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控制自我认知100字左右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案汇总

时间:2023-06-01 19:16:47 作者:曹czj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案篇一

1.知识目标:知道情绪调节的方法,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情绪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调节情绪的方法

情感方面:初一学生,情绪表现不稳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情绪的冲动、两极性明显,常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有时放任的情绪还会影响精神状态,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违反校纪或国法等。因此,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确是当务之急。

认知方面:学生渴望学到调控情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入初中阶段,

学生的生活圈不断扩大。随着生活的逐步扩展,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学校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学生的人际交往圈也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对自我情绪的把握不够,这成为制约学生追求更高、更快发展的瓶颈。因而,学生渴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如情绪)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更好地驾驭自己,掌握一些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免伤害他人。并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以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沸腾的视频——导入:情绪

提问:

1请你形容视频中人们的情绪?

2说说生活的情绪

提问:从哪里看出人们情绪激动?

——情绪的表现、什么是情绪(内心体验)

判断一下词语表达哪一种情绪

怒发冲冠——

眉开眼笑——

泪流满面——

草木皆兵——

(二)游戏:听故事写感受

学生听视频中的故事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随堂提问、点拨。

——情绪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是多样而复杂的。

(三)观看视频《李冰冰获奖感言》

问:请说说李冰冰的情绪

——深刻体会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观看视频《中国男篮群殴来访巴西队》

问:1男篮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2情绪失控会造成什么后果?

——情绪需要调适,情绪可以调适

(五)出谋划策活动

1写出你在实际生活中令你情绪不好或者情绪失控的一件事情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案篇二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的学生,由于独生子女群较多,在家中倍受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较为严重,而他们又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机制。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为以我为中心,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反应强烈,波动性大。因而,我设计了本次课,以在让学生在讨论、比较和活动中了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学会帮助他人消除不良情绪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于铺垫的作用,它为后面的情趣及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做好铺垫和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尊重和关心别人。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调控和渲泄情绪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学会帮助他人消除消极情绪,激发和强化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动机。

3、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二、教学设计理念:

情绪伴随着人的成长过程,学生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也能够比较明确的分辨自己的喜怒哀乐,知道导致情绪产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但相对来讲情绪的调控能力还非常弱,在碰到不良情绪时,往往不明确应该用怎样合理的方法来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不了解情绪是可以随着人的认知评价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事件,由于个体的认知评价的不同,会造成不同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使学生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分组探究 小组合作](25分)

(一)活动一:阅读感悟材料一:《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次赴考不第,以致在后来中举之时,大喜过望,精神失常,狂呼大叫:“我中了!我中了!”材料二:相传,古代楚国大将伍子胥过昭关时,由于过分忧虑和担惊受怕,一夜之间须发皆白。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1)材料反映的情绪如何?结果如何?

(2)你认为他们应该运用哪些方法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并解释说明之。材料一的情绪是“过分高兴”,结果是“喜极而疯”;材料二的情绪是 “过分忧虑和担惊受怕”,结果是“一夜之间须发皆白”。

情绪调节和控制的方法有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解释见课本有关内容。(过渡)不良情绪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和学习进步。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发生过?这是我们第二个活动要研究的内容。

例:1、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我会                               。

2、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我会                               。

3、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我会                               。

5、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我会                               。

6、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心生怨恨;我会                               。

7、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我会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可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

小结: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哭泣渲泄、倾诉渲泄、运动渲泄、书写渲泄。情绪的宣泄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过渡)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

[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10分)

做《同步学习》,分组完成练习题。

[盘点收获 归纳总结] (5分)

小结:在学习了这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案篇三

;

大学生情绪自我管理与调控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 130031)

【摘要】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管理情绪,调节情绪,驾驭情绪,做心境的主人,不仅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需要,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熟的条件。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 管理; 调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9-01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与个体的需要、认知和行为相联系。同时,情绪具有自我保护、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具有直接影响[1]。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情绪的特征、作用,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不仅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自我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必要条件。

1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对行为目标的影响:1979年,心理学家埃普斯顿在《人类情绪的生态学研究》文章中,介绍了他对大学生的自我观念、情绪与行为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他让数百名大学生描述其自我观念发生积极或消极的显著变化时的生活经历,用12点量表表示此事件前、中、后的情绪变化情况,并报告其相应行为、态度和目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积极的行为变化总是有一致的关系[2]。埃普斯顿通过分析大学生被试的自我报告后认为,那些消极体验之后,行为出现积极变化的大学生,在这种体验出现前,其生活是幸福、快乐和充足的,后来发生的消极体验导致他们对价值和长远目标的重新评价,使其变得更加明智、更富于思想和现实感、更少轻浮和脆弱,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的结果减少,积极的结果增大。可见无论何种情绪,都会对大学生的行为目标发生一定的影响。问题在于情绪发生时,要善于因势利导,使之起到强化或促进积极的行为变化的作用。

1.2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总的来说是紧张的。如果大学生不善于适应这种富有竞争性的环境,或对自己期望与要求过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据国外某医学研究者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多愁善、情绪一直不佳、对人妄求或过于拘谨的人,其患病率比活泼开朗、举止大方、情绪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人要高出三倍[3]。

2 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

2.1 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2.1.1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脾气急,有的人则是慢性子,有的人风风火火,也有的人多愁善感。这些都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直接的关系。

2.1.2 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人的情绪表现与其情绪年龄相关。所谓情绪年龄是指一个人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4]。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当一个人的情绪与其应有的情绪表现相符合,即具有相应的情绪年龄。反映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点:其一是情绪反应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认知逻辑水平。其二是表现和调节情绪的方式。例如,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地过度照顾,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滞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

2.1.3 分析把握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婴儿期乃至幼年期,失去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照顾,会给个体带来情绪上的伤害,并在以后的成长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而言,幼年时期或在以后的成长经历中,有比较平和、乐观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学生要比经历过挫折、创伤的学生在情绪上更趋于稳定和积极。

2.2 善于控制情绪

2.2.1 克服冲动:延迟满足:能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绪状态下作出的决定和选择);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倾诉减少冲动情绪)。

2.2.2 克服怒气:认清怒意:学会换位思考;给别人找一个理由;从一数到十;以不攻击对方的方式将不满表达出来;倾听;宽容。

2.3 学会排解负面情绪: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消极情绪必须得到有效地宣泄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的机会,随着挫折的增多,消极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精神宣泄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人为创造出一种情境,表达、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精神宣泄的途径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人倾诉、拿替代品出气、写日记等。

2.4 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2.4.1 不要期望值过高,过分苛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挫折感均来源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苛求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学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间,把目标锁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同时,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必期望值过高,这样,当事物发展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进展时,你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4.2 学会妥协和放弃: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和妥协。否则,就会被这些欲望和目标所累,而失去了人生的洒脱和生活的乐趣。

2.4.3 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安慰也称合理化,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为了维护自尊,减少焦虑,就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增加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的作用。自我安慰又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酸葡萄式和甜柠檬式。酸葡萄式即“酸葡萄”一词源自寓言《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因得不到自己想吃的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根本没法吃。用这个寓言比喻,人们对于自己想要但又得不到的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从而弱化其意义和价值,以起到平衡心态的作用。甜柠檬式即甜柠檬式的自我安慰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某种行为明知不妥,但又不愿意承认,只好找出各种理由来增加行为的合理性,以获得自我安慰,减轻心理压力。

3 讨论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培养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使当代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平,自助与成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侯桂芳,新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 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 叶红梅、王贤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