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09-28 21:09:10 作者:MJ笔神 2023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篇一

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4)冬天里,沟渠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这一切多有趣啊!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1——6节诗歌,知道诗歌中的四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并能有感情朗诵诗歌。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讨论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为什么?

课前准备:

1、制作cai课件。

2、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流程:

教师出示谜面:(身体圆又圆,像钟不是钟,出门随身带,迷路不发愁。)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用猜谜语的形式揭示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由读课文1—6小节,边读边想: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2、指名交流汇报。(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来辨别方向?

2、小组选取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天然指南针进行合作学习。(要求组长分工,可以用读的形式来学习,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创造出别的办法如:演、画的办法。)

1、指名小组上台汇报合作的结果。(2、3、4、5小节)

第2小节——太阳(读的形式汇报)

一学生:读文

一学生:这一节天然的指南针指太阳。

一学生:我们利用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指向南方,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来辨别方向。(教师相机点击课件)

一学生:因为我们住在北半球,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方,所以地上的树影就指向北方了。

在汇报过程中第3小节学生第一步用演的形式,4、5小节学生第一步用画的形式,其他二、三步都同2小节中的二、三步即鼓励质疑、释疑和朗读训练。

2、鼓励其他学生质疑:对这一节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小组内学生合作释疑。

3、朗读训练。

1、齐读2—5小节。

2、师生合作引背。

[这里引导背诵还太早了,可以把背诵放到第3课时。]

3、小组合作表演2—5小节。

师先出示合作角色要求。

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小组合作上台表演。

1、生齐读。

2、比较: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

2、课外作业:把你知道的辨别方向的天然指南针也学着课文的样子来编编诗歌。

课后反思: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堂课例中,教师想体现小组合作,而引导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从表现的形式来看是拼盘式的,其收效也不是很理想,由此而引发了我对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1、合作学习的契机是课堂动态生成的。那么,课前老师的预设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课中,不是因为要小组合作而合作,而是在需要合作的情况下,当同学们就某一问题而引发争议时进行小组合作。在本案例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应该是第5小节,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由此,而得到第二点启示。

2、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在学生有合作需求的基础上生成。只有这样迎合了学生课堂上的合作需求,才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好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时机。

3、合作学习之前要有学生独立个体思考的空间。本案例中,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给学生充分个体独立的思考时间,因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个别的学生仅是旁观式的参与者。

4、学习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教师采用了读、演还有画的形式。另外还可以是领读、提问等其他的形式。

5、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也要给予指导。

6、合作学习的小组分工需要老师给予引导,要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有事可做。

另外还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生生互动,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等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篇二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自己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标出小段。

三、找6个同学读全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这节说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的“指南针”。

2、学习课文第2~5节。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默读第二节课文,找出文中介绍“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辨别方向”的重点词语,并画下来。(板书:时候位置指什么方向)

(3)回答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4)读一读第一节诗,并试着背诵下来。

(5)小结第二节的学习步骤,按照这个步骤学习第三、四、五小节。

各节重点:第三节中理解“指路灯”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把北极星比做指路灯。第四节中明白“大树”是怎样帮忙的。第五节中理解为什么北方的雪化得快。

(6)分节背诵后连起来背诵。

3、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朗读这一节,比较找出与第一节的异同。

(2)回答:怎样才能找到天然指南针。

(3)背诵第一、六两节。

五、背诵全文,教师小结。

讨论:你还知道别的“指南针”吗?[

一、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检查背诵课文

三、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音,重点在分析字形上。

四、集体学习

1、出示卡片,练习认读。

2、分析字形。

(1)学生任意选择生字,进行互教。

(2)教师针对易错字给予重点指导:

碰右半部分为“亚”上边加“丷”。

强调每字的部首和除去部首剩几画。

(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的。

3、扩词练习。五、指导书写六、作业:书写生字

一、检查背诵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找朋友游戏。

3、读词语,再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

千万准确观察积雪碰上分辨忠实

向导指路灯指南针

三、课后作业指导

第二题:

1、审题

2、小组讨论答案,汇报结果。

3、订正答案。

4、你还知道别的“指南针”吗?

四、听写字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会用:万、确、察、积、辨、实、导、针”几个字口头组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篇三

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11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诗。本课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级教材中出现过,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课题设置了一个假设的情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它饶有兴趣地向人们介绍了在中午、黑夜、阴雨天怎样根据自然现象来辨别方向。

这篇常识性的文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还是有一点困难的。尤其第2---4自然段写了在不同的时间、气候条件下,辨别方向的3种方法。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案时,就打算在本堂课中解决这课的重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13个新字及寸字旁,朗读第一段。

2、学习2—4段,理解“忠实、向导、指点、北极星、永远、阴雨天”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3、初步懂得怎样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

其中第3点是本课重难点。

考虑到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就把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放在首位。这点思想贯穿了整节课。如课刚开始就让学生念念并记住还没记住的词,课中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在朗读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朗读好等等,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2、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鲜明的教具刺激学生的兴趣。根据低段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我设计了一些教具,让学生说说,动动,如在教学“北极星”这段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星,学生读完这一段后,请他们自己表演“北极星”挂在何方,又如在教学“太阳”这段,让学生自学后上黑板贴太阳,我觉得设计得较满意的是最后的“帮迷路的小红帽找家”这则表演既可以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进行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事实看出,上来的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已初步搞清了,教学难点也克服了。3、朗读的突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读熟、读透了,慢慢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这堂课中,非常重视让学生多读。课中安排了自由读,默读,比赛读等近十种形式。另外,我觉得比较好的是我赞同朗读有不同的节律、韵调。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只要读正确,读好听就行,所以,学生的读法就很不一样,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

当然,本堂课有很多细节上考虑得还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同时,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帮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谢谢!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篇四

1、随文识字,认识“针、忠、盏、稠”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随文识字,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野外辨别方向方法的科学原理。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要是你在街上迷了路该怎么办?那如果你在没有人烟的野外迷了路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辨别方向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朋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渎课文,圈生字,标明小节序号。

2、请随老师小声读课文,检查一下你的读音是否正确。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1、大声读文,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名读第一小节,讲解“指南针、天然指南针”的含义。认识“针”字,换偏旁,组词。

3、课文都讲了哪些“天然指南针”?

(设计意图:要想学好课文必须是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之上的,流利的朗读必先为学生扫清文字的障碍,在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的基础上才能细细的分析,品读。)

四、朗读感悟,突出重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的?

2、汇报交流,讲解生字

(1)太阳:理解“忠实、向导”两个词的意思。理解“向导的忠实”,因为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按一定的轨迹运转,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说是忠实的向导。

拓展:我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高兴时他会跟我分享快乐,我遇到困难他会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把他称作忠实的()。

新中国的卫士,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下雪,都保卫着祖国,可以称作忠实的()。

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哪边,哪边就是南方,地上树的影子指着的是北方。认识“忠”字。

拓展:怎样利用早上和傍晚的太阳辨别方向?早上太阳在东方(旭日东升),傍晚太阳在西方(夕阳西下)。

(2)北极星:认识“盏”字(换偏旁组词)拓展:学习找北极星的方法。

(3)大树:学习“稠”字,找到两组反义词(稠—稀、南—北)阴天下雨的时候没有太阳,我们可以用大树来辨别方向。枝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少的一面是北方。

(4)积雪:找到一组反义词(快—慢)

3、齐读最后一段你还知道那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向导”精度研究,尊重了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随文理解词义,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教育学生主动学习课外科学文化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复习巩固

1、出示小黑板,看图填方向

2、读词语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巩固重难点,加强记忆。)

六、总结全文

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知识,只要你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动脑思考,你就会发现大自然更多奥秘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增长课外知识。)

(资料:指南针,它是一种专门给人指示方向的仪器,看上去有点像一块大手表。他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动,它的指针总是指着南方。)

板书: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东升、西落

北极星 指向北方

大树 稠南、稀北

积雪 南慢、北快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一等奖视频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读懂诗歌,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护自救意识和科学意识,并了解遇事要多观察思考。

教学难、重点:

1、理解诗歌中难懂的句子。

2、认识8个生字。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

3、生字词卡片。

4、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小心与同学们走散了,迷了路。)

2、设疑:这时该怎么办?(用指南针)

3、出示指南针,简单介绍它的作用。

4、课文中告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呢?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3、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本课有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5、讨论交流:课文中讲的“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分别是怎样来分辨方向的?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说一说,小组合作讨论

问一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学习第二节。

a 理解“忠实”, 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b 教学:忠。用“忠实”造句。

学习第三节。 

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填词语:一盏(   )。

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稠、疏”。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解释一下原因。

学习第五节。

思考:雪化得快的一面是(  ),雪化得慢的一面是(  )。

学习课文第一,六节。

a、第六节与第一节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b、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这句话的理解。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3、老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表演课文,深化主题。

1、师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太阳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

2、小组合作表演。

3、选择小组汇报表演。

五、巩固生字。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结构的字。(稠、疏、沟、积)

3、找找上下结构的字。(忠、盏、)

4、“辨”是什么结构的字?区分“辩”和“辨”。

六、拓展延伸 。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了解到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北边

中午: 太阳树影

黑夜: 北极星细细观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多多去想

相关链接:

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1、 使用有指针的手表〈适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将火柴竖在表盘中间,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形成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将火柴竖在时针尖端的表盘上,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为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成为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南方。

2、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它也是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有阳光的一边长得较快,所以南面的年轮长得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3、竹子: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青苔:当我们翻动石头时,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北方缺少阳光照射。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5、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