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

时间:2023-08-08 16:27:11 作者:江sx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一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医、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迄今已有112年。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5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52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83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3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9.1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7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三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8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宝钢奖学金、武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创新奖、攀钢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3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6次世界冠军、10次全国冠军;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 ,培养了以现役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乌克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校的兼职或名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与合作高校互派留学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机构。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技术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把武汉科技大学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二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医、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迄今已有112年。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5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52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83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3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9.1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7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三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8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宝钢奖学金、武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创新奖、攀钢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3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6次世界冠军、10次全国冠军;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 ,培养了以现役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乌克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校的兼职或名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与合作高校互派留学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机构。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技术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把武汉科技大学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三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医、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迄今已有112年。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5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52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83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3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9.1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7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三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8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宝钢奖学金、武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创新奖、攀钢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3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6次世界冠军、10次全国冠军;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 ,培养了以现役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乌克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校的兼职或名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与合作高校互派留学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机构。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技术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把武汉科技大学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四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武汉科技大学在全国基本上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本大学。(注:自2021年开始,湖北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

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武汉科技大学是公办大学。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一般5000元/年左右,不过公办大学中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学费在10000元/年以上,甚至几万一年,当然这些专业录取分数线也相对低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通常在13000-18000元/年,也有超过20000元/年的,公办大学采用民办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是正规大学,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民办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五

武汉工程大学市场营销协会从成立以来就以“开拓者”的形象,本着“开发自我、经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宗旨为广大热心营销,渴求锻炼的同学提供尽可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积累丰富的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已赢得广告师生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在校团委的领导、帮助和支持下,武汉工程大学市场营销会诞生了。此后,我们开展了多次具体而富有成效的活动。

校园活动,多资多彩

曾经多次组织各种营销讲座,丰富了同学课余生活,又讲解了专业的知识。

2006年 10月,本协会连续两周组织会员进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由我校市场营销系的教授亲临指导。

2006年11月30日,本协会聘请外界企业总经理进行了一次讲座,本协会每月组织会员进行例会,总结协会发展状况和工作情况。

走出课堂,搏击市场

2006年11月,本协会与武汉速诚公司公司合作,为其公司的数码产品和生活用品开展了宣传和促销活动,双方都很满意,并承诺以后继续合作。

2006年11月,与中国移动通信合作开展了“勤工俭学”系列活动。

2006年11月22日,本协会请本校老师进行了一次讲座。

2006年12月本协会同武汉金城文化公司合作。为该公司推销陈安之讲座资料vcd光盘,我们协会共有三十多人参加此活动,活动经历一周。

2006年12月本协会部分参加了华农大的一个展销会,会员们经过一个上午的销售各类物品,体会到了要做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006年12月本协会约请宇航创业有限公司经理马国泰先生给我们协会开展了讲座,题为如何成功创业“。此外,又联系我们谈了怎样后续的合作,为大家提供it培训的机会。

2006年12月8日,国际市场营销日,协会组织了部分会员到华师与华师的营销协会一同观看了关于“营销管理”的知识片,让会员从理论上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市场营销。

2006年12月12日,本协会与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合作举办招聘会。请出了经管院老师出席。2006年12月22日,本协会加入了由武大,华师发起的武汉所有高校的社团联合会,本协会作为7大核心之一,在各高校扩大了影响。

2006年元旦,我们主办了精彩异常的“火眼精金“的大型元旦晚会,会员积极参与与精彩的表演把晚会推向了最高潮。

2006年春,我们部分人员参观了江苏国泰国际集团的张家港分部,让会员们亲身体会大公司的工作氛围和公司人员的工作精神。

07武汉工程大学是市场营销协会工作总结

2007年4月19日,我协会承办了由武汉大学大四学生主办的大学生报青年周刊走进武汉工程大学的现场宣讲会和招聘会。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兼职机会,扩大了影响。

08武汉工程大学是市场营销协会工作总结

2008年4月,邀请外界企业老总进行以个人核心竞争力主题的主题讲座。

2008年5月10日邀请鼎立老总进行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主题讲座。

2008年5月,与长虹合作进行了手机义卖,支持赈灾。

2008年6月,与远岩物流合作,张显校园文化,方便回家的大四同学。

2008年7月,与校园生活杂志社,长城印刷,协同计划入学指南的编写。

工作展望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六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医、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迄今已有112年。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5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52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83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3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9.1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7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三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8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宝钢奖学金、武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创新奖、攀钢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3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6次世界冠军、10次全国冠军;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 ,培养了以现役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乌克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校的兼职或名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与合作高校互派留学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机构。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技术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把武汉科技大学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七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医、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迄今已有112年。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5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52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83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3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9.1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7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三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8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宝钢奖学金、武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创新奖、攀钢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3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6次世界冠军、10次全国冠军;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 ,培养了以现役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乌克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校的兼职或名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与合作高校互派留学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机构。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技术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把武汉科技大学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自我鉴定篇八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医、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8年的湖北工艺学堂,迄今已有112年。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现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不含独立学院),55个本科专业;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排名中,有2个一级学科再次跻身全国高校前10名,还有12个一级学科进入前50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点、52个硕士学位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83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职工1048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80.3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9.17%。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5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77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有研究所32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坐落在武昌黄家湖畔、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自2005年起,每年的新生都全部入驻这里。

学校科研实力强劲,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近三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8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宝钢奖学金、武钢奖学金、北京首安创新奖、攀钢励志助学金、涟钢定向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3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余项,其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等奖励。学校“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6次世界冠军、10次全国冠军;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 ,培养了以现役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乌克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校的兼职或名誉教授,邀请了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与合作高校互派留学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培训机构。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里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各类技术专家与学者、中央委员、省市党政领导、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校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事局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一带及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城市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实践联盟关系,上海宝钢、深圳富士康、武钢集团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直坚持到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或参加我校举行的综合双选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2%,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并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就业信息化建设试点院校。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把武汉科技大学建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