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

时间:2023-06-27 10:29:39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篇一

具体也没计算是用了多少的时间,最终还是把《百年孤独》这本书给看完了。首先里面的名字真是让我觉得好纠结,七代人的名字都是反反复复相同或者相似,好几次让我觉得自己身在凌乱的时光机里来回奔波却无法清醒。

“孤独”一词穿梭本书,不知为何,从头到尾,只要我进入到里面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包裹着我,那种压抑有时候把我推到难受的边缘可是我却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还愈演愈烈。

这种孤独让我觉得是距离现实那么的遥远,可是忽然间在某一个节点又让我深感此种孤独和现实生活是如此之贴近。人之天性与人之欲望贯穿本书,可是里面的人却没有把握好度,从而让七代人在扮演着恶性循环的角色以至于最后销声匿迹。

伴侣真的是很奇妙的两个字,两个人要同时让灵魂和肉体都相互依存,相互欣赏,随时没有鸿沟地交流真是世上的一大奇迹。但是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没有过多的话,没有最基本的沟通与交流,即使是发泄欲望的时候是有多么的欢快,那这种关系也维持不了很久吧,因为无法分享或者无法分担的孤独一旦产生,那两个人就不再属于同一个世界,渐渐地就成了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近期肯定不会再读这本书啦,以后若是时间和兴致使然,重拾此书,我想会有不同的一番感悟。又或许我此时压根就没有读懂这本书,需要待我未来的某一天从书架上的最顶端的灰尘堆里拿下来这本书,重新开始真正读懂。

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篇二

就在上个周末,我将《百年孤独》看完了。百年孤独是一本世界名著,我在读它的时候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剧情等,都要用一个外国读者地方身份去翻译,下面常常备注着他国语言,风俗习惯的,实在是难懂,所以我只能细嚼慢咽,慢慢品味这本经典名著了。

作家马尔克斯是一位魔幻的现代主义作家,这本书所表达的孤独,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让人不寒而栗,每一个叫孤独的字眼不断从书本里面涌现出来,我看着也跟书里的故事一样纠结,一样想从情节中解脱,但是我不能,书本中的人物更加不能,因为生命中的故事是注定发生的,被故事选中,没资格懵懂。

书里最深切的是考验人们内心深处的爱,但是他们大多数用冷漠,无畏的姿态将它表现出来,甚至是宣泄着自己的孤独来索取爱,索取他人的关爱,这似乎应该称之为怜悯,触及人们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最温柔的部分,都是这些东西会被现实的物质所磨炼,到最后也许什么都不剩下,谁也没有理由理解你的冷漠,自己的内心应该具备自我温暖的功能,甚至要做到主动去温暖他人,关爱他人。

看完这本书的我还在书中的情节里久久不能调整过来,也许这是这本著作给予我的反思吧。《百年孤独》是一本值得解剖的著作,我将它珍藏着了,说不定哪天又想看了呢。

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篇三

《百年孤独》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就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吧。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是全书几乎没有任何向上的积极气息,有的只是孤独和颓废。

这部30万字的《百年孤独》,很好看,你会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当时重复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双眼”因为据说本书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马尔克斯对于生活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笔下的世界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却还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还逐渐走向没落。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篇四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恕我愚钝,这本书读起来真不咋滴。

就像一些艺术作品,你欣赏不了,不能说它不好,只能说自己还没有那个境界去领悟。我可能就还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吧。

于是我就找了几篇豆瓣书评,很想理解下这本书到底要表达什么,因为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真的没有什么感悟。

但看了几篇我也还是没有真正领悟,有人说讲的是孤独,有人说是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但还没有看到一篇让我幡然醒悟的那种。

那我干脆就先把自己的感悟先写下来,再慢慢去研究它的深刻吧。

这本书我看了一个星期左右就看完了,可以说是快的了。因为我看到有人在豆瓣书评里说他看了两三个月,还有些人说,第一次看了几页之后就放下看不下去了,然后再次拿起的时候已经过了好些年了,才再次把它读完。

还好我没先看这个书评,不然我可能会被这些评论引导,会被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误导我看不下去。

这本书出现了很多的人物,关键是很多人物的名字的都是重复的,或者在相同的名字下,再加上一个名字,所以看起来会吃力一些。

虽然我有时候也会搞不清谁是谁,很想停下来,回忆下这个人物是最开始提到的哪个人物。但我没有停下来,记不起来我就直接略过,然后随着剧情一直看下去,这个人物就自然而然的记起来了。

而且我觉得人物的名字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情节。

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故事真的没有太大的触动我,不能说不好看,看的时候也还是有滋有味的,但就是无法共鸣。无法共鸣的东西,看过后就看过了,可能会很快的就忘掉。

用简单的一点的话,这本书就是讲了一个家族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我说的坏一点,就是一对老祖宗生了一堆儿女,然后作者用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在每个人物背后为他们添上了一些故事。

但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呢?我看了之后完全没有什么可以供我借鉴学习的地方,要是讲历史变迁,但它又是魔幻现实主义,也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历史意义。

要是讲孤独,那他又没有把那种孤独感传达给我。

以至于让我想:哦,这个写法有点想巴金的《家》,除了把相同的故事情节重复堆砌在不同的人物上,这本《百年孤独》就是不同的人物堆砌起来的一本小说,嘿,以至于让我想,原来小说的字数是可以这样凑齐的。

我知道这样想不好,毕竟这两本书好歹也是个伟大的作品,但这是属于我的读书感悟,既然我看了,他能让我有这种感觉,说明也是这本书的问题。

当然,我还是觉得是自己愚钝,无法去理解书里要表达的宏伟意义,不说了,我要继续去研究它的深刻了。

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篇五

家族的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这个固执任性的孩子独自一人离乡多年,后返家乡,却又执意迎娶妹妹丽贝卡。最后离家而居,终未团聚。

奥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和他的兄弟毫无相通之处,就像是两个染色体不同的物种。他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专注,坚持,有着狂热的`追求精神与坚不可摧的意志。他参加过内战,有卓越的功勋。但结局,却是紧锁门窗,与世隔绝,不停的将被自己融化的小金鱼炼成另一条小金鱼。

阿玛兰妲是第一代兄弟的妹妹,另一位是丽贝卡。阿玛兰妲爱上了不爱自己的男人,害死了自己不恨的姐妹,逼死了深爱自己的爱人。她悔恨终身,烧伤胳膊,企图在紧紧残绕的黑纱布里挣扎着活下去,再未嫁人。后来,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丽贝卡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家庭的,她面容阳光,内心却似布满苔藓般潮湿。她爱上了姐姐中意的音乐家,音乐家也为她沉迷。那阵子她似雪花飘舞,喜不自禁。被姐姐从中阻挠万般不得,心灰意冷,雪花挥发,寒气逼人。后嫁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再未出门,直至尸骨腐烂,仍孑然一身。

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而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的只剩下一小块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的手稿。

“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

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孔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

1.暑期读书感悟

2.寒假读书感悟

3.简爱的读书感悟

4.《正面管教》读书感悟

5.背影作品读书感悟

6.飘经典名著读书感悟

7.一百条裙子名著读书感悟

8.秋天的怀念名著读书感悟

百年孤独读书感悟汇总篇六

用了两天看完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由于看的太快,书中的人物关系只是理清个大概,但还是被布恩迪亚史诗般的家族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兴盛繁荣,到衰落灭亡,终归逃不过如影随形的孤独和宿命深深地震撼了。

书中充满了拉丁美洲神秘的魔幻,鬼魂,荒诞的传说,政治一直贯穿在布恩迪亚家族中,一代一代不断重复的名字,一代一代不断重复的相同轨迹。布恩迪亚家族始终逃不出孤独的包围,只是一代一代人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再到过去不断的在孤独中画圈而已……

其实我最震撼的是描写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死:一道血线从门下涌出,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起伏不平的便道径直向前经台阶下行,爬上路栏,绕过土耳其人大街,右拐又左拐,九十度转向布恩迪亚家,从紧闭的大门下面潜入,紧贴墙边穿过客厅以免弄脏地毯,经过另一个房间,划出一道大弧线绕开餐桌,沿秋海棠长廊继续前行,无声无息地从正给奥雷里亚落。何塞上算术课的阿玛兰妲的椅子下经过而没被察觉,钻进谷仓,最后出现在厨房…… 还有费尔南达在生命最后,家道中落无米下锅的时候,天天追着何塞。阿尔卡蒂奥唠叨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怒火的那一章节,由于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在面对一直和自己分享男人的情敌面前,亦只能狠狠地说只要看她小母马似的扭跨模样,就能猜出那是一个……一个和她截然不同的女人!唠叨到她的父亲,一位圣洁的男子,伟大的__,圣幕骑士团的骑士,直接从上帝那里领受到了死后肉身不朽的恩典,皮肤柔滑似新娘的锦缎,眼眸生动清亮如翡翠。'这可不是真的,'奥雷里亚诺第二打断了她的话,'他被送来的时候都臭了'。我由衷地笑了!

布恩迪亚家族的几百年兴衰直至灭亡,作者一直不疾不徐或过去或未来或回忆或现在的叙述,枝盘叶茂错综复杂却一目明了,使阅读的人不忍放下不能放下。

我暂时没有办法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含义,我只是用两天的时间读了一遍这本传世之作,偶尔会合起书本仰头闭目回想一遍书中的情节。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字面含义里。

谨以此记叙第一次看这篇巨作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