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20:51:21 作者:笔尘 2023年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汇总8篇)

请示是在工作中向领导或相关部门征求指导和建议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我们理清工作思路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请示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请示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对方的背景和专业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获得对方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实际工作中,他人请示的成功实例,供大家参考。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一

1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

3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期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六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

4加强成品的养护。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一是作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二是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二

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砼;必须在热天浇筑时,可采用冰水或深井凉水拌制砼,或设置简易遮阳装置,并对骨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砼搅拌和浇筑的温度。

分层浇筑砼,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

大体积砼内适当预留一些孔道,采取通风或冷气降温。

浇筑砼后,表面及时用草帘或草袋、锯末、砂等覆盖,并洒水养生。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夏季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三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我多年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四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露筋

3.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3.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4、缝隙、夹层

4.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4.2产生的原因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4.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缺棱掉角

5.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5.2产生的原因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5.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五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我多年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经验,谈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首先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1水泥质量控制:水泥在使用前,应提供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2骨料的质量控制: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l.1.3拌和混凝土用水: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1.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

1.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1.3.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l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工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

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1.3.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水分。

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我们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

1.3.3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覆盖保温措施,防止寒潮袭击。

2质量通病与防治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2.1不均匀沉降裂缝

2.1.1原因分析:裂缝多属贯穿性的,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有较大关系,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结构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来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或地基受到破坏,使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由于模板支撑不牢固及过早拆模,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裂缝。

2.1.2预防措施

2.1.2.1对软硬地基、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实与加固.

2.1.2.2避免在较深的松软土或回填土上预制构件,如预制应压实加固。

2.1.2.3构件预制场地不应设在冻土上,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

2.2蜂窝、麻面: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1产生的原因

2.2.1.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

2.2.1.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

2.2.1.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

2.2.1.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

2.2.1.5模板孔晾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2.1.6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2.1.7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出现麻。

2.2.1.8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l

2.2.2防治措施

2.2.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香己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i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申筒或漓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严。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i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2.3模板表面清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堵严,模板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

2.3.1产生原因

2.3.1.1浇筑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3.1.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2.3.1.3配合比调配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2.3.1.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2.3.1.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2.3.2防治措施

2.3.2.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缝;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避免踩踏钢筋,如踩弯或脱扣应及时调整校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3.2.2表面漏筋缺棱掉角,冲净后,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和突出颗粒。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3.2.3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参考文献

[1]冯开红,梁战锁。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6)

[2]丁璞,贺明尧,张海波。浅谈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粮油科技,,(4)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六

管道工程属隐蔽工程,其在竣工时只有检查井可供人们检验.因此,检查井的`施工质量常常左右着整体工程质量的评定.尽管如此,排水管道工程创优必须建立在主体结构工程创优的基础之上.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再把检查井施工质量做得更好,从而实现创优目标.

作者:李增敏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邢台,054001刊名:交通标准化英文刊名:transportstandardization年,卷(期):“”(7)分类号:u417关键词: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沉陷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七

水运工程项目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给予高度重视,加之水运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环境、工艺水平以及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给予其高度重视,并且根据不同情况运行有效的处理机制,以保证水运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水运工程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混凝土质量会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注意。第一,混凝土会出现蜂窝问题。主要是混凝土结构出现了问题,内部出现疏松,且砂浆较少,多为石子,空隙导致蜂窝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物质的配合比存在问题,加之操作人员在搅拌过程中,较为粗心,没有按照标准化操作,不仅时间不足且拌合不均匀,就导致其出现表面离析。另外,若是混凝土没有进行分层下料,也会导致振捣不实,最终导致上层砼出现蜂窝状缺陷。第二,混凝土会出现麻面问题,主要是混凝土局部出现缺浆导致的,形成了粗糙面,但是不会出现钢筋外露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模板表面的粗糙结构粘附了水泥浆,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就会导致其在拆模过程中出现表面被粘坏的问题。并且,若是整体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拼缝位置出现了不严密的问题,就会导致其出现局部的漏浆问题。混凝土振捣不实以及气泡无法有效排出,都会导致模板表面出现严重的麻面问题。第三,混凝土会出现孔洞问题。混凝土内部会出现尺寸较大的空隙,其体积和表面积要远远大于蜂窝结构,其钢筋会大面积暴露出来,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若是处理不当会导致水运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钢筋较为密实,混凝土的上下料都被搁置了,且混凝土出现上部离析的问题,石子聚堆,导致跑浆问题的出现,若是混凝土下料较多,则会导致振捣器无法有效运行,整体拌合物的拌合效果就会减弱[1]。第四,混凝土会出现漏筋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受力钢筋以及箍筋结构裸露。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关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基层垫块结构尺寸不符合实际标准,若是构件截面较小,则会导致钢筋过密,石子在卡住后,水泥砂浆无法有效的充满钢筋周围,加之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正确,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的离析问题。另外,也可能是内部的木质模板没有得到有效的水分浸润,其吸水性粘结过小,在拆模时,出现了严重的缺角和掉角问题。

二、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防治策略

(一)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蜂窝问题处理措施

在实际工程项目建立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在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提高砼的配合比质量,并且严格管控混凝土的拌合结构,保证其均匀程度。管理人员要提升现场管理力度,建构完整的计量要求,并且保证坍落度符合实际设计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只有集中优化施工工艺,对浇灌过程进行精细化处理,才能在保证模板支撑结构有效的同时,减少漏振的几率。利用1:2或者是1:2.5的水泥砂浆对其进行抹平和压实操作,针对较深的蜂窝结构,相关技术人员若是清除较为困难,可以选择利用埋压浆管的方式,实现有效处理[2]。

(二)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麻面问题处理措施

针对混凝土表面的麻面问题,技术人员要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管控措施和处理机制,首先,要对模板的表面进行集中的清理和管控,确保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在浇灌混凝土作业开始前,要利用浇水操作提高模板的'湿润程度,确保其能有效杜绝麻面问题。其次,要对模板的缝隙进行集中处理和有效管控,利用油毡纸或者是腻子,确保涂刷操作的规范度。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保证混凝土能进行分层振捣,直到内部的气泡被全部清理干净。针对粉刷操作,技术人员可以权衡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利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对石子进行集中处理,保证表面的麻面被完全抹平。

(三)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孔洞问题处理措施

针对孔洞问题,技术人员要保证工程项目运行结构和有效处理机制,针对钢筋密集处以及钢筋较为复杂的部位,要利用规范化操作进行集中处理[3]。技术人员要采取合理化的材料应用机制,确保选取合适工程项目需求粒径的骨料,严格执行相关工艺操作的同时,维护项目的施工需求,并且建立有效的分层振捣,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除此之外,技术人员也要针对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压力水进行有效冲洗,在保证其表面湿润程度后,利用高强度的细石结构有效处理,保证振捣操作和压实操作的稳定运行。

(四)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漏筋问题处理措施

在问题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结合水运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运行维度,建构动态化的管理结构和管控模型,积极落实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4]。只有提升问题处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混凝土问题的处理效力,相关技术人员在处理漏筋问题时,也要对工程项目的运行框架进行集中梳理。在钢筋结构浇筑的过程中个,技术人员要对钢筋位置和保护层位置进行集中处理,并且强化检查力度和检查频率,要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对和易性进行系统化处理和整合,减少系统的离析问题。而对于表面的漏出的钢筋,相关项目负责人要对其进行集中的清洗,利用1:2或者是1:2.5的水泥砂浆进行集中填筑,在对相关位置进行抹平操作后,提高在整体混凝土的有效使用价值,再进行细石混凝土的压实操作。技术人员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可行性的管控和处理措施,才能保证整体结构的薄弱位置能得到有效处理,特别是钢筋较深的位置,要集中凿除突出颗粒以及薄弱混凝土。

总而言之,在水运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集中处理相关问题,并且保证工程项目有序进行。不仅要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实效性,也要针对施工项目的规范度和完整度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科学化施工工艺有效进行,提升现场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利用相应的技术结构和管控措施,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同时,为施工混凝土质量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毅,李晓明,卢秀敏等.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实践[c].全国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标准化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516-521.

[2]张延林,韩庆华,李凯敏等.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c].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1685-1689.

[3]陈建勇,李青锋.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探讨--以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为例[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15(01):255-255,256.

[4]孙国文,管学茂,罗树琼等.对《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中测试氯离子含量方法的几点见解[j].工业建筑,2015,35(12):8-10,7.

水运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的防治策略论文篇八

1.2产生的原因

1.2.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石子、水泥等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1.2.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2.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2.5楼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2.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2.7基础、柱、墙根部未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措施

1.3.1认真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2cm的水泥砂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密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备考资料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现象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2.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

2.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2.2.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2.2.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现象形成麻点。

2.3防治措施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