功能不仅仅只是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全体学生都有一定意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体育的职业化教学能给许多学生提供职业机会,例如,体育新闻记者、体育赛事直播员、体育赛事组织策划方面的人员,甚至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教练员等,通过体育教学的职业化,可以让这些职业机会都得以实现。此外,通过体育教学的职业化,也可能发现一些在某个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走上职业化的人生道路。体育的职业化教学是对体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相较于专业化教学,更具有现实的职业价值,能够更进一步提升体育的价值,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而言也更具有意义。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五

[摘 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是公共图书馆综合实力在服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服务活动中相关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基本要素、服务能力系统结构、服务能力系统特点的讨论,在系统工作原理的指导下,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深入探讨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问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

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而影响着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益以及用户对图书馆的服务体验,决定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研究是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综合实力以及所产生的核心竞争力影响深远。

1.1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

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推动下,在公共图书馆业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近年来中国内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创新日新月异。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过:“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辞海》及多数心理学教科书都将“能力”解释为:成功地或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而图书馆服务能力有基本能力与特定能力之分。不难看出,成功完成图书馆服务任务是图书馆各种能力要素的共同作用,它们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整体关联的、有序的、可操作、可感知的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

1.3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结构

基于对图书馆服务能力要素的基本认识,服务系统首先由各种服务能力要素和服务实践活动要素有力结合,形成特定的要素集;其次则由这些要素集相互作用,构成不同层次的能力系统;最后由各层级能力系统构成整体关联、相互依存、互动有序的服务能力系统。如果将该系统结构看作是大舞台,那么基础能力就是服务能力表现的后台能力和基本功,表现能力则是服务能力正式的前台表演。毫无疑问,管理能力起着将后台能力与前台能力连接起来的舞台编导作用,而发展能力则代表了图书馆服务能力持续发展的新目标。整个体系中,后台能力服务于前台表现,后台能力越强大,对前台能力提供的支持就越有力;而前台表现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用户评价、社会形象和社会存在价值。

2.1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是图书馆各种服务要素相互融合、整体关联的复杂系统。其中,各系统的存在与整个系统的存在互为基础。各服务系统相互影响,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各个系统要素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体现了一般能力系统的普遍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的特定要求。只有整个系统连接成为有机整体,才能体现出系统功能的力量。

2.2系统的有序性和动态性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的整体关联性以及要素之间、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层级关系,形成了有序的系统链,使各要素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明确。当某一系统或某一要素发生改变时,与之相关联的系统和要素就会连锁反应,从而对图书馆如何调整和完善该系统提出新要求,促使图书馆服务的改进。随着图书馆服务实践活动的变化和发展,图书馆总是需要调整系统功能或要素组合,使系统始终处于打破平衡又获得新的平衡的动态循环状态,有序性和动态性相互作用,循环往返,促使图书馆服务能力不断适应新的服务要求,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2.3特定的目的性和服务指导性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有其特定的目标。总目标是使图书馆服务能力得到充分表现,并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品质。各系统在总目标指导下,通过达到系统目标,使系统的总目标得到落实。正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图书馆不懈的目标追求,使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对图书馆服务工作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2.4特定的实践活动依赖性

特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活动依赖性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重要特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用户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的服务任务更加多元,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复杂,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更加依赖于实践平台,图书馆组织应当关注图书馆服务实践的发展趋势,通过科学的战略思考和策略谋划,搭建起更为丰富的服务实践平台,使图书馆服务能力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图书馆的服务品质更高。

3.1系统工作原理与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是典型的功能系统,既有一般系统关联性、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基本特征,又具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特定的条件性和实践依赖性特征,使其在系统功能的发挥中遵循系统工作原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的目的是在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而在系统工作原理基础上讨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问题,其核心就是根据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的整体目标、系统结构以及系统特征,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系统要素及其在服务活动中的系统关联质量进行整体优化,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达到更高品质。

3.2系统关联质量的整体优化

将每一要素合理组织成相应的要素集,进而组织成相应的系统,并使他们环环相连,总是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使他们总是能够在服务工作中通过相互关联作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并达到最佳服务质量要求,这是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关联质量整体优化达到的主要目标。因而,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还必须关注系统中各要素及系统的.实际活动质量,即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质量,重点应当关注各要素及系统在其表现过程中与其他要素及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

4.1全方位管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的质量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由相关要素及系统构成,全面管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质量必须从要素及系统的质量管理入手。得以服务能力系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应当明确:系统中所有要素及系统在系统中的内容、职责、任务、功能以及与其他要素及系统的关系;系统中所有要素组合的合理性和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系统中所有要素及系统组合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系统中所有要素及系统的质量要求指标;系统中不达标要素以及系统内容质量改进的方法措施。通过细致的全方位管理,使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更符合系统特征的要求,使系统中各个部分处于最佳状态,是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4.2全过程监控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的质量

公共图书馆应当注重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过程以及服务能力绩效进行全过程监控,注重每一层级的能力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质量指标,是否能够获得下一层级用户以及终极用户的满意。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做好:全面构筑和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所需要的基础条件;精心设计服务活动体系、服务质量指标以及服务能力指标;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全过程监控管理机制。在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对每一层级的服务质量及能力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充分关注用户的感受,充分调动图书馆全体参与以及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以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并促进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全过程监控,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全面纳入图书馆质量管理系统,可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化,也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在各方面得到提升。

今天,我们讨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可将其基本方法移植于此,从服务质量反思服务能力,从而起到对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全面提升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系统是复杂的系统,还有更多可深入探讨的内容。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讨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问题,可使研究视野更为广阔,思考更深入,内容更系统,并对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际教学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趣味十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加入了体育游戏的元素,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文将就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活动,如伸展身体或是单纯跑步,从各方面而言,都会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枯燥无味、简单无趣产生排斥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促使体育教师开始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于是,体育游戏的概念被引入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游戏同时满足了学生对学习活动趣味性、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要求,既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又能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因此,体育游戏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且效果不错。

1.1体育游戏设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体育技能。虽然体育游戏的加入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充足、更有活力,但是,体育游戏的加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起到积极的影响,毕竟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一切都要以人文本。因此,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添加了体育游戏,但是由于游戏的选择不切合实际、游戏的时间分配情况不够合理,或是只注重游戏而忽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1.2体育游戏的运动量过于繁重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与心理都处在高速成长的阶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一旦大量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超负荷,就会得不偿失。采用体育游戏的意义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如果教师不能察觉到学生的体能情况,选择的游戏运动量过于繁重,就可能在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

1.3忽视体育游戏的安全性以及课后总结

进行体育游戏的首要条件便是保证学生的安全。初中生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体育游戏中往往察觉不到危险的发生,对自身造成不可估量伤害。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粗心大意,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导致了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频发安全事故。另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们掌握专业的体育知识,初中教师在游戏结束后不能及时对游戏的进程进行总结评价,使得学生们除了玩乐并没有对体育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众多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中,体育游戏不仅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1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一直是家长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渐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人生、世界、是非的认知都在逐渐稳定并形成,因此,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学习困难的倍增以及来自各方的压力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体育游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尽情地释放心中的积郁,消除学习产生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柔韧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2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理解能力

体育游戏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严肃刻板的教学方法,通过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中,对体育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体育知识进行独立理解与吸收。既能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创新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3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行团队对抗的过程中,在集体荣誉感的敦促下,相互配合协作向着胜利的目标不断努力拼搏,对于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都具有良好的帮助。同时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为了获得胜利进行思考探索,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1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添加体育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们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因此,体育游戏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俯卧撑的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重复进行训练,不仅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无味,还将导致部分学生因体力因素产生厌学心理,但是,通过在班级中举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再比如,在进行课前准备活动时,学生们熟悉的动作以及跑步热身的方式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新颖健康的动作引入热身活动中,使学生在运动全身的同时,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就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3.2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制定游戏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成长的时期,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以及实际承受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进程,使体育教学的层次更加分明。另外,初中生由于安全意识的薄弱,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体育游戏中肆无忌惮地做出一些存在危险性的动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游戏。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体育游戏对学生造成的负荷是否得当。合理的运动量可以帮助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但是过量的运动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适当的对抗会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促进作用,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3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归纳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课堂上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真实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记录,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在游戏选择、游戏时长、游戏切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七

体育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必须重视健康观念,培育体育精神。首先,是转变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需要。万物皆有其两面性,体育也一样,既能让人变得强大健康,也会导致人粗鲁。我国传统教育中,将智育和体育相分离了,人们往往过于强调智育而忽视体育。甚至当前很多大学生都缺乏对体育锻炼和体育精神正确的认识。其次,是提升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上升,但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堪忧,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视力与心肺功能下降,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加之超重与肥胖比重很大,并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因此大学生群体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健康意识。再次,是改变大学教育培养模式的需要。现在很多高校过分地推崇考证和应试教育,学校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当学会了思考,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体育素质作为人类素质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体育精神的培养,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大学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最后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培养体育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一能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文化意识。二能奠定大学生获取成功与幸福的基础。健康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承受着学习、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培育体育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抵抗压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三能锻炼大学生意志力。体育锻炼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和竞争意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输赢和竞争,保持其具有永久的活力和不服输的上进心。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其渗透力是很强的,但也是隐蔽的,它能影响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培育体育精神。

(1)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体育精神内隐式教育作用。体育精神普遍存在于校园各式体育活动中,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主动锻炼的`自觉意识和兴趣,进而在体育锻炼中达到情感、精神升华的文化教育效果。当前,全国各高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得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同,为体育文化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契机,为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校园内形成了崇尚锻炼、追求健康的风气,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可以设置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传递体育精神。

(2)将体育精神培养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工作长效机制。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许多父母只是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副业,即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也仅仅是为了有健康的身体,体育从来都不是目的,更不用说作为一种精神来培养。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是生活非常安逸的中产阶级也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增强必胜的信心和勇气。相比而言,我国在体育精神培养方面是比较欠缺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培养体育精神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但体育精神的培育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形成常态化的机制,更要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校园内形成人人重视体育精神培育的氛围。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

(3)构建体育活动价值体系,彰显体育精神价值。体育精神普遍存在各项体育活动当中,其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往往较为抽象,难以把握。很多高校都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活动的体育精神内涵,就无法做到提升体育精神。所以,应该进一步细化体育精神的内涵,并根据实际体育活动特征,真正有效地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就比如“重在参与”这一活动口号,就体现了深刻的哲学含义和丰富内涵。此口号是奥运会发起人顾拜旦首次提出,重在真正的体验和感受,是主动尝试发挥自我潜能、走向成功的过程,绝不能轻言放弃。体育精神并非如同口号和标语,能运用几句话阐明道理,需要在活动时不断深入地解读和探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体育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细化体育精神的具体内容,建立一套认可度较高的体育活动价值体系,是大学体育精神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4)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将体育精神内化为自觉意识与行为。体育精神以各种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大学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的养成。但体育精神并不是只能靠体育活动加以诠释,培养体育精神可以在更新和更宽的空间内展开,可以利用极具影响力的传媒、通讯工具和体育明星效应等。如在受众面广的微博、贴吧和qq群中,利用通讯工具本身独特的功能为弘扬体育精神所用。通过微博建立体育微群,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精神的讨论之中,更好地内化体育精神。还可以利用体育明星传播体育精神,体育明星在比赛和训练中的精神能给大学生以行为示范作用,形成有效的引导。此外,也可以利用体育俱乐部、知名企业联盟等方式来培育体育精神,途径的多元化更有利于维持体育精神培养的动力和活力。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八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增强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文章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使课堂合理有序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四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体育课能够帮助学生舒缓由于升学及家庭带来的身心压力,使学生身心愉悦。另外,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我,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磨练自身的意志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多关注一些体育杂志,如《中国学校体育》《当代体育科技》《环球体育市场》《教育与职业》等,将体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与不同年级的授课教师开展调研、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共同讨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教学方法,进而找到符合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国情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师与学生都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反馈活动,让学生突破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预先做好课堂活动计划方案,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限定、学生的兴趣方向、学校场地安排、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这样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具体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设置课堂环节时,要以课堂为主,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进行内容设计,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规范体育运动动作,掌握好理论讲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依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压力,设计一些能够舒缓身心压力的运动,为学生减压,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首先,体育委员整合队伍,集中四列横队,带领队伍做热身操,并进行辅助练习,包括:跨栏跑摆和原地双腿剪绞、跨栏坐姿模仿练习;其次,正式练习,进行摆腿及跨腿动作,练习起跑跨栏,完成全程三个跨栏练习。教师在教授时要示范两次,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专业运动员的跨栏动作,然后进行分组指导、纠错。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整体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因而,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作用,以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为出发点,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首先,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以理论作为课堂基点,注重体育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增强感悟体验;其次,教师要尤为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适当调整课堂结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最后,体育教师要学会利用时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例如:针对一些平时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增强学生在运动训练中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学生爱上体育。

现阶段,在体育课复习阶段,通常采用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在进行新课讲授时,通常采用分解法、语言练习法、完整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或者指导过程中,要保证示范动作的标准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时,要考虑以下方面:一要按照自身能力选择,切不可超越能力之外;二要依据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成长阶段、个性差异、认知水平、身体素质等;三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依据,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容易接受。

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体育教师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等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进而提升体育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篇九

本文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并从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几方面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育的这种改革,能够保障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更利于学生体制素养和心智的健全发展,也是中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保障。因此,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必须要落实在中学体育实践过程中。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不是很理想,学生的体制情况明显不如从前。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学生生活中对现代工具依赖性很大,这样,在生活中就缺乏锻炼体质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整体体能状况不理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状况才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发展才有保障。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保障。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是需要改革的。而在体育教育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自觉性,体育教育的成效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习惯。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做好体育运动的方法的引导教育。要引导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必须要能够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运动的效果。如果不重视科学运动方式的教育,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学生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运动而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方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并能够根据教育学的需要和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督促鼓励学生坚持按照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长期以往,学生会感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学生的良好的运动锻炼的习惯也能够得到培养。3.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体育设施质量优劣,品种是否丰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能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良好的体育设置能够为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不同的运动设施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参与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设施才能保障运动的质量,促进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多是非常尊敬自己的教师的,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的表现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设计教育内容,要规范准确地进行示范动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教师是要规范每一节课的教育内容,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体验到运动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能够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终身体育进行正确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体育教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考核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实践,进一步改善体育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考核的重要性很大。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离不开完善的考核方式。完善体育考核方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方面的考核,还需要关注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关注学生个的运动参与情况,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努力程度及进步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要能够帮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达到一种激励后进生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使学优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激发学优生进一步发展的热情,要通过考核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培养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持久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