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题研究反思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优秀

时间:2023-06-01 21:05:53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一

对于今天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都是全新的课题。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2000年9月,我校开始在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2001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古田一中特困生调查与思考》等三个课题的指导老师。一年来,在指导他们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为了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开展好有关课题的研究活动,我自学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论著、文章和各地的经验介绍。我体会最深的是:学习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当吴剑琴、陈莹、江燕华和翁李靓拿着《关注特困生》的课题让我做他们的指导教师时,我对他们露出了乐意接受的微笑并对课题的修改给予了必要的提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我,特困生始终是我特别关心的一个话题,我首先肯定了这一课题的意义,但不急于把我的修改意见告诉他们,只是让他们先回去看看《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和《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再把修改意见给我。但如果是在对“研究性学习”不太了解的前些年,我可能会把我的意见直接给他们,因为作为班主任的我非常清楚他们的底细——除了吴剑琴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之外,其他的三个同学学习成绩均是班级后列且不具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和能力,因而我想他们会把成果弄出来就不错了。但数天后,他们不仅给了我可行的课题《古田一中特困生调查》,还同时呈上了课题计划初稿。

课题计划是指导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文件,对课题研究的成败有重要而直接的影响。根据四个同学的特点和优势,他们在学校统一印制的`《古田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计划》表格中,清楚地写着成员分工、课题背景说明、目的意义、活动计划等内容,所存在的问题仍然还是主观色彩比较浓,对课题研究活动计划的可行性考虑欠周全。如,如何确定和获得问卷调查的对象;如何设计问卷、开展调查并进行信息处理;如何确定个别访问对象并开展个别访问;如何在不影响学科课程学习的情况下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在开展上述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各成员如何做好协调;等等。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形成了课题计划,尤其是提示他们补上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研究知识的内容,并列出了有关书目,除了每生都有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和《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之外,主要是水延凯等编著的《社会调查教程》中第八、十、十一、十四和十八章等与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整理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

在历时两个月左右的调查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怎么做,而是提醒他们尽量按计划完成调查任务,收集到必要的资料。但问卷调查对他们是一个难题,我给予了较多地关注。从学习有关问卷调查的知识、问卷对象的选择、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开展到问卷资料的统计和整理,我自始至终不包办代替、不放任自流,但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修改,并让全体成员在共同参与中学习。

从整理资料到利用资料进行撰写调查报告对他们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所以他们舍不得扔掉任何的资料,都希望把所有资料搬到调查报告中去,因此文章中堆积了太多的无用的资料。此外,他们大力发挥擅长抒情的优势,把调查报告变成了抒情散文。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和优势,我引导他们在报告中增加了“感想”部分,并可另写抒情类文章以记录下这一段心路。

最后,当他们用word文档和powerpoint将一份优美的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材料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我很难说清他们这几个月来究竟学到了多少东西?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调查报告,还有研究中的分工、协作与磨擦;访谈中的尴尬、感动与体验;探索中的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情感熏陶;……。

回顾自己这一年来的对他们的指导,我也很难用“指导”二字概括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我觉得更重要的不是我给了学生多少“指导”,而是在“指导”的过程和背后,我的思想和观念在无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让参与的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便是学习方式和观念的更新!

教师日复一日地从事着教育、学生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学习,他们都已经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了习惯定势——学习就是那个样子,而不会站在学习之外之上去反思学习和学习方式本身。不是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穷途末路走到尽头了,而是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理应有它生存的巨大空间和土壤,不应被我们所忽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更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忽然有了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都说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无奈而不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利益的驱动而不是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也许当“研究性学习”深入学生和教师心灵的时候,我们会改变对学习的看法的,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

因此,我认为,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教师,掌握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技能和方法是重要的,但观念的更新更重要!在指导学生之初和整个过程,要努力让学生和自身走出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用新的眼光、新的价值取向、新的评价标准去看待学生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其实,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对自身状况的一种改善而不是简单的评判。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二

已经实习了一个月,对自己的表现还是不是很满意。这周我上了一个研究课。是继第一个上完研究课,第二个上研究课的。研究课的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关于这堂研究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课前准备:《夸张的脸》是三年级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陶泥的方法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培养学生对雕塑造型的理解,学会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表情。

其实上手工课最害怕的就是纪律问题,三年级的孩子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和别人一起合作,但是缺乏课堂纪律的表现。在上研究课之前,这堂课我进行过几次的试讲,有一个纪律好的班,还有个是纪律不是很好的班,两者差别很大。纪律好的班级在陶泥的时候很安静,大部分同学较听话,然而纪律不太好的班级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动手做的时候就已经动手了。两者风格差别很大,但我依旧选择这节课。在课上我发现陶泥太硬了,以至于学生在动手做的时候不是很好掌握。我想让他们直接用陶泥工具直接切出脸型,之后小面积的可以用陶泥技巧的,但在上研究课的时候还是出了差错。这是我在课前准备上不够充分,没有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

课中:这节课主要有7个环节: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视频中《会跳舞的脸》这个有趣的人物表情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播放视频的时候我播放了两次,这个视频有点短,一是怕学生没有准备好上课,用视频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二是通过这个视频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在新授部分前半部分都很顺利但是在后半部分出现了很多差错。通过用成龙和憨豆先生现实和漫画人物对比,学生的反应也是很兴奋的,回答问题都很积极。但我在赞美他们的语言上不是很突出,教学语言的组织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通过两组面具来强化夸张的人物面部表情,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好奇的,在观察的方面会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的很多,各种想法的都有。在制作环节中我出现了很大的失误,一是我在示范中没有很清晰的让学生看到,只是用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来让他们说出陶泥的技巧,在这一方面学生就失去了兴趣,迫不及待的也想自己动手实验,而我没有做到组织好纪律。在接下的学生作业欣赏环节学生也失去了兴趣,欣赏作业的时候我应该介绍一下学生的作业可以吸引他们的一些注意力。学生制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是陶泥太硬揉不动;二是学生合作的问题。

学生作业展评环节,虽然我有展示学生作业但没有做到很突出。一节最关键的部分是学生作业的展评环节,这不仅可以直观的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以后的学习有更大的进步,但往往在这一环节我们很容易忽略掉。

通过这次的研究课我学到了很多在平常的上课中遇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的方法,通过研究课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教学语言上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不仅是一次磨练更是一个机会,让我们不断的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三

在上《桃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本课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学生以奇怪的语气朗读浇水的句子,在语气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进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读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我的鼓励性语言也不够多,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状态当中,因此感觉我与学生有些脱节了,不过这次从备课到讲课我都收获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四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研究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它既要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要求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其自身特点决定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教学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传统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导致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受应试教学这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当前物理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中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设不到位,第二课堂效果不好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够。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此,我校物理组响应省级主课题拟出校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个人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个人难以持续探讨问题的客观情况,发挥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提倡“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教学思想,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目标。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⒈教学目标的优化:

⑴实验教学目标要全面,要按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

⑵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⑶目标要有弹性,即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创生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⑷以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⒉实验内容的研究。教师突破传统的教育框架,吃透实验,对实验内容进行增、删、调、补重新组合,并能够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要规划好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教师要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此外教师还要设计学材,以供学生使用,在教程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在时间与方法上的安排。

⒊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学生的学为主立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自主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注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交流等,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性、创造性得到了主动发展。

⒋教学效果测评研究。参照教学过程的初始状态,依据教学过程的前后变化,作分析评估,从而了解探究型实验教学对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具体操作措施

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需要迫切解决,但不能轻易就知道结论,要大小适度,即问题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需要从实际出发。

⒉分析问题,合作探究。

一是要鼓励学生讨论,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同时要告诉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给他们创造发言和操作的机会,多帮助他们,最终形成热烈、高效、准确的积极参与讨论氛围。

二是要教会学生讨论。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讨论,教师必须教给他们方法。

三是讨论不要只图形式,次数过多,教师要对关键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设计环节。四是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点拨,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点拨。

⒊成果检查,实践体验。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学生讨论完结后,可以让学生汇报一下小组讨论情况,从而最终确定准确结论,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典型的共性问题可开展讨论,使学习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握什么方法,明白什么道理,作点睛之笔。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相关或类似问题。以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鼓励学生发散求异,发现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

⒋知识应用与迁移。

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举一反三,或提出与本课内容联系密切,在今后的学习要出现的新问题,在心中创设一个迫切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⒌激励评价,引入探究。

这一步既要总结前四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自己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乐趣,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提供给学生更多阅读、实践、探究的机会,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五

科学概念:

1、通过用摆做实验,说出摆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通过对上节课观察钟摆和我们的摆的对比,推测多种可能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实验数据的重复测量结果,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通过观察相同绳长不同长度摆锤的摆运动的快慢,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很重要,并且对新的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和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的大小和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结合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自主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课的亮点在于对实验测量方法的改变和数据的处理。

教材安排测量摆在15s内摆动次数,同时存在15s计时和半次怎么数两个问题,而且计时同学参与度不高。所以本课借鉴李子组蔡垸老师的教学反思,更改为测量摆摆动20次所用时间,这样就误差就集中于计时的误差,是无法避免,并且对实验结果影响较细微的,摆绳长短的实验数据梯度也较为明显。

另外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实验中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让学生学会真实记录,并且能在理解误差的基础上认识到我们的实验结论。所以我借鉴了一篇文献中提到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趋势图法,利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具有随机性,而变量引起的误差具有规律性,通过趋势图的分析和对比来让学生在接受误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比如在组织教学时,怎样处理摆幅大小这个点。

本来我的设想是把这个放到上一课,教材上本课第一幅图已经暗示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发现摆幅对摆的快慢影响不大,因为连续摆动的摆摆幅逐渐减小,但每十秒摆动次数相同,所以这里是不是可以给学生讲摆幅对摆的快慢的影响。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摆在连续摆动过程的摆幅和起始摆幅在学生认知中是存在区别的,如果略过反而是对学生疑问的忽视,并不妥当。

然后我就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分工与操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的示例,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自主进行摆锤轻重和摆绳长短的实验。这样让学生的得到了锻炼,对这个实验的细节和要点也更清楚。

但可能是我个人原因,这部分要讲的注意的细节和操作原理讲解较为琐碎,我总是觉得条理不是非常简明清晰,而且用时较长,老师讲解很啰嗦的感觉。

2.最后一个演示实验的选材,最开始我用的是几个用胶带捆绑在一起的钩码,结果是可以做出来,但是由于钩码太重,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到它的重量,而且摆动过程中还会带动铁架台晃动。然后我试了一下可塑橡皮,橡皮泥比较软不太好勾,而且要做得比较长也有点重,最后在唐老师的提议下,我用了比较轻、好连在一起,又很有实验效果对比的积木。这个要感谢总是发现探索的唐老师对我的帮助。

当然还要感谢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的我们的邓校长和凤凰小学的陈韵芝老师,我从上次集体视导到这次合格课,我的提升也离不开我们最认真最可爱的周更营的老师们,是周老师分享了用图片和视频演示方法,茶小何老师提出了真实对话,关注实验数据真实记录,还有提前剧透给我这节课很多要点的蔡垸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细节方面来自大家的教学反思,可以说我们虽然没有见面,但是神交已久,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也要多跟小伙伴们交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谢搭建周更营的刘姝教研员,我会努力达到刘老师想要的效果。

哈哈哈,为什么教学反思到最后说得像获奖感言,总之我觉得我还是有进步,但是进步还要感谢大家,而且我的提升量对比周更营老师们的干货分享量还是让我有些羞愧,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写啰嗦的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六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首创性原则 

(2)求异性原则 

(3)发散性原则 

三、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七

新店镇中 **

1.课题组成员专业发展水平不一致。有的老师是第一次做课题,经验较少,对课题研究及资料分析不到位,理论素养不够,理论知识缺乏。对于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的分析总结,工作不够细致。

2.语言环境的影响。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学生的阅读量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及上课老师拓展延伸的知识,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与孩子用英语交流,孩子存在应付现象,这样的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城里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坚持学英语,家长老师也都比较重视,而农村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上英语课,甚至有的小学根本无条件开设英语课,导致我们的孩子英语起点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3.阅读教学课时不够。学校制定的英语课时只能满足书本教学的需求,没有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教学上,学校举办的阅读活动也不多,这大大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现在中学七门课程都要进行中招考试,各科都很重要,所以没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让孩子课外阅读。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积极开会探讨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搜集和整理与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的各种资料,逐步的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想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为本课题的结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邀请其他英语老师来听、评课,请她们多提出宝贵建议,整合出更有效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平时多观摩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堂,多与同事交流,借鉴其好的措施,并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课堂技巧。最后,重结果,也要重过程。虽然有研究任务,但是也要尽可能的照顾到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同时也能收获快乐;让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发展,使研究成果能够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以上是我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还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作更深的研究。

关于汉字书写课题研究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杞人忧天》课题教学反思

课题实验反思与体会

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浅谈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篇八

高三一年的教学时间是短暂的,过程是忙碌的。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教师要认真思考,辛苦的实践。

一、正确对待试题

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最终将通过试题考核体现,所以首先要研究历届高考试题。

试题的一般特征:1. 原创性(命题原则)2. 能力测试(考核目的)3. 规范,无歧义(质量要求)4. 图像丰富(表现形式)5. 难易有度(测试水平)

4. 评价能力5. 地理观念的应用能力 6. 地图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认真研究考纲,根据地理知识构成,精心设计三轮复习。

一轮复习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构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的构成包括两方面:

1. 地理知识的要素构成地貌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在地表对太阳能的分配;改变运动物质的运动状态,影响物质能量的再分配;影响自然环境空间演替方向;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不同的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经济利用价值。

2. 地理知识类型构成感性知识: 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理性知识:概念、原理、评价、观念。

这个阶段教师在复习时需注意的问题

1. 概念和原理必须完整、全面地讲述清楚

教材中概念的不完整,教师必须补充完整

如:区位问题。区位包括四个方面构成其大概念的内容:即区位、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区位选择。它们的含义是:区位就是位置,一般在人文地理事物使用区位。区位的功能用于事物的定位,根据位置判断其生存发展的条件。区位因素指这个人文地理事物生存发展的空间要求,它要在这个空间位置存在须考虑的方面。区位条件是外部环境满足其要求的程度,因此包含了有利与不利的两个方面。区位选择是人文地理事物在布局时对位置的选择,这个选择往往是能满足其生存大部或最主要方面,而且能避免最不利的因素。如上海新城区浦东新区的选择。

2.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不同对待

a. 自然地理的规律性明显;.自然地理的三大规律:

太阳能在地表的分配规律;

地表物质的运动规律;

地表事物的分布、地理现象的分异规律。

b. 人文地理原理需要归纳.

人类精神文明具有区域性;西方文明、东方文明、非洲文明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的南方、北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3. 适当地对知识进行归纳与归类

4. 教师应经常给学生做解题示范

5. 不做教师自己不会做的练习题,复习阶段不做再现性练习题

二轮复习要精心设计专题。注重主干知识重组,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1.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的专题训练,应根据本届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这一线索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并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进行必要的重组或整合。

具体操作可以按照《考试大纲》的次序进行,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笔者是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专题复习,重点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兼顾查漏补缺。

2.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1)自然地理,应抓住基本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人文地理,应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对于跨学科综合的复习,首先要解决好本学科的问题

3.加强学法指导,突出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地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①地理事物的评价能力;②探究和论证新问题的能力;③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能力系统的核心,包括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较能力、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等。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去审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

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大部分都有图。考生应认真掌握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在答题时能迅速找出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有用知识”,准确、全面、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地理信息。并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获取信息能力

审题、答题一般要有四部曲:

(2)读设问(找出作题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回归教材(搜索材料与问题所需的知识、原理);

(4)组织答案(将知识与材料对照,整合成符合题意、表述完整的答案)。

语言表述能力

能力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来完成的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和强化训练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

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到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