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

时间:2023-07-12 16:18:14 作者:江sx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篇一

成吉思汗陵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海内蒙古的一处首要旅游景点。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市70公里。成吉思汗是蒙古精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同一蒙古诸部后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成立了蒙古汗国。他即位后睁开了大局限的军事勾当,国界扩展到中亚地域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成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伟奇性的汗青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毗连,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光辉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效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等于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对象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似在雄鹰睁开的双翼。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为寝宫,安顿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别离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老婆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安排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贵重文物。

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篇二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景点是内蒙古博物馆。现在在我们车行前方出现的一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顶楼塑有奔腾的骏马的白色建筑,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内蒙古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5月1日,内部分为四大展厅,在这里您除了可以领略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外,还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体会与恐龙近距离接触的震撼!现在就请您随同我一起进馆参观。

我们现在参观的第一展厅为古生物厅。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地球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在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原始海洋大约在39亿年前出现,当时地球表面火山喷发频繁,地壳发生褶皱,有的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收缩下陷形成洼地和山谷。我们现在所处的呼和浩特位于阴山脚下,其实这是经历了地壳的几次变迁而形成的地貌,当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阴山海峡,由此您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了。

大约在32亿年以前,生命在原始海洋里诞生,也在其中发展和演化。人们按照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的顺序,一般将地球历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

元古代——低等藻类时代。大量出土的化石资料证明,在距今十八亿年至六亿年的震旦纪,内蒙古阴山地区曾是汹涌的海洋,繁盛着低等植物蓝、绿藻。这一时期出土的藻类化石,是内蒙古迄今为止知道的最早的生命遗物。

古生代——从无脊椎动物(三叶虫时代)到脊椎动物(鱼类时代)。古生代的内蒙古是海洋占有时的时代。那时,南部有“鄂尔多斯海”,东部、东北部有“蒙古——兴安海”。陈列的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是当时海洋世界的主人。同时大量裸厥厥类植物化石表明,在古生代晚期陆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内蒙古出现了原始森林。

中生代——恐龙时代。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内蒙古在中生代时期曾是恐龙等爬行类生息的乐园。恐龙可分为两大类:蜥臀类和鸟臀类。这是根据恐龙的腰带(骨盆)构造不同而划分的。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恐龙似乎都是一些庞然大物,但您现在看到的鹦鹉嘴龙是一类身体较小的恐龙,有的甚至只有猫那么大。它的脚似鸟脚,靠两足行走。头既短又重,嘴弯曲成钩状,象鹦鹉的嘴,所以叫鹦鹉嘴龙。它主要生活在山地,以植物和一些昆虫为食。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非常著名的剑龙了。剑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背部有这些大型骨板的分布,您能猜出这是做什么用的吗?有科学家认为它起的是调节体温的作用。剑龙是一种典型的食草恐龙,它的身躯相当于现在的大象,但是它只有一个小的可怜的脑袋,脑容量比小狗还要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很苯的恐龙。

转过来您看到的就是似鸟龙。他们生活在白垩纪后期,身材比较轻巧,约2米长,形状颇似鸵鸟,因此有鸵鸟龙之名。他们都有强健的后肢,可以迅速行动:前肢像手,用来抓取食物。但它没有牙齿,颚像鸟而无力。

这边展出的恐龙复原模型中,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几种恐龙外,这只头骨较大的恐龙叫做原角龙。它和著名的三角龙外行极为相似,但是体形较小,而且头上也没有长角。在内蒙地区曾大量发现原角龙的骨骼、巢穴以及恐龙蛋。原角龙的蛋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蛋,此次发现(1920年),使原角龙在恐龙界名胜鹊起。

穿过这个山洞,展现在您面前的就是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了。它的名字叫查干诺尔龙,长26米,高9米,抬头可达13米。是1985年自治区政府在锡林郭勒盟建一个大型化工厂时发现的,全身骨骼的百分之七十保存完好。站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面前,您能想象的出吗?它竟然是一种植食性动物。同时根据骨骼结构分析,查干诺尔龙的行动也并不迟缓和笨重。由此您可以想象,在一亿多年前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植物葱郁,查干诺尔龙成群结队地在那里遨游。它们用集体的力量抵御肉食性恐龙的袭击,奏出了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难怪这条恐龙赴日本及美国展出时,虽然这两个国家的观众曾经见过许多奇异的恐龙,但还是为查干诺尔龙的雄姿所倾倒,不由得为这远古的内蒙古浩瀚草原的生命奇迹而万分感叹。

中生代时的地球,生机勃勃,充满了恐龙家族的喧闹声,然而到了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动物群却在地球上奇迹般消失了,灭绝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假说: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植物中毒说;气候变化说;火山爆发说;蛋壳变厚说;传染病说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今天,由于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在地球上的物种也正以平均每天30种的速度决灭着,在您参观的过程中,就至少有一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从恐龙的灭绝中得到启示!

新生代——哺乳动物的大发展。动物经过漫长的进化道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距今六千五百万年至一万年前的新生代,是内蒙古哺乳类鼎盛时代,这里的哺乳类化石,时代全、门类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下面向您重点介绍的是披毛犀及猛犸象化石。

这里向您展示的是一对披毛犀的化石骨架,他们出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扎赉诺尔。披毛犀是二万多年以前的一种古代哺乳动物,属于奇蹄目的犀牛科,身上披有长毛,头部有两个角(鼻角和额角),与猛犸象同时代,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地方。这两只披毛犀一公一母,之所以如此展示是保存了发掘时的原貌,你看他们头对头、脚对脚,身体呈侧卧状,这在我国披毛犀化石发现史上还是罕见的“中华之最”——人们称之为动物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再往前走,我们大家看到的就是中国最大的猛犸象。那您不禁要问,猛犸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和现在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吗?科学家告诉我们:距今80万到1万年以前,地球上活跃着一种巨大的陆地动物。这种动物身高三四米,全身披着又浓又密的长毛,即小朋友们常说的长毛象。它抖动着一对上百斤重的象牙,自由自在的在冰天雪地之中寻找食物。这种动物头顶短而高,呈圆形,肩峰高耸,头顶和肩峰之间有很深的凹槽,尾梢上有一丛毛。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背部隆起,类似驼峰,那里面储藏着丰富的脂肪,是它的养料库。这种古老的高大动物就叫猛犸象。猛犸象是鞑靼语的音译,意思是“巨大”。猛犸象同生活在热带的现代象不同:现代象身体赤条条的,不怕热;猛犸象却身披长毛,不怕冷。大约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地球上正是最后一个冰期,冰期过后,气候转暖。由于猛犸象怕热不怕冷,适应不了温暖的气候,就逐渐迁移、死亡。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后,终于灭绝。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具猛犸象化石骨架全长9米,高4.7米,象牙长它3.1米,同样出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扎赉诺尔。专家们经过推算,认为它活着的时候,体重至少在七八吨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腹部还发现了成堆的粪化石,呈黑绿色,它生前咀嚼过的植物茎秆还清晰可见;当燃烧时,仍能散发出野草的香味。这在我国古象化石中还是首次发现。细心的游客这时可能又要问了,为什么下面还摆着一副象牙呢?其实这是从装架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无论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查干诺尔龙还是猛犸象,他们的身躯都非常庞大,把他们的化石重新装架恢复原貌是一件既耗时,技术含量又很高的事情,所以我们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上面装的是一件轻很多的石膏模型,而把原物摆放在了下面。好了,对猛犸象的了解我们就在此先告一段落,旁边展柜里还有一些同时期的王氏水牛、河套大角鹿等珍奇化石标本,看过之后我们就结束了第一个展厅的参观,前往第二展厅民俗厅。

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篇三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中俄界河旅游区考察游览。

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中俄界河旅游区与俄罗斯赤塔州的五个市区相邻,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区内有两个一类口岸,即黑山头口岸和室韦口岸。黑山头口岸位于额尔古纳市政府所在地拉布达林镇西30公里处。额尔古纳市境内西部、北部,中俄边境线长671公里,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勾划出了中国雄鸡状版图上的巨冠轮廓,河的西岸为俄罗斯联邦,东岸为内蒙古自治区纬度的县级市——额尔古纳市。

界河风景区远离都市喧嚣和工业污染,处于草原和森林的衔接地带。界河旅游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滩岛星罗棋布,河滩两岸溪流纵横,沼泽处处,灌木丛生,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游人沿界河中心岛(中国领土)柳丛和水草穿行,会不时惊起水鸟振翅飞上天空。中心岛是集特色餐饮和娱乐、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场所。俄方小镇近在咫尺,房屋街市历历在目。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人在河边劳作、垂钓、游泳,戏耍的孩子们向游人挥手致意,偶有中、俄边防军巡逻艇与游艇擦舷而过。

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篇四

大家好,欢迎来内蒙古自治区参观游览。我叫张湛,是“呱呱叫”旅行社的导游,愿您在内蒙古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幸与大家相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内蒙古大草原,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能通过我走进草原,了解草原。恩,现在我们已经起程了,顺便我再介绍一下,内蒙古的具体情况。

在这个花的世界,草的原野上,那些悠哉悠哉、憨态可鞠、成堆成群的小牛犊,那些珍珠般洁白的羊群,那些出没于林间草丛的珍稀野生动物、那些婉转吟唱欢快的鸟儿,还有那些翱翔苍穹的雄鹰,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景色。

这里有着国家野生动物,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内蒙古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品种,在中外闻名天下。内蒙古草原辽阔、富饶而美丽,尤其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更添风采神韵,蓝天白云,无涯的芳草中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象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慢移,旅游者身临其境,定会舒展身肢,内蒙古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六大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

内蒙古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常常把到草原旅游的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再等一会儿,你就可以吃到本地有名地奶豆腐、手抓羊肉,可以喝到奶茶了,怎么?馋了,那就随我一起进蒙古包吧!

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篇五

滴水壶景观挂于美林乡敖包梁一侧的石崖立壁上,高约30米,因雨水渗水积在山腹汇集而成,长年滴水不断,峭壁顶上一块壶型巨石凌空悬卧,斜坠如倒水,故得名滴水壶。

滴水壶一年四季,变幻莫测,春秋两季,滴水不止,一里之处就可听到叮咚悦耳、有韵有致的滴水声。夏季的滴水壶最为壮观,此时滴水壶水量充沛,形成了小瀑布,从崖顶上一泻而下。这珠玑的组合,水流的跌落,虽没有“忽闻雷声殷前川”的雄姿盖世,却有“温柔是我力是我”的生动秀美。远远望去,洁白水帘,飘飘然然,扬扬洒洒,如绸缎飘舞,如仙袂飘举,如淑女浣纱,好一幅美妙的水景图,让人陶醉。冬季滴水壶则结成数丈冰挂,似壁银帘,重新回归渲泄后的平静和爆发后的沉默中。滴水壶的四周也充满生机和惊奇,滴水壶川沟谷狭长,宽约30米,周围天然次生林资源丰富,针阔树种繁多,秋霜过后,黄、绿、紫、红,各色纷呈,绚丽多彩。

内蒙古河套平原(河套灌区)导游词三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2023年内蒙古的导游词通用篇六

开始应当有手风琴的声音,像苍凉的干风飘于树间,以便提醒你夜幕下的村庄属于北方。白桦林应当被提及,以及树荫下的少年男女。唱歌的人提到了鸽子、白雪和爱情。我们听到这样一首歌,就能够知道两个人的离别,以及许多许多人的离别——因为每一片云下,都有一个这样的村庄,都有一只鸽子见证这样的离别。

南方的夏天寻不到北方的树与云,你只能听着歌曲悬想那个故事。男孩儿总会在树后拥抱女孩儿,对叶影映照的脸说出他要离开的事实——战火烧到了家乡,边疆需要年轻的鲜血。女孩儿应该把脸埋入情人的怀里,呜咽着说她会在白桦林等候他。此情此景往往在秋天发生,坠落的黄叶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情人的心碎。等待还是为秋天计数的过程,鸽子、女孩儿与落叶,总会在白雪漫漫的季节,把路过的马车错当成归来的郎君。往昔的话语与亲吻将会在黑白镜头里被回味,白桦林落叶萧萧,像早知道结局的长者一样俨然有悲悯之情。在某一首歌里男孩儿会死去,在另一首歌里男孩儿会失踪。

战争是远方的洪荒巨兽,是欧洲人幻想大海边陲的悬崖:坠落的人将不会回来,报知消息的人将描述地狱的风景。噩耗像流浪的商旅,偶尔会来,偶尔不会来。无论是否到来,女主角都会痴痴的等候,直到飞泪化为白雪,直到某一天鸽子啼血死去。许多时候,当女主角被落叶掩埋时,你已可以起身离座,在散场的人群中独自品味这哀伤的结局。歌者收起吉他、手风琴或口琴,结束了关于不幸的演绎。但实际上,男主角可能赢得了战争,或者从尸体中爬出来望见了湿润的星空。他也可能如南行的大雁一样,在某一天的落日余晖中蹒跚而来,重归故里。女主角会将身体投向爱人的怀里,在此之前眼泪飞扬,鸽子会展翅飞起,迎着阳光——那一天往往是晴天——飞舞。为什么不是这样的结局呢?被哀伤的情歌骗取眼泪的人纷纷质问,朝歌者抛去带咸味的手绢。因为这个结局过于冒险。

归来的男人常会听到明亮的笑声,听到女子对婴儿的爱抚,听到窗明几净的房间里,有一家人在喝汤:属于他的位置被另一个男人坐着,他曾经的爱侣脉脉含情的将之打量。或者,归来的男人会遇到一个老妪,在问起爱人的下落时,老妪会摇头叹息,指一指遥远的荒野,百合花盛开的地方,一块冰凉的墓碑。又或者——流水可以作为镜子——男人发觉自己已经白发苍苍,在他试图寻找曾经的爱人时,发觉她的目光扫过自己的脸,却无法喊出自己的名字。最不凑巧的男主角将会在刀剑、枪炮、鲜血中站起身来,击败独眼的巨人、九头的怪鸟、唱歌的妖女、海中的巨鱼,历经艰险回到故园时,恰好遇到自己妻子再嫁的婚礼。

而等候的女子也经常会徒劳无功。她不知道她等候的爱人已经身披铠甲去到了宫廷,接受帝王赏赐的丝绸、挂毯与油画,并请出绝美的公主,宣布要招女婿。那个男子也许会在战争中裂成两半——卡尔维诺讲过的童话——而不愿归去,独自在树林中以蘑菇与松果为食。又或者,男子作为俘虏去到了异国,每天喂养鸵鸟和大象。他和他的爱人也许在午夜能够望见同一片星辰,然而星辰不是镜子,不能够反映彼此的目光。白桦林仅仅是一个隐喻,代表着一个被战火袭扰的村庄,一对男女分别的地方。飞机航线、铁轨与高速公路将世界连成渔网之后,白桦林被砍伐作为柴禾,而人们选择去其他地方离别:午夜的候机大厅、雨后的车站、晨鸥飞舞的海港,哪里都可以是吻别的地方。而后是或长或短的等候。

只是你也许已经知道,世界不像战争那样狰狞,却像海洋一样广阔。命运如浪潮,将会把分开的双手席卷到任意的角落。亲吻与眼泪柔弱无比,不像巫婆的手杖可以让你回到从前。歌曲中离别的白桦林如今遍布在世界的角落,只是落叶、阳光、鸽子与白雪已不复得见,唯一不变的是爱情,以及最后的结局:那些你难以确定的、悲凉胜于欢欣的结局。它们早已书写完整,远伏在时间的暗处,等着你在白桦林中泪眼朦胧,对你的爱人说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