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时间:2023-09-21 19:13:18 作者:BW笔侠 2023年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优秀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对教育基础学的研究与探索也越来越深入。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基础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对于教育基础学的学习与思考,我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了诸多收获与体会。

首先,教育基础学的学习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一个真正有思考能力、有创造力的社会人才。教育基础学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我更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此更注重多元评价和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育基础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育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影响教育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育基础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关注教育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在职教育基础学的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还了解了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成果,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养。

最后,教育基础学的学习让我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使命。教育基础学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讲师,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引导者。在教育实践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自信、自主和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应该坚守教育使命,踏实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路人。

综上所述,教育基础学的学习为我提供了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特殊性、教育发展和教师角色的宝贵经验。通过对教育基础学的学习与思考,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使自己的教育实践更加科学、高效和有针对性。未来,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养,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基础学作为教育的基础,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自己学习教育基础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

首先,教育基础学是教育学科的起点,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学习教育基础学非常必要。教育基础学是教育学的入门课程,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并获取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于今后的教育学学习和实践很有帮助。在学习教育基础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还可以了解到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相关理论,对于自己的素养和思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教育基础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学习教育基础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学习,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教育基础学还会涉及到一些教育伦理和教育道德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的讨论将会对我们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再次,教育基础学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教育实践是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基础学正是对教育实践起到了指导和支持的作用。通过学习教育基础学,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实践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的动作和策略。教育基础学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育基础学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教育基础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非常多而且复杂。因此,想要学好教育基础学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学习教育基础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表层的知识,还需要进行思考和深度的探究,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总之,教育基础学是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育学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习教育基础学,我们可以获取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教育实践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习教育基础学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能浅尝辄止,而要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希望今后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教育基础学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学习教育基础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素养。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三

樊奕玎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音乐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每个单元课题中都体现了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提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歌唱作品等对话的互动与共同研究过程,既注重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有自己专长的发展和爱好,又特别强调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合作的研究性方式,使所有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其三个特征为“主动、探究、合作”。其中合作学习虽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在我们90年代初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仍属新生事物,或在教堂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没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形式,确保组际之间的合理性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组建合理的音乐合作学习小组很重要。在组建小组时,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形式,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以3~5人为一组,由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或是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有一定乐理基础知识技能的担任小组长,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在学习中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确保了组组之间的合理性。

二、“生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所谓互动,不再局限于以往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但生生互动,却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而实际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提高学习的效率。此时的合作学习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

在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现代美术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之中,这对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不是以往的教学那样,教师既“导”又“演”,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学生在其中只是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合作学习过中,教师以多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管理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原先由教师完成的教学现在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学生在学习中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教学。

小组进行小组自评,并以书面的形式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评价,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决定奖励与认可,实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说明了学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需求或兴趣,所依靠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模式。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的学科性音乐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学生所需要的是与他人合作探索艺术世界,与教师共同创造文化的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体验了音乐活动的乐趣,获得了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合作交往能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探究学习、发掘潜力,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四

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部分,而基础学习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基础学习,孩子们能够掌握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基本知识,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我多年的学习经历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基础学习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基础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基础学习是教育的入门课程,要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就像造房子一样,如果地基不稳固,房屋将难以建立。同样,如果一个孩子的基础学习不扎实,他将在后续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我始终把基础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无论是学习字母、数字还是简单的科学实验,我都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牢记下来。这种认真对待基础学习的态度,为我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基础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学习是一种艰辛而耗时的过程,但只有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我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养成了每天晚上独立自主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的习惯。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还锻炼了我的自律和毅力。我相信,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伴随我一生,使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基础学习也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基础学习中,孩子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语言学习中,我们需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基础学习本身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基础学习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同时也是保持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索自然、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这些活动让我们对知识感到兴奋和有趣。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奖励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长期的学习动机。

最后,基础学习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也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责任。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孩子一起学习,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学校应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基础学习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并提供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机会。在学习基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化。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五

鉴于我们并不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实验学校,在去常州学习之前,“学生工作”这个词对我而言都是第一次听说。当然,看字面意思也能马上反应过来是我们德育相关的工作。从期待到一天天的深入学习,四天的学习收获满满。

四天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有专家教授的理论指导、有一线优秀班主任的精彩班队课、也有市级骨干班主任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分享。

第二天上午是两节班队课,这对从中学过来的我而言简直就是及时雨,一直对小学里的班队课如何开展没有头绪。今天的两节班队课令我眼界大开、同时也打开了学生工作的思路,颇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之感。特别是王老师的第一节课 “顶呱呱”。接下来重点谈一下对这节课的感受。

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班的孩子真的很幸福,拥有一位像妈妈一样的王老师。因为之前一直在中学工作,虽然有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但是从未接触过一年级的小娃娃们,深深地被王老师的温柔和耐心打动了,很喜欢王老师,喜欢王老师的课。

王老师的这节课完全是建立在学生的立场上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与人沟通交流。正如王老师所说:现在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居多,欣赏悦纳他人的并不多见。而生活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性格、能力、态度、综合素养肯定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当然也有一些一直默默无闻不被关注和认可。正是基于此王老师才精心设计的这一节活动课。

整个活动过程做到了全员参与。从热身活动开始到最后的“小跳蛙”游戏结束,班内的每个同学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或上台展示,或积极发言,或认真思考寻找同学的优点;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开始是小组的集体亮相,展现小组特色,接下全班同学集体送赞,还有个别同学发言介绍同学的优点,击鼓传花赞自己等;过程评价也及时有效,有点对点的评价,也有全班的互动交流,内容丰富又有层次感。

王老师非常的耐心细致,整节课都面带微笑,随时关注班内每个同学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富有教育机智。说话声音不大又能让每一个同学听到,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贴心,做王老师的学生一定很幸福。

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王老师非常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觉得这节课已经很好了,王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却一直在谈这节课的不足和失当之处。比如:送赞过程中没有收到点赞圈的孩子哭了,王老师已经及时注意到并适当安慰处理了,事后仍觉得处理不到位;另一个不想送出点赞圈的孩子,王老师没有及时处理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想到更好的处理方式而忽略过去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如果没有更好的方式,冷处理才是最好的方式。

总之,作为一名新手,在小学德育教育方面我还欠缺很多很多,要走的路很长,我会坚持学习,努力成长进步。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六

“新基础教育”倡导追求真实、平实、扎实、朴实;其中真实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真实必须建立在教师能沉下心来,真心地蹲下来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展开教学活动,这样课堂上才能呈现学生个性化的基础性资源。这些资源有可能是课前预设到的,也有可能课前没有预设到的,甚至被教师看来是幼稚的想法,我们都必须以平和的、尊重的态度悦纳学生。这样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新基础教育”的课堂需要开放。而一直以来,我们都惧怕学生脱离教学预设的轨道,或者潜意识中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空间和时间,但时不时又把学生牵引过来。到需要进行“新基础”研究活动时,为了表现有“新基础”的味而为开放的开放,很有可能学生和老师都适应不了。为此,我认为我们都必须思考,如何设计开放式的导入,如何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大问题,如何梳理知识结构等等这些。这不是通过一、二节公开课的研究才有感悟与体验,真的需要时时考虑、处处留心、不断积累,长此以往,才可能对开放、结构、资源等有较清晰的理解。在听完几节数的计算课后,我发现教师不再是把会算作为它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培养学生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为价值取向。带着这样的认识,不断刷新自己原有的认识与实践,把数的计算教学内容定位于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告诉后的接受”改为“思考后的发现”,使学生对“数的加减法”竖式对位方式不再停留于形式的记忆,而是在尝试、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对于计算教学有如此上法的思考正是得益于有新基础理念的指导,它的高屋建瓴的价值观能使教师的眼界更加开阔,站位更高。

这一点原来的感受没有这样深刻,通过学习与上课的实践,感觉开放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以为多年的教学经验足以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但现实的情境却是错综复杂的,七、八种甚至更多种资源一下子全部呈现在教师面前时,发现学生的资源不仅仅是普遍层面上的可能状况,还有许多个别的或始料不到的累积出来的情况,也需要教者在短时间内很快地作出选择、判断、反应、回馈,就感觉措手不及了。“放”是放了,该怎么“收”呢?“收”的层次又是怎样的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需要教者根据当时的情境作出调整,而非照着课前的预设行进。在这段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得恰如其分的话,将使学生的各种资源发挥到最大的功效。从而顺利达成除知识目标之外,同时又获得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反之,会在混沌中越弄越乱,甚至无法收场。

通过听研究课及课后的专家点评,我觉得要提升教学智慧,首先,对学情的分析要准确、深入,既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状况了解清楚,更要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方式;既要对普遍层面的学生可能状况了如指掌,也要对个性化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这样才可能面对不同学生时应对自如。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整体知识结构里来看待,透过教学内容更多地去发现它内涵的思想与方法,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新基础教育”真的是直面真实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它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以真实的状态展现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追求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使得师生获得共同成长的幸福与快乐,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想追求的境界。

胡萍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七

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重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在教育基础领域深耕,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培养兴趣、全面发展、启发思考、个性关怀以及教育家的责任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教育基础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兴趣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真正喜欢并投入其中,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思考和创造。因此,我在教育基础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例如,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科学知识,通过阅读和演绎来理解文学作品。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二、全面发展

教育基础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基础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身体和社交等多个方面。我尝试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让他们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合作和组织能力。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通过音乐、美术等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欣赏能力。

三、启发思考

教育基础的目标不是单向的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会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他们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同时,我还会提供充足的讨论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个性关怀

教育基础包括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怀。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会留出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我还会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个性化关怀,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基础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

五、教育家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教育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性格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教育责任。我追求高标准的教学,要求自己卓越的专业素质,并不断学习和探索教育方法。同时,我也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努力做学生的榜样,传递正能量。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和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树立榜样,影响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总之,教育基础是培养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工作者发挥影响的重要时刻。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全面发展、启发思考、个性关怀以及怀有教育家的责任感,我相信我们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八

首段: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多年来一直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下是我在教育基础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教育基础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首先,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步骤。只有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段:其次,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设计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常常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验等,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教授概念性知识时,我会采用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时,我会借助实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和互动。

第四段:最后,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只有通过评估,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我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互动以及个别辅导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我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具体的了解,并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第五段:总结来说,教育基础是教育工作者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面,我始终坚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并不断学习和探索创新。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基础,我相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以上是我在教育基础方面的心得体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事业,在教育中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责任。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九

在假期中,本人认真阅读了《新基础教育论》的有关章节,其中对新型教师的教师观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叶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教育在实践层面取得命脉所系。当代教育变革需要有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师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实践——课堂教学为改革的切入点:在课堂中,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其全而发展的同时,促进成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学习有关心理知识,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新型教师还可以成为研究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应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以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在不断地审视中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从事教育科研、研究总结新的教学规律,由“教书先生”向“研究型、学者型”转换。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为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全程的教育支撑。新课程以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彻底摇撼了传统的教师文化体系,它必然要求创建新型的教师文化,为新课程的推行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回应新课程的挑战,为了自身价值的体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探究,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还必将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

当然,叶教授还指出许多精辟的观点与理论,还有待自己的深入了解,我想,阅读了本书后回到现实以后可能又有所松懈,但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至少有一根琴弦已经被拨动,它对我以后的生活或多或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更利于自己以充沛的精力投入课堂中的教学。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实践、反思、重建、为学习创造革新之路,一定能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学基础心得体会篇十

读了叶谰教授的论著使自己对新基础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新基础教育是把教师的智慧与能力的发挥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没接触新基础之前,只考虑到我应给与学生什么,而新基础使我意识到这种认识很片面、很肤浅,课堂教学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在学生主动学习上下功夫。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课中自己也尝试通过开放式提问导入新课或者操练,但始终局限在点的开放,究竟怎么样的开放才更有效,要开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困惑着我。

但认真阅读了叶教授的著作后使我茅塞顿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考虑课堂结构的开放:

(1)课的导入是开放的导入,可采用开放式提问,或者采用发现式学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结合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开放的教学,例如在新授单词时,每个词都需要学生有理解、记忆、运用的过程,这时教师就可采用小规模的开放,如通过语音归类来读准新词,并通过发散性提问让学生运用新词造句等。

(3)综合运用的开放。

但同时通过学习也意识到,开放不等于主动发展,虽然有的教师在课中运用了开放,但他并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英语是要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因此机械操练决不能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的环节需要开放,有的环节不需要开放。同时各个环节的练习要有层次性,要有递进性。如果语言的层次性在一节课中不能体现,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会出现疲倦感,也就谈不上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叶教授同时指出,当代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与多变的时代,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事物,不断发现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施展才华。但外语教学中学生大量的活动为模仿、记忆和机械操练,较少提倡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提问。甚至当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根据已学知识灵活使用一个确切的同义词时,教师也不予以肯定,而要求学生改用教师规定的词汇表达意义。

教学过程中只顾将语言点在规定的课内灌输下去,较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总结学习和使用外语的规律,探索与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时,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采用一些肤浅的教学活动,使这些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未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通过最近几次的新基础听课活动,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我也正不断地吸取着新基础所给予我的养料,朝着新基础所指明的方向前进。感谢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