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枣核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1-25 19:04:42 作者:FS文字使者 小学课文枣核教案(优秀16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应注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重点鲜明、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教师教学操作。小学教案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供引导学生学习的依据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等特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小学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课文教案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准备。

大海的图片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6)。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特点。

3、指名反馈:看了这些图片,再次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4、如果你有机会到大海边,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5、教师导入课文:有三个小朋友也到了海边,他们干什么也呢?

6、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

1、教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考察生字的认读情况。

5、反馈认读生字的情况。

6、朗读课文。

三、指导读文,理解内容(17)。

1、小朋友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衅片,让学生说一说小朋友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

4、学生动笔画一画浪花。

5、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它在问三个小朋友在想什么呢?小朋友想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7、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课文相关的句子。

8、诵读句子,理解内容。

9、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提问题。

10、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7)。

1、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5)。

1、开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助我们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自读生字并组词。

4、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看到浪花时有许多的想法,一起来读一读。

5、从这三个小朋友所想的内容中,你们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节(10)。

1、教师小结:是呀,三个小朋友热爱自然,喜爱探索,他们爱浪花,浪花也爱他们。请同学们读诗歌最后一节。

2、读了这节诗歌,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说浪花也爱这三个孩子了吗?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4、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0)。

1、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

2、分角色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试着背一背。

4、指名背诵。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背诵。

6、集体背诵。

四、指导写字(10)。

1、明确本课要写的生字,学生读生字卡。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写好这些字,并说说书写时的注意点。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适当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教师选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8)。

1、抄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11、看浪花。

一个孩子:变淡水浇庄稼。

看浪花一个孩子:到海底探密。

一个孩子:采矿抱金疙瘩。

教后感。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展开,感人而有趣。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展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亲密,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二次试讲,感觉过程比较顺畅。同学们回答问题比较到位,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经过试讲对这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重点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还是决定抓住重点来学习。

在我班讲的时候,感觉较好地实现了我对这一课的设想,同学们回答问题也是比较准确、到位。有了一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当马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到马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喜鹊对人的报恩,是我没有体会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鹊对人的亲密。虽意思接近,但不够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要把握学情。在最后回答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时学生有的答道篇: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说: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学生真正是以一颗童心,将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却并没有。这一点是我应该向学生学习的。如果我事先对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点拨,相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则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在这一课我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实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马老师讲的迂回方法和训练的展开要体现层次,感触颇深。如:在体会关怀备至一词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说说关怀备至的意思,再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再体会关怀备至的意思。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上班去,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再来进行口语交际,结果也许会好一些。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其中一个环节,对课题提问。马老师认为不太合适,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细品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通常会把学习生字放到第一课时,讲读课文放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到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就减弱了许多,也就会有个别学生有在学习课文时往后翻看后面的课文的现象。其实,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认读字。那么对于一些生字较少、文从字顺的课文,就完全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讲读课文再处理生字。

通过这一课,收获很多。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实各个训练点的时候,还要更好地给学生搭好阶梯,要有层次。还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蓝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蓝鲸的形体特征及行动,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性。文章运用了列举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二、三自然段重点写了蓝鲸的形体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书,圈出描写鲸很大的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1)蓝鲸的体长可达()多米,体重有()多吨,相当于()头黄牛的重量。鲸须有()米多长。它每天要吃()吨饭,每顿竞能吃下()吨鱼虾。(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蓝鲸很___________。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蓝鲸很_________。

通过读、圈、填,让学生体会初步认识举数据这种说明方法,更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蓝鲸确实很大。

二、比一比。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不仅介绍了蓝鲸大,还介绍了蓝鲸行动、呼吸等生活习性。在列举数据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切实体会蓝鲸行动、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的句子有:

1、蓝鲸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作比较)。

2、一头蓝鲸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作比较)。

3、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作比较)。

4、3米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打比方)。

5、远远望去,水柱宛如一股喷泉。(打比方)。

怎么体会呢?就是抓住比较的事物,将两者深入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设计如下比法:

a、这句话拿()和()作比较。

b、估算一下十几个成年人睡觉得要多大的地方?

c、闭起眼睛,想像一下蓝鲸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这一句话说明蓝鲸__________。

e、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这种感觉,这种特点。

剩下几句可在上述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比较体会。在比一比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获得感性的体验。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三、演一演。

演示,一个解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拓一拓。

学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再回到课题上。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一说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关于蓝鲸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把刚才学得的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成块,并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练习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二、游戏导入。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对话平台

一、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二、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三、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想象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书写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这组课文有四篇:

一、《天火之谜》

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三、《诺贝尔》

四、《滴水穿石启示》

应当说这个主题单元,主题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挠――讴歌了一组不屈不挠、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伟大人群像”。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熟,尤其是教法、学法、形式多样,具体来说:

2、两次撰写《国榷》的对比。

3、谈迁在《国榷》一书完成后与失窃后心情的对比。

紧扣“厄运打不垮”“信念”这课题关键词,前后联系,以本为本,在多样的阅读中(如浏览,用心去读、朗读、引读等)中感悟了谈过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击(第2节)引读,在对话中在深入地解读的基础上,螺旋式地引导学生读文本,人物形象凸现出来。第四节,引读是匠心预设的结果。

交流搜集的资料,像谈迁这样不被厄运打垮的人。

(苏教版教材:写字、写话、批注)

说话练习

个人由此联想到:

既然这组课文讴歌了一组伟大人群像,怎样讴歌?反复研读教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肯定有许多“相关数据”。这一组课文有直接写,也有间接写的许多数据。我想这是我们研读教材应该关注的事,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数据?因为这是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为看似简单的数据,其实背后的世界是相当丰富的.。这也许就是这一类课文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我想苏教版教材编写者在这此类型教材的编写上,肯定启动了这一重要思维。

这节,有两个数据只要我们关注了,了解了,这一课的教学自然也变得简单了,那就是“500万、500多万”。看似重复,其实一点也不重复的数据,因为两个数据的内涵不一样的。

这一点上,孙老师似乎强调了。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1、纠正平时标点符号使用和书写中的不规范行为。

2、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错标点符号(引号)的用法。

六种符号的用法。

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生字格磁贴。

一、设疑,引入标点符号。

1、课件出示一段乱用标点的话,学生默读,说感受。

今天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走上来和小明聊天妈妈问小明昨天的语文测试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骄傲地说儿子真棒妈妈摸着小明的头说不过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话,学生读。

3、不管是从生活经验中还是大文豪的话中,我们都能感觉到标点符号在我们表达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标点符号,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所蕴藏的无穷奥妙!

4、学生读课题:标点符号。

二、练写,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1、学生在练习纸上练写,指名6名同学上台书写。

2、全班交流、评价,明确不同标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2)句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3)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4)感叹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边。

(5)冒号(:)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6)引号(“”)前后引号各占一格,前引号写在右半格,后引号写在左半格。

过渡:对于标点符号,我们不仅要认识它,能正确地书写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使用它。下面,我们就以“过关”的形式去检查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三、练讲,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四、读记儿歌,牢记标点符号。

五、课堂小结。

小学课文鹭鸶教案

纵观近年语文教材的改版趋势,散文阅读教学无疑是重点。但由于散文这种文体文学性比较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易把握的特点,而且受传统的教学思想限制,束缚了师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的生成性、开放性,不在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老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学设计立足文本,从言语文字入手。一开始预设错误,启发入文。老师当学生写病文,学生当老师作点评,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当语言点评师,当一名高级摄影师去发现美,感悟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积极参与,时刻倾听,应答他们的话语,最后在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培养以及课堂小练笔中升华情感。文学的魅力就这样在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中得以彰显,也滋养了一群孩子的心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

4、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和画面品读、交流体会、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最高境界,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感情。

感受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鹭鸶),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回忆一下,你对鹭鸶的了解。

生:鹭鸶又名白鹭,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师:初读课文之后,我也把鹭鸶的外形写下来了,请你们读一读,看一看我写的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出示小黑板)。

(这一设计,以自己预先的错误启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认真阅读,积极主动思考。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纠错的过程中引发思考,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

(学生认真看后纷纷举手)。

生(1):老师写得太简单了。

生(2):老师写得不俱体。它的外形特点,内在神韵是什么样?没写出来。如果说把鹭鸶擦掉,就看不出这是什么动物了。

(学生茫然)。

师:好,我们认真来品味大作家、大诗人郭沫若笔下的这篇优美散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些许启示的。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3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14小段。(学生自己练读)。

师:我想你们刚才在课堂上再次读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地被哪些语段或词打动了?拿出笔,把它划记下来,并说出你的一些小收获。

(生拿出笔划记)。

生(1):我很喜欢文章的开头,语言简练,又写出鹭鸶的特点,读此段时如读诗的.感觉。

师:是吗?我也有同感,那鹭鸶给作者的感觉是———。

生(1):一首精巧的诗。(师随之板书:精巧的诗)。

生(2):文章的第三、四小段,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显鹭鸶的常见,又为下文写它的美埋下伏笔。

师:你的收获真了不起,同学们是否赞同他的说法?(生异口同声:赞同)好,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怀齐读14小段)。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我现在正式聘请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位高级摄影师,你们马上去捕捉几个有鹭鸶的镜头,并把你最喜欢的那个镜头拿回来向我汇报,听明白了吗?开始行动!读课文57小段。

(学生行动中)?

师:行动结束,汇报开始。

生(1):鹭鸶的外形太美了,所以我把它拍下来了。

师:你说的就是课文的(生第五自然段)你能用三个字概括你这个镜头吗?

生(1):外形美(师随之板书:形体美)。

师:请同学再读这一自然段,并说说你对这一段语言的体会和理解。生(1)这小一段文字简练,但写出鹭鸶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手法,增一点儿则嫌长,?写出了鹭鸶美的刚刚好,不多不少。

师:也就是美得(恰如其分),说的真好,你们就用这种恰如其分之美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

生(3):我捕捉到的是鹭鸶站在田间钓鱼的画面,我给这个镜头取名为钓鱼美。(师随之板书)。

师: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写出来的?(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动词钓字来感悟,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鹭鸶在这一节中像优雅的贵妇,闲庭信步在水边,悠闲地垂钓着。那么温柔那么娴静。一钓钓出百种味,只这一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韵味无穷。)。

生(3):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

(学生美美地读)。

(这一过程让学生当上摄影师、点评师去发现美、体验美,读中感悟,读中。

想象。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这一基本的学习目标。而老师要扮好参与者和引导者角色。)。

师:(师诵读第8小段)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鹭鸶既然不是一首歌,在作者心里它就是一首(生齐说:韵在骨子里的诗)(师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齐说:首尾照应)。

师:你们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2):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爱。

生(3):还有对生活的爱。

师:你们的回答太精彩了,你让我想到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一颗博大的爱去关注身边的万事万物,这样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才是灿烂、五彩的。是吗?(是)。

师:好,那我们就与作者同行,带着对鹭鸶那份爱和对自然、生活的爱齐读整篇文章。

(课到此处,通过老师深情的话题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内心掀起情感波澜,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学会给爱。)。

(学生齐读课文)。

师: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是我们这节课的另一个目标。来,说说你对此文的修改建议吧;

生(1):我们要充分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精练语言;

生(2):在写特点时多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才;

师:说的太好了;(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是煞费苦心的;

生:有;(学生开始小练笔,老师巡视指导、抽读);

师:最后,全体起立,把如诗般美、韵味无穷的鹭鸶美;结束课堂的修改建议吧。(原小黑板上的小片段)。

生(1):我们要充分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精练语言。

生(2):在写特点时多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具体些。

生(3):用心去写,用爱去感受。

(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是煞费苦心的。设计课堂小练笔即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其语言能力。)。

生:有。

(学生开始小练笔,老师巡视指导、抽读)。

师:最后,全体起立,把如诗般美、韵味无穷的鹭鸶美读出来。请再次齐读整篇课文。

小学课文搭石教案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小学课文《燕子》教案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一单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将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领悟到学习的方法,体会到学习的真谛。学习的第一步――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愿你认认真真地对待,在课前先行一步。预习时,要读通课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哇!

阅读新体验。

2.读了课文后,先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并说说理由。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着它剪刀似的尾巴,()着身子在天空中()过,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有几对燕子飞倦了,()在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哇!

3.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果文背诵。

说写双通道。

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抓住它的特点说一说。

[注释]。

1本文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第一组。

大自然的景物那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1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2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里,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的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小学课文教案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草原小学课文教案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结合生活体验,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感爱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一望无垠的草原,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高大挺拔的白杨,跨跃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拨转马头、鄂温克姑娘、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分组读,正音理解。

渲染、勾勒:正音,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陈巴尔虎旗:读准音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盟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

(2)观察,每组词分别在写什么?(草原景,草原的人,作者的感受)。

2、理清文脉。

(1)课文从草原的景和人这两方面来赞美草原,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这种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情感。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在写草原的景,哪些部分又在写草原的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3)分小节朗读。

(4)读了课文后,同学们,草原的景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草原的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之后师小结)。

小结:草原的景和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板书:美)。

四、朗读品析,感受美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理解字词: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这一段,不懂的词,可以做上记号。

3、理清结构:同学们,我们看看这段话哪几句话是在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找出来,分别读一读。(个别读)。

4、读抒情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这种境界”,是哪种境界呢?读读课文的1——5句。

(1)师引读:我们看到那里的天……在天底下……那些小丘的线条……。

(2)文中写这种境界就是按“天空——小丘——草地”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分句读)。

6、重点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读句子。

(2)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真可谓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啊)。

(3)再读读整个句子,这样一个画面,给你什么感受?(柔美、自然)。

(4)轻柔地来读一读这个句字,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然和谐的美。

7、情感提升。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这样的境界,……(生读抒情部分)。

(2)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这种境界,……(生接读)。

8、写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像这样,作者先写景,再抒情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

9、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4小题。

2、课后作业:背诵第一段。试着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模仿第一段写一个片段,可以写写“校园”,“公园”等。

一、复习背诵。

1、听写词语: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

2、背诵: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了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背诵。

二、理清文脉。

1、导入:“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那是谁?(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默读2—5小节,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1)远迎——相见——款待——联欢。

(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骑马远迎、把酒联欢)。

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预设:

1、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

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

2、“迂回”是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理解:(弯弯曲曲,环绕)平时,还可以说“迂回的——”

四、骑马远迎。

1、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2、读远迎的句子。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个别读。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人很多,速度很快,很热情。

重点品味。

(1)“男女老少”:来的人很多,很热情(说说可不可以换成人很多?)。

(3)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穿着各色的衣裳,五光十色,像一条彩虹。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彩虹飞过来。(群马疾驰,能不能说马儿奔驰?)。

(4)既然有这么多的人来迎客,那为什么作者说像一条彩虹而不是许多条呢?(这些人是有序地来的,而且彩虹是由许多种颜色组成的,正是因为这么多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所以才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飞过来。)。

(5)那这“一条彩虹”到底还包含着什么呢?

平时,我们总说彩虹是一座桥,桥就是把这头和那头连在一起。如果,这里的彩虹也是一座桥,你们觉得连起的是什么?(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是一座连接蒙汉两族人民的友谊之桥。)。

小结:是啊,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

3、感情朗读:现在,就把你感受的这一份美好的情感读出来吧。

(个别读——齐读)。

4、品读:“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刚才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那份急切和热情,那么现在作者又用了一个“飞”,是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还能换成什么字?(驰,跑,开)比较:哪一个更好?(飞更能体现出我们急切地想看到蒙古包的心情。)。

(2)是呀,我们也是相见心切呀!读好句子,读出这一份急切。

五、把洒联欢。

我们带着这一份急切的心情来到了蒙古包。

引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民族风情。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何忍别”是什么意思?(怎么舍得分别)。

(2)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何”有一种反问的语气,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让我们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3)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个别——齐读)。

(4)因为这一份深厚的情谊,我们不忍分别,我们“舞的舞……(师引读)”

(5)在夕阳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我们“舞的舞……(引读)”。

(6)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现在,你能用自已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依依惜别。)。

六、总结全文。

1、不管写景也好,写人也好,都抒发了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2、作者就是从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和热爱,读一读整篇课文。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5、6小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阅读《林海》。

小学课文《燕子》教案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疑点。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小学课文教案

一、谈话揭题: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听你们说着自己的拿手本领,我的心都痒痒,我也真想学一学。今天,我们就将来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教教别人你的拿手本领。

二、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们学校的记者团也要举行一个“比一比,谁的本领最拿手”评选活动。来,我们去看看比赛现场吧!

2、教师扮演记者,请另一个同学接受采访。

3、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认为刚才同学的表现如何?

4、在评议中小结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明确交际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5、同学们,比赛还在进行,你们想报名参加吗?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准备很重要哦!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6、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选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展示),大家评议。

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颁发“能手奖”!

三、总结谈话。

小学课文教案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小学课文教案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虾》,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想起饭桌上那一盘盘香喷喷的油炸大虾,其实,但是你知道小虾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我们如何与他们友好相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来感受小虾的可爱吧!

小学课文教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同学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身手?(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俺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同学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协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同学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