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

时间:2023-06-23 06:37:59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一

这周星期一是“冬至”,我们学校举行了“搓汤圆”的活动。

一大早,我就盼望搓汤圆的时间赶紧到,我等啊等,等啊等,心急如梵,过了差不多四五个小时,妈妈出现了,我知道搓汤圆的.时间快到了。

下课铃声终于响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纷纷去洗手,然后飞快地冲进了教室。桌面上早已摆满了白胖胖的面团,看上去可爱极了。

我们搓出了各种形状的汤圆,有甜甜圈,有麻花,还有骰子……

搓汤圆、煮汤圆真有趣,期待下一个冬至节的到来。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二

12月22日,冬至佳节,瓦蓝瓦蓝的天空,太阳高高挂,温暖的阳光洒在地上,就像铺了一条金子一般的地毯,白云摆出了各种各样的笑脸,仿佛在迎接冬至这个传统节日。20多名南方+小记者来到新城镇敬老院看望公公婆婆。

一进敬老院,一片宽大的花园展现在眼前。一个整洁的凉亭,旁边的假山流出了一股泉水,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清澈的水里游着几条自由自在的鱼儿。左边的楼房在太阳的照射下金灿灿的,就像洒满了金子一般的光芒。公公婆婆在楼下嗮太阳,有的仰着头躺在椅子上,有的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着,还有的三三两两地聊天。这真是一个温暖的家。

小记者为公公婆婆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傣族舞开始了,只见一位小记者穿着雪白的长裙子翩翩起舞,时而转圈,时而有节奏地扭动着身子,犹如仙女下凡,美极了。突然,响起了美妙的笛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在吹葫芦丝。瞧,他的手指在笛管的小孔上飞快地跳跃,小嘴随着手指的节奏不停地往葫芦里吹气,动听的曲子在大家的耳边回响。精彩的节目不断上演,悦耳的口风琴,激情的非洲鼓,豪迈的诗歌朗诵,清脆的独唱,优雅的古筝演奏,威武的功夫扇操……精彩的表演让公公婆婆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敬老院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表演结束了,小记者把上周卖报纸的钱买了礼物送给公公婆婆。最后,他们还吃上了小记者亲手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甜滋滋的。

这个冬至,阳光灿烂,温暖大地,温暖人间。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三

“冬至饺子夏至面”,又快到冬至了,我不由想到了美味的饺子。

我更高兴了,学着妈妈的动作,把一个饺子皮放在手上,用筷子夹起一小块馅,放到饺子皮中间,将两头对折,贴在一起,两手用力一捏,可饺子开了一个大洞,馅漏了出来,我赶快交给妈妈处理。我又拿起一个皮,心想,这次少放点馅,可不知咋的,皮对折后,捏不到一起,“算了,不包了。”我泄气地说。妈妈看了看说:“做事要有耐心,遇到困难要找原因。”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包了两个,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成功了,我得意地说:“妹妹,看我包的饺子咋样?”妹妹抬起头来,只见她脸上、衣服上粘满了面粉,真像个圣诞老人。妈妈望着我俩,笑得前仰后合。

吃着美味的饺子,我们三人会心地笑了。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四

今天是冬至,到了夜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汤圆。待奶奶和好面团,我便洗净手,扎好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奶奶一声令下,马上开工。

可以开始了。我从面团上掰下一块,分成两半,左手和右手分别一个,然后捏匀,放在手掌中不断旋转。不一会儿,两个汤圆就“诞生”了。弟弟也想效仿我的办法。于是,他专心致志地注意我的动作,边看边学。刚开始还很顺利,可就在这最后一个环节,麻烦却来了,弟弟居然将两个未成形的汤圆揉成一团。唉,真是失败啊!几经努力,弟弟仍然没有成功一次。弟弟终于放弃了,开始采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一个一个搓。

在完成大半的时候,弟弟不耐烦了,老是重复着系列的动作,多无聊啊!于是,他突发奇想,拿起一大块面团,捏着一只小猪的模样,他真是把面团当作橡皮泥了,乍一看,嘿,还蛮像的。没想到我不经意地一夸,弟弟马上像喝了兴奋药似的,备受鼓舞,转眼间,就完成了一部“巨作”,几颗星星。

这时,奶奶来了,她看到弟弟的“巨作”。气不打一处来,马上把那些“巨作”捏碎,扔进盆里,还拿出一块紫薯泥,加入开水,和面团混杂在一起,然后挤压,翻过来,再捏,面团在奶奶的手里像个听话的小宝宝,任由奶奶摆布。几次重复后,一块淡紫色的面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掰开一看,嘿,白底,几道紫色条纹弯弯曲曲地缠绕在一起,好看极了。

我顿时来了兴趣,马上加入新一轮的“工作”——做汤圆。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五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叫“亚岁”,是一年中阳春的开始。

在我的眼中,冬至是一个美食节。一想起,就让我垂涎三尺,因为在这一天,我可以吃上宁海人冬至日的传统佳肴,其实就是糯米圆,甜的叫汤圆,咸的肉炒圆。汤圆很多地方都有,但肉炒圆应该是宁海特有的。

记得冬至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忙开了。奶奶先用糯米粉揉成一个大圆球,再分成一个个小圆,接着把它们一一压扁,变成象棋大小,然后将它们放到油锅里,炸到两面金黄,再取出放到盘子里,嘴馋的我,忍不住先吃了好几个。妈妈则在一旁,准备了青菜、冬笋、肉丝、香干和番薯面等。最后,奶奶将圆子和这些料理炒在一起,香喷喷地肉炒圆就做好了。

一家人吃着香糯可口的肉炒圆,奶奶还说了两句宁海的谚语:“吃了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要吃冬至日,要睏冬至夜。”我好奇地问道:“奶奶,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奶奶回答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冬至后,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会一天比一天短,冬至就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可一定要早点睡觉。”吃了冬至圆,我又长大了一岁。

冬至真好“吃”,很有味道!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六

倾听着2023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第二天醒来,是冬至节,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

冬至日记 冬至日记一年级(七篇)篇七

今天是冬至,老师让我们要跟着妈妈学会包饺子,体验一下从择菜、和面到把饺子包好吃到嘴里地过程。我围上围裙,戴上套袖,把手洗干净,准备工作做好了。

第一步是和面,先把面舀一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点一点的洒在面上准备把面粉和成团。我是第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团。“妈妈,快来帮帮我”我都着急了,妈妈过来教我把面和好。妈妈真厉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静静的。

第二步是择菜,我们择的菜是韭菜,先把韭菜坏的菜叶摘掉,然后把韭菜洗干净,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韭菜切好放到一边。

第三步我们把切好的韭菜放到早就准备好的肉馅里,再把香油、盐、花椒粉、酱油等各种调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馅拌好。我端起来闻了闻,真香,妈妈这时对我说:“香吗?我们赶快去包饺子吧!”我高兴的点点头。

我和妈妈开始擀饺子皮,妈妈对我说:“擀饺子皮要左手拿着皮右手拿着擀面仗,右手使劲擀,左手要跟着转,知道了吗?”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饺子皮擀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饺子,我也是第一次包,妈妈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馅放在皮里,再把饺子皮对折边上捏上花边,我好不容易包好了第一个饺子,我很开心。

终于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可真香。通过这次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冬至里吃饺子,还防止冻耳朵呢!你看饺子的形状多像耳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