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优秀5篇)

时间:2023-09-08 14:48:50 作者:琴心月 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优秀5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一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xx乡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在过去一年中,xx乡党委、府根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将xx乡20xx度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升xx乡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乡加强符合标准的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到20xx年全乡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在全乡普及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室。其中百里村和联合村新建文化活动广场一座,都配备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逐步形成能开展村级文化、体育的活动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完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在xx县文新广局的支持下,基本实现3个行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6、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乡文化站年均举办各类扫黄打非等活动不少于3场。每年免费举办培训班、演出等活动不少于8场。

2、统筹城乡发展,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推进资源下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文化站应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和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2、建立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年度文化投入不低于同级财支出的增长幅度,。保障本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正常的办公经费、业务经费、重大专项活动经费、业务学习培训经费,并纳入预算,确保公共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3、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形成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起府、文化和财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考核体系。

4、xx乡着力创造更加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搞好组织群众的重要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二

一、成立社区文体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组长,副组长统一规划,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和空闲时间,根据居民群众的喜好,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二、社区文化活动室向居民大众开放,利用场所开展棋类、文艺类娱乐活动。

三、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积极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每周安排棋艺切磋、健康服务、健身锻炼、学习交流、书法之家、戏曲平台等。

四、加强社区图书室建设,为居民提供学习条件和场所,改善群众学习交流环境。积极创建社区科普、文化走廊,建立固定宣传阵地,丰富大众文化知识。

五、培养建立社区文化团队。建立各种文体团队,中老年太极拳、木兰拳、竹板说唱团队等,坚持每天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体活动,繁荣社区文化,提高居民文明意识。

六、经常开展高品位的娱乐活动。每年举办二次大型文体活动,展示社区文体风貌,使园区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积极创建健身路径,常开展户外晨练健身活动。

八、加强文化活动现场监察,严禁发生黄、赌、毒现象。

坚持以各种形式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建立社区居民健身休闲、文化、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共鸣。

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三

党重视到位。近年来,镇党委府坚持以_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精神,结合“四在农家”活动,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同位常议常抓,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上竭力保障,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条件。

组织体系健全。镇设立了综合文化站专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到常抓常管。建文体协会15支,会员300余人,基本实现了村级全覆盖。编排地方特色节目400余个,经常性深入村、组和比邻县镇开展参与面广、具影响的文体活动,巡回演出100余场,形成了一批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为松烟文化建设赢得了众多荣誉基础设施配套。全镇建成300平方米的标准综合文化站1个,篮球场23个(其中塑胶球场1个),羽毛球场10个,乒乓球台20张,运动场5个,路径工程2套,文化广场1个,建图书室8个,电子阅览室8个,正在实施投资500万元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工程。

活动丰富多彩。镇党委府和村(社区)每年利用重大节庆契机,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如篮球赛、自行车赛、书法赛、卡拉ok赛、文艺晚会等“他山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讲座30余期,送电影下乡100余场次,为推动松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xx村2011年公共文化服务站点运行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xx村以构建和谐文化为着眼点,坚持、强化管理,村公共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1、宣传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为切实加强村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在入户宣传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户普查中,都积极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学习文化、增加知识、沟通邻里感情。

2、“农村书屋”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书屋”工程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原有的村图书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所有书籍统一编号、登记、上架方便居民借阅。

3、村文化阵地得到加强。2011年村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组织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导居民文明,积极主动引导居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几年,村民都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演出,利用现有设施

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1.节日文化活动高潮迭起。节日期间,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了火把节文艺表演大会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特的文化氛围。

2.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居民放映电影。预计至年底,我们将完成10场放映任务。

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注重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组织传统的群体活动。先后开展了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处于城乡结合部文化体育结构发展还不平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还不相协调,开展的文体活动与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资金缺乏,影响了项目推进进度;推动文化体制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反思,加强改进。

二xx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四

__村位于三百山圩镇,风光秀美,状如玉佩。全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村中旅游资源丰富,有百年围屋、温泉、漂流点、古樟树林等。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6户2727人,村干部5人,党员65名。其中低保户41户75人、脱贫户有85户341人,监测对象10户48人。主要产业有脐橙、烟叶及蔬菜等。__村20__年村集体收入19。67万元,20__年__-__月村集体收入43。81万元,主要由扶持款、光伏发电收入、土地流转收入、烟叶税返还等组成。

今年以来,__村在三百山镇党委、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以及挂点帮扶单位省广电局的鼎力支持下,立足村情,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主要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焕发党建活力

牢牢抓住“引领发展,凝聚民心”这一主线,持续落实好基层党建质量过硬行动,让党支部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创新理论学习9次,以党员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方式,动员党员干部带着问题“上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与综合能力。组建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在村民自治、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村干部工资待遇与村集体经济挂钩机制,有效激励全体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精准识别了7户“三类人员”,及时帮扶,做到因人因户施策,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放产业直补144户33。92万元,发放农业产业振兴贷39户180。49万元,发放210人次教育补助12。95万元,申报雨露计划13人次补助1。95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20个,5家扶贫车间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3人,一般村民32人。扎实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全力抓好“三个落实”和问题整改,围绕“四个不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产业配套,发展村级经济

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丰富产业形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新修建果园路4公里,为125户果农368亩果园生产及运输解决实际困难,有序推进脐橙复产。吸引返乡人才投资380万元打造特色民宿,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稳抓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由省广电局投资180万元帮扶新建总面积698m^2的综合党群服务中心,集电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于一体。

坚持人民至上,保障民生福祉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早中晚稻和油料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1600亩,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切实提升农田灌溉水平,累计耗资100万元实施建设水沟1160米,覆盖灌溉面积145亩。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累计输送企业员工32个。在省广电局帮扶下,完成“视播一体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丰富群众思想,提升精神文明生活水平。

特色亮点

具化“地票”变股金,物业经营促增收。__村供销合作社立足圩镇村区位优势,已争取了农村综合性改革和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共计450万元,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开发小微创业园,引进小微民营企业落地生根。村供销合作社以土地资源折价入股,将资源变股金,通过厂房租赁预计可带来租金收入18万元/年,项目落地后可实现300余人就业,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共同富裕。目前,__村供销社已完成基础开挖,预计20__年__月前可投入使用。

乡村文化站工作总结篇五

近年来,x市x县合兴镇x村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方式,试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加快推进“村社合一”,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益“双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支部引领,凝聚发展合力。x村由村“两委”领办裕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牵头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规范完善村级治理结构。通过法定程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村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主席,引导村民推选有公心、有责任、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参与集体经济管理,构建起“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既发挥好党支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和合作社党员的带头带富作用,又按照合作社的章程作好运行管理工作。

干部参与,加强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有效统筹整合村干部、驻村帮扶力量,镇党委明确一名抓农业发展的副科级干部联系合作社,统筹安排两名拥有专业技术的镇干部协助合作社抓产业发展,聘请辖区高级技术人才为技术顾问,从幼苗移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精心教学、跟踪指导,确保“村社合一”有人抓、有人会抓。同时,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参加产业拓展、市场对接、素质能力提升等技能培训,帮助拓宽视野,按照“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销、实现村民富”的工作思路,推进“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合一”模式。

盘清家底,选准发展路子。村党支部盘清村集体所有资产的基础上,吸引本地外出创业能人返乡创办、村组干部领办经济实体,采取合作经营、项目联建或打包租赁等形式,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村“两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村集体资源等要素,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条件下,引导群众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或委托流转,将集体所有的林地、耕地等资源,采取兴办实体经济集中经营或规范发包、流转、入股其他市场经济实体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为合作社发展做好土地流转、矛盾协调、技术支撑、市场拓展等服务,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以发展和富民为导向,资产收益按股份由社员共享,增加集体收益和群众收入。如,x村裕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年支付农户土地租金达x万元。

成果共享,推动群众增收。村党支部主动申请涉农整合财政资金、申报省坝区产值奖补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整合全镇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着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突出成果共享,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建好x亩避雨栽培设施,春夏种植辣椒、豇豆等蔬果,接茬种植羊肚菌等高效经济作物,今年下半年合作社采取土地转租的方式,将x亩坝区租赁给x县山里娃菌蔬专业合作社用于种植羊肚菌,租期半年,待羊肚菌收成后,合作社将拿出纯利润的x%,按照3:3:3:1的方式进行分红,其中x%用于x村集体经济分红、x%用于x村x户脱贫户分红、x%用于脱贫不稳定户等群体分红、x%用于村级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