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大全(15篇)

时间:2024-02-25 14:14:18 作者:FS文字使者

调研报告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在这些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作者充分考虑到了实际问题和现实情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要求,我社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动员全社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努力为镇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20xx年,预计脱贫时间:20xx年,主要致贫原因:因病(本人精神有点问题)、因学(两子女读书);主要帮助措施:产业就业发展2人、医疗救助扶持1人;住房情况:原住房面积100平方米,于1985年10月修建,需异地搬迁至聚居地;土地情况:共有耕地面积1.9亩,有效灌溉面积1亩;七有情况:有吃穿保障,有安全住房,有安全用水,有基本医疗保障,有基本教育保障,有生活用电保障,有广播电视;一超情况:年入均纯收入高于3300元;种植业补贴1000元,养殖业补贴20xx元,适用技术培训1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人次,已参加新型养老保险,长期在外务工。

为切实强化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领导,县供销社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同时成立了县供销社驻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担任;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驻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安排筹划、组织协调全社包村联户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负责处理小组日常工作。

1、调度协调,做好包扶工作。建立健全包村联户工作调度协调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定期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召开调度协调会议、听取汇报、深入走访群众等形式,认真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2、深入群众,做好联户工作。坚持把包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千方百计进行帮助解决;本着办一件事实,暖一片人心,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帮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驻村蹲点,做好帮扶工作。为响应上级号召。积极驻村蹲点,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做,努力做好村民的贴心人;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兵”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实地调研、进村人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要点,结合实际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4、真抓实干,完善各项帮扶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建档立卡任务。

将立足本职,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地开展好包村联户包扶精准扶贫工作,让包扶村和挂联户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坚持促农增收、富民优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先进技术扶持,跟踪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督查,落实考核制度,将督查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精神,总结经验教训、集中精力、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回头看、抓巩固”和下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精准扶贫带动村民奔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奋斗。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xx村位于太平镇西部,西边与宣恩县交界,周边与本镇三岔口、枞阳坡、沙园等村相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属“老、少、边、山、穷”村。全村幅员面积34.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0余亩,林地面积45802.2亩。全村共有村民230户,总人口702人,少数民族357人,辖4个村民小组。地处二高山,山大人稀,峡谷地带,坡陡、高寒,平均海拔1200米,生存条件差。

二、贫困人口识别

三、产业状况及收入

该村抢抓武陵山实验区和脱贫奔小康建设机遇,抓基础产业发展,全村主导产业以烟叶、魔芋为主,散种玉米。20xx年发展烟叶250亩,主要集中在该村二、三组。养殖业以牲猪、蜜蜂为主,其中牲猪人平一头,养蜂技术缺乏,产量不稳定,饲养少量牛羊及家禽。人均纯收入5995元。

四、公共服务及设施

通过安全饮水工程及“三万”项目帮扶,一、二、三组都已修建水池20口,入户水管20000米,全村用水问题大部分解决,剩下四组用水困难。

通村公路弯多路窄,道路安防工程正进入实施中,预计七月底完工。该村四组不通公路,长度为16公里;三组产业基地公路为砂石路,长度为4公里,严重制约当地烟叶产业发展;该村为高寒地区,沼气建设少。

该村没有卫生室,与邻近的三岔口村共用一个中心卫生室,中心卫生室有乡村医生1名,办公场所200平方米,配有诊断室、输液室、病床、药房等,能够满足村民最基本的看病需求。20xx年,xx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95.72%。该村没有小学,大多数村民选择将学生送到太平集镇、鹤峰县城乃至县外就读。该村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xx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纳率达95%。

五、村级治理情况

该村于20xx年修建村委会一栋二层,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xx村村支两委成员共4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1人,4人均为党员。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为燕道新,土家族,高中学历;党支部委员燕美林,高中学历;党支部委员吴长发,初中学历,同时担任村委会委员;村委会计生委员燕良元,初中学历。该村有党员19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六、近两年变化情况

近两年烟叶发展迅速,20xx年xx村烟叶发展面积100多亩,20xx年烟叶面积达250余亩。20xx年建设蓄水池5口,铺设自来水管道7000米,解决200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支两委换届,村党支部充实两名高中学历干部,入党积极分子4名,村组后备干部力量不断增强。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最美评选模范涌现。

七、下步发展中的难题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道路建设方面,虽然在20xx年实施了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入村道路有了很大改观,但四组还没有通公路,二、三组通组公路无硬化,严重制约了烟叶产业基地发展需求,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在饮水工程方面,四组水管和水池建设滞后,还存在饮水困难;在扶贫资金筹集方面,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项目资金和县直单位的有限帮扶资金,难以满足该村发展的扶贫投入需求。

(二)产业发展滞后。xx村山大人稀、山高坡陡,农业产业发展条件欠缺,不能规模化实施小型机械化耕种,农业生产效率低;其次,该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留守的“老”“弱”“病”“残”,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仅县外务工就占全村人口的32.33%,产业发展没有充实的劳动力量;第三是交通条件差,通村公路弯多路窄,产业基地公路还没有实施硬化工程,运输成本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运力需求;第四是技术管理不到位,如魔芋种植、养蜂等缺乏技术性指导和支持,收益不稳定;第五是前期林业发展如柳杉、厚朴、落叶松等生长周期长达20年,村民年化收益低,占用优质土地资源,无法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三)村民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在走访、座谈中发现,留守群众学习意识不强,观念陈旧,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如有的村民发展养蜂,在雨水多的年份蜜源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有效预防和科学养蜂,导致蜜蜂死亡;有的村民种玉米喂猪,卖猪的收入不能算经济账,入不敷出,依旧停留在10几年前传统发展模式上,没有好的发展门路。外出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缺乏等原因,收入不均衡、不稳定,不能有效把资金转移到村组建设及产业发展上。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xx村处于二高山之间,山高坡陡,交通是制约该村发展的最大障碍。通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正在实施,预计今年7月底完工。该村四组通组公路及各组公路硬化工程、烟叶产业基地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必须马上列入实施日程,从而有效提升道路运力,不断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该村四组需要建设蓄水池及铺设水管,满足该组群众安全饮水。

(二)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根据xx村山大人稀的客观自然条件,在产业发展增收上,要找准脱贫致富命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应资源与服务,做好留守人员“老人经济”,抓实农户产业稳定增收,向土地要收益,向产业要效益。1.全力发展“一年种、多年管、多年收”农业产业:根据该村气候、海拔、地势等自然条件特征,推进油茶、薇菜种植;政府加强政策扶持,积极争取资源,培育银杏产业发展;烟叶是核心产业,要继续抓实抓好,做大做强。2.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利用广大山林资源优势,对回村创业者予以政策支持,规模化牛羊养殖、中蜂养殖。同时,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加强村民的政策宣讲培训和思想引导,不断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掌握专业农业栽种和养殖技能,让广大群众有脱贫致富的信心,有产业发展的好路子,有创业干事的希望和激情。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近日市质监局组织调研专班,深入精准扶贫联系点——xx县xx镇xx村进行调研,深入分析xx的现状、问题及下一步帮扶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村情现状。xx村位于xx县xx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xx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xx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 。xx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xx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xx年人均收入4242元。烟叶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在烟叶公司支持下,种植面积达到850亩,有烤房22座。由于条件所限,招商引资相对困难。20xx年引进一家石材加工厂,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5、基层组织现状。xx村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班子5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3人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妇联主任是一名20多岁年轻女性,很少参与到村集体事物中来,村两委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1. 加强领导,组建帮扶工作机构。市委政府“精准扶贫”活动专题工作会议召开后,市质监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长曾勤为组长,局班子成员,各分局局长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制定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华同志为队长,抽调6名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为“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走访调研,摸清村内基本情况。我局扶贫工作队迅速深入联系村逐户走访,全面调研。工作队员共驻村180人次,走访入户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贫困户家庭,先后4次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商讨xx村扶贫计划, 5次召开村民大会,详细了解xx村的基本情况,并将走访了解的详细情况归类建档。通过调查,在177户贫困户中,有烟农35户,全家在外打工6户,仅留老人在家23户,伤残户3户,老年户3户。经统计,需要重点帮扶的困难户共96户354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不足,同时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术和资金。通过走访调查,确定了扶贫的重点对象,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员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争取村民对 “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明确职责,全员参与结对帮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户(人)”的要求,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户和一般干部包人责任制。我局县级干部13人,帮扶13户共计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计帮扶81户306人,剩余贫困群众由工作队兜底帮扶。任务确定后,通过春节慰问、组织活动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分批前往xx村,走访、慰问、帮扶困难户,为各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其中在20xx年春节前夕,局党组成员以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走访慰问了该村老党员和一批困难群众,共计为该村177户结对帮扶户提供了价值1.2万元的慰问品,同时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学金,支持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4、结合实际,帮助制定脱贫计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村民彻底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经实地走访,该村蜜蜂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有30余户村民散养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术和龙头企业带动,蜜蜂养殖未能形成规模,产量也较低,多数蜂蜜养殖户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该村地处高山,很适合猕猴桃生长,已有几户村民正在发展猕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亩猕猴桃基地,其中20亩已挂果,年收入超过10万元。通过调查,后与村两委沟通,决定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将蜂蜜养殖、猕猴桃和中药材种植作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扶持,做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脱贫,同时联系龙头企业,帮助建立产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业扶贫彻底实现脱贫致富。为加快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局主要领导专程赴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陕西省眉县考察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了解猕猴桃的种植、加工、储藏、销售、发展前景等情况,帮助xx村制定了科学、详细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计划。每亩猕猴桃年产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户种植3-5亩,可收入1-2万元。力争通过5年努力,该村猕猴桃发展至500亩,收入达到200万元。为发展蜂蜜产业,我们先后5次到湖北神农蜂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得知当前新的养蜂技术每箱年产50公斤左右蜂蜜约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几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经分箱后年产值可达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达一、两万元。同时,该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属于“懒人”产业,老弱病残均可发展。我们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该村两委沟通,帮助该村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争取在2-3年将该村蜜蜂发展至1000箱,年收入达到80万元。

5、筹措资金,启动扶持产业发展。为加快xx村脱贫步伐,市质监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年初,局党组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每人集资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万多元启动蜜蜂养殖产业,计划为110户困难村民每户免费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与湖北神农蜂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神农蜂语公司提供蜜蜂种群和技术指导,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为改善该村医疗卫生条件和产业合作社的发展,局党组计划每年想办法筹措一定的资金,支持该村“一中心三室”建设(党员活动中心、产业合作社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筹措10万元资金,计划为该村村民每户提供1亩猕猴桃苗木,并聘请陕西眉县的技术人员,定期为该村猕猴桃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6. 广泛动员,邀请企业参与扶贫共建。扶贫是一项社会责任,我局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共建,借助企业的资金、市场,帮助联系村脱贫致富。经沟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纪中远集团、十堰福堰钢铁公司、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公司、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十堰海亿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气公司等8家企业愿意参与到xx村的扶贫工作中来。其中,湖北神农蜂语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术员前往xx村讲解传授蜜蜂养殖技术,葛洲坝公司十堰办事处愿意为xx村移民搬迁工程免费提供水泥100吨。

1、村民素质不高。在扶贫开发之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但xx村村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给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经迁出村外,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资金投入不足。xx是极度贫困的村庄,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该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猕猴桃产业,200多亩土地流转已经到位,但前期每亩近3000元基地建设费用成了门槛,村民缺乏资金投入,只能望地兴叹。目前政策扶贫资金有限,村民自筹资金无来源,帮建部门零基预算,也无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村民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制约成为扶贫的最大障碍。

3、技术服务不够。xx镇党委政府及xx村两委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先后发展了烟叶、魔芋、猕猴桃、蜜蜂养殖、玄生种植等产业,只有烟叶公司技术服务到位,发展较好。可烟叶种植面积900亩已基本饱和,无发展空间。其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村里曾大力发展中药材——玄参,因村民缺乏种植技术,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龙头企业兜底,结果村民都放弃了玄参种植。村里还发展过莲藕、核桃、魔芋等产业,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陷入停滞状态,根本问题是缺乏技术指导。

4、联动帮扶不力。xx村贫困面大,返贫率高,每年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当年返贫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设集团共同帮扶xx村,我局也积极争取其他8家企业从不同层面参与到xx村扶贫中来。但总体感觉是企业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市里统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设集团至今还没有实质性行动,社会联动帮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

1、结对帮扶增强干部责任。今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精神,扎实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2、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市质监局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xx村启动 “一中心三室”建设,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扶贫资金,协调相关单位,逐步解决xx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3、产业帮扶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重点发展蜜蜂养殖和猕猴桃产业,帮助群众连片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品种,努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企业拉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帮助xx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帮助发展猕猴桃产业,免费提供猕猴桃树苗,力争在明年春季推广种植200亩。事先做好与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沟通合作,开辟猕猴桃销售渠道。

4、联动帮扶增进村企共建。结合xx村实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互助互动,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农民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计划引进猕猴桃、魔芋、蜂蜜产业龙头企业各一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同时争取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和“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加快建设文明新村。

5、迁移帮扶增快脱贫进程。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边远以及水电路不通、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为重点,实行生态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目前该村已规划两个搬迁安置点,有18户村民有搬迁意愿。通过搬迁让村民集中居住,同时配套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教育帮扶谨防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培训,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的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防止出现因学返贫的情况出现,市质监局继续对该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助学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增强致富能力,巩固扶贫成果。

1、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虽然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动植物品种多样,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但结合实际分片进行规划,以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为单元,明确产业方向,形成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是切实可行的。如xx镇周边乡镇,或xx村及周边几个村,都发展弥猴桃,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市级统筹指导,县乡科学规划,分片区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村级公益设施进行规划,以提高扶贫效率。

2、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扶持资金数额决定扶贫计划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任何规划、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目标。现在xx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和帮建单位都不清楚,计划干多少事,心中没底。建议根据市、县扶贫规划,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等计划下达到乡、下达到村,加上帮建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级组织自筹资金等,将所有资金捆绑使用,有计划的谋划、规划,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当产业扶贫项目确定之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这些技术大多数帮建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当前xx村蜜蜂养殖、弥猴桃种植,需要培养几户技术带头人。建议市、县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组织在相应片区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村级组织组织产业对口的农户参加,以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技术素质。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模范带动作用。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发挥着关键作用。xx村党支部书记明平涛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5、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建单位、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各自为阵,就会大大影响扶贫效率。建议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加速脱贫进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一份完美的调研报告,应从 新 、 准 、 深 、 实 、 活 、 简 、六个字上下功夫。怎样可以达到这些要求呢?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xx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xx、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xx公顷。xx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

xx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

根据xx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19年如期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xx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xx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125户;灾害造成贫困12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120户;缺水17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19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

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三渡村,xx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

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

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

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六是留守儿童现象,xx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xx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

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xx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

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xx0元。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

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

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看病贵看病难,和平村、黄坪村无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疗费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缺土地。

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迁人口到本地结婚组建家庭,由于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自己又没有土地,无法增收创收。在此次抽样摸底调查中,缺土地户数所占比例在18.8%。

(六) 现有项目实施难度大。

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加之有的项目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在农村实施项目过程中就出现劳力紧缺和自有资金短缺问题,导致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就算勉强实施,后期项目管护人员和资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条件。比如,三渡村20户相对集中的农户饮水问题,上级项目资金配套到位,当地群众无法自筹剩余资金,导致有项目也实施不了。

(七)特殊群体贫困。

镇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

四、精准扶贫计划

围绕到2019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通过交通水利等基础项目的实施以及劳动力的.培训等措施,带动实现大面脱贫,努力做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初步测算,需要投入资金20808.5万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资金14360万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万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万元,通户间路4500万元);解决安全住房上级补助资金964万元,特殊贫困户60平方米,安全住房资金500万元;学校改扩建1020万元;卫生室建设60万元。

(一)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问题

全镇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个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贫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2019年,全面完成3个贫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29个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设,共需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户间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共需资金14360万元。

(二)解决贫困户有安全住房问题

全镇29 个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户群众需要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有77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4户居住在c级危房中。按照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总体要求,到2019年,全镇计划改造d级危房779户、c级危房24户,共需补助资金964万元。同时,全镇约有100户特殊贫困户需整合各类建房补助3至5万元,合计500万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议采取灾后重建帮扶模式,县镇村组联合,“一户一策”解决住房问题。

(三)解决行政村学校建设和贫困户的上学问题

全镇现有学校8所,校舍面积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到2019年,在校学生1800人,校舍面积应达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扩建大河小学、莲花小学、大田小学、新桥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 34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可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黄坪村、和平村无村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xx-2019年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个。每个卫生室建设资金不少于10万元,面积在120—16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0万元。同时,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全镇4个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学校未实现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农户20户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盖,11个自然村已通卫生自来水,18个自然村未通卫生自来水,但部分群众建有水窖。

(六)解决特困自然村产业建设问题

特困自然村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至5000元,有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有10个村人均纯收入还处于3000元以下,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到2019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猪、牛、羊、鸡、兔等)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村6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核桃、李子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8个。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七)解决特困自然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问题

全镇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19515亩。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均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要求,还需要建设高稳产农田1631亩,需投入资金326万元。

(八)解决特困自然村农户致富技能培训问题

xx年底,全镇特困自然村29个共计5015户197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4 人。共有农村劳动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5057人、初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务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务工37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确40%;年务工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年务工收入1.7万元。总体上看,特困自然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

到2019年在xx镇 4个行政村29个特困自然村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投资按500元/人计算,合计150万元,力争特困自然村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九)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场所问题。

文化活动场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目前黄坪村和xx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特困自然村有5个文化场所。到2019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2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24个,共需投入资金405万元。

(十)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已有4515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和接收设备。目前,29个特困自然村500户未通广播电视。到2019年,采购、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500套,总投资17.5万元。拟向上级争取资金250元/户,县级财政补助100元/户。

(十一)解决行政村有小超市问题

已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小超市(农家店)的行政村有1个,其余3个行政村没有小超市。

按照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实惠小超市或小卖部,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总体要求。到2019年,需建设行政村小超市3个,共需补助资金6万元。

(十二)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讯的问题到2019年,到行政村通讯覆盖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个,到特困自然村通讯覆盖需建基站18个,实现全镇移动网络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和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属于粗放式“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于是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二)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

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xx年到2019年共计5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两年为一轮,第一轮xx—xx年,帮扶5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17—2018年,帮扶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2019—2019年,帮扶剩余10%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一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比如,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调研中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竹的销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尽快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

二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灾生活困难无法翻身的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三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要通过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任用。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解决“先有钱才治病”和“治了病才报账”的矛盾,对信用等级高,评估其经济偿还率高的大病家庭,试点推行“先看病再给钱”模式,逐步缓解看病难问题。

四是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比如,和平村三节田,黄坪村马马丘在“xx”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五是通过教育和科技培训减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特困学生关爱基金”项目,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扶贫培训基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六是通过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挂钩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四)坚持规划先行,解决“扶什么”的问题。

建议在《云南省乌蒙片区绥江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xx—2020年)》中,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关部门拟定行动计划。xx镇根据县级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

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镇2468户12463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镇情实际,注重与脱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

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镇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着力“三化”兴“三农”,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

三是措施精准。针对xx镇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台账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四是保障精准。要求根据规划迅速分解责任,注重加大调度、督导力度,抓好任务落实。

(五)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

一是建议全县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协调,设立专户,乡镇组织实施,县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

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

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县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六)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

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好“1017”扶贫日,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

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

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

二是要强化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八)细化管理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实效。

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四到位”。

一是挂钩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一户贫困户明确一名责任人,建议由挂钩单位对挂钩村派驻扶贫工作组,主抓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我县,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帮扶单位要根据扶贫专项规划以及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县级层面也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

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到位。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计划推进情况、扶贫效果、结对帮扶干部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九)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甚至两者都有的现象。

总之,构建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把群众当成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当成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xx县xx乡xx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xx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xx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xx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xx村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xx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县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六个精准,重点从治理贫困村穷、乱、弱入手,提出大打一场藏区维稳前沿县精准扶贫攻坚战,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创建扶贫攻坚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牧业建设区、减灾避灾产业示范区、农业观光生态示范区五区,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

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七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建议细化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标准,统筹与社会救助政策相统筹,建立民政、社保与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平台。

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四有(有学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以及草原四配套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设:贫困村村级道路硬化或油化1条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人畜饮水: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点农牧户饮用自来水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住房改善:农村危房改造达到100%,有条件的贫困村有集中安置点1个以上,安置农牧户20户以上,其中贫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贫困村兜底搬迁安置达到100%。四是农网改造: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切实推进一户一表升级改造,保障农牧区用电需求。

(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全县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明确部门责任,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成立由扶贫、财政、农牧、监察、财政、审计、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我县作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目前仍有21.3%以上的农牧业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一是医疗救助一批。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

二是教育资助一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普通高中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对贫困子女上大学(含高职)的学生进行资助。

三是产业扶持一批。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土地资源、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合作社务工等产业,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隆务河流域继续抓好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这篇大文章,浅脑山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牧区在发展有机畜牧业上做文章。

四是培训就业一批。利用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旅游培训、资金互助业务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培训、手工艺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用工以及县内部分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府协调,定向输出劳务,每年输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以打工的形式轮训一次,期间实行路费和生活费政府补贴,打工费自主,培训结束后去留自定的原则,使培训回来的打工人员带回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建设家乡服务。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将建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六是扶贫搬迁一批。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搬迁,探索创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安置点持续发展机制,按照三三布局,将牧区三分之一搬迁到县城定居,三分之一搬迁至各农牧业点小集镇,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县级领导、科级部门兜底帮扶深度贫困户搬迁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应搬尽搬。

(五)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各行业涉农资源更精准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科级部门帮扶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乡镇、村级结对帮扶贫困户。坚持和完善三联三促工作机制,开展以制定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开辟一条增加集体经济致富路、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打造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内容的五个一工程。尤其是各联建单位要以扶贫助困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联建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联建规划和年度联建计划相衔接,保证联建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联建工作的实效性。建议针对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现有的部分三联三促单位进行及时调整,尽量将项目单位安排到重点贫困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和脱贫步伐。此外,建议采取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思路,结合三基建设,按照一河、两线、三点分类实施,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联村联户机制落实到位,在落实好国家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贫困村集中帮扶,分散的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个乡镇制定扶贫攻坚战方案,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个贫困村由一个项目部门联村帮扶,企业包村包户,协调安排每个企业联3-10户,效益好的企业也可联帮一个贫困村。坚持和完善入乡驻村干部管理工作,在选派入乡驻村干部时,加强与选派单位的沟通联系,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派下去,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基层工作实际,将懂藏汉双语、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方便开展工作;强化用人导向,对出色完成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大胆使用,优先提拔和晋级,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同时还要建立召回重派制度,对表现不佳、群众反映不好、工作难以胜任的干部,应由派出单位召回重派。同时,为有效解决各乡镇对选派干部管理约束以及因增员而产生的吃、住、行、取暖、办公等各种压力,建议将各级选派干部工资关系及人头经费随行转至派驻乡镇,便于统筹管理,更好地为群众增收脱贫提供人才支撑。

(六)脱贫成效精准,加强动态管理和队伍建设。精准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扶贫开发项目多、资金多,任务重、人员少、干部力量薄弱的实际,积极与省、州编办协调,适当对扶贫部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倾斜,增加部分事业编制,并在乡(镇)设立扶贫专干,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克难奋进的扶贫开发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如何,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村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选人用人上将政治坚定、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推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中央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喀什地区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岳普湖县铁力木乡依勒提孜力克村(1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宗教氛围和谐,社会环境良好。为进一步推动1村各项事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广大村民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不断巩固1村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1村工作组针对该村扶贫工作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工作建议。

岳普湖县铁力木乡依勒提孜力克村(1村)村民、低保户、贫困户、村两委班子、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妇联、团委、村警务室、医务室、1村小学教师,乡领导,县扶贫办。

1、通过与村民、低保户、贫困户在田间地头交谈、入户走访交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了解村民对扶贫工作的真实需求,了解村扶贫工作的实际薄弱环节,了解影响扶贫效果的因素和原因,也让村民了解工作组此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任务意义。

2、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妇联、团委、村警务室、医务室、1村小学教师会议座谈、交流,就村民反映的扶贫需求、建议进一步与各界交流沟通,并听取他们关于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和意见建议。

3、通过与县扶贫办、乡领导沟通,把在村征求收集和分析反馈出的意见建议与他们交换意见,以确定哪些方面上级已有安排,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

1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部,距离乡政府10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05户,2576人,其中:男1350人、女1226人;有农业户口2521人、非农业户口55人;共有劳动力910人;现有贫困户234户、850人,低保户97户、23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89户、215人,城市低保户8户、15人。

一村经济结构主要为第一产业,占到90%以上,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村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经济增长乏力,经济拉动能力不强。农业基本为传统型,机械化程度低,效益不高。传统的农业种植用地多,但每亩地的纯收入较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缓慢,20xx年1村人均年收入为5017元,远低于自治区农民20xx年人均收入7296元,以及铁力木乡农民20xx年人均收入6320元水平,距离实现国家提出的小康生活水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全村有农户605户、2576人。到20xx年底,有贫困户234户,占总农户的38.7%,有贫困人口850人,占全村人口的33%。

1、贫困人口收入构成情况(以岳普湖县数据为例):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为442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58%,养殖业收入占24%,林业收入占4%,其它收入占10%,务工收入占4%。

2、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构成情况:贫困人口中大学、大专文化占0.07%,高中、初中文化占42.97%,小学占56.96%。

3、贫困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村民人口平均年龄为35.6岁,贫困人口平均年龄为44岁。

1村村民99.7%为维吾尔族,民族、宗教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扶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产业基础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民生底子薄;水资源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开发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其它村存在较大差距,减贫任务重。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民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1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29.2%,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1村水资源匮乏,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约3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受到自然环境限制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研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者为56.96%,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也缺少技术,缺乏脱贫致富的手段。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4.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序号致贫原因人数所占比例(%)

1缺乏劳动力24829.2

2灾害586.8

3缺乏土地资源10612.5

4缺乏增收项目和资金688

5上学728.5

6患病20425

7劳动力文化素质低516

8其它原因435

多年来,1村村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辛勤努力,克服困难,在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从20xx年到20xx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261元增加到5017元,贫困人口从955人降到850人,低保户从507人降到230人;同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建成抗震安居房238套,修建牲畜棚圈65套,累计发放扶贫羊530只,扶贫鸡2万只。

(一)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四)“路边花”。由于要考虑示范,而扶贫资源又有限,有时就难免出现种好了“路边花”,却忽视了纵深居住的农户,点面不平衡。

(五)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社会各界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份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给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

(七)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一)精准扶贫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劳动力现状,特别是贫困户的劳动力现状问题。农村现实的“贫困户劳动力”只能在各类“龙头”带动下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单打独斗搞开发,成功可能性小;其次,要考虑扶贫资金量的问题。总体上看,扶贫资金的数量比较大,但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岳普湖县年人均不到300元,如果分散发放到每个贫困农户,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最终脱贫,意义不大;第三,要考虑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问题。在传统产业(农业)+弱势群体(贫困农户)+市场的现实情况下,让贫困农户自己去“探雷、扫雷”(调整结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

(三)精准扶贫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方式,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扶贫,也不是输血式扶贫,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简单的发钱发物到户,不能“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输血式扶贫不但滋生贫苦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很大可能越扶越贫。而是从探索致贫原因入手,解决导致贫困的思想、环境、资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标本兼治,深入研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一)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二)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三)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四)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二、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瞄准贫困对象,切实做到“扶真贫”。

(二)记准扶贫理念,切实做到“真扶贫”。

(三)选准致富路径,切实做到“真脱贫”。

(四)精准帮扶责任,切实做到“真落实”。

四、全县下步精准扶贫工作打算。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模板

驻村第一书记xxxx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14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14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模板

一、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中,因学致贫10户35人,占30.4%;因病致贫8户23人,占20%;因缺发展资金致贫10户31人,占27%;缺技术致贫4户11人,占9.6%;缺劳力致贫1户2人,占1.7%;因残致贫2户8人,占7%;因婚致贫1户5人,占4.3%。

2015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43.6元(2014年贫困户人均2256元),同比增长33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80元(2014年为7671.6元),同比增长20.97%。36户精准扶贫户2015年年底均已实现整体脱贫,其中建档立卡因残致贫2户8人,均已实现脱贫。

(二)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1.自然条件恶劣。xxx村土层浅薄贫瘠、气候恶劣,耕地复种指数小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20mm,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难以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农民脱贫致富困难较大。

2.农民素质偏低。xxx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

4.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长期生病和积累的医疗费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导致重新返贫。

二、主要工作成效

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等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帮扶措施明确。履行扶贫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硬”指标,形成“硬”约束,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实施。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同时,把群众信得过、“双带”能力强的致富能人充实到村两委队伍中,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投资8万元,改善村级党建活动阵地,对原有露天的办公场所进行封闭处理,改善党员、群众开会、学习难题。充分利用农闲时节,村党支部经过协商,就近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到甘州区明永镇沿河村、民乐县南古镇马蹄村等地学习高原夏菜种植技术,改善传统种植结构。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20余次。发挥农村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以“一举一动树形象”为主题的“三个一”即“每月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活动,赢得了村社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榜样形象,贫困群众对干部队伍的满意率100%。

老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二是民政工作扎实推进。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全村低保123户195人,五保15户15人,36户贫困户中19户60人全部纳入低保。至目前,共发放低保金15.3元,五保金3.99万元。三是扎实开展帮扶捐助活动。市老干局、供销社、区房管局等帮扶部门捐助现金6万元,为困难户学生捐赠文具79套,衣物79套。9组人大代表、18名政协委员为困难户宣传政策、制定脱贫计划的同时,帮扶资金4.6万元,进一步增强了精准扶贫工作“助推力”。四是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工作。现有学前教育适龄儿童16人,均在xxx乡中心学校幼儿园就学,并有校车按时接送,毛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适龄儿童61人,均在xxx乡中心校就读。现有占地面积6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一处,配有医师2人。五是抓实抓好文化事业:村内现有文化广场1个,总面积2300平方米,舞台面积200平方米,配套安装体育路径工程10套,音响、灯光各一套,共开展活动12场次,满足了村内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全村通宽带17户,其中36户精准扶贫户通宽带3户,3g、4g网覆盖率100%。六是做好养老互助院建设:xxx村养老互助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设臵老年活动室1间、午间休息室4间,厨房1间,室内各项制度完善,床位8个,常住老人6人,牌桌4张,音响一台,电视一台,满足了村内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15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15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生态扶贫。抓住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积极实施林果、核桃产业,打造生态新村。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

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15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15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xx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xx年x月27日星期一上午x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介绍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国良】中央25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针对目前扶贫工作中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决策。我注意到,25号“两办”文件公开发布以后,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改革贫困县的考核办法和完善扶贫资金的监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三大看点,其中,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也为建立精准扶贫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00户拽调查得出的一个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我们研究、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是比较科学的,而且也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这些致贫困的原因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又如何”的问题,确实我们做得还有差距。

由于全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的贫困人口、贫困户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帮扶。当然,在帮扶当中精准扶贫不够,并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而是指由于我们基础工作做得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的贫困户存在着帮扶不利的问题。所以根据25号文件的精神,下一步我们要实施精准扶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精准识别。要把谁是贫困人口通过一个有效地程序识别出来,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完成,将制定一个贫困人口识别的办法。二是精准帮扶。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我们针对他的贫困情况进行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确保帮扶的效果。三是精准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这个系统当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的信息真实、可靠。

目前,具体的识别办法我们正在研究。按照我们的要求,今年要完成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显示,xx年房地产贷款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x%;截止去年x2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xx.6x万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驱动着房地产贷款的强劲增长。而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地产大佬以及机构分析纷纷警示,行业可能面临销售增速下滑等风险。

其中,据央行初步统计结果显示,xx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xx.x%,增速比上年末低0.9。全年新增贷款额同比多增6879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增长,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继续回落。

房地产市场回暖预期,保障房建设逐步推进,让房地产贷款的数据明显升温。据统计,xx年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x%,比x-9月增量占比高0.5个百分点。

报告并显示,x2月底的地产开发贷款余额x.07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x6.3;个人购房贷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2x%。

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火爆,驱动着房地产贷款的强劲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xx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xx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x9.8%,增速比xx年提高3.6个百分点;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xx055x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x7.3%,比xx年提高x5.5个百分点。

不过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多位大佬以及机构分析纷纷警示行业可能面临销售增速下滑等风险。

“开发商仍然认为会和xx年一样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日前,任志强向媒体表示。他甚至担心,今年销售量的增速可能x0%都保证不了。

中银国际研究亦表示,xx年将是房地产销售的调整之年,预计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增速下滑至5%和4.3%,伴随一波补库存的结束土地购置也将有所回落,投资增速下滑至x6%左右,景气度有所下降。

显然,这个趋势已经有所迹象。任志强提到,xx年全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xx年x—xx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的火爆,使得长期以来占据优势的银行被抢走了不少风头。当银行逐渐稳住阵脚之后,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和多年的经验,也开始了积极“反击”。传闻已久的民生银行联手民生加银基金公司谋划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如意宝”,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并将于春节之后择机上线。其对接产品的收益也是一大亮点,有望持续超6%。

目前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主要提供的“如意宝”账户,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并将于春节之后择机上线,目前测试范围较小,业务尚处于保密阶段。“如意宝”是一款基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民生加银基金作为民生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是“如意宝”的主要货币基金提供方。

实际上,“如意宝”上线的消息由来已久,去年曾有传言称民生银行正携手民生加银、汇添富两家基金公司,将依托民生银行平台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届时可将活期存款与货币基金挂钩,使其取得高于活期存款近十倍的收益。而其推出的时间,也定于x2月。但该产品并未如期出现,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随着内测的趋近尾声,最终的推出时间也已敲定,将会在春节之后。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的“如意宝”,被外界誉为打响了传统银行反击互联网理财的“第一枪”。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相比,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在自身实力和产品设计上均有较大的优势,这些特点使“如意宝”产品颇值得市场期待。目前“如意宝”主要对接产品为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的一只货币基金产品——民生加银现金宝。“如意宝”平台数据显示,截至xx年x月24日民生加银现金宝七日年化收益为6.8%。根据统计显示,该基金自xx年x0月x8日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5.92%。

除民生加银外,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纷纷加入了“反击”的大军,并已推出或正在紧锣密鼓筹划相关的产品。去年x2月,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网络理财工具——“平安盈”,平安银行通过财富e电子账户,在互联网上为投资者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基金。此外,交通银行推出“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对接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和易方达基金等公司旗下的4只货币基金,该项业务在交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柜台均可实现快速申购和赎回,客户赎回货币基金资金可以实时入账,真正实现“7×24小时资金t+0到账”。而工行浙江分行也联合工银瑞信推出“天天益”业务,也同样具备低门槛申购货币基金、资金实时到账等特色,客户活期存款收益直接提升近十倍,因而受到热捧,短短两天时间累计申购额就达数亿元。

去年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下余额宝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存款搬家的效应下抢走不少银行份额。但毕竟在传统理财产品市场国内银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验积累,传统的优势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消亡。银行目前更应主动求变,结合自身优势适应潮流,而不应被动挨打。面对挑战,诸多银行纷纷行动“收复失地”,并将在今年与互联网金融、第三方理财等展开激烈“肉搏战”。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细致了解扶贫村现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5月16日,我们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xx镇xx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召开村干部、村小组长座谈会,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共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347户,1318人,其中贫困农户71户328人,低保户44户70人。全村耕地面积1159亩,人均耕地0.88亩,农业生产主要以从事水稻种植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空心村现象严重;其村主干道交通已有改善,但村内道路大多还没有硬化,影响出行;没有公共休闲场所,村前屋后到处是大片垃圾,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和村民生活水平;农田田园化程度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山塘水库蓄水量小,水坡水渠经年未修,严重影响农田灌溉。

三是务农人员素质较差。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该村从事种农事生产的务农人都是老人,且初中以下和文盲、半文盲占相当比率,思想封闭、安于现状,只能选择劳动力程度不高的水稻等农作物,依靠仅有的土地和国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村级组织缺乏能力组织村民合力发展,大量劳动力外流,造成特色产业难以规模和产业化。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技能水平低,就业途径少,门路窄等原因,收入水平也不高。

四是致贫因素多。主要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等致贫,但该村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因病因残造成劳动力的丧失或要承担巨额的医药费用,大多数家庭入不敷出,形成疾病和贫穷的.恶性循环,因病致贫已成为农村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五是扶贫对象的确定存在漏洞。从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已建卡的贫困户都有住房,甚至是近几年才建的新房,条件尚可。但有些家庭确实有困难,确实贫困的农户并没有确定为扶贫户。

二、扶贫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技能。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采用扶贫先扶智的办法,加大对农民群众种植和养殖技术等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农户都能掌握1-2项适用技术,对科技致富能人给予政策扶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消除泥泞道路,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垃圾处理机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大教育、卫生建设力度,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条件。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黄梅县16个乡镇,围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计划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养池102个,面积1100亩,投放虾苗6万斤,与58户贫困户150人签订合作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二是探索了一批扶贫路径。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罗田县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利用3年时间,向养羊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过1万元;罗田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270个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政府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贺根公司540万元贴息贷款,每户脱贫按5000元标准奖励贺根公司,贺根公司向每个贫困户无偿提供3头肉牛和兽医、技术服务,肉牛增重部分由公司、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据测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益;麻城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养殖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定制脱贫“1111”、“1151”、“1148”、“1138”工程。

三是投入了一批发展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集中投入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去年全市共统筹财政资金2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直接用于发展产业7亿元;今年,全市计划整合62.85亿元,已到位35.4亿元。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融资,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通过1:7至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20__年以来,全市农商行已为4329个贫困户发放5.09亿元扶贫小额信贷。

四是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预计平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如发展光伏产业,建设3-5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就能实现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益。黄梅县停前镇龙成生态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资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荒山2.35万亩,贫困户仅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两项中就可增收1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一是资金整合难。尽管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贫困县资金整合的[20__]63号文件,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县级顾虑较多,资金整合的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以罗田县为例,初步测算,该县落实三年脱贫计划需整合资金40亿元,20__年需整合17.76亿元,但可供统筹的资金规模只有4-5亿元。二是政策落地难。有的地方政策设计“很丰满”,但具体操作“很骨感”。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和贫困户的脆弱性,决定双方均怕担风险,有的地方在政策设计上实际将风险全部交给贫困户一方。比如有的地方以贫困户名义贴息贷款,贴息贷款交给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再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样导致贫困户怕担风险而无贷款意愿,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而不敢向贫困户直接融资。有的地方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贴息贷款和具体操作办法还难以落地。三是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对接难。一方面有的企业带着产业和市场,找不到土地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贫困户拥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却找不到市场和合适的产业门路,两者之间“窗户纸”没有捅破,“寻锅补的”与“要补锅”的无法链接。

(二)市场主体层面:

一是一些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据初步统计,参与种养业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注册资金过千万元的不足10%。以英山县为例,参与扶贫的市场主体97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只有33个,大多是规模以下企业。各地扶贫产业存在同质化、低端化问题,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少数市场主体动机不纯。少数市场主体在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对贫困户大多开的是空头支票;有的套取了优惠政策后,给农民的苗种以次充好;有的拿到贴息贷款,对贫困户的分红实际上是财政的贴息,没有真正让贫困户得利。三是一些市场主体投身扶贫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市场主体在扶贫的过程中怕麻烦,怕担责任,担心拿了贴息贷款后,要承担包保责任,贫困户不脱贫就脱不了干系。

(三)银行层面:

扶贫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涉农贷款,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银行慎贷、惜贷。另一方面政府风险保障金不足,象蕲春按照1:7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浠水按照1:10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尽管放大系数已经很大,但由于风险保证金没有上级专项支持,全靠县本级财政筹措,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扶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过提高门槛来降低风险,比如要求贷款人年龄要在60岁以下等。以黄梅县为例,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抵押物、真正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到位的市场主体不足20%。麻城市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但该市农商行授信金额4.65亿,目前已发放贷款9648万元,不到授信金额的20%。

(四)保险层面:保险机构对于“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的三农保险工作积极性低,产品保障额度过低,保险责任过窄,经济补偿作用不明显,保险品种不多。如在特色种植业、种养业中,现在仅有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奶牛等少量有政策支持的保险品种。保险理赔程序复杂,保险公司、农户对保险合同的解释各说各话,理赔困难。

(五)贫困户层面:一是思想焦虑。发展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部分群众往往是“怕”字当头,“难”字挡路。一方面,有发展产业的愿望和信心,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担心不能选准产业,存在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现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只会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一定技术的种养模式学不会。三是认识有误区。受以前各种惠农政策、“输血”式扶贫影响,大多数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等、靠、要”思想严重,把产业扶贫资金当作救助资金,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有的“揣着口袋晒太阳,等着政府送红包”,少数贫困户产生了“越穷越实惠、越穷越光荣”的扭曲心理,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精准扶贫的认识。

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各地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因户择业、依法自愿、县级实施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

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地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三)大力突破金融保险瓶颈。

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为担保设计信贷新产品。加强基层金融服务,整合网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在全市所有贫困乡镇中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一抗四保”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加快策划一批水利项目和水毁设施修复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农业、水利、扶贫、农业、移民等项目资金,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对贫困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通农产品销售体系“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检查督办。重点督办重点贫困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落实情况,督办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确保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二是树立一批产业精准扶贫的好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精准扶贫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产业精准扶贫典型,推广参与精准扶贫市场主体的成功模式。注重在精准扶贫企业家中产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三是发挥基层组织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组织要在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中当好桥梁纽带,既要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心,维护他们的权益,又要协助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落实贷款,还要在发生利益纠纷时当好矛盾的调解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思想疑虑,基层组织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有针对性地将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祛除政策误解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光伏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产业扶贫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在上级发改、扶贫、供电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自20xx年开始谋划,由各乡镇牵头,各行政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村级光伏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于20xx年11月完成了全县十二个乡镇148个光伏扶贫合作社村级电站的备案工作。项目主要以村级光伏电站的形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在符合土地整体利用规划条件下,选择荒山、荒坡、滩涂等场所,按供电部门的技术要求统一建设。全县139个村组建148个村级光伏合作社,按户均5kw的标准,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9.76mw,建设总户数为3952户,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832户。

合作社建设光伏电站每户需投入3.5万元,项目总投资1.7576亿元,其中:

1、补贴资金3952万元;

2、光伏贷款风险补偿金1600万元;

3、供电设施投入约1400万元;

4、光伏合作社征地、整地约260万元;

5、合作社向银行贷款0.988亿元,

6、政府全额贴息每年484.12万元(年息4.9)。

现已将扶贫资金2600多万元拨付至合作社,县农商行贷款8400多万元,部分项目资金已由合作社拨至施工企业。

今年3月我县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编制下发了符合我县实情的《县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后,县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进行部署,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乡镇和职能部门调度会,要求部门明确工作职责,抢抓机遇,争取6月30日全面并网,全力打好光伏扶贫攻坚战;各乡镇克服征山整地和春季雨水较多的困难,先期垫付资金,平整荒山荒地356亩;供电部门全力配合,新安装变压器124台,高压线28公里;通过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了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运维主体。20xx年3月工程全面启动,6月30日全面建成及并网发电。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每户贫困户可受益约3000元。

自6月30日并网以来,7-10月份我县光伏扶贫合作社累计上网发电量约766万千瓦时,按0.98元/kwh计算,累计收益约750.68万元。目前供电公司已经对7-9月份光伏发电量586.2337万千瓦时进行了结算,结算电费共计574.51万元,其中上网电费242.8581万元已经付款,国家再生能源补贴约331.651万元暂未拨付,等补贴入账后统一进行拨付。光伏扶贫项目已初见成效。

我县光伏扶贫工程按照“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坚持“贫困户自愿、贫困户受益、能还本付息”的原则,探索出一条符合脱贫需要的光伏扶贫发展模式。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扶贫移民局、发改委、财政局、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县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扶贫和移民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扶贫和移民局长兼任,负责光伏产业扶贫工作的综合协调、数据收集、日常事务等工作。制定出台了光伏扶贫支持政策,即县政府在产业扶贫资金中补贴每户贫困户1万元,其余资金需向银行贷款,贷款利息前5年由政府全额贴息,第6年开始由合作社从电站收益中按月等额还本付息;县供电公司无偿提供接入电网和免费提供接入主网计量表等优惠政策。

出台了《县光伏电站暂行管理细则》,建立了第三方质量检测评估体系,确定了成都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作为第三方质量检测评估体系单位;建立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通过竞争比选确定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欣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我县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和运行主体,签订了具有长期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书。

一是大力宣传光伏扶贫知识政策,139个行政村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同时,在政府官网、县爱心扶贫公众号、光伏扶贫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新闻动态,并发放电站运维手册。二是积极主动对接,指导乡(镇、场)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如:项目的申报、备案,项目的选址、光伏合作社的成立等。严格把好审核关,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县光伏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调度和服务工作,对光伏扶贫项目实施过程遇到的资金、用地、合作社注册等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确保光伏电站如期并网。

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电公司、农商银行及14个乡镇(场)等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配合,安排专人负责,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明确了分管副县长为行政责任领导;督促合作社与参建企业签订了具有长期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书,明确了企业的质量保证法律责任;工程全面竣工后,组织了由县扶贫移民局牵头,发改委、财政局、各乡镇分管领导、供电所参与的验收小组对148个光伏电站从场地情况、光伏组件数量、并网电路、护栏质量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并聘请了有资质的第三方质量检测评估单位对光伏电站进行了检测。

根据省政府光伏扶贫扩面工程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的意见》(府厅发【20xx】85号)等文件精神要求,我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我县光伏扶贫扩面工程。

一是全面开展调查摸底。20xx年8月份以来,组织县发改、扶贫、供电、乡镇等多个单位对全县“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对照工程用地、电网接入等建设条件,选出符合建设条件的贫困村24个。

二是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拟在选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逐步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按每个村的装机容量不超过100千瓦来建设,总规模为1.2兆瓦;同时对照省发改委、省扶贫移民办《关于开展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xx】1158号)文件要求,由县扶贫、发改、财政、供电、国土、林业、环保、农商行等部门共同编制县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实施方案,现已上报省、市发改、扶贫移民办待审。

三是积极开展项目选址。对照先期选出的符合建设条件的贫困村,我县计划今年第一批光伏扶贫扩面工程建设村级电站3个,目前白槎村、丰产村已完成选址和光伏板的安装,里阴村已完成支架安装,预计12月底完成。

我县在光伏扶贫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国家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影响贫困户受益。目前,我县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并网规模19.76兆瓦,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832户,目前县供电公司只能按照0.4143元/度进行电费结算,其余国家补贴部分迟迟不能发放到位。

二是各乡镇征地、整地投入较大,资金缺口难以解决。由于光伏电站选址都是山地,各光伏电站都租用大型挖机开挖土方、平整土地及维修便道,加上租金,合计达260多万元,投入较多的乡镇达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十多万元,现在都由村集体或村干部赊欠。

三是光伏扶贫税收政策有待完善落实。合作社与供电公司进行电费结算时需要提供增值税发票,但由于合作社条件有限,不能自行出具票据,造成无法结算。目前,结算开票都由供电公司代办,但由于合作社较多,报账工作量大,且电量统计出来各合作社法人不能签字盖章确认,增加了结算难度;另外根据规定,各电站每月收益超过3万元的还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大大降低了光伏扶贫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扶贫效益。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调度,确保20xx年度光伏扶贫项目持续稳定运行,确保贫困户受益;加快推进光伏扶贫扩面工程,确保在年底前第一批光伏扩面工程开工率达50%以上,明年所有24个拟建贫困村光伏电站全面完成并网发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xx年底,市委政研室、市扶贫办、市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江城区、阳东区,就新时期精准扶贫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入户调查、座谈交流、察看村容村貌等形式,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情况以及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抽查了江城区龙湾村、东钵村、华陈村和阳东区石岗村、乌石村以及庐山村共6条村,其中4条是相对贫困村,2条为非贫困村。调研组抽取了60户相对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其中30户贫困户,18户扶贫低保户,12户低保户(含6户五保户),数据与贫困户总体结构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发放调查问卷共计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5份,有效问卷占92.5%。调查内容涉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导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方面内容,同时对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现状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

近年来,江城区和阳东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一些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目前,江城区和阳东区仍分别有贫困户3696户、8376人和5478户、10427人,新阶段的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从抽样调查的4条贫困村情况来看,村内的土地、山林、水域、滩涂等大都归属于自然村或农户,村集体可以用来集中发包、出租的资源主要是一些荒山和荒地,简单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很难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城西街道龙湾村,由于没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村集体收入几乎为空白,只能依靠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运转;白沙街道华陈村,靠承包鱼塘每年集体收入仅0.5万元;新洲镇乌石村,仅依靠旧圩镇周边一些房屋出租和土地承包租金,年集体收入约2.3万元;大沟镇庐山村,按照10元/亩收取近海养殖场管理费年收入约2万元,每年仅够开支村内垃圾处理费。

(二)贫困户自身能力不足。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的贫困户比例为48%,初中文化程度比例为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仅为13%。二是脱贫能力缺乏。在对555户贫困人口问卷调查中,主要致贫原因方面,有188户认为是因病致贫,占34%;有98户认为是因残致贫,占18%;有136户认为是因劳动力缺乏,占25%。因病、因残、因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占了大部分,这类贫困户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医疗费用的支出还直接导致债台高筑,造成巨大身心压力,让贫困户丧失了摆脱贫困的信心。如新洲镇石岗村贫困户黄某,家庭人口4人,老婆为越南籍,患有精神病,其大女儿读初中,小儿子刚满2岁,因妻子没有户口导致儿女均无法正常落户,整个家庭因病、因学、因劳动力不足导致贫困。这种家庭在当地贫困户中属于常见类型,生存状况堪忧,帮扶难度较大。

(三)村干部带动致富能力较差。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贫困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4条贫困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5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50.7%,大专及以上占7%,年龄偏高,学历偏低。村干部中懂经济、会经营、掌握农业技能的较少,由于自身都无能力创业致富,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大部分村干部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安于现状,在守业受穷、受穷守业中徘徊不前。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新时期,精准扶贫必须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中央、省、市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江城区和阳东区迅速启动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前期工作,为推进下一步精准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距我市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三年时间,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确保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不掉队。结合此次调研和我市实际,对新时期精准扶贫提几点对策建议。

(一)找准对象。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找准对象,摸清底数才能真扶贫。目前,全市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户核查工作正在扎实开展。从调研情况看,江城区和阳东区均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开”程序进行核查,但省安排的核查时间较紧、任务较重,核查过程中难免出现数据误差。帮扶干部选派进村后,要紧扣贫困户识别的真实、建档立卡的规范,挨家挨户调查走访进行核实,确保对象精准。扶贫部门对数据的处理要科学,确保各部门之间口径统一,前后衔接。同时要根据核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完善公开公示制度,让群众评议、让群众监督,真正让该进的要进来,该出的要出去,使群众心服口服。

(二)选好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是实现扶贫开发“精准滴灌”的重要管道,是帮扶工作最终到村到户、做实落地的“总漏斗”,选好驻村帮扶干部有利于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往的帮扶工作中,许多单位没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选派一些年龄较大、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差、能力较弱的干部驻村帮扶,导致扶贫效果大打折扣。新时期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选派干部,要坚持因村选人、因人定村,充分考虑干部能力特长、部门资源优势和村情实际,把干部派到最需要的地方,为贫困村选派最合适的干部,特别是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确保扶贫工作队成为群众欢迎、干部满意的脱贫“催化剂”和致富“助推器”。

(三)谋优措施。精准帮扶不能千篇一律,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精准实施“六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一是强化社会保障。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民政兜底扶贫,实现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和救济水平,切实减轻看病负担,争取脱贫一批。

二是合理使用资金。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基本公务服务均等化为抓手,整合扶贫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民生项目建设,重点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彻底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是科学开展产业帮扶。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帮扶,集中帮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受益度和组织化程度,让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受益,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四)夯实组织。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是重要保证。当前,村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存在老龄化,其知识水平、科学素养、治理能力不高,与当前的形势、要求难以匹配,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增强村党组织服务功能,把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有热情、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在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方面,注重在农村致富能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的党员中,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鼓励、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服务型+战斗型”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