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数学个人工作计划优秀

时间:2023-07-08 16:30:34 作者:曹czj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八年级数学个人工作计划优秀篇一

结合上一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总体来看,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较差。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部分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部分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要求理解三角形及其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及定理。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从事图形平移、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操作技能,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3、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因式分解》本章要求同学:

1、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式子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

2、熟练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要求同学

1、认识、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懂得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习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第一周第三周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第四周第五周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五周第八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十---第十三周

第四章《因式分解》

第十四---第十五周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与考试

最新八年级数学个人工作计划优秀篇二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优秀率仅仅只有 13%,而合格率也只达到40%,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 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运算,难点是根式四则混算及实际应用。

4、平行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要求: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

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55%。

四、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

最新八年级数学个人工作计划优秀篇三

这学期,我执教八年级(1)班的数学,本班的总人数是52人,参考人数52人。对于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可以说很不理想。

学生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过关。这次考试中40分以下的有6人。在这些学生主是由于基础差,基础知识薄弱,有2个学生连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不过关。而这些二、三、四年级的知识不过关,到了五年级就跟不上了。40―59分的学生有11人,这部分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做起题来丢三落四的,容易出错。60―79分的学生有21人。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思维不够灵活,在运用所学知识方面不够灵活,题目稍微“转了个弯”,就解答不出来;另外,由于做题不够小心谨慎,也容易失分。而80―99分的学生只有14人,优生人数较少。这些学生主要是做题马虎,不细心,把数字看错或漏写。此外,学生的成绩提不高,还在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没自主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了。再者,根据电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

当然,学生考出这样的成绩,作为科任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初次教五年级数学这一册书,经验不足。未能及时跟踪追进,查漏补缺,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我的不足。

以上是对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总结。在下半学期里,我将吸取经验教训,制定一些补救措施。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求教,学习经验,争取期末缩小本班与别班成绩的差距。

最新八年级数学个人工作计划优秀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八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不少学生常在课堂上聊天,不注意听讲,课堂效果欠佳。个别学生表现突出,能轻松掌握各知识点,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本学期教学应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努力扭转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排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努力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注意对优等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并给予适当的拓展。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了解特殊点(x轴或y轴上)的坐标特征;了解在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最新八年级数学个人工作计划优秀篇五

本期所任八年级(3)班的数学科教学,从上学年期末考试的总体来看,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构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景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梦想成绩,作为教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本事。

本学期教学资料,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经过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观察,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本章主要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经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构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本事。经过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本章主要资料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在知识与技能上,经过对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会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因式分解。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经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欢乐,感受学习的欢乐。在过程与方法上,经过学生进取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在发现知识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从而到达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本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本事与逻辑思维本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本事,提高运算本事,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一样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本事上下功夫。

4、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5、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业务素养。

6、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周次 教学资料 课时 备 注

一 11.1全等三角形;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4

二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3+2

三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四 12.1轴对称 5

五 12.2作轴对称图形 5

六 国庆长假 国庆放假

七 12.3等腰三角形 5

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九 13.1平方根;13.2立方根 3+2

十 13.3实数;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2+3

十一 14.1变量与函数 5

十二 14.2一次函数 5

十四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五 15.1整式的乘法 5

十六 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 3+2

十七 15.4因式分解 5

十八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九 期末复习 5

二十 期末复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