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意图(通用20篇)

时间:2023-10-14 20:35:12 作者:GZ才子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意图(通用20篇)

高中教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教案的撰写和使用。掌握好初中教案的编写技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非常有帮助。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一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二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三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课件展示图案。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大家真是太棒了!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 图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用美丽 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四

教材简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接触得较少,是对斤的感性认识较多,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而且“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缺乏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盘秤、课件、2分硬币、10克/袋的米、100克/袋的黄豆、500克/袋的食盐、1千克/袋的沙子等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课件显示洗衣粉袋上写着“2千克超值家庭装”,白沙糖的袋子上写着“净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写着“净含量:140克”,米袋上写着“净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这些几克、几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吗?

3、细心观察的你还发现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请你介绍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

二、认识常用的计量工具。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一袋苹果1050克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两颗花生米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天平等。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体验轻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师,抱一抱同学,说说有什么感受?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称,看包装袋。出示包装袋上的质量。

3.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师随机板书。请小朋友观察板书,发现了什么?

生1:都有关克与千克的。生2:还有g、kg的。

二、出示课题“克与千克”

1.师说明g和kg分别是克与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

2.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质量,谁重?有什么方法?

3.出示天平。师简介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

(二)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师:老师想称一下物品。(把游标拨回到“0”)游标不够用,等会儿我们用砝码来称。(出示鸡蛋)鸡蛋放在这边,大家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

2.生猜:10克。师:这是一个10克的砝码,放上去,怎样?(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断调试)50克。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3.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件物品,下面请大家轮流当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让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电子秤,谁知道电子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3.练一练1,第88页1、2。

三、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想知道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出示课件)

生:魔术师

师:我们一起上魔法学校,看看天才魔法师!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是魔法老奶奶,她对我们说:我们要去交朋友了,准备好了吗?(课件)

生:准备好了!

生:有!

二、分一分,揭示概念

师:我们见到的第一位是魔术师奇奇,他带了一大袋东西,同学们,你能帮他分分类吗?(学生上台进行分类)

老师将其分到一类的拿给同学看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因为形状一样

师:他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看我们一共分了几类?一起数数

生:四类

学生都很感兴趣,开始猜测

师:像这样长长方方的像这个盒子一样的形状叫什么呢?

学生很神秘的从盒子里找到字条

师:好紧张啊,一起来看叫什么?

生:长方体

学生依次找到其余三种形状的名字

师:像这样方方正正的形状叫正方体

像易拉罐这样圆圆的柱子的形状叫圆柱

像这样像个皮球的形状叫球

(将实物和名称对应帖在黑板上,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师:我们一起将这四位朋友的名字读两遍,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魔法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分小组说说你们组都有哪些形状的礼物?

(小组进行交流)

师:下面我说名字,如果你们组有小组长就把它举起来,大家看看对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三、合作交流,感知特点

小组内选一种自己喜欢得形状进行交流

汇报: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面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面也是平平的,有六个面

生:圆柱是圆圆的,两头,周围滑滑的,容易滚

生:球是滑滑的容易滚

学生自由说,语言可能不准确,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

四、休息,闭眼想

放音乐,闭上眼睛,在脑子中放电影,用手比划一下他们的样子(鼓励孩子,魔法师有奖品)

大家都看到这些形状了吗

师:在魔法学校老师还拍到了许多照片,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形状的图形好吗?

生:好

放课件展示,学生说形状

五、玩游戏进行练习

(1)看看你的感觉对吗?摸了再说(找三组同学上台做并奖励魔法卡)

(2)魔法袋中有变出来,我说你摸(一个说形状,一个摸)

既熟悉了名称,有感知了形状,学生兴趣很高

(3)考考你.,能过关吗?给这些图形找找家(课件拖动图形练习)

六、小结

魔法学校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老师:我们认识了四位朋友,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大家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样子了吗?

生:记住了!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几位朋友,回家可以大家找一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 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 汇报情况。 加法 乘法

5+5+5+5+5+5+5=35(人) 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4、 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 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 、 作业: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会读数、写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能说出1000以内的数位名称,知道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大致估出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逐步发展数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从36数到48,一个一个的.数;

(2)从50数到90,五个五个的数;

(3)从10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

2、我们都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刚刚大家都数得很棒,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演示:铅笔一根一根的出现,10根捆成一小捆;铅笔一小捆一小捆的出现,10小捆捆成一大捆)师引学生数。

3、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寻宝。但要教授4个考验才能得到宝藏,有信心吗?第一个考验就是:

(一)数小组的铅笔。

1、每个小组都有铅笔,现在试试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铅笔有多少根?

2、要知道自己估得对不对该怎么办?(数一数)

3、小组合作数数,交流汇报。

(二)摆铅笔。

1、老师这里有3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你们组数出来的铅笔怎么往里面一放,就能让大家很清楚的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量一下。

2、谁有好办法?(学生上来操作)

3、谁看出了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提示学生把10个一捆成一小捆,满了10小捆就捆成一大捆。

观察一下,是不是很清楚的看出有多少根?

5、有多少根铅笔?我们把这个数记下来。板书该数字。

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大家都着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铅笔,然后把铅笔的根数写下来,说说组成。

(三)数全班的铅笔

1、大家数出了小组的铅笔,想不想数数全班有多少根铅笔?把你们的铅笔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师生共同数

(1)如从132数到305数到。

a、多少根了?这个数怎么写?(生写在练习纸上,一名学生板演)

b、3是什么意思?哪个盒子里的?5呢?0是怎么回事?

c、1个十都没有,不写0不行吗?

d、小结:1个十也没有,就要写0来占位。

(2)接着数到550。

a、这个数你会写吗?写写看。(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写在练习纸上)

b、你写得那么好,你来考考大家吧。(一名学生上来继续放铅笔,其他学生数)

c、我们都数到了,接着数。(数完所有小组的铅笔)

d、我们一共数出了多少根铅笔?赶快记下来。(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写在练习纸上)

(3)感知1000。

a、我们齐心协力数出了985根铅笔,真不简单!

如果我们继续往里面添,你还会数吗?

b、现在是几个百了?怎么办?

c、1000了,该放哪?

d、这里是1000根铅笔,比一比,多大的一捆啊!(学生动手体验)

100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百是一千?

(四)用计数器表示1000。

1、用了那么多根铅笔表示出一千,你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表示出一千吗?(出示计数器,学生动手操作)

2、一个珠子就表示出一千,这么简单啊!你为什么不在这几位拨?为什么在这里拨?

3、一个珠子就表示多少?

4、你会写一千吗?(学生板演)为什么要写3个0呢?

师生交流小结(对照计数器:这个0是哪一位上的?这个呢?):

原来,哪一个数位上一个都没有,就在那个数位写0占位。

5、揭示课题:我们成功通过第一个考验,还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数数的游戏。

下面,我们继续进行第二个考验:皮卡丘在顶皮球,已经顶了988下,它要打破自己的记录,想顶到1000下,我们一起来帮他加油,一起来帮它数。(988再忘下数就是989,好,从989开始,990。。。)

课件出示,学生数数。

2、完成p69做一做的第1题,读出下面各数。

同学们数得又快又好,表扬自己,马上进行第3个考验吧!

课件出示,这些数你会读吗?先自己读读看,再告诉大家你的读法。

3、填空。

顺利通过3个考验,最后1个考验可要小心哦!请看题:

出示500你用不同的办法,按不同的顺序,看你能填多少种?在小组里商量怎么填,要说出为什么你们这样填。

4、估一估(出示p72第6题)

同学们的想法又多又好,关系大家通过考验,挑战成功。想知道宝藏是什么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倒数三下后张开(3、2、1)

欢迎大家来到知识的海洋,得到智慧的宝藏。

现在,运用你们的聪明才智,估一估这里大约有多少本书?看谁能估得最接近。

5、小结:今天我们得到了智慧的宝藏,还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九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

生:12秒91.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4.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一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三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是在学生熟悉了计数器拨数,初步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下一步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识数位顺序表;第二个问题借助拨计数器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数位标识学习读数,并感受数的构成;第三个问题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第四个问题借助算盘上的拨数活动,再次强化对大数的读写及位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数;

3、通过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

4、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带“0”数的读写。

二、说教法

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具示范、学具实践操作,学生运用合作交流与独立作业相结合,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教、学、练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效率,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环节

本节课安排了:填一填,比一比;填一填,认一认;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填一填;认一认,拨一拨;练一练;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听一听,写一写。等十个教学环节。下面具体说一说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填一填,比一比:安排了4个填空题,是关于个,十,百、千、万等数位之间的关系的复习题,让学生以坐火车的形式按序回答,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位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万以内数的数位值作铺垫。

填一填,认一认:课件出示了一个被盖住数位的计数器,让学生尝试填出被盖住的数位,然后出示一个完整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认一认计数器上还有那些数位,然后填写完成。

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引导学生逐一完成教材24页三幅图的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的任务。师让学生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2个珠子,百位上拨9个珠子,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并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珠子的个数,读出“二千九百三十二”,并说出其中有“2个千,9个百,三个十,2个一”。接下来让学生尝试完成第二幅图的拨、读、写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幅图的内容,全班交流读数结果,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知道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每一位怎么读,“0”怎么读,从而体会读数的方法。

看一看,写一写: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写,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写,在尝试与交流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纳能力若,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老师课件出示三个方面的.主干,留下关键的内容让学生填写。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关键的内容,也就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了。

认一认,拨一拨:因为现在学生家里大都没有了算盘,加上今天不是主要认识算盘,所以没让学生带算盘,改用教具示范。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算盘的了解,再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算盘知识。教学用书上提醒我们算盘的历史和结构的介绍,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教学时间安排,做简单介绍或吧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即可。所以以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算盘上表示数的规则,巩固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

练一练:教材第25页第一题,先让学生连一连,目的是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体会位值概念,第25页第二题,练习读数写数及算盘的相应知识,题目素材选择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独立完成读数写数,再全班交流,说一说读数写数时硬注意的事项。

想一想,说一说:重点是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一组数,让学生读出,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读数的方法掌握的情况。

听一听,写一写:老师报数,学生写数,检测学生对读数写数的方法掌握的程度。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3(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和探索规律。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闯关夺星

1、第一关:列式计算

(1)红星小学有男同学538人,女同学467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这两道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第二关:对比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7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对比: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讨论:计算加减法时各应注意什么?

(4)给全部做对及讨论交流时说对的同学加一颗智慧星。

3、第三关:想数学问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2)学生独立解答。

(3)全班分析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让学生自己评价可能还是不可能获得智慧星。

4、第四关:估算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9题,情境放大图。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先估计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人的估算方法。

(4)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计算验证结果。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求到什么?

对于不同的算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估算与计算的情况评价自己能获几颗智慧星。

5、第五关:探索题(复习中第10题)

212323434545

()()()()

(1)让学生计算出前三个竖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规律。

(3)填写出第四个算式。

(4)让学生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凡是能填正确的都给一颗智慧星。

三、收获提炼

把你今天的收获说给智慧姐姐听一听,你得到了几颗智慧星?(评出智慧博士)

教学板书: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总结如下:

1.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迁移到新知。如复习98、99到100的拨数、读数,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理解末尾有零的三位数末尾的零不填。进而在学习千以内中间有零的'数的读法基础上理解四位数的读写,迁移新知中间有零的数的读法为不管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注意从最高位写起,根据数位顺序表,哪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位上写0。

2.加强规范性指导,保证学生知识点的落实。如每一个数拨后结合计数器用课件明确读作与写作的中文与数字方式,学生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同座位之间你拨我写,我拨你写,对照计数器合作检验,保证学习新知的到位。

3.不足在于动手操作环节与读写数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课堂信息的汲取量不够。另相应的练习还需要多加巩固,仅靠一节课上的针对性小练习远远不够。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七

“拨一拨”是“生活中的大数”这单元的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首先从数位入手,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动手拨珠的实践活动,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并懂得读、写万以内的数。其次,我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要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就要求教师有效的引导,如做第二道题时,我让学生与第一道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我有目的'地指导下,学生知道第1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题是一百一百地数。在总结读数和写数时应注意什么,他们通过前面的拨珠活动,总结出读数时应注意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写数时,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零,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拨一拨”。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经课前了解,得知了学生在平时也积累了生活实际中有关大数的例子,有小部分学生甚至都已经知道了关于"千"和"万"的记数单位,有的还会读万以内的大数,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节课学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八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九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3023800410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3、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美丽有趣的图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老师还有七巧板拼出了两个图形,你们认识它们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喜欢的七巧板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环境,在身边找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2、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1从你的信封里拿出长方形。仔细观察,猜一猜: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猜一猜”一是培养学生的“经验直观”,二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2利用学具验证猜测,完成学习卡:

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角。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折:横着对着,上下两边重合,上下两边相等。

竖着对着,左右两边重合,左右两边相等。

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四个角都重合,四个角相等。

量:量每条边的长度,发现相对的边相等;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就是长方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是第一次探索长方形的特征,所以给出具体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是什么样的。)

3、探究正方形的特点

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研究长方形边、角的特征的方法去探究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吗?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长方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学生会模仿着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所以这部分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再总结特点。为了避免以偏概全,所以我给每个学生提供的正方形不一样大,为了得到一个共同的特征)

4、认一认

长方形中相对的两条边相等,较长的一条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长”,较短的叫“宽”。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都叫“边”。

三、巩固练习: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完成课本p68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处理中,我先是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对照摆的图形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实物直观抽象到图形直观,加深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将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运用,完成练习第3题。)

四、拓展练习

数一数,填一填。

1、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是没有实物图形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形直观,所以运用了课件演示)

五、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习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条边四个角

对边相等都是直角

四条边四个角

都相等都是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