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教案与反思(通用15篇)

时间:2023-10-13 08:43:00 作者:XY字客 最新家教案与反思(通用15篇)

通过编写初一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整合教材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请大家通过阅读以下的五年级教案案例,了解一下如何设计和组织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

家教案与反思篇一

这是一节全新内容的校本课,因为以往校本课都是教学生背诵中华古诗文,学生们难免觉得单调、提不起学习兴趣。可是今天的课堂,学生们眼睛中都留露出激动与喜悦,这也让我异常的兴奋,感觉到那种久违的教学幸福感!

静下心了反思本节课,我想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需要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动力。学生们生在杜蒙、长在杜蒙,却很少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学生们都迫切的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会积极参与、认真倾听。

二是,课前给学生社会实践、调查了解的机会。

学生们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基础上再学习听的会更加认真,会一边听一边与自己搜集的进行比较与补充,我想这样学生会记忆更加深刻。

三是,教师课前资料准备充分。

说句心里话,没教这课时自己对杜蒙县也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确定这一课教学内容时,我就不断地翻阅了《杜蒙县县志》学习,并在网上搜集杜蒙县介绍及相关图片为教学做准备,可以说我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

今后的思考:

如何达到校本课的真正目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本课教学以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的校本课我将根据不同年级各选出10首经典古诗词,利用十课时时间完成,间隔的插入一些学生们想学的其他知识,至于什么内容,我想,学生是最有决定权的,我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去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

家教案与反思篇二

《蝴蝶的家》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的散文。通过第二单元的教学,相对前面两课的说明文,我发现学生最喜欢读这篇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情绪也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这篇课文通篇作者都在不停地发问,以问题与思索为主线,询问蝴蝶在雨天到底躲在哪里,非常真切的表达出作者关爱、怜惜幼小生灵的情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是充满了爱心和童心的,这种情感也容易被学生接收到而产生同理心,这大概是学生喜欢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吧。

在教学过程中,感触比较深的有几点:一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紧扣问题。在课程导入时,我展示了麻雀、青鸟、蜜蜂、蜻蜓等鸟类和昆虫的家或巢穴的图片,以“大自然中很多生灵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累了困了,下雨了刮风了都可以回家,那么蝴蝶有自己的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为何为蝴蝶感到着急,他又为蝴蝶的家设想了哪些地方,最终有没有找到蝴蝶的家呢。这样带着一个个的问题去深入的品读课文,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去感受到作者越来越着急的心情。

不足之处: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比较欠缺,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太好,有时要将一个大问题拆分为几个小问题去讲解。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在于“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能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需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发掘和探索的能力。

二是在欣赏品鉴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语句带领学生去理解和想象。例如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蝴蝶身体特点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讲述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以及作者为何特别担心雨天时的蝴蝶,将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学习就能发现其中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去创设情境,去想象柔弱的蝴蝶能不能在狂风暴雨中生存下来。

不足之处:学生对课本描述出来的画面能进行合理想象,但是作者没有明显描述出的或者留给学生思考拓展空间的场景,学生的想象还不是很理想。例如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在听到小女孩的话后,仍然是不放心,讲到“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对作者说一说下雨天蝴蝶藏身的地方,不少学生说的仍旧是作者提到的那几处地方,拓展延伸的目的没能达到。

三是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觉得散文比说明文更难以把握核心要素。如何在讲解时体现出散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画面之美,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要通过反复诵读、朗读、默读、自读等读课文的方式去深入领悟,但在这节略读课上,反复朗读没有做的很好,朗读空间和时间有限,造成有些学生没能够全面的去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同时散文还需要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带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精炼到位,优美动听是我要努力琢磨的方向。

通过近一段的学习和工作,我深深感受到上好语文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从一个字词的讲解到课文内容的深入剖析,从课堂总结到延伸练笔,都需要教师的真功夫。我要多向前辈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对课文内容的独到解读,对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

家教案与反思篇三

《冰淇淋一家》是小班主题《夏天真热》里的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生活经验感知夏天的炎热,同时知道吃冰镇的食物可以是人的身体得到降温。因为小班的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必须真正的让孩子通过亲身感受,才能将抽象的东西内化成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幼儿更加了解夏季的特点,以及人们为降温消暑而采用的办法。

为此,我将目标定位在:

1、在谈话中知道夏日炎热防暑降温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2、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

3、懂得冰淇淋可以防暑降温,但不能吃太多。并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知道冰淇淋是炎热夏日消暑降温的食物之一,但不能吃太多;难点是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

首先我用谈话的方法来让幼儿提高兴趣。对于吃,孩子是最喜欢的,他们很积极地说出了自己消暑的办法,对于吃冰淇淋,他们都非常的有同感。在后面的教师示范中,幼儿也能讲出冰淇淋的特点。如:夏天你最喜欢吃什么?吃了有什么感觉?你吃过哪些冰淇淋等。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激发,纷纷高高举起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着急的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我吃过方方的奶油冰淇淋;”“我吃过甜甜的草莓冰淇淋”;我吃过圆圆的巧克力冰淇淋……等等,幼儿的学习兴趣高涨,活动氛围马上就活跃起来了。这就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做好了铺垫,我们说学习兴趣是孩子主动参与的动力,有了这积极的兴趣,就有了一个活动良好的开端。

《冰淇淋一家》是一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冰淇淋,并知道吃冰淇淋是消暑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图形的绘画掌握的不好,以至于在绘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的画出冰淇淋一家,细节部分需要老师多次指导。

家教案与反思篇四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燕志俊。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出示美丽的蝴蝶的图片,让学生们认识蝴蝶,并说一说看到蝴蝶图片后的反应,紧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蝴蝶,它的家会在哪儿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挥想象,说一说,引起学生阅读下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品读读课文,提炼重点。

老师配乐泛读课文,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后出示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小组分享并完善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体悟文中蕴涵的感情。

我在教学中,运用大屏幕出示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理解。例如第一自然段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加突出蝴蝶的家的重要性,蝴蝶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有家,不然会使蝴蝶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样的环境描写让我们的心提起来开始为蝴蝶担忧,为下一步的描写做了铺垫。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以学生的多样的朗读为主,以老师配乐泛读为辅。

在教授本课时,我泛读一遍之后,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词语,例如“喧嚷”“震撼”等词语,我再让学生通过集体读、个人读、男生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

2、品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各种修辞及写作手法。

本文的写作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清新,优美,让学生们画出有关句子,并当堂进行仿写,效果和突出,学生们收获很大。

3、我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朗读的语气,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这段话在读的时候语气要急促,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从中体会作者对幼小的蝴蝶的关爱之情。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讲解的有点儿多,对于一篇自读课文来说,自读自悟是学习方法,但我却有些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没有给学生活动的主动性。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重新安排课堂内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自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想来效果会更好。

家教案与反思篇五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发言可谓精彩纷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本断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安排了两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我设计了小鸟、小鱼、种子的角色表演,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的意思。这样的创设舞台,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乐的主动性,为孩子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能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模仿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今是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模拟表演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经。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诗人”的角色,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模拟表演,大胆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既能发挥他们的才干,又能很快促使他们进入双向互动的语言训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热烈起来,为学生搭起了舞台,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启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家教案与反思篇六

1、知道姓是名字的一部分,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和亲人的姓氏。

2、统计班级幼儿的姓氏,用一定的语言说明统计结果,发明探究中华姓氏文化的兴趣。

1、活动前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

2、纸、笔,写有一些常见姓氏的卡片;幼儿每组一张写有本组幼儿姓名的卡片。

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和亲人的姓氏。

统计班级幼儿的姓氏,用一定的语言说明统计结果。

1、寻找姓的秘密,用姓和名的方式介绍自己和家人。

(1)请你说说你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什么?

(2)你知道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姓和爸爸的姓是一样,爸爸的姓又和爷爷的一样。(跟妈妈的除外)

(3)能不能把名字的第一个字改掉呢?为什么?

(4)教师总结:我们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姓,后面是名。

(5)用"我姓"x,名xx"的句式介绍自己的名字。

2、交流活动,最佳介绍员,说说小组中有哪些姓氏,相同姓氏分别有多少人。

(1)你知道你们小组中有哪些姓?每一个姓分别有多少人?

(2)幼儿各自统计本组成员的姓氏情况,教师观察、指导。

(3)选举"最佳介绍员",引导幼儿用"我们小组一共有x个姓氏,分别是……其中姓x懂得有x个人"的形式介绍。

(4)师幼共同点评。

(5)展示统计结果,并且进行全班姓氏的总结。

3、说说身边的姓。

(1)你发现身边还有谁和你的姓是一样的?你还知道有哪些姓?

(2)幼儿举例,进教室补充展示板上没有的姓氏。

(3 )教师总结:我们的祖国人口众多,有好多的姓,我们把它们叫做"百家姓"。

《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姓名入手,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发现《百家姓》的趣味,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轻松地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生发情感,让复杂的《百家姓》变得简单明了。当孩子们第一次找到自己姓时的欣喜,第一次发现有很多人的姓是相同时的快乐,第一次统计出班级有多少姓时的满足,从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我感到孩子们获得了很多。

总之,我觉得这次活动有意义。幼儿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幼儿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在对姓氏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我想我们的孩子对家人、家庭以及家族的情感也会得到更深的熏陶和感悟。

家教案与反思篇七

现在我们实习生一实习将半年,基本上已能带半日活动,而且在组织教学活动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有听了一个社会活动《我们的家》。这是一个综合活动,要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大胆使用线条来表现房子,在根据孩子的想象和创造来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完成作品的成功感,个人觉得这个活动要求太多,内容太复杂,故将活动分成两个,一个为社会活动,就来讲讲我们看到的房子的样子,故本次活动就让孩子们说说房子的基本特征和形状,让孩子们在活动知道房子是各不一样,有高高的,有矮矮的,有屋顶像蘑菇状,有屋顶是三角形的等等,为第二个活动画房子做铺垫。

活动一开始,戴老师运用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各种不同的房子,戴老师很聪明,从网上搜索几张不同房子的图片,小班的孩子是要比较直观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并能说说房子的特征,否则是纸上谈兵。孩子们看着图片上房子都能说出其主要特征,第一次是让孩子说说房子长的怎么样,这里教师的提问应再具体一点,问题太大,对小班孩子太宽泛了,孩子不知从那里回答好,还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房子的样子,小班孩子没有这样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然后让孩子说说心里喜欢怎样的房子,应还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样孩子是既帮助孩子归纳,有帮助孩子回顾房子的特征。

第二部分说说自己家里的房子,如果孩子有参观自己房子的经验,我想孩子就会有话可说,看孩子们没有,故孩子的回答还是停留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或者教师可以说说自己家的房子,给幼儿一个无形的范例。 最后是将幼儿的情感迁移,将喜欢自己家的情感移到幼儿园,移到我们小二班这个大家庭来,这个部分很好,将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个活动教师组织活动的这条线很清晰,环节也较明朗,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在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应做好大量课前准备公,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建构课程式上的活动有些看似我们可以进行的,但再仔细一看,不是很适合我们的幼儿,编课程的他们是根据部分幼儿的编的,而不是考虑全体幼儿的发展,故我们可以将不适合我们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或索性去掉。我们在安排活动进度表就考虑将不适合的活动进行了调整,上述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家教案与反思篇八

这学期品德的活动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参加完了品德的现场教案设计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面对仅有的两张复印好的课文纸,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写出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而且还要有设计意图,对我这个平时对品德也不是特别钻研的新手来说,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不知是不是侥幸,我的教案设计居然进入了决赛,接下来我很清楚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我将面对的是什么。

在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中我选择了上课的内容就是设计教案比赛的内容——《56个民族是一家》。运动会后是快乐的临安小旅游,但我并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感受大自然的春意盎然。在相对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我准备了第一次的试教。结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非常失败。上课前我就没有太大的信心,对学生的课前资料搜集的布置也不是十分明确,所以上课时学生都是被我牵着走的,问下去的问题也很少有人能答得出来,更糟糕的是40分钟的上课时间我只上了25分钟就草草结束了。一节课下来后尽管师傅没有太严厉的批评我,可我已经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专家就是专家,师傅蔡校一眼就看出课在设计时目标不明确,内容选择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我干脆把上课的内容换成了《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个时候离正式比赛的时间还有15天,一切几乎从零开始。分析了教材后我一方面重新设计了教案,按不同的民族来分析各自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搜集所有需要的视频、音乐、图片、相关知识点的资料。一边琢磨一边设想,我总感觉到的,课堂教学不够扎实,蜻蜓点水。五大少数民族每个内容都说了,也就说不到实处了,说不够深了。两个课时的内容我几乎在一节课里面就完成了。课时划分这么重要的点我却忽视了。

最后在师傅的指点下我确定突破原来五大少数民族都讲,广而不精的缺点,试图从“美食、歌舞、礼仪”三方面来学习五大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获得情感的升华。我在设计时以此为出发点,在课堂上也力求努力实现。

一、挖掘身边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资源,如果我们能加以巧妙利用,定会让我们的品社教学如虎添翼。我在新课开始设计了“民族美食知多少”的作业练习题,以连线、选择、判断的形式出现。在学生交流了各地的著名水果后后我又出示了一组新疆的水果图,看到新鲜而又熟悉的水果,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老师还把新疆特产葡萄干奖励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品尝,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师生平等对话,展开教育教学唱歌,他就通过唱歌的方式来介绍民族的特色有的擅长跳舞,她就选择跳一跳新疆舞。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提升。

一节品德课看似只有40分钟,老师背后需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在课堂上应答自如,这也是对品德老师一项巨大的挑战。尽管在正式的比赛课堂上还因为紧张存在一些小小的遗憾,但是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而且真正学到了一些东西,懂得了一些知识,我觉得这就是一节课的价值所在了。

家教案与反思篇九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 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姓氏,初步感受中国百家姓的内容,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百家姓》。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是,许多孩子并不能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姓和名,通过组织这次活动,让孩子认识了解自己的姓,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感兴趣,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我教学活动分成五个分成五个步骤进行:在第一个环节“找自己的姓”。我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姓名入手,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在第二个环节“发现同姓的人”中,经过统计班级人数和孩子姓氏卡片的数量,引导孩子发现理解“同姓”这个概念,并寻找自己身边和自己同姓的人。在第三个环节“寻找不同姓的人”中,我请幼儿去询问客人老师的姓,活动中孩子们一直是饶有兴致地操作着、讨论着。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寻找方法的不同对孩子适时的进行了礼貌教育。通过这个互动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姓氏还有很多很多。从而引导出第四的环节“介绍《百家姓》来历”。在最后一个环节“了不起的中国人”中,我出示一些名人的照片,让孩子们自己叫出那些照片上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名字,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投入,积极举手发言,从他们的表现中我知道孩子们喜欢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惑的地方。如:

1.在幼儿了解姓氏是如何传承

在我提出“你的姓可以传给谁”这个问题时,孩子还不是很理解后代就是宝宝、儿子,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一个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族谱或者出示相应图片等方法,帮助幼儿直观的了解姓氏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

2.如何跟好的利用课件。

在出示名人图片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跟孩子同姓的名人,这样会更好的激发幼儿自豪感,从而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孩子从活动中感受到祖国姓氏这个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在对姓氏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我想孩子对家人的情感、对自己的民族有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教案与反思篇十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本堂课我设计了“读名字”、“转圆圈”、等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

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理解音乐,如今教师就是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的参与,学生会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寻、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这样他们更有种满足感。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其实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长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碰铃发出短音,让双响筒发出长音。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本节课高潮迭起,成功所在我认为就是成功的选择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家教案与反思篇十一

今天重上了《玻璃公公一家》,虽然教案没有大的变动,但因学生的不同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六月份上课试讲的班是一个优秀班级,而现在的班级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思考习惯上均与上次不同,且没有试讲,所以在不改动教案的情况下,我采用原来的设计进行,整节课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出现了两个失误之处,反思还是自己对目标的定位不清。

本节课意在通过教师的引领学习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认识新型玻璃,了解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并且体会作者在介绍玻璃特点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学生在习得这些方法后再在小组内自学了解其他新型玻璃。课中我追问了学生通过一二段的学习,习得了哪些读好文章的方法,学生回答从读好叙述性语言,读好对话注意说话人的身份语气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收获,而我在总结提升时没有给学生明确指出作为这篇小说明文我们再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相当关键,它向学生指明了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盲目的读,而是在读中要了解事物特点的。因为总结不全面,方向不明确,所以接下来的小组学习就流于了形式,学生真正地还是无从学起。

课结束时,我让学生练习用童话般语言介绍其他新型玻璃的时候,层次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说话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欲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童话般的语言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因为目标不明确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看似重复的表达。我应该在最后的同桌共同表演中提示给学生如何更清晰明确地让我们了解这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样所有的学习都围绕了说明文将说明对象的特点表达清楚这一重点来进行。我们的课堂效果才更有效。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刚从读好叙述性语言和对话,读的语速稍慢些,读出语气词表达的意思总结了该如何读好课文,其实我们读书还要有思考,边读边想事物的特点是什么。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内学习吧。

教师点拨,刚刚你们用童话般的语言介绍了这种新型玻璃,玻璃公公或吸尘软性玻璃能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自己的特点和用途吗.比如,玻璃公公骄傲地说,孩子原来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便利。

《玻璃公公一家》这篇课文是用童话体裁写成的说明文,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学生极易理解。在导入课文时,我用一块碎玻璃做道具,来说明普通玻璃的一些缺点,从而导入课题,来了解几种特殊的玻璃。课文讲了哪几种特殊玻璃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自主、快速地阅读课文。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读,借助《字词句段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生字、词,自己归纳各种特殊玻璃的特点及用途,完成老师课前发下去的表格。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玻璃来作自我介绍,这样学生既再次熟悉了课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拓展与延伸方面,我利用课文中提到的“玻璃节”,问学生玻璃公公还有哪些子孙?各有什么样的奇异本领?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想,做个小小设计师。

总的说来,我认为自己这一课的设计还是符合了新课标要求,既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了课文知识,又动脑想象,动嘴说,动笔写,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充分运用了自主的学习方式。

但这课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自己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公开场合讲课,因此课也上得有点拘束,很多环节上课实际没有设想中的流畅,表扬学生的语言也没发挥自己的特色,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体现出来,还有一个“夹”字,应读第一声等等,但我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出色。!

家教案与反思篇十二

《家》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课题《家》给人温馨、美好的感觉。全诗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蒙、维、藏、傣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表达了各族同胞幸福快乐的生活,揭示了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儿童是一家的主题。

课文还配了四幅插图,画面形象鲜明,人物表情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对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了解民族生活习俗,体会文章情感十分有益。因此在课改提升月中,我选此课作为展示。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低年级孩子思维直观,想象丰富,好动爱玩。所以,我将本课教学内容创设成了“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几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家去做客吧!”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改革中,要求孩子们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读书的同时,明确相关的学习要求,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能够做好预习,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所以我认为在小组学习之前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其次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这是一个学法的指导。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法指导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老师们千万不要气馁。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味道来??。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还会设计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结合课件图片,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利用二年级孩子愿意展示,乐于表现的特点,我因势利导:“愿意和王老师比一比吗?相信你能超过我!请你字正腔圆的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这样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主动的去读课文,相信理解课文内容也就事半功倍了,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一个个自信的孩子认真、专注的读课文的情景,我作为一名倾听者享受其中。

本的世界徜徉,在语文所创设的人文世界走一个来回,何愁你的学生不会给你意外的回报!

课堂常常会不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为此我一直在努力!

家教案与反思篇十三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两点: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我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

二、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炼到位,感情投入不够。

课堂因提问而精彩——《家》教学反思

在听了低年级老师讲的苏教版第一册《家》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了。

生问:“老师,蓝天不光是白云的家。”

师:“哦?那你说蓝天还是谁的家?”

生接着说:“我觉得蓝天还是太阳的家。”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错可以这么说。”

这下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象,他们也积极的举手发言。

生:“我说树林还是小兔的家。”

生:“我觉得树林也是小鹿的家。”

生:“树林还是老虎的家。”

……

生:“我说小河,小河也是小虾的家。”

生:“泥土也是麦苗的家。”

……

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变得红通通的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钦佩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是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独立思考,对教科书自我解读,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承认多种答案的合理性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想象力太差。曾经有多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人的想象力进行测试,统计结果都显示: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找找原因。“地是方的,天是蓝的……”在课堂上,在考试中答案总是唯一的,与标准答案略有出入,学生享受到的便只有一个大红*。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维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已的意见。但现实中,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民主意识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个出格的提问会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一个离奇的想法会引来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慢慢失去了提问的兴趣与能力。为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创造力,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抓住课堂生成 提高教学机智——《家》教学反思

今天带着孩子共同学习了这首优美的小诗《家》。文章精湛,短小,只有两句话组成。早自习就带领孩子们初读了文章,字词上面没有太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只有几个轻声尤其要注意,我也在事先带着他们读了几个来回。“我们是”有两个轻声,反复的在强调,“鱼儿”、“种子”这几个词,孩子们也基本都会。因此,课堂上的识字环节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可是,如果老师备课的时候把这首小诗的诗意看成那么简单,那就错了。教完这节课,又让我反思了教学中的几点不足,以待思考和改进:

一、备课备进学生心里

今天,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蓝天为什么是白云的家?”,贾铭俣先说因为蓝天非常的大,然后季坤小朋友又起来作答,他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天空中会有白云,白云是怎么形成的。他的回答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说的非常全面,以至于我一时也没能回过神来,只能让全班孩子一起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蓝天为什么是白云的家?孩子们真的懂了吗?可能在季坤说完,很多孩子还是云里雾里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蓝天为什么是白云的家?仅仅是因为蓝天上有白云在飘吗?对于我们班那么多爱问为什么的小脑袋来说,也许许老师在课堂上仅仅给他们看几张图片,说几句优美动听的话,想让他们理解“家”的含义,他们还不能满足。季坤今天的这个回答,真是让我恍然大悟,确实,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预设到得呀!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他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他们有时甚至会语出惊人,竟然说出老师没有想到的内容,怎么招架,怎么应对,怎么样让全班孩子在课堂这一生成下有所启示。如果,老师事先备足了课,备课能备进孩子的心里,这时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养分,让他们每个人的目光都被老师提供的营养给吸引过来。抓住学生的目光,备课备进学生的心里。

二、抓住课堂生成,给孩子更多机会

在带领孩子理解“蓝天和白云的家”时,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给孩子看了好几幅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白云在蓝天自由自在飘荡的自在,从而理解“家”的真正含义。我发现,孩子们在看第一幅图时很专注,他们可能被蔚蓝的天空和白云给吸引住了,但是后来我又连续给孩子们看了几幅图,看图的时候全都是我一个人在说,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看来,课堂上,老师对于问题的理解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是不可取的。而在理解“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这两行时,我也没有给孩子更多说的机会。其实,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老师应该抓住时机训练孩子说话与表达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机智

哎,怎么会这样。看来,是我说错了。一句话,却激化了女孩想哭的欲望。

机智不够,教学的机智不够……

多思考,多实践,实践出真知啊!!

家教案与反思篇十四

今天我们一年级举行了教研活动,分别由我和孙老师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活动中大家能够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同年级的孙老师跟我一起执教这一课,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孙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很丰富,适合低年龄的学生.在教学"一个"和"一群"这两个词时,孙老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能理解,还能结合课文教诲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设计得十分巧妙.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像孙老师多多学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篇课文总共6句话,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文章生动优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会"啦,梅,用,几,成"五个生字,会写"几"字;情景回忆下雪时的情景,读出"下雪啦,下雪啦!"高兴的语气;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用上"像"说一说;读通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前四句,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

教学过程中,我先抓住课题中的"画家"一词,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写一写,然后谈谈画家,谈谈画画,让学生说说画画都需要哪些工具,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从而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个别学生对个别句子不能掌握.我又安排学生同桌两人读一读,让学生两人读得时候找出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向同桌学一学,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给足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后,我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一边学生生字一边教授课文.内容有:1,学习生字;2,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3,根据课文第三句,让学生用上像来说一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先出示小鸡的脚印像( ),第二句就变为( )的脚印像( ),第三句为( )像( ),最后一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顺着阶梯,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一句式.整个过程下来,总觉得没有多少精彩的地方,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很多问题:

教态不是很自然,有些过渡语比较牵强,语言欠缺精练,有时重复学生的回答;

课堂时间调控不够,扩展练习用时较长,致使课堂教学时间拖延;

指导文章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指导没有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指导生字的力度不够,有点违背一年级总体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还没有认识到.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

家教案与反思篇十五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课,原来准备的是分组活动(一个环节一个组,自由组合),昨天开会接受了宋校长一个观点--课堂真的的不是表演。把主持词给学生主持人,然后让她操作,接着是学生分成所谓的组照着纸条读,我在旁边听,这样一定会很顺利的。还可以得到一个放得开的好评。但是,我感觉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和意义。常规状态下的学生是应该能作一些即兴的阐述的,甚至是犯常识性的错误的。于是,我在没有通知学生的情况下,在不改变学生部分准备的情况下,暗地里作了调整,把活动分为:讲述照片里的故事件件物品凝聚着爱歌声代表我的心我爱我家,我赞我家四个环节。

因为u盘误删,声音文件丢失了。但是不影响总体,我的课件是以图片为主的。开场白有个看画面听滕格尔的《天堂》的激情的环节。临时改成了以诗歌激情。课堂前半节学生明显放不开,这是自然现象,刚上中学的孩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老师听课。但是,从实际的效果看,学生还是很配合的,只是开始几分钟里稍微被动,少了些表面的繁华。我也不着急,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上课,不是演戏。学生的表达都是饱含深情的,而且很感人的事例。后面本来设置了唱歌和点歌结合,因为课件的原因,免除了点歌,把唱两首改为四首,其中最后一首感恩的心是全班合唱的,效果不错的。

下来后问了学生,了解了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感触主要有这样的几点:一是很新鲜,这是第一次正规的在多媒体上课,上次我组织过上空中课堂,另外换了环境有些胆怯,没有在教室里放得开;二是觉得同学们的讲述的很流畅,感情真挚,多数的语言朴实中不乏准确优美;三是过去讲课都是提前演练过的,今天感到还是有些突然;四是留下了遗憾就是等着老师点名,而没有点自己,举手有有些紧张。另外学生也吐露出一个信息,我们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喜欢问问题,那样喜欢举手点名。有几个学生似乎觉得没有配合我回答问题而遭受我的指责。特别是有一半同学准备的照片而主动展示的只有几个。我怎么会这样做呢。其实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是很踊跃的。当然对我的教学中问题可能是有顾忌,我认为我的问题在于为了激发调动学生废话多了些,另外没有让学生互相评价、谈谈感受。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终极目标自评:实现了综合性,准备阶段的实践性也基本突出,学生动的不是十分的充分。

这节课龚校长认为没有分组是个大问题,属于模式陈旧,他在活动前曾经下发了一个模式(这个文件我学习过)。我只是感觉有点儿疑惑。模式固定一旦下来就有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宜昌的教研专家钟维斌老师说过:“美术有一定套路,但是,把美术欣赏课当成语文上未尝不可”。活动课的目的当然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通过活动培养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指导教学的应该是教学目标。用常规的手段如果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呢。写这篇文章不是强词夺理,或者说不能容纳意见,而在于探讨怎样把课上好。十年前我在县里讲了一节优质课,本身设计的很好的,试讲几个学校都不错,后来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为了迎合其口味做了改动,改了后的课,我上的很沉重,可以说上了一半就盼望下课。可是这节课居然获奖了。这个奖让我感觉到不能心安理得。

最后还是决定听听同事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能把课上的更好,一切意见都热烈的欢迎。感谢龚校等领导和老师光临指导。

(今天一早修改课件,第一节修改教案细节,第二节听课,课间才发现声音文件出问题,这是一个教训。以后一定要提前查看,保证不出纰漏,这是一个教训。今后讲课应该提前把自己变动的一些东西给学生提前商讨一下,争取教学民主,今天学生的确是有些没有及时的反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