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

时间:2023-07-13 08:09:20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一

教师每一次高中家访都会有每一次的感受。这两天的家访虽然结束了,但是需要老师总结和反思的地方还有待继续。心得体会范例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体会范例文,欢迎大家阅读。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为了切实促进我院的学生工作,落实省高校工委“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的有关精神,我院在20xx年寒假期间开展“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

一个孩子,他有多个方面的表现,是我在学校里通过肉眼或口头交流所觉察不到的。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它是看不出的,需要我们用心地体会。一个孩子,纵使他有千万个不是,那也不是他所自愿的,他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或许对他有着决定性的因素。这一次家访,我共家访了两名同学。虽说不多,却收获颇多,真正感觉到家访的必要性。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两位家长都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更好的辅助学生的成长。

另外,家访时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性。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要掌握好尺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也应当在其中找到自己应考虑的方面,切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家长或学生,更不能因为一时不高兴,说一些有损学生和家长自尊心的话。所以教师家访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初次接触时说话要委婉,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只有尊重家长,家长才会尊重你教师,配教师共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我这次家访中这样一位学生,她学习习惯较差。我在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

再就是通过家访还使得我对班级的信息得到了一些了解,因为有的事情学生不一定会和老师说,但可能会去和家长说,这样我就能知道在班级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班级管理上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最后一点感受就是家访应注意反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四、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多数老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非常理想。家访后,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整个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

每一次家访都会有每一次的感受。这两天的家访虽然结束了,但是需要老师总结和反思的地方还有待继续。这次甲方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几个学生,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以后我会更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共同陪伴学生去成长。

短短一个寒假,闲里找忙地去家访,整理家庭住址的远近,上网搜集家庭教育的知识短时充电,提前电话预约,在算不上凛冽寒风、微透着春意的济南冬天,造访老友般(此前开过三次家长会,相当一部分家长已经比较熟悉了),跟学生的爸妈聊聊孩子,聊聊凌云一班。

家访前更正自己的认识,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孩子一生必备的教材。我们和他们的区别是,老师好比课堂,原则上通过课堂影响学生;而父母则是教科书,学生可以随时翻阅。笼统讲就是言传和身教的区别,家访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请别输在家庭教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最能对孩子产生最积极最持续的影响和引导。

学习心得家访感受之一——家庭教育中必须强化父亲的教育力量。

所以建议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分工相对明确:

日常生活小事依赖于母亲,但是在学习习惯、遇事处理方式等会影响孩子思维方式的重大问题,父亲尽可能多地参与。当然,很多理科出身的妈妈们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所以教育孩子时,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但在时间上又各有侧重:在孩子小时,母亲应该多负些责任,因为这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父亲应该多教育,这是因为孩子大了心理特点有变化,照顾过细他反而会反感。

一天中,无事的“和平”时期,谈谈班里的乐呵事,眉飞色舞地汇报进步,晚上想吃什么大餐啦,妈妈多出面;学习效果打折了,作业拖拉磨蹭了,与同学有矛盾啦等“波动”期,聪明的妈妈们请继续做你的家务,做回“甩手掌柜”,任务交给孩子爸,让他来和孩子谈。

家访感受之二——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方向。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二

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家长对我们老师的期望,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并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这会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和赞扬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去学习,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更加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给予关爱和激励的眼神,让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真心,并使他们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课。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从而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三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以下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中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范文》由工作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浏览阅读。

八月的洪城,骄阳似火。值此党的十八召开之前,我们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万名干部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为响应市局的这一号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走访,走进了家庭,也走进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在这十余天的走访中,收获甚丰,感慨甚多。

。在此次走访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中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还真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热情的关注。让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形成,发展。

二、家访走进家长的育人观,能在相互交流中,与家长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规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娱乐、学生与课本等问题。帮助、提醒家长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使家长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教师注重进行家访,在与家长沟通中,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距离,能和谐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以前,说起家访,很多的学生都有抵触的情绪,不愿意老师让老师与自己的家长见面,总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打自己的小报告,会在家长面前数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访,学生由起初的惊恐、小心翼翼,到后来的轻松愉快,认真的倾听,再到后来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觉到了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家长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走访后,许多家长都来电话告诉我说,以前孩子在家不会这样平静的和家长去沟通,今天感觉到了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后也的确也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四、家访能让有些学生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往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荣耀”可能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变由于学习差而带来的自卑心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古人也说,“亲其师,信其道”。主动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中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逐渐自信起来,健康成长起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他强调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家庭同样都担负着责任,扮着各自角色。我认为,联系学校与家庭,让责任和角色充分协调起来,家访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为期十余天的暑期家访结束了,回头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头揉揉那疲惫的双脚,心理却充满着幸福,因为,我觉得,老师不仅要铁肩担道义,还要倾心铸心灵。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四

家访不应只有一种固定的形式,家访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共同的目标之上的沟通。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高中教师家访心得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从一名学生家里出来的时候,夜已经深了。虽然我极力劝阻,一家三口还是执意要送我下楼。在漆黑的楼道里,孩子的父亲感叹:“现在像您这样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很简单的一句话,竟然让我一时语塞。家长表达的是一番感激之情,而我却无法高兴起来。

记得自己初当班主任的时候,常在教育和管理学生问题上不知所措,于是便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向我介绍了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家访。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家长共商教育管理孩子的对策,和孩子促膝谈心。正因为我走近了家长与孩子,他们也因而走近了我。

客观地讲,目前教师走进家庭与家长、学生真诚交流确实正在减少。现代通讯日益便捷,一个电话就将学生的所有问题向家长统而告之;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将家长叫来,轻则告学生的状,重则埋怨、训斥家长。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的社会化”,它决定了作为教育教学主要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旨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尽管父母和教师在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乃至个性上都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如何指导好家庭教育,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建议:作为教师,无论多忙再累,应务必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学生家里走一走,和家长、孩子深入地谈一谈!

记得以前自己做教师的时候,一个学期学校开2次家长会。家长会后,家长们总是排起队轮番与班主任交谈。那时的我也常想,如果教师平时能抽出点时间,登门家访,进行平等、深入、随和的交谈,实在是好事一桩。但其实,教师大多工作很忙,很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像散了架似的,教师往往又要做家务,现在的学生居住较以前分散,坚持进行家访,并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此,家访应该有各种形式,亲自登门固然是家访,家长会也是一种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个别谈话也应该是一种家访,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及时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自制网上班级主页,设立班内外新闻、师生家长留言簿等;还可以策划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等等。只要真诚、平等地沟通,学校和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便不会再有“围墙”,教育也不再会留于形式。家访就是给学生鼓劲,给家长希望。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访是一种沟通!家访不应只有一种固定的形式,家访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共同的目标之上的沟通。在我们传统意义上,每一个孩子属于一个家庭的,而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上讲,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区共同的责任!

如果家长与老师能成为朋友,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共同成为孩子的朋友,我相信,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彼此间会有更多的快乐。

今年寒假,我和冀秋云老师走访了王晨龙、马俊宇、陈兴昊等同学的家。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重大。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由根据的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陈兴昊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应该多找找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而且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思品课。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从一名学生家里出来的时候,夜已经深了。虽然我极力劝阻,一家三口还是执意要送我下楼。在漆黑的楼道里,孩子的父亲感叹:“现在像您这样坚持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很简单的一句话,竟然让我一时语塞。家长表达的是一番感激之情,而我却无法高兴起来。

记得自己初当班主任的时候,常在教育和管理学生问题上不知所措,于是便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向我介绍了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家访。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家长共商教育管理孩子的对策,和孩子促膝谈心。正因为我走近了家长与孩子,他们也因而走近了我。

客观地讲,目前教师走进家庭与家长、学生真诚交流确实正在减少。现代通讯日益便捷,一个电话就将学生的所有问题向家长统而告之;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将家长叫来,轻则告学生的状,重则埋怨、训斥家长。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的社会化”,它决定了作为教育教学主要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任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旨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尽管父母和教师在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乃至个性上都可能存在差异,于是在教育效果上就会出现优、差、快、慢的区别。如何指导好家庭教育,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建议:作为教师,无论多忙再累,应务必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学生家里走一走,和家长、孩子深入地谈一谈!

记得以前自己做教师的时候,一个学期学校开2次家长会。家长会后,家长们总是排起队轮番与班主任交谈。那时的我也常想,如果教师平时能抽出点时间,登门家访,进行平等、深入、随和的交谈,实在是好事一桩。但其实,教师大多工作很忙,很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像散了架似的,教师往往又要做家务,现在的学生居住较以前分散,坚持进行家访,并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此,家访应该有各种形式,亲自登门固然是家访,家长会也是一种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个别谈话也应该是一种家访,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及时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自制网上班级主页,设立班内外新闻、师生家长留言簿等;还可以策划家庭参与的亲子活动,等等。只要真诚、平等地沟通,学校和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便不会再有“围墙”,教育也不再会留于形式。家访就是给学生鼓劲,给家长希望。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访是一种沟通!家访不应只有一种固定的形式,家访是一种建立在平等的、共同的目标之上的沟通。在我们传统意义上,每一个孩子属于一个家庭的,而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上讲,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区共同的责任!

如果家长与老师能成为朋友,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共同成为孩子的朋友,我相信,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彼此间会有更多的快乐。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五

这一次高中家访,身为教师的我共家访了两名同学。虽说不多,却收获颇多,真正感觉到家访的必要性,在此分享心得体会及收获。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体会及收获,欢迎大家阅读。

短短一个寒假,闲里找忙地去家访,整理家庭住址的远近,上网搜集家庭教育的知识短时充电,提前电话预约,在算不上凛冽寒风、微透着春意的济南冬天,造访老友般(此前开过三次家长会,相当一部分家长已经比较熟悉了),跟学生的爸妈聊聊孩子,聊聊凌云一班。

家访前更正自己的认识,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孩子一生必备的教材。我们和他们的区别是,老师好比课堂,原则上通过课堂影响学生;而父母则是教科书,学生可以随时翻阅。笼统讲就是言传和身教的区别,家访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影响了无痕迹,请别输在家庭教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最能对孩子产生最积极最持续的影响和引导。

所以建议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分工相对明确:

日常生活小事依赖于母亲,但是在学习习惯、遇事处理方式等会影响孩子思维方式的重大问题,父亲尽可能多地参与。当然,很多理科出身的妈妈们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所以教育孩子时,父母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但在时间上又各有侧重:在孩子小时,母亲应该多负些责任,因为这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父亲应该多教育,这是因为孩子大了心理特点有变化,照顾过细他反而会反感。

一天中,无事的“和平”时期,谈谈班里的乐呵事,眉飞色舞地汇报进步,晚上想吃什么大餐啦,妈妈多出面;学习效果打折了,作业拖拉磨蹭了,与同学有矛盾啦等“波动”期,聪明的妈妈们请继续做你的家务,做回“甩手掌柜”,任务交给孩子爸,让他来和孩子谈。

家访感受之二——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方向。

为了切实促进我院的学生工作,落实省高校工委“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的有关精神,我院在20xx年寒假期间开展“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

一个孩子,他有多个方面的表现,是我在学校里通过肉眼或口头交流所觉察不到的。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它是看不出的,需要我们用心地体会。一个孩子,纵使他有千万个不是,那也不是他所自愿的,他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或许对他有着决定性的因素。这一次家访,我共家访了两名同学。虽说不多,却收获颇多,真正感觉到家访的必要性。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两位家长都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更好的辅助学生的成长。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5篇家访教师心得体会5篇另外,家访时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性。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要掌握好尺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也应当在其中找到自己应考虑的方面,切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家长或学生,更不能因为一时不高兴,说一些有损学生和家长自尊心的话。所以教师家访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初次接触时说话要委婉,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只有尊重家长,家长才会尊重你教师,配教师共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我这次家访中这样一位学生,她学习习惯较差。我在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

再就是通过家访还使得我对班级的信息得到了一些了解,因为有的事情学生不一定会和老师说,但可能会去和家长说,这样我就能知道在班级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班级管理上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最后一点感受就是家访应注意反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四、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多数老师家访后,对学生不闻不问,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项任务,这是错误的。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非常理想。家访后,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整个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

每一次家访都会有每一次的感受。这两天的家访虽然结束了,但是需要老师总结和反思的地方还有待继续。这次甲方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几个学生,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以后我会更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共同陪伴学生去成长。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六

通过这次高中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在此分享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以下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中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范文》由本站工作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浏览阅读。

八月的洪城,骄阳似火。值此党的十八召开之前,我们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万名干部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为响应市局的这一号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走访,走进了家庭,也走进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在这十余天的走访中,收获甚丰,感慨甚多。

。在此次走访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中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还真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热情的关注。让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形成,发展。

二、家访走进家长的育人观,能在相互交流中,与家长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规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娱乐、学生与课本等问题。帮助、提醒家长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使家长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教师注重进行家访,在与家长沟通中,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距离,能和谐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以前,说起家访,很多的学生都有抵触的情绪,不愿意老师让老师与自己的家长见面,总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打自己的小报告,会在家长面前数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访,学生由起初的惊恐、小心翼翼,到后来的轻松愉快,认真的倾听,再到后来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觉到了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家长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走访后,许多家长都来电话告诉我说,以前孩子在家不会这样平静的和家长去沟通,今天感觉到了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后也的确也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四、家访能让有些学生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往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荣耀”可能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变由于学习差而带来的自卑心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古人也说,“亲其师,信其道”。主动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中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逐渐自信起来,健康成长起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他强调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家庭同样都担负着责任,扮着各自角色。我认为,联系学校与家庭,让责任和角色充分协调起来,家访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为期十余天的暑期家访结束了,回头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头揉揉那疲惫的双脚,心理却充满着幸福,因为,我觉得,老师不仅要铁肩担道义,还要倾心铸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其实,我们和父母怀有相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培养的孩子能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一次家访活动,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家访,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在这一次家访活动中,我和徐老师一起走访过很多孩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访刘金明同学。他是一个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但是由于母亲在外地照顾哥哥,爸爸忙于工作照顾不到,致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想借此机会通过和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爸爸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早早站在路口迎接我们,通过我们和家长的深入交谈,相互沟通,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也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一起交流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这次家访,收获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我们老师,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身上肩负的职责与重任,更让我懂得今后努力的方向。

刘奕秀同学也是班级里的热心肠,老师的好助手。听到我们要去家访的消息孩子兴奋了许久,刘奕秀妈妈的热情好客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通过交谈,让我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深深的期望,我虽未为人母,却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通过我们的到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临走前孩子饱含深情地对我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里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听了孩子的这一番话,内心倍感欣慰,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宝贝,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看好你哟!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应该多多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用真诚的沟通方式营造和谐的家访氛围,将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及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相信有爱,家校的距离不再遥远;相信有爱,家校的联系越来越紧;相信有爱,家长的支持更加坚定;相信有爱,学生的进步越来越明显!

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家长对我们老师的期望,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并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这会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和赞扬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去学习,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更加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给予关爱和激励的眼神,让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真心,并使他们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课。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从而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七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对本班的14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长对学校的家访活动很是支持,对老师的到来表现得格外热情。其实家长愿意跟老师交流一些孩子的情况,但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去跟老师见面,也就无法知道其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而家访即将家长与老师联系起来了。

《高中教师家访心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八

又是一个九月,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小苗苗。既是学校的要求,也是为了配合教育局“千校万师家访日”的活动,更是了解新班级的需要,我在8月27日至8月30日这段时间里走访了我班几乎所有孩子的家。虽然每年都有家访活动,但是今年的感觉似乎更不一样。这不仅是因为接手一个全新班级的新鲜感,更多的是我在家访活动中有了一种对建设和谐家校关系的领悟。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降临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每一位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当然也了解到我们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为我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集体,乃至于促成一种家校通力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提供了原始积累。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现在学生的家庭状况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影响非常深。

虽然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都可以,家庭组织和关系也比较健全,但还是有很多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学,父母双方都是不识字的。他父母原本有一个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可是不幸出车祸死亡,于是他们就又领养了沈萍。家里面还有一个奶奶,父母年纪又都比较大了(四十多岁),所以都比较宠爱她。这样的环境对她的成长显然是有影响的。还有姚书蕾同学和王孝文、王孝伍两兄弟,家里都分别还有姐姐,年龄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造成整个家庭的贫困。同样的,还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顾家豪同学的妈妈在杭州开衣服店,而父亲又常年出差,他长期和爷爷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较“野”。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二、老师和家长的坦诚沟通,互相信任和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平时我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极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来也相当的简单、随便甚至粗暴。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与学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得到了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能对症下药。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好好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为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可以的。

三、我们要更多地关心那些特殊的孩子。

班级里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总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对他们,我们要及时、深入地从家长那获取信息,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帮助。我班的楚强同学,先天性患有严重的散光、弱视,长期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家中母亲又是没有工作,小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了解了情况后,我及时调整了楚强同学的座位,在平时也更多地关注他,希望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环,而家庭和学校的这种联系主要的就是通过家访、家长会这样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要重视家访工作,通过这个平台着力去构建真正“和谐”的教育蓝图。

高中家访教师心得优秀篇九

我们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家访。我们的家访主要是针对家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了解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了解家长们眼里的西部教育。与其同时,针对每个孩子,向家长们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让孩子们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使孩子们的未来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里,农村的家长都会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历代人的艰辛已经让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而且每位家长都会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异的缘故吧,家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的情况。每到一家,家长们都以农村特有的方式热情的迎接了我们。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便步入正题,开始探讨孩子的教育,这时的气氛就明显不如前面了。经过我的观察,家长们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投资的;还有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差,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出太多,而且会让孩子做很多农活。对于前者,家长的付出挺多,但是关注度不够,他们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反会比后者少。

他们或许是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就够了,其实不然,孩子还小,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后者,他们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艰辛,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只能是在一边瞎操心,因为生活毕竟是生活。

我们去了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家,他们都是中学里的佼佼者。一路听着张献月介绍着旁边的植物,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一会就到了张献月,家长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她家是属于后者,张献月的妈妈读过中学,很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家庭也不算很困难,他爸爸在外打工。张献月的爷爷是位眼光高远的老人,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们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以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这样的见识着实让人钦佩。针对张献月胆小害羞的性格,我们提了好多建议,也算是我们读书这么多年来的一些经验吧。在我看来,老师总是喜欢那些爱问问题,经常去老师办公室泡的学生。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刘林,并让张献月的妈妈帮忙监督。

在家访过程中,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就是大胆发问的学生,多去老师办公室转转。”感觉我们的家访还是很有效果的,这几天,她们一来学校就来找老师问题,很是积极,我也真的是从未有过的欣慰…希望孩子们可以坚持这个好的习惯,好好学习。也希望家长可以更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孩子们现在还小,尚处于养成教育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阶段,家长们应该多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