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意图(专业14篇)

时间:2024-01-04 08:58:50 作者:雁落霞

幼儿园大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大班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欢迎大家一起来参与。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意图

1、能将自己的大胆想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1、深色星空背景图,准备粘贴用的大月亮一个。

2、油画棒、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一、说说月亮像什么。

二、教师将大月亮粘贴到背景图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

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像,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时间。

说完小羊的想法后,教师停止讲述,请幼儿来想像: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做的呢?

在幼儿各抒己见后,教师告诉幼儿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小兔希望月亮还是月亮,他要坐飞船到月亮上拜访他的兔子兄弟!

二、画画奇特的月亮。

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里会有些什么呢?大胆地把它画出来吧!

幼儿想像月亮上的奇特事物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把自己画的讲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看懂图示,学习依据图示的步骤剪贴《阿福》。

2、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探究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3、初步了解民俗文化,萌发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阿福》。

2、背景音乐《采茶舞曲》。

3、剪贴画《阿福》步骤图。

4、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张长方形红彩纸、一张白色底板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范例剪贴画《阿福》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懂图示,鼓励发现,解决问题。

1、今天老师可要考考你们,我不教你们怎么做,但我带来了一张图,上面画有剪出”阿福“的步骤,你们一起来看看,我等会儿要请眼睛厉害的小朋友来告诉我图上一共有几个步骤,再想想有没有哪里看不懂的地方,如果有的话请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小结:掌握好步骤剪好以后,将阿福的身体和头粘贴好,阿福的眼睛就是衣服上剪下的纽扣,辫子是步骤二中剪下的两个角,嘴巴步骤一上剪下的小角,把这些都黏贴好,阿福就做好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祝福。

阿福是人们相互祝福时送的礼物,如果你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阿福送给亲人或者好朋友,他们一定会非常开心、一定会觉得自己收到了最好的礼物,今天我想把阿福送给小朋友,我画上许多棒棒糖,希望你们能像棒棒糖一样每天甜甜蜜蜜,快快乐乐!你想送给谁呢?画上什么能表达你的祝福?(幼儿个别回答)那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记住先剪再贴最后画四、播放《采茶舞曲》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讲述自己的祝福。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设计意图

1、初步运用各种线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周围墙上贴蚂蚁的各种姿势图、晚会场景的课件一段、彩笔、背景音乐。

一、观看晚会盛况,感受线条的多样组合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的线条排列方法。

听,多美的音乐呀,那边在干什么呢?咱们去瞧瞧,

小结:同一种线条可以横排、竖排、斜排地放在一起,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几种线条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花纹会更加漂亮。

二、幼儿作业(为蚂蚁小姐化妆,尝试运用线条进行组合练习)。

1、大家正乐着呢,听,是谁在哭呀?

2、让我们仔细听听:“我是小蚂蚁,我长的黑黑的大家都嫌我丑,不让我参加这次舞会,可我很想参加,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我吧。”原来是蚂蚁小姐在哭,我们怎么帮你呢?“只要你们用线条把我装饰好就行”

3、让我们先来看看蚂蚁长什么样子。可以把蚂蚁画成各种动作。也可以帮它穿上衣服,装上你喜欢的发型,并在它的衣服上、身上运用线条进行装饰,要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以及多样组合。

三、讲评:

让我们评评谁是最好的化装师。

1、推销自己:让幼儿讲讲自己用了哪些线条。

2、评一评、比一比谁的蚂蚁小姐最漂亮。

四、延伸:

让幼儿跟着蚂蚁小姐去参加舞会以宣泄心中成功的喜悦。

蚂蚁小姐打扮好了可以去参加舞会了,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跳跳,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舞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

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

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

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

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通过折、剪、粘、贴、画等多种方法作画,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2)、幼儿通过观察范画,自己总结作画方法完成作品,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激发幼儿内心爱美、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展现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准备:

(1)、环境布置:活动四周挂上“春天多美丽”的图片。

(2)、配有《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3)、操作的材料:一卷长白纸、油画棒、剪刀、皱纹纸、蜡光纸、胶水、毛笔、各种颜料。

(4)、春姐姐的标志饰物。(两套)。

(5)、幼儿已经会利用一些材料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

导入活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在我们的教室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到来。

教师语言:“今天春姐姐带你们去春游,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吧!”在看的过程中春姐姐可以用语言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启发幼儿用词汇来描述春天。(发挥自己的想象)。

(二)、描述春天。

1、(将幼儿随意集中座在教室的中间部分)幼儿自由讨论,聊春天。

2、请幼儿描述春天。(幼儿可以根据找到的图片内容描述、或是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讲述。)。

3、教师总结:选择一首春天的优美诗歌,总结。

春天。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

红的桃花,

绿的柳叶,

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小池塘笑了,

酒窝圆又大,

小朋友笑了,

咧开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春雨滴滴答,

燕子唧唧唧,

青蛙呱呱呱……。

(三)、组画春天。

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共同创作。教师指导、观察、协助。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通过小朋友一起集体创作来表现一个美丽的春天。

(四)、展示春天。幼儿签上自己的名字,分享美丽的春天,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幼儿可以在“春天在哪里的”的音乐中欣赏大家创作的春天,感受集体创作的力量与乐趣。)。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1、通过自己的联想,感受画面构图意境的深远。

2、仔细观察作品,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奔马”的感受。

3、了解水墨画中的中锋和侧锋所画线条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徐悲鸿的自画像以及其他作品。

2、徐悲鸿的《奔马》图。

3、“赛马”的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赛马”的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有没有看过马奔跑时是什么样的?

2、出示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师幼共同欣赏。

(1)欣赏、感受马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形态。

师:画面上的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画家画了几匹马?这些马是怎么跑的?(幼儿模仿)马飞奔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模仿)。

(2)欣赏这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美。

(3)感受“奔马”的构图美。

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出示徐悲鸿自画像,简要介绍画家及他的作品。

师:这就是画这幅《奔马》的画家和他其它的一些作品。你喜欢他画的画吗?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他画过很多很多画,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著名的。

4、播放“赛马”音乐,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师幼共同收集一些马的装饰品,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马的不同造型。

2、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国画展示区,加深对国画这一绘画形式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掌握单线蚂蚁的画法,并会适当变化运动方向。

2、尝试简单构图,表现出近大远小的相对关系。

3、发展幼儿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相机。

2、大小不同的圆纸片、白纸、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1、出示三个圆形,并用变魔术吸引幼儿兴趣。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你们看,是什么形状?(圆形)(使用电子白板拉幕功能)原来是圆形弟弟,圆形弟弟说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呢,他还请来了两个圆形哥哥,(出示另外两个圆形)这三个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原来这三个圆形大小不一样!

圆形兄弟来排队!圆形大哥排下面,圆形弟弟排中间,圆形二哥排上面!排好队伍变魔术,变出什么来?小朋友们仔细看!两只小眼睛,一张小嘴巴,两个弯触角,一边三条腿,原来是蚂蚁!(边说边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蚂蚁绘画过程)三个圆形变出了一只小蚂蚁。

2、幼儿想象小蚂蚁的各种姿态。

(1)猜测小蚂蚁在做什么。

你们来猜猜小蚂蚁在做什么?

(2)想象小蚂蚁的其他姿态、动作。

你还想让小蚂蚁做什么?(幼儿讨论)(幼儿回答)老师事先准备三只蚂蚁的形象,一只正面,一只侧面,一只侧身回头。当幼儿说到这三只蚂蚁的动作时,教师就出示,并讲解。

总结:原来,在画正面的蚂蚁时,我们可以画两只眼睛,侧面的话只要画一只,正面的蚂蚁脚画在圆边上就可以了,但是,侧面的小蚂蚁离我们近的一边身体上的腿要从圆里面开始画,离我们远的那边呢,就只要画在圆的边上!

3、讲述蚂蚁大战的故事,激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1)教师讲述故事。

小蚂蚁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蚂蚁王国,里面有着无数的小蚂蚁,蚂蚁国王要选出最强壮的蚂蚁作为他的勇士来保护蚂蚁王国,战场上是一片火热,有白蚁、有黑蚁、有飞蚁……有的蚂蚁手中拿着剑,有的拿着大刀,有的拿着弓箭,放眼望去,蚂蚁战士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大风怪要把蚂蚁战士们都吹走了!正在这时,一位蚂蚁勇士诞生了!他一手拿着无敌盾牌,一手拿着超级宝剑,和大风怪勇敢战斗,终于把大风怪赶走了。最后国王就选他作为今年的蚂蚁勇士,让他来保卫蚂蚁王国。这就是我蚂蚁大战时候的故事。

(2)提示幼儿画面的布局。

我想把我刚才的故事画下来呢!刚才我的故事中谁是主角?一般主角,最重要的人我们要放在画面的哪里?对方在中间,那么它的大小呢?要比别的角色稍微大一点,这样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蚂蚁战士呢?靠近勇士的就画稍微大一点,离勇士远一点的呢?离开勇士很远的的呢?就可以用一个小点点来表示了!还有整个战场上的蚂蚁战士们不能太多,太多了,比武就不能开展!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你们也想来创作自己的蚂蚁大战的故事吗?记得刚才我们说的画面怎么布局要点哦!现在就请你们来画自己蚂蚁大战的故事吧!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并拍照片。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以画像的方式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学习画人物头像,能表现出妈妈的主要特征。

教师出示自己妈妈的照片,告诉幼儿这是老师的妈妈。

请幼儿看看妈妈的照片,每个小朋友都有妈妈,看着妈妈的照片就像看见妈妈一样,心里特别高兴。

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是妈妈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引导幼儿对着妈妈的照片个别或集体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妈妈的画。

通过照片和画像的对照,引导幼儿从发型、五官等局部特征进行大致的比较。

我为妈妈画像。

小朋友和老师一样,都爱自己的妈妈。我们来为妈妈画张像,画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儿互相比较妈妈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发型和是否戴眼镜等处进行粗略比较。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1、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初步感受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及组合所传递的快乐和忧伤的情感。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3、利用色纸,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体验合作动手的力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欣赏儿童画充分感受色彩的经验。

材料准备:《忧愁的国王》图片、马蒂斯正在剪纸的照片。

重点:感受作品绚丽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以及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

难点:体会色彩传递的情感、尝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作品。(描述阶段:整体感受,自由的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1、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

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这幅画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师:“在画面上有哪些颜色?他们在画面什么位置?”

2、师: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想象、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

(一)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三大色块构成的三个主体形象特点。(由对作品的分析得来的切入点)。

提问:画面前面有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左下脚的主体形象特点。

师:“这块绿色你感觉是什么?”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头、手、腿、身体等状态感受人的活动和情感)。

如:“这是他身体的什么地方?”“他是怎样待着的?”“他在干什么?”“请你学着做一做。”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中黑色倾斜部分主体形象的特点。

师:“这块大大的黑色在画面的什么位置?”“你感觉它是什么?”

“在这块黑色上有什么?”“你感觉这块绿色是什么?”

师:“这个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姿势怎样?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姿势?”(可引导幼儿模仿做一做)。

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右面的人物形象特点。

(1)师:“画面中还藏着一个人,看看在哪里?”

(2)用遮挡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这两块黑色象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在做什么时候脚会这样待着?你试一试?”

师:“跳舞的时候除了脚在动,身体会做哪些动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跳舞的人,他的身体在做什么动作?”

师:“你感觉这个跳舞的人是个男人还是女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这个跳舞的人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真是厉害,从画面里找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庆祝,表演,,,,)(梳理概括画面主题)。

(二)引导幼儿对背景进行观察想象:除了这三个人,我们看看画面上还有什么?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表演和庆祝呢?(进一步梳理对主题的认识)。

结合讨论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他们在这个地方会为什么事情庆祝呢?“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画面色彩所传递的情感。(形势分析)。

师:“画家爷爷在这幅画中用的哪个颜色最多呢,把哪个颜色放在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呢?”

“这样画你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四、请幼儿为作品取名字。(解释阶段:较深入的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请你为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起名字的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自己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五、教师介绍作品资料:“画家爷爷为这幅画起了一个名字叫《忧愁的国王》”这个画家的名字叫“马蒂斯”,是法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这幅画他是怎么完成的?简单介绍剪纸(利用一些彩色的纸进行剪贴,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他除了剪纸非常出色以外,他的绘画、雕塑等同样很棒!

六、尝试小组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1、师:你们想学马蒂斯爷爷来做一幅剪纸作品吗?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白色的背景纸,还有一些色纸和剪刀、胶棒等,等会儿每组小朋友商量一下,想要做一件什么主题的作品,集体通过以后就可以动手来剪贴了。

2、教师可以适当帮助能力稍弱的小组,帮助他们确定主题,明确分工等。

3、帮助部分幼儿把握他们想要塑造的造型。

4、给组上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5、向同伴介绍自己组上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汽车设计师》

1、引导幼儿了解挖土机、压路车、垃圾车、洒水车等车辆的不同功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1、初步认识有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挖土机、垃圾车、洒水车等。

2、大马路背景图。挖土机、垃圾车、洒水车等车辆的图片。

3、纸、笔、剪刀。

4、音乐磁带《开车歌》,录音机。

1、出示“大马路背景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大马路上怎么样?(这条马路空空的,没有汽车)。

(3)嘟嘟嘟,什么汽车开来了?(教师出示洒水车)。

(4)你还见过大马路上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5)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设计意图:出示大马路背景图可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环节是帮幼儿巩固学过的知识,为下面设计新型汽车做铺垫。)。

2、设计新型汽车。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

(2)我们来举行一个汽车设计大赛,每人设计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你想造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

(4)请幼儿把设计好的汽车沿轮廓线剪下来。

4、幼儿欣赏新型汽车。

(1)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2)大马路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汽车,你想了解哪辆汽车?请该设计师介绍汽车的名称及功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5、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在画汽车之前,我带孩子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汽车,但是练习画汽车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汽车无论是小轿车还是大巴车,都只是在方块上涂色,轮子也很简单,没有体现老师表现细节的要求。经过反复的观察练习,我提高了要求,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汽车变得更加有用,孩子们讨论着,有的说让汽车潜到水底,有的说想要让汽车飞上天空,那怎样才能让汽车具备这些功能呢?于是孩子们有的说可以加翅膀,有的说可以加鱼鳍,有的说可以给汽车加上火箭引擎,拿到画纸,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画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我意识到孩子们的观察是很笼统的,表现力也相对欠缺,通过反复的练习后才能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教案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活动意图:

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儿歌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儿歌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节奏感,帮助幼儿掌握发展语言的方法。小班年龄段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以多种言语活动为手段,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数一数》。

2、感知韵角“u”,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3、准确发音,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

4、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家园共育: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虎、鹿、猪、兔、鼠的资料,以及有关发“u”音的字,如鼓、叔、薯、书.......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完整朗读儿歌。

活动难点:准确发音虎、鹿、猪、兔、鼠的字音。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图卡10张、背景图10张、多媒体课件、音乐。

学具:幼儿操作图卡若干套。

活动过程:

1、情景游戏。

爬过小山、穿树林、走草地、经过马路边、来到鼠洞旁。

2、分析儿歌内容。

刚才走了哪些地方?

出示动物卡,给动物找相应的地方。

播放动画,幼儿观察。

小动物在哪里?

3、丰富方位名词、量词及使用。

根据儿歌内容提问。

用语言描述画面?

用一个字表示这个动物?(虎)。

虎在哪里?(山上)。

完整说一说。(山上一只虎)。

同种方法说出其他几幅图。

4、学习儿歌。

观看儿歌动画片。

说儿歌,注意最后一句吐字和发音。

教师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5、游戏:找朋友。

玩法:5名扮小动物,5名扮地点,音乐响起开始游戏、舞蹈,音乐停止后,动物和地点按儿歌内容找朋友。

规则:没找对的请大家帮助。找对的,要说出本句儿歌。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多种小动物的图片,幼儿在操作卡上进行互换,尝试简单的儿歌创编。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数一数》是一首传统的儿歌。整个活动过程采用先易后难,逐层深入的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方法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得到促进和提高,非常自然。幼儿的兴趣点很高,幼儿本身对于动物是很感兴趣的,很愿意跟念以及创编,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图》教案设计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1、欣赏画面,感知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画面构图。

2、学习画主题背景和角色,大胆地想象和表现龟兔赛跑的情节。

3、尝试从背景和角色两个方面评价作品。

1、音乐活动:龟兔赛跑。

——播放前奏,请小朋友听听:这是谁要进行比赛啦?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京歌的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龟兔赛跑》。

——教师:乌龟和兔子比赛跑,兔子和乌龟谁赢了?

2、阅读画面,感知龟兔赛跑的故事画面。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3、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想象故事画的背景和情节。

——教师可用边提问边示范的方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小兔子和乌龟的基本形象,让幼儿直观感受兔子和乌龟的特征,从而把握绘画的重难点。

4、幼儿进行想象画《龟兔赛跑》创作活动。

——提醒幼儿先画出背景和辅助景物,再画出兔子和乌龟的比赛情景。

——鼓励幼儿细心地给背景和其他辅助形象涂色,充实画面背景。

5、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重点从背景色彩和动物形象两个方面去评价作品。

6、音乐活动:加油跑。

7、体育游戏:龟兔赛跑。

在课前,我就让幼儿欣赏过、画过了乌龟和兔子的形象,把本次活动的绘画难点提前,以求在上课时突破重难点。

《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在一开始,就运用提问:“如果现在让你当裁判,你觉得乌龟和兔子会是谁赢呢?”“你会把比赛的终点定在什么地方呢?”我的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幼儿启发与创造,给了幼儿绘画的主题与背景的提示,因此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就能把自己的想象充分发挥,注重背景(比赛的终点)和动物的特征,好多孩子画的背景各不相同:草地、山顶、小桥、河边、公园……在活动的评价环节,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每组的第一名,并说说理由,展示作品。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让幼儿把画放在语言区,创造性地讲述故事《龟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