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倾城之恋读后感(精选9篇)

时间:2023-10-07 07:13:57 作者:笔舞 最新倾城之恋读后感(精选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一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

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读后感《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人说“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离了婚,在一个特定的机会下结识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欢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资,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

后来战争爆发,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东西,成就了他们的感情。

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最感动的是最后他们默默握着彼此的手的那夜,刹那间的了解和感动也够他们一起生活十年八年。这样的结局,即便是合,温暖之外更多的是荒凉。

末一段中张爱玲说: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语把它们留给别的女人,这是好现象,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她当作自己人,名正言顺的妻子。如此怅然的结局不无对爱情的挪揄嘲讽。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二

《倾城之恋》是个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苏:历经沧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结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经受着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轻视,认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极尽冷嘲热讽。她亦无谋生的资本,只好忍耐着生存,心里有着卑微亦有自尊,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因不愿意将就那个不爱自己的人,面对看不到尽头的生活,没有逆来顺受,选择了一条较勇敢的路。

范柳原:放荡公子哥一样的存在,但在文章中并不是从正面描写,而只是太太小姐们如此传言而已。太太们想把女儿许配过去,小姐们想搭上这位钻石王老五,如此趋之若鹜,所以凭添了他的自傲。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太小姐们未达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气结,说话有口不择言的可能性。

流苏成天郁郁寡欢,陪妹妹去相亲,本意作陪衬,这一陪衬就衬出了一部倾城之恋。

范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请徐太出面,将流苏诳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败,有几分清醒,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力,封建落败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位是留洋归来,几分精明,几分放荡的青年。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互相试探互相远离。明明已经起了意,眉目流转之间皆是情,却还是忍耐着不表露声色,互相贬损奚落。他对她时而一本正经一往情深,时而又游荡不羁。谁都无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样敞开心扉去爱,所以互相气恼互相折磨。

流苏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离开大家庭窒息的环境,她开头根本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找个可靠的男人生活,这样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她知道自己,既没钱又没有养活自身的本领,虽颇有几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颜亦如昙花一现,很容易就过气,所以她对自己不敢抱希望。而范柳原有着几分精明,几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缚了自己,但他对流苏也有着那么一点深情,在香港刚见面,就敢于对流苏说,我在这儿等你呢。是不是有点轻浮了,但又未尝不是真情实意。

幸运的是,因为一座城池的倾覆,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在生死天灾面前,所有的算计,计较暂且放入一边,只想好好爱,尽量爱,城池的倾覆,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范柳原表面上放荡不羁,放浪形骇,没个正经,比方他说“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着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时,他也有着西式绅士般的优雅,风情。内心善良脆弱,纤弱敏感,当他对流苏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时,是那样的固执哀恳,无助孤单。

而他对着一堵墙,却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只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 ,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对流苏是喜欢的,他对她讲,“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而徐志摩在《致沙扬娜拉》中有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极其传神的道尽了女性的柔媚与羞涩。或许在范柳原眼里,流苏的低头,亦是风情万种,娇柔妩媚。

他半夜打电话给流苏,“从你的房间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读到这儿,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实后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谈恋爱。只是当事人含蓄内敛,羞于直白表达,只能说前半句。当时的柳原,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而他对着流苏念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却很是悲凉,大概人真的喜欢上一件事物时,会产生不真实的,患得患失的感觉吧。

哪怕有这许多的喜欢,甚至是有一点爱了,他亦没有正式想要订婚成亲,只准备去英国。虽然他给流苏安顿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对于流苏来说,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苏无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这尴尬的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后,天下乱了,河山颓了,冰河铁马,流弹枪雨就落了下来,在生死面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与放荡,留下来与流苏组成了一个家。是为倾城之恋。

张爱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转至今的名言,在这篇中,例如: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当面何尝不奉承着她,背后就说得她一个钱不值。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

根本你认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三

人生就像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的这句话简单而精髓,言简而意赅,文字在她笔下,焕然一新,就像重新有了生命力,有了灵魂,她的作品文字打动了千万人,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3岁能背唐诗,7岁开始写作,20岁红遍上海,这样的一个才女,却经历了父母离婚,后母虐待,丈夫背叛,流落异国他乡,遭遇小产,生活穷困潦倒,苦不堪言等不幸,她的文字总是那么悲凉,凄苦,小小年纪就那么早熟,好像已经看清了人性,看懂了人生。

倾城之恋主要讲的是离异的白流苏与海归浪子范柳原的故事,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回归娘家,数年间资财耗尽,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哄,看尽世态炎凉,偶然机会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一心想要一纸婚姻,争取到合法的婚姻地位,保障自己的权益,没有婚姻的保障要想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白流苏觉得如果自己太容易被他得到,他就不会娶她。范柳原觉得她要是不爱他,他娶她干什么,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自己毫无感情的女人来管束自己,他要她爱他懂他。两个精明的情场高手斗智斗法,不停的算计,谁也不愿意透露真心,人人都想得到爱,但人人都最爱自己,所以有所保留,所以永远在权衡。

原本白流苏以为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香港,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生死攸关之际,两人真心相待!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倾毁一座城,成就一对恋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尤其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谈一场单纯的恋爱,我们总会去比较去衡量,我们不愿先付出真心,总是有所保留,总是不停试探着对方的真心实意,谁也不愿先妥协,先认输,我们总是把物质放在首位,把精神陪伴放在末尾,我们会考虑房子,车子,票子,学历,颜值,才能等等这些看的见,摸的着,实实在在的物质,这样才会放心安心,踏实,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男人和女人的立场不同,没有物质的支撑,再好的感情也会破碎,因为贫穷夫妻百事哀。没有精神的陪伴,房大无人,空虚寂寞。这些都不是我们要的婚姻。好在现代女性都独立自强,能赚钱养家,独当一面,摆脱了以往女子只能依靠男人的局面,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只希望能相互尊重,相互谅解,懂的彼此的不容易,男人要有责任心有担当,女人要自立自强自爱,经济独立才能思想独立,才能人格独立。不相上下,相互崇拜,相互吸引的人才会持久在一起。

很喜欢这句话:怀念不一定就要相见,喜欢不一定就要在一起,你要相信,每一种距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光也不会亏待追梦的你。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四

在《倾城之恋》的大帽子底下,不过是乱世中一对庸俗男女的结合,之所以成为传奇,并不是他们的才貌到了倾城的地步,而是倾城意外地成全了他们,使之成为张爱玲所有传奇中唯一一部圆满收场的。若非这场特殊的际遇,他们的结合竟是如此的不可能。

我看着白流苏在镜子前飞着眼风,做着手势,笑微微地说,你们以为我完了么?早着呢!为了尽快找到下家,她不是不做作的,一直拿着舞台腔放不下来,一举一动都拗着造型,端着身段,就象对着无型的观众。即使面前没有镜子,她也知道自己在月光中的脸,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范柳原心中暗自叫好,怪癖地欣赏她象唱京戏一样的小动作,却又想她变得自然点,自我矛盾的反复无常的,他与她近着远、远着近地过起招来,假话里掺几句真话,虚伪中透点真实,犹如黑暗中的微火,他能有的真心也不过如此。

两个都是自私、精刮的人,都不打算付出真心,只盘算着对方肯出多少,而自己决不肯做那个全额支付的冤大头。这倒合了《危险的关系》中梅尔特伊夫人的猎人理论:男女交往,只要单方面有爱情就足够了。一方享受着爱情的快乐,另一方则享受着取悦于人的快乐。这后一种快乐当然在强度上略嫌不足,但是加上欺骗的快乐,也就达到了平衡。然而谁来负责欺骗对方呢?两个骗子在时互相认出来了,于是说道:“我们各付一半吧!”然后就撒手不赌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赌徒一开始就认出了对方的伎俩,但他们没有谨慎地收手,而是谨慎地投入,因为有一种冒险的刺激,一种惺惺相惜、棋逢对手的快乐。

然而白流苏毕竟是输不起的。她的家庭关系就如一盆令人感到“雾数”的脏衣服,唯有抓住范柳原给的这一个机会,虽不理想,却也能立马离开那杂乱不洁的地方。僵持之后,便是屈服,那种令人难堪的、失面子的痛苦的屈服。现实的窘迫不容她拥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隔离感与负手而去的清高资格,她只能屈从于范柳原的招唤。好在范柳原也迈出了入室看月的那一步。一切,还是颠簸着行进起来了。

然后便是战火,男女之间的那些计较都失去了意义,在炮火的轰炸和子弹的呼啸中,唯有象抓住浮泡一般地抓住最靠近的人,潦草地存活下去。“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他们对于饭食感到空前的兴趣,至于男女,靠得住的不过是自己腔子里的一口气和睡在身边的人。其他的,一切从简。恋爱么,以前光顾着谈了,现在忙着结结实实地活着,也不需要了。

而这样也算一部传奇吗?奇的是香港的陷落不早不晚,偏偏就在那时,那样大的背景,仿佛单为着让一个小女人得益,英雄简直没有用武之地。普通的人,不普通的机缘,也便成就了传奇。他们最初耍的那些花枪,费的那些心思,也不重要吗?此城将倾,谁在你身边,却是最重要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五

旗袍妖娆,舞池热闹,霓虹灯闪耀……几处撩拨,几处诱惑,一切都还是旧上海的味道。白家的破阳台上依稀传出胡琴的声响,咿咿呀呀的,在灯火通明的夜晚,格格不入得很。与这般浮华同样不相称的,还有张爱玲,她喜好闭门不出,冷眼看烟花,素手绘凡俗。她笔下的故事,虽鲜有缠绵的苦情,惨烈的纷争,却总有一抹挥不去的悲哀弥漫开来。她善于直击人性的丑陋,命运的无常,敏锐地洞察出隐匿在浮华都市中的些许华丽的悲凉。

方才提到的那个没落的白家便是出自张爱玲的笔下,故事也正是从那里开始,名为“倾城之恋”。初看这四字,恰似一段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传奇爱恋,因其死生契阔,一念执着,而焕发出足以倾覆整座城市的精神力量,正待作者娓娓道来。读罢全篇方知,张爱玲到底不是一派天真神化爱情的女子,自不会写出不合实际更显奢侈的深情缱绻。这故事结局虽是美满的,却也代价惨重,简单说来,是一场因整座城市的沦陷而得以成全的庸常的爱恋。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白家六小姐流苏,一个离了婚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女人,境遇可想而知。这没落的缨络之家偏偏又冷酷得很,白流苏身居其中,讥诮和奚落也就在所难免了。张爱玲深知,在当时的年月,没有婚姻保障的女人犹如无根的浮萍,身不由己,心在飘零,若要觅得一处安定的栖身之地,需寻得一个愿迎娶自己的男人相伴相依。白流苏是个普通的女人,她能做的也只是沿着千千万万女性曾走过的路走下去罢了,当中自有说不尽的悲哀,道不完的苍凉。

于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白流苏与范柳原邂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谁料得到,之后便是一生的厮守。

记得在香港寂静的夜里,他们的幻想频频演绎着,彼此幽幽地守候,却还是一场又一场的空。多少句甜蜜私语,多少次悠然信步,他们的距离本该越来越近了罢,却为何依然处处保留,谁也不愿放下了戒备,沉浸于感动?细细想来,其中也有着些许缘故。白流苏需要婚姻的保障才觉得安全,而范柳原只愿单纯地享受爱情,虽许下了爱的誓言,又会有几人肯用一生的相守去等待遥遥无期的诺言的实现呢?他们本是自私的男女,怎会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倾其所有般付出?夜,如此漫长,相爱的人,满心失望,他们空守在电话旁,努力维系着残存的希望。时间,平添了几多忧愁,折磨了一双对感情精打细算的男女。终于,白流苏切断了漫长的守望,躺在床上却迟迟无法入睡,的确,爱而不得,必为之辗转,除了仓促地收回情感,还能怎么办呢?这边范柳原总算艰难地迈出了一步,拿起身边的电话,在几阵煎熬的接线音后,对着没有应答的话筒,轻轻缓缓地对她诉说着……对于他们而言,这都是个梦,越想越像梦。

倾城之殇换来倾心一场,他们,终成了眷属。

这算是个美满的故事,可仔细推敲,也存在着破绽。这美满并非常态,而是极大的偶然,若是没有战争的袭来,这对相爱的人又将如何呢?毕竟,在相爱之外还有许多东西主宰着爱情,反倒显得相爱不足为道了。男人对于女人最隆重的赞美是求婚,倘若范柳原久久热衷于享受爱的过程而迟迟不愿献出这最隆重的赞美的话,白流苏是不是就难逃沦为情妇的命运,故事又是否要以一个女人无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终呢?何况会过去的,所有的爱情都会过去的。油然而生的好奇,暗自涌动的情欲,总会沉入时间的罅隙里,生活未免回归庸常,日子难免趋于平淡。多亏了乱世里音讯全无的分离,唤醒了他们深情相拥的决心,共同奔赴一场或生或死的未知。战争颠覆了一座城市,却成就了他们的倾城之恋。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没有毫无破绽的美满,星星点点的幸福里,却是谁也想不到的偶然。慧质通透如此,不免让人感叹。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六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七

其实早就听说这本书了,其实我也早就看过了,但是似乎是第一次看它的时候年纪太小,无法读懂他们这种冲破了世俗的旷世之恋。

最近闲来无聊,翻出来又看一遍,看完之后,总觉得心里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让我觉得,原来爱情竟是这样美好。或许他们原本都已不再相信爱情,他们也都没有精力再去承受爱情的失败,所以他们起初无法用婚姻去安定。但是为了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白流苏冲破了世俗,甘做范柳原的情人。

我想白流苏应该就是张爱玲自己的写照吧,张爱玲一生孤寂,没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她给了白流苏这样的归宿,也是自己心中对爱和完美的婚姻的向往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被人诵烂了的句子,但是在范柳原向白流苏诵出来时,还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么一个优雅地穿着旗袍的美丽上海女子,和这么一个风度翩翩而又似乎倦怠了人世沧桑的男子,他们在炮火和死亡的威胁中,终于明白,爱并不需要退却和害怕,爱只需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八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爱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不过。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但是,这远远不够。

终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里只强调了“她”,范柳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不过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初读《倾城之恋》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九

很难得再看了电影后写影评了,但这次看了《倾城之恋》后,才又有了想写冲动。

看了这部电影,我被感动了。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一句话,它不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爱情理想 ,也是所有女人对爱情最高憧憬。

是啊,无论什么样女人,最后都是期望结婚。因为只有婚姻能代表这个男人是真爱自己,它是男人对一个女人最高承诺。

电影让人感动地方也正是在这里。范柳原终究是娶了白流苏啊!不管他一开始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中间他用了多少惯常伎俩,不管他们来来回回持续了多久“拉锯战”,试探了多少对方真情假意……但最终他是娶了她呀,是当着外人对她说了句:不,她不是小姐,她是范太太……就为了这句活,流苏泪如雨下,因为她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

“香港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人死去,成千上万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大改革……”

我相信是战争成全了流苏,成全了范柳原真心,经历过生死人会不一样,是生死将范柳原从一个风流公子变成了一个能安下心来居家过日子男人。

如果我是流苏,不知道我会不会要感谢这场战争,或许会吧……这样说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离失所乱世里,我会只想和所爱人做一对平凡夫妻。

记得以前看《天若有情》里王琪和方以安讨论位置问题。方以安说:一个人位置应该是在对方心里。王琪听了,笑笑说:那是因为你还年轻,一个人只有在他家里有了位置,才说明在他心里有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