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2-15 14:16:04 作者:薇儿

教案的编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附上几份经过实践验证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设计教学方案,扎扎实实抓教学。在工作中,我不断反思,总结,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面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正不足。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同学之间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感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三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过程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体会家庭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4、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会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讲究民主,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因的义务。

1、教师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讲一件家种有趣的事或难忘的事(教师将家庭照片贴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3、请几个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各自的家庭并讲一件有趣的或高兴的或令人感动的事,把家庭照片贴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没有被倾倒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照片贴在房子中。

1、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

2、学生讨论,在小组内商量一种形式体现出来(说说,表演一件体现家庭幸福的故事……)

3、学生展示。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们分别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还有同学们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幸福、高兴、快乐……)

2、小结:父母、长辈以及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致的关爱来表达他们非常爱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家,而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大家和睦相处、幸福快乐。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展言论。

3、讨论交流:参加家庭会议时自己的体会。

4、引导性提问:全家一起讨论决定事情有什么好处?

5、学生根据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教师设置情境:

(1)、家里要换新家具(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钱(3)、爸爸妈妈吵架了……

2、讨论:

从中选择自己应该参与的事情和不该干涉的事情,说明理由。

3、汇报结论。

4、教师总结:家庭中会遇到许多意外或大事情,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应该我们帮忙的我们就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不应该参与的我们就不要给父母添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2、讨论分析:为什么小明和小红的情况会不同?

2、学生介绍自己的邻居好友,说一说和他们交往的趣事。

3、教师总结:“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里关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欢乐,避免不少的麻烦。

1、教师出示几则有关邻里间的小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分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做。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说说:学生说说自己家与邻居相处的一些小事情,体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

(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

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

生:父母对我们的爱恩重如山。

师:从小到大,父母为你们做的事数也数不清,生病时,父母对你悉心照料;犯错时,父母对你谆谆教诲;失落时,父母给你鼓励……点点滴滴都透露着父母对你们的爱,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母爱似针,父爱似线,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串联。”是啊,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都要牢记心间。

二、活动三:爱父母,在行动。

教师: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呢?

学生交流:帮妈妈做家务;陪爸爸聊聊天……。

学生交流:自主阅读思考。

教师: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

教师:阅读电子教材p74页“爱的味道”。奇奇关爱父母有哪些表现?想想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怎么做。

学生交流:爸爸累了,我帮爸爸捶背;妈妈烦心时,我会……。

教师:爱父母并不是说要对父母百依百顺,这种爱也表现在对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评上。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习惯呢?

学生交流:我和妈妈监督爸爸戒烟;妈妈不爱运动,我每天陪妈妈跑步……。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呢?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最值得信任的人,他们用无微不至的爱呵护我们的成长。这份爱,像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这份爱,像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且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所以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再现等方式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应突出"体验感悟",着重于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因为这是做人的道理认识的催化剂,是从知到行的桥梁,促使学生将做人道理转化做人准则的信条,进而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此,应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行为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讲究"育"的策略,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诱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种方法,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体验方式,达到强化感情之目的。

1,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批优秀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掌声欢迎他们。

2。观看配音舞蹈表演。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节目精彩吗。

(学生齐声说真精彩)。

师:不过,老师介绍一下,刚才给我们表演得五位小伙伴和大家有所不同,他们都来自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来。

(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声音,有的瞪大眼睛,有很多学生举起小手要提问)。

师:我知道大家有很多问题想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他们学校的张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张老师今天会架起我们和这些新伙伴之间沟通的桥梁。

(学生掌声欢迎特殊学校老师)。

设计思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依托教材,创造生活化的感知情境——利用相关资源,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引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为下面与残疾儿童交流作好铺垫。

活动一:面对面交流。

师:老师知道你们现在脑海里一定有很多问题。现在就请这些新伙伴到你们每一组中间来,你们每组选出五个最想问的问题,用你们最好的方法与他们一起交流。

(特殊学校的学生到各组中来,学生和他们交流,有的拿出笔和纸,有的请特殊学校老师去翻译。)。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和他们交流的,你们了解到哪些情况。

(学生发言:用纸和笔和他们交流的,了解到和别人说话困难特别大;了解到他们很羡慕我们会说话,能听到声音;请他们的老师打手势,做翻译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第一次进入特殊学校的感受,很不习惯,但又没法表达,真痛苦!我们组是用纸和笔和他们进行交流的,我们了解到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会喊"爸爸,妈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居然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学生在回答时,眼里含有泪水。)。

(学生自由发言:觉得很困难,不习惯,难以表述,不方便,很麻烦,有障碍……)。

设计思路:

情感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支撑人活动的亮点,通过学生与残疾儿童面对面的交流和交往,更深一步的让学生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这样深切的体悟,就会顺利地从"有意思"向"有意义"过渡,这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过渡:通过刚才和特殊小伙伴的交流,我们发现残疾人和我们正常人交流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在我们身边除了这些聋哑小伙伴之外,还生活着许多智力上,肢体上,视力上有残疾的人,他们不仅仅与人交流是非常困难,有时候,就连生活自理也很困难,如果你没有亲身的经历,我们平常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亲身经历一下。

活动二:蒙眼走路。

(学生模拟盲人走路,体验情境。)。

师:现在,请你们谈谈蒙着眼睛走路的感受。

(学生发言: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东西,走的时候会撞倒一些东西;平时走路靠眼睛,今天走路靠感觉,真难;走了一半,真想把布拿掉,实在不方便……)。

活动三:单手拉拉链。

师:请听清要求,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把右手背在后面不能再动,用左手把衣服的拉链解开,再用左手把拉链拉上,时间为3分钟。

(学生实践用左手拉拉链,时间到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拉上。)。

师:同学们,谈谈单手拉拉链的感受。

(学生发言:一只手很不方便;用左手很别扭,拉不起来;很想把背在后面的右手伸过来帮忙;用嘴都帮不上忙……)。

设计思路: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两个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活动四;唤起情感,提升体验。

1。听表演者的故事。

(配含有忧伤情调音乐,听聋哑的孩子用手势讲述她的经历,张老师翻译。)。

师:听了这位小伙伴的故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学生发言:要尊重残疾人,以后不会嘲笑身体有缺陷的人……)。

2。老师讲述及配音观看残疾人平时生活录像和残疾人成才的录像。

(盲人爷爷,失去右腿的修鞋工人,低智能孩子的生活片断;坐在轮椅上的举重运动员,失去双臂的游泳冠军,被称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阿姨的故事。)。

师:听了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思路:

恰如其分的媒体使用,更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体验。凄惨音乐声伴随着聋哑孩子的"啊啊"声,伴随着老师深情地讲述,这些多媒体的运用,牵动每一位孩子的心,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尊重与关爱。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你打算以后怎样帮助残疾人。

(学生发言,配音乐《爱的奉献》)。

师:你想对眼前的几位新伙伴说些什么话。现在我们用他们的方式对他们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祝福,请张老师教我们做手势。"谢谢,祝你们幸福,快乐,再见"。

(出示——课后作业: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社会和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在关心着残疾人,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分成小组,走向社会,去进行参观,调查,访问。看看国家,社会和我们身边的人是如何关爱残疾人的。)。

设计思路: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本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当学生们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痛苦,懂得自己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师又链接生活让孩子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献一份爱心,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鲁洁教授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那就是"回归生活"。确实,"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力图将生活与课堂打通,把残疾儿童请进课堂,引进儿童的生活,又把儿童引向社会,让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残疾人,在交往中去关心残疾人,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课内和课外的互相补充,有机融合和互相支撑,就扩大了教学的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在课堂上,教师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她们特殊的身份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想与残疾儿童交流的欲望;通过交流,体会他们生活的不便,再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把生活中许多残疾人看似与我们很遥远,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的艰难,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然后播放那如泣如诉的音乐,伴随着残疾孩子的"啊啊"声,和教师的深情讲述,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通过教师这样精心的设计,教育的意义完全被凸现出来,变得更加清晰,儿童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而是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在生活中远远地观望残疾人,或是听老师讲几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她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就会空洞和模糊的,甚至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当我们教师有目的的把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中时,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对于学生生活的引导,体现出这门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核心思想。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2、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用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灾难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学生看图,看看人们在灾难面前是如何做的?

2、再仔细读书,看看还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发生?

3、过渡:像这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场面,这种先人后己,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情景还有很多。看到这些场景,听到这些故事,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同学们在空白处填写出来。

二、学生主动探索。

1、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国家和社会给予灾区什么样的帮助?

2、指导学生看图。

3、我们能为灾区的人民做点什么吗?

三、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看图,灾后,在各方人们的努力下,灾区变成了什么模样?

2、学生汇报。

3、揭示主题:这就教灾害无情人有情。

四、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

五、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并和他们交上“手拉手”的好朋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过程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体会家庭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4、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会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2、懂得感激父母。

多媒体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诗歌《父母的疼爱》等)、亲情树及纸做的树叶、道具(爸爸用的茶杯、报纸等,妈妈用的围裙、毛衣等,孩子用的篮球、吃的食物、喝的饮料等。)、每人一张亲情卡。

1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小朋友,有一首歌,我会唱,你会唱,大家都会唱,这首歌唱出了每个孩子的心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音乐声起《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爱。齐读课题。

(二)回忆疼爱——亲情故事会

1、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

2、四人小组交流。

3、亲情故事会。(课件出示提示语)、每当我生病时……

、每当我------时……

、每当我------时……

、每当我------时……

(三).体验疼爱——亲情表演会

每当我生日时……

有一次生病了……

有一次天突然下雨,而我又没带伞……

2、小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3、家庭剧场。教师随机采访。

(四)、深化认识,学会回报

在爸爸妈妈生病时……

在爸爸妈妈劳累时……

在爸爸妈妈忙碌时……

2、学生任选一个题目,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会怎么做?”

(五)深化情感,亲情绽放

1、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下面我们就用一首诗来表达一下我们对父母的一份敬意吧!(大屏幕显示《父母的疼爱》)

爸爸妈妈

你们是树,我是树上的一片树叶、一朵花、一个果。

是你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你们的疼爱下,我一天天快乐幸福地长大……

2、读了这首诗,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吗?请你选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在心型的亲情卡上。

(六)小结

此时此刻,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都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也做一棵这样的亲情树。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一件事,你就在大树上贴一片树叶、一朵花或一个果,争取早日让亲情树枝繁叶茂。最后老师祝大家在父母的疼爱下茁壮成长、天天快乐!孩子们,我们也一块儿来祝福爸爸妈妈:(生齐念)祝爸爸妈妈天天快乐!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

教师:孩子们,在这个世上,我们最亲的人是——(爸爸妈妈),最疼爱我们的是——(爸爸妈妈),最值得我们信任的是——(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最值得信任的人,他们用无微不至的爱呵护我们的成长。这份爱,像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这份爱,像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播放视频儿歌“我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们都爱父母。

教师:父母是我们最爱的人,你和下面的小朋友有过同样的感受吗?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例:天都黑了、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例: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疼的不得了,真想替妈妈分担一点痛苦。

例: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们吗?我想他们了。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活动二:我们了解父母吗?

教师:你了解父母什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

学生交流:我是问了外婆才知道妈妈的生日。

学生交流:我爸爸是种瓜能手!暑假去瓜田,我看到爸爸种的西瓜又大又多!

学生交流:我妈妈喜欢吃蔬菜,这是我平时观察到的。

学生交流:我爸爸爱运动,只要一有空就带我去踢足球。他常说:“运动使人健康。”

教师:我们了解父母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的“我为父母写档案”)。

请同学们拿出课下调查结果“我为父母写档案”,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教师:从父母的小档案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妈妈做钟点工,一天要做好几家。爸爸开出租车,别人回家吃饭时却是爸最忙的时候。遇上刮风下雨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妈妈真辛苦。

学生交流:……。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为了家庭这么辛苦,我们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父母。

第2课时。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

小朋友,有一首歌,我会唱,你会唱,大家都会唱,这首歌唱出了每个孩子的心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音乐声起《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爱。齐读课题。

(二)回忆疼爱——亲情故事会。

1、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

2、四人小组交流。

3、亲情故事会。(课件出示提示语)、每当我生病时……。

每当我------时……。

每当我------时……。

每当我------时……。

(三).体验疼爱——亲情表演会。

每当我生日时……。

有一次生病了……。

有一次天突然下雨,而我又没带伞……。

2、小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3、家庭剧场。教师随机采访。

(四)、深化认识,学会回报。

在爸爸妈妈生病时……。

在爸爸妈妈劳累时……。

在爸爸妈妈忙碌时……。

2、学生任选一个题目,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会怎么做?”

(五)深化情感,亲情绽放。

1、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下面我们就用一首诗来表达一下我们对父母的一份敬意吧!(大屏幕显示《父母的疼爱》)。

爸爸妈妈。

你们是树,我是树上的一片树叶、一朵花、一个果。

是你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你们的疼爱下,我一天天快乐幸福地长大……。

2、读了这首诗,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吗?请你选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在心型的亲情卡上。

(六)小结。

此时此刻,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都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也做一棵这样的亲情树。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一件事,你就在大树上贴一片树叶、一朵花或一个果,争取早日让亲情树枝繁叶茂。最后老师祝大家在父母的疼爱下茁壮成长、天天快乐!孩子们,我们也一块儿来祝福爸爸妈妈:(生齐念)祝爸爸妈妈天天快乐!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

本主题由活动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图片及对话和注释,还有一则小资料组成。引言既是对主体内容的提示,又是对活动要求进行指示。三幅图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提示,设计了要保管好购物凭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知道有问题可以拨打12315的热线投诉电话,同时配有简介购物发票的资料,教给了学生保护自己权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举例说明,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害?

(二)小知识。

(三)保护我们的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你知道怎么做吗?

1、小组交流办法并表演展示。

2、阅读33页内容。

3、教师补充。

4、教师通过实物教学生如何识别假冒产品。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向家长学会,再教给同学们。)。

(四)谈收获。

(五)作业。

综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办一期小报。

小资料: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internationaldayforprotectingconsumers'rights)。这一国际日最先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以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同时,选择这样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重视,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情况;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时,唤醒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而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

主题为"消费和谐"。

今年是第25个“3.15”消费者权益日。

什么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它包括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应享有的权益,也包括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应享有的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应享有而被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所认可的、独自享有的权利。社会保障及法规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意给经营者造成侵害,或者由于消费者故意或过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社会与法律对之不予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绝不是无原则、_限地予以保护。

发生消费纠纷后哪些途径可以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_》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纠纷?

消费者在找经营者协商之前,应咨询或学习《消费者权益保_》、《产品质量法》、新“三包”规定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弄清经营者在哪些方面损害了自己的权益;是退货、换物还是修理,能得到多少赔偿等。然后带着法规和实物、发票去找商场负责人,陈述自己购物及发现质量问题经过,并依法提出自己的赔偿要求。经过协商能得到满意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投诉以文字材料为准。要把投诉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内容写清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未经消协同意,不要邮寄票证、单据和实物,以防丢失。

请注意,以下6种情况之一的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

2.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之间的经济纠纷的投诉;。

3.个人私下交易商品,属于违约纠纷的投诉;。

4.提不出被投诉者的名称、地址和必要证据的投诉;。

5.司法、行政部门已受理的投诉;。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案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三年级品德教案

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重点: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

难点: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课时。

1、“我认识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找一找。

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以加深对交通工具类别、使用范围、用途等方面交通知识的初步了解。

(2)说一说。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乘_通工具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利用一些交通工具的模型和图片加以说明,增强活动的兴趣。

(3)交流与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他们围绕身边的交通工具,谈见闻,包括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各种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还可让学生谈谈某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发展或功用的知识趣闻。

2、“家乡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竞猜游戏“是真是假”

选择一些地区的交通工具如大象、骆驼、雪橇、轿子、马车等图,帮助学生认识交通好工具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交通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可以利用竞猜游戏或“是真是假”现场互动游戏,提升学生对知识性学习的兴趣。注意课前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关资料准备。

(2)调查与分析。

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分工进行社会调查。事先,教师要知道学生设计好调查提纲和记录表。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交通管理部门、社区人士、街坊邻居、父母、同学等。到街头观察与调查,一定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

当地交通工具变化的调查。

时间,工具名称,特点及用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末、21世纪初。

(3)通过学生填写自己家乡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表,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展示活动可按小组或班级进行,教材留白的部分可让学生画画、贴贴、写写,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成果或体验。

(4)交通工具展览会。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交通工具的图片、玩具、模型展示出来,互相交流。

(1)对交通工具的种类的了解程度,对各种交通工具、特点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2)参与调查、交流等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计划性。

(3)在实践活动小组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统一协调。

(4)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5)在交流展示中是否积极、踊跃,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案

本主题由活动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图片及对话和注释,还有一则小资料组成。引言既是对主体内容的提示,又是对活动要求进行指示。三幅图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提示,设计了要保管好购物凭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知道有问题可以拨打12315的热线投诉电话,同时配有简介购物发票的资料,教给了学生保护自己权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一)小调查(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举例说明,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害?

(二)小知识。

(三)保护我们的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你知道怎么做吗?

1、小组交流办法并表演展示。

2、阅读33页内容。

3、教师补充。

4、教师通过实物教学生如何识别假冒产品。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向家长学会,再教给同学们。)。

(四)谈收获。

(五)作业。

综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办一期小报。

小资料: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internationaldayforprotectingconsumers'rights)。这一国际日最先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以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同时,选择这样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重视,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情况;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时,唤醒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而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

主题为"消费和谐"。

今年是第25个“3.15”消费者权益日。

什么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它包括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应享有的权益,也包括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应享有的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应享有而被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所认可的、独自享有的权利。社会保障及法规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意给经营者造成侵害,或者由于消费者故意或过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社会与法律对之不予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绝不是无原则、_限地予以保护。

发生消费纠纷后哪些途径可以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_》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纠纷?

消费者在找经营者协商之前,应咨询或学习《消费者权益保_》、《产品质量法》、新“三包”规定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弄清经营者在哪些方面损害了自己的权益;是退货、换物还是修理,能得到多少赔偿等。然后带着法规和实物、发票去找商场负责人,陈述自己购物及发现质量问题经过,并依法提出自己的赔偿要求。经过协商能得到满意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投诉以文字材料为准。要把投诉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内容写清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未经消协同意,不要邮寄票证、单据和实物,以防丢失。

请注意,以下6种情况之一的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

2.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之间的经济纠纷的投诉;。

3.个人私下交易商品,属于违约纠纷的投诉;。

4.提不出被投诉者的名称、地址和必要证据的投诉;。

5.司法、行政部门已受理的投诉;。

6.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投诉。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案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案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