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及评价优质

时间:2023-06-24 15:13:57 作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及评价优质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预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画的是什么?(对,葫芦)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我要的是葫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字词已经藏到了葫芦里,看谁能先读准它们。请一位同学读,(点评),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这幅图描写的是课文中哪一段的内容?(第一自然段)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点名回答:长得好  从下面这些句子看出来的: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板书)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鼓励读)

4、问:看到葫芦的生长,大家心情如何?(兴奋、愉快、快乐、开心)

5、请大家愉快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有趣、幸福、欢乐。

6、那课文中种葫芦的人喜欢这小葫芦吗?谁能找找。(生答:喜欢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觉到了这份喜爱之情?(每天、几次)什么是每天啊。(生答)是啊,他昨天、今天、明天、后天,之后的每一天都要去看小葫芦,而且是要去看好几次。他是多么的喜爱这棵葫芦啊。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来说明?(重读:每天,几次。)

7、种葫芦的人多么想得到小葫芦哇,那他最后得到小葫芦了吗?(没有)

8、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情况?(第四自然段)

(表情: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叶子: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掉在地上)

同学们真不错,把两幅图上不一样的地方都找出来了。

10、看完了两幅图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问题要问?

(板书:变黄了,落了)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是啊,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都落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原因?(对,2、3自然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见蚜虫不去治, 还想让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邻居劝他治,可他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教师及时启发。

3、谁先找到的举手,好,你来:

(1)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板书:爬着蚜虫)

同学们有谁了解蚜虫。(蚜虫是害虫,  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2)他心里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教师引导朗读: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的真好,读出了满不在乎的口气。

(3)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

a、教师引导了解:谁知道“自言自语”指的是(小声地对自己说话),“快长啊,快长啊”说明他的心情很(急切)。

b、教师引导朗读:有谁能读出他的自言自语,读出他的急切与盼望。

(4)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5)可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教师引导朗读: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什么?”的时候读出了他的惊奇,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读出了他不相信的口气,说明他不会去治。读的真好,不愧是读书大王,谁也能读的很好。

4、请同学们再来自由的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学完了课文,你能不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也就是  为什么小葫芦一个一个的都落了?)     (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

5、小结:是啊,小博士提醒大家要牢记:小毛病要及时治,才不会出现大毛病。别人正确的意见,我们要虚心接受才对!

6、拓展:现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好,下课!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叶     可爱的葫芦

爬着蚜虫     变黄了,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及评价优质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看图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秘密就藏在课文2、3自然段里,快去找找吧。

8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9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11、指导朗读下面两句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2、讨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呢?

13、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子。(举例)

2、假如你明年也种了葫芦,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办呢?把自己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得可爱             蚜虫

画——————结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及评价优质篇三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识生字:葫芦;到听老师读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读课文,与同桌识记生字,又在图文对照中知道葫芦藤;又到最后的开火车读生字和分析字型,隐去拼音读儿歌,层层递进,逐步巩固。期间,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客观事物葫芦,利用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以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儿歌中读一读,是学习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视词句训练。体现在这节课中,就是对“每天”的理解运用。我从联系课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读课文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话,落实对每天这个词语的理解运用。

再次,重视写字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展示台展示评议,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及评价优质篇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附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小花---葫芦  每天  几次

变黄---落了

要葫芦   不要叶子

叶和果有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及评价优质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的课文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葫芦,关于葫芦的故事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2、现在我们来认一认课文里的几个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二、观图对比,设疑激趣

1、出示1、3两幅图,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的不同。

(1)葫芦的叶子一样吗?(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还有被虫吃过的小孔)

(2)葫芦一样吗?(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3)人的表情一样吗?(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过渡: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叶子变黄了?葫芦落下来了?那个人为什么变化了?现在我们就从课文中找答案,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贴词条)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感悟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附图),指明读。

(2)指导看图。

(3)问题:葫芦藤是什么样子的?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花是什么样子的?

小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那个人是怎么做的?

(4)总结:课文先写葫芦开始长得很好,长满了绿叶,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板书:长满绿叶    小葫芦可爱)

(4)完成“我会填”

细长的(           )

雪白的(           )

可爱的(           )

(5)自由读一遍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先写葫芦开始长得很好,那后来长得怎样呢?我们看课文再写什么。现在我们来读二、三自然段。

2、感悟二、三自然段

(1)出示二、三自然段,指明读。

(2)出示图,指导看图。(板书:生虫)

(3)思考问题:

看见叶子上爬了蚜虫,那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说的?

邻居看见了是怎么对他说的?他是怎么回答的?

(4)师:看见叶子上生了虫子,那个人的想法是:怕什么!不用治!(板书:怕什么  不用治)

(5)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语气不同,意思一样)

(6)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邻居说的话对吗?那个人说的话对吗?好,我们看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感悟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附图),齐读。

(2)结果怎么样?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板书:更多  变黄、落)

(3)出示问题: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结合板书引导:没有叶子,能长葫芦吗?叶子长得不好,葫芦能长得好吗?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又不听邻居的劝告,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4)出示答案,读一读: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想要葫芦,叶子上生蚜虫他不管,又不听邻居的劝告,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四、情景朗读

出示动画,师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  迁移明理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比如,我们吃过的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西瓜……如果没有叶子,叶子长得不好,就没有这些果实吃。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捉虫、治病。有一棵大树却总是不相信啄木鸟会治病。有一次,大树生了虫子,啄木鸟要给大树捉虫治病,大树不让啄木鸟给自己治病。后来,啄木鸟飞走了,大树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大树的心被虫子蛀烂了,大树死了,成了一棵枯树。

六、作业

课后,把《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先写什么?    长满绿叶      小葫芦可爱

再写什么?    生蚜虫        怕什么

还用治

最后写什么?  更多          黄 、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