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6-23 13:17:14 作者:曹czj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不知不觉青春年华即将过去,有的人认为能吃能喝才是福;有人认为,荣华富贵才是福;有人认为有名有利才是福。感悟自己的人生历程,别无选择,读书给我带来了最大的幸福——我读书,我幸福。

读书,是一种快乐,它能使我抛开烦恼,陶醉于欢乐之中。在清香袅袅的早晨,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捧起一本好书(如:教科书、课辅书、人物传记、散文、随笔、教育周刊、现代教育等),大声的朗读起来,在我眼里,书上的每一个字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我的嘴巴里蹦了出来;又如同打字机飞快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在宁静的夜晚,我常常津津有味地“啃”起一本好书来,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精华,使自己的整个肚子都充满智慧,充满“墨汁”,变得满腹经纶;每次上厕所我手捧一卷,哪怕是一张报纸,一切污秽之气便远离我去,有时出差或离家培训,什么都可以忘带,唯独书忘带不了,书是一个囊括一切的大概念,即使到了偏僻之处,无书可读之时,一本词典甚至一本“小人书”也能读上半夜,读书使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想如果没有书,如果我们不读书,怎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书中蕴涵着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感受到生活之波有时汹涌澎湃,有时潜流涡漩,有时微波荡漾……教给我们其他人所不能教的知识,使我们成为三头六臂的人,是作家用文字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读书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读书,是一种享受,它让我如同在快乐地旅游一样,在书的海洋中尽情地翱翔。备课、批改作业之余,课外辅导学生之时,我总是认真地读一会少年写作、少儿期刊、文学杂志之类,若读的正是一篇佳作,便会丢下功夫,一口气读完,直到学生喊:“老师,给我们上课!”方知自己读书竟忘了上课。不管作者认识与否,都会产生读了一篇佳作的满足感。倘若是认识的,是生活在同一个县镇的人,又常禁不住拨电话、发短消息,将自己读后的满足,传达给对方,分享对方的喜悦,同时也希望对方分享我的喜悦。

读书使我在自己的人生处,又好像享受了另外的一种人生。读书能使自己不会感到无聊、惆怅和迷茫,反而充实了自己的人生。书伴着心静如水的我,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细细的品味人生,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看一本好书,夜晚的梦都是甜美的,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

我国汉代大文学家、大学问家刘向说过:“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由此看来,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和充实起来,得到精神的满足,所以,读书就会使自己感觉到愉悦,得到享受。孔老夫子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的正是这个理儿,读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说句实在话,说句心里话,读书是一种幸福,我读书,我幸福,没错儿。细细品味我读书的种种好处和书的浸淫的滋味,最后几乎皆被一个“福”字概括了。读书是与优秀的人对话,和寻找与优秀的人对话。读书是我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大部分,有书读,我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理想,很幸福。与我的学生时代相比,现在的中小学生,似乎太被学业所压迫了,一天到晚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不消说三五遍,甚至十遍二十遍的重复……我的学生时代,家境贫困,是苦于无书可读,借着同学们的书读,读完之后就赶紧给人家送去,免得再逢下次。现在的中小学生除了失去了本该拥有的读书时间外;可看的书太多了,又陷入了选择的迷惘,英国一位作家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为此,我不但怜悯现在的中小学生,而且常常告诫他们: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生命的需求所在,读书创造幸福,要读好书、好读书。一句话,我读书,我幸福,这就是我读书的独特感悟。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叶老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怎样才算养成好习惯了呢?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他的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公民。叶老还认为这种教育不是靠教师的指令来实现的。他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师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老师要做到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老师一定要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老师自己一定不做。我们常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为,要保持卫生。老师就首先要保持卫生整洁。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自习,可班级地面有不整洁的地方,不是先来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好值日,而是亲自拿拖布把地拖好,这样值日生下次就一定会把地面拖干净了再自习;看到走廊地面有纸团,我会俯身去把他捡起来,这样学生看到了也会去这样做了,而且会注意下次不再乱扔纸团了。这些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小事,将来学生走在大街上就不会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就不会随地吐痰了。所以作为教师,我必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为社会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叶老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的这个“不需要教”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让你学的你必须会,我教给你的知识你必须要背的滚瓜烂熟。实则我们都陷入了把“学习”当做“记诵”的误区。在叶老的指点下我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决非记诵这么简单的事,记诵只不过是个开端,要把记诵的东西融在生活中,使它成为精神上的血肉,从而用以指导生活,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都被中考和高考的紧箍咒束缚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实际功效及学习的目的所在,不免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尤其应该重视的。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好。学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说得清的,就不必教了。而当学生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再加以指点,学生就会像久旱逢甘霖的庄稼一样蓬勃生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知变、求变、善变的创新精神。

本书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种子,确是很贴切的,种子要发芽必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学生能茁壮成长,我们必需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充足的养份。但这还不足够。种子发芽后,还要给他除草、除虫,使他们健康的成长,而不至于长歪了,这样最终他们才能成为颗粒饱满的有用之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只用来装东西的“空瓶子”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要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并不是简单的事,而应该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让学生做的,自己一定不做;不让学生说的,自己一定不说。教师要以身作则就必须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学问,修养自己的品性,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才能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职业对教师仪表有着一定的要求: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要整洁大方,符合教师形象;气质、举止端庄稳重,姿态动作落落大方,有着教师的内在修养。

教师礼仪的好坏,对于成长中小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学生面前做到:一副仪表风范,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衣着要整洁,服饰要大方,举止要稳重端庄,注意公众形象,以给孩子们更好的引导和起到榜样作用。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仪表,待人接物温和自然。

教师职业决定着每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此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把笑脸给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不能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所谓的“差生”,微笑、眼神、动作的鼓励就更重要,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向,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你、尊重你。

“请”、“谢谢”要常挂嘴边,不能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是不可以批评学生,而是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伤学生的自尊,批评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为出发点。

要端庄稳重。特别是上课站立时不要靠着讲台,累了不能一腿弯一腿直。和学生谈话时不能用手指点学生,这种不礼貌的动作不仅伤害学生的自尊,也有损于教师自身的形象。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自从工作以来,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一遍文章或一本好书。借这次寒假作业的机会,想着让自己沉淀下来,找个时间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然而大抵是太久不读书了,又要考虑到时间俗物各方面,一时之间对读什么书很是茫然。幸亏学校很有先见之明的考虑到了,推荐了很多好书,于是一早我就兴冲冲挑着自己感兴趣的买了。很可惜,事与愿违,一个春节过下来,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加上笔下生涩,竟是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这个心得只能姗姗来迟,粗糙难看了。

从事历史教学也有几年了,自己其实一直知道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大幅度的改进,但是大概是有了职业倦怠,竟是不能下定决心,每每想到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勤奋好学便深感汗颜。其实自己才是更应该勤奋好学的那一个,不论是历史专业知识还是教育教学技能都亟待提升。而读书毫无疑问是提升的一个基础前提。基于自身目前这种麻木的状态,我深深的觉得首先要学习一下如何来读书,于是陈四益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英国艾德勒的《怎样读一本书》让我醍醐灌顶。

关于老师读书的态度及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的问题,我在网上曾经多次关注过,也见过很多人的观点及推荐的数目,但是陈先生关于读书态度的精辟见解和分析还是让我深深折服,感触颇深。“站着读”和“跪着读”实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跪”意味着屈服和逆来顺受,而“跪着读”体现的则是一种迷信书本,想书本“下跪“的读书态度。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吸收书中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所感悟。书本是一种知识的载体,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他传递着作者当时的所想所悟,建立起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读书更重要的还是读者自己对命运的感受,对事物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在读完一本书后一无所获,而只是不加自己理解地将书中的内容一切照搬且深信不疑。

抱着这样读书态度的人,我相信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于“站着读”这种读书态度,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有体现,先生提倡对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都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在接受和传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特别是对于文化的继承,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取其精华,祛其糟粕”的方式来对待,万不可一股脑儿全体接受。古往今来,书中的确蕴涵很多经历时间的冼礼而流传下来千古名言,但其中也夹杂着不少谬误或是不适合如今时代发展的经验。

如果读书之人再以谬传谬,后果不堪设想。孟夫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跪着读书,禁锢了人的思想和创造,阻碍了人类进步的步伐。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去看待所读的书。在读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在交流中思考,因思考而质疑,甚至因质疑而反驳在读作者双方灵魂的撞击下达到读书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使读书发挥出其更大的效益,才是真正会读书,读懂书。

陈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给人们如何正确读书指明了方向,站着读书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读书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坚持着更是美丽的。在这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提倡站着读书,其背后蕴涵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提倡我们要在站着读书的基础上学会站着做人。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自身的“挺直”才是教导学生的基础,如果不是站着读,而是跪着读,那这书不如不读。

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一下自身的抱怨疑问。对于一个教历史的老师来说,历史是指过去了的事,也就是说,历史是既定的史实,似乎没有什么可供你发挥的余地。而历史又与政治息息相关,很多地方更是不容置疑或发挥。或者你并不赞成某个观点,但是在现在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下,在分数的单一标准下你还能怎么做呢?我只能说有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心情很复杂。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没错我也差点没弄懂作者的脑回路,一下子讲乡村教师,一下子又是讲什么宇宙什么星球,愣是啥都没看懂。不过越到结尾感觉越是恍然大悟。文中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可悲。他们说教师是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在地球上在那个星球上唯独只有那位乡村教师还在坚持着。真是感谢他在多少的艰难困苦下,在病痛的折磨下却还在坚持住。他有着地球人很可贵的品质,他在坚持他认为对的事“文明”,在他身体里,最后的那点烛光消失时,他还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好好读书。

读完整本书才发现除了书中那两个孩子外,好像其他人都是没有姓名的。

然后呢我觉得孩子们可能会永远记住牛顿的那三条定律吧。

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