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时间:2023-08-08 22:33:57 作者:储xy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一

朱光潜先生说过:“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很信服这话,以为朱先生是用极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人生极复杂的道理。人生一世,如草生一秋,是匆匆忙忙的短暂。所有的人,上自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都是这匆匆舞台的演员和看客,常言浮生若梦,过去把这话是当做消极的思想来批判的,其实,谁都明白,人生到底是一出悲剧。无论是天才还是愚饨,到头来都摆脱不了一个毫无二致的结局。有了这样的洞察,人们就会在不免有些苍茫的悲凉中,获得某种顿悟。参透一切苦厄,把身外之物看淡,豁达、潇洒,了无牵挂,无忧而有喜。我理解,这就是“出世”的思想,是指从总体上看,要把世事看淡。

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就确定有点“消极”的味道了。只讲“出世”而不讲“入世”,则对人生的体悟还说不上全面深刻。有了“入世”对于“出世”的加入和融会,就把人的高低、不同的境界区分了出来。

从具体上看,人活着要谋生,要做事,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来不得半点虚妄。太阳每日升起,每日落下,一个人的一生能看到几次日出日落的景致?因此就要珍惜,决不虚度光阴。春花秋月,赏心乐事,酷暑严冬,黾勉苦辛。要每日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有益于人,也有益于自己。积极,有效,把眼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看成盛大的庆典,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不悲观,不厌世,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去。明知愈走愈接近那谁也无法逃避的终点,却始终是坚定地前行。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二

在谦卑之外,若能做到厚道,先一步替人著想、留余地,才真正是跨越做人更高的境界。

曾遭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从公司因跳票濒临倒闭,到如今谷底翻身,称霸台湾精密机械业的台中精机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经营超过50年,第二代接棒经营的台中精机总经理黄明和指出,早年客户多是师徒相传的黑手业,在工厂里待了3年,就能出师自己创业。

黄明和的父亲看这些年轻人在创业初期,难免资金短缺,总会大方地要他们先将设备拿去用,日后慢慢分期付款即可。甚至,有的下游经销商没钱进货,他还会劝他们先把机器拿去卖,先赚了第一笔钱,才能打好基础。

黄明和指出,由於父亲总会替人著想,培养的许多客户都是从第一代祖父辈开始,第二、第三代接手买新的机器,演变成关系深厚的三代交情。其中,还包含夫妻档、兄弟档、父子档。

黄明和回想8年前,受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国产汽车、东隆五金陆续爆发地雷股危机,中部地区许多上市公司都垮了,台中精机也因财务杠杆过度操作,20亿元融资遭银行冻结,顿时陷入困境。

奇妙的是,当遭逢相同命运的同业如杨铁,早已被协力厂商拉白布条、围厂闹上电视新闻,台中精机却显得异常平静。

不仅客户没有抛弃,协力厂照常提供零件,面对同业挖角,台中精机的高层主管没有一个异动,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黄明和心有所感地说,从此他深刻体会到「天助自助者」的道理。

他强调,「自助」两字,就是过去你所积的阴德,对他而言,也就是父亲打下人情的基础,让大家愿意信任,才能赢得东山再起的机会。

人生的做人课,不仅没有文凭,也不可能毕业,连当过英国首相的邱吉尔都承认,自己到了65岁,才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三

《记得你是谁—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中「表里如一」一文指出,所谓「表里如一」,指的是不必为了做人而彻底放弃自己,而是该懂得如何区分私底下与任务时的自我,以维持一种「身分」的平衡。

他认为,你可以在公、私生活中拉上一道纱帘,而非一堵无法穿越的砖墙,以方便随时互通,又能区隔彼此的差异。

一旦懂得角色转换,熟练地穿越这道纱帘,就不必放弃自我,变成双重人格。有趣的是,愈能善用这个方法,愈能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在职场上,因为不背离本性,往往能展现某种个人风采,博得最多信赖。

当你回到私人领域时,你能做你想要的自己,家人与朋友对你真实的回报,更能平衡你在职场的情绪起伏,成为你的后盾。

不管是从「方」到「圆」的琢磨,抑或是「内」「外」自我的转换,为避免过犹不及,究竟分寸该如何拿捏,往往是做人最难的地方。

做人,并不等於要做「滥好人」。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四

第1种状况,叫作「操纵」,这类人想的是自己的益处,占别人便宜,当别人知道吃亏时,就会离你而去。

第2种状况,叫作「退让」,这类人误会好的人际关系是靠让步,所以愿意自己牺牲,让别人占便宜。亏吃多了,久而久之,也会渐渐脱离人群。

第3、第4种分别为双方都倒楣的「两败俱伤」,以及互相拉抬的「双赢」。

别以为当个滥好人,什么都说好,什么都慷慨答应,就能获得好人缘。

台达电子人力资源资深处长倪汇锺回想,过去在飞利浦半导体显示器事业部15年间,叁与不少次决定高端接班人的会议,一字排开的候选名单中,每个都是过关斩将的佼佼者。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五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睿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人对话,让人回味无穷。翻阅刘校长推荐的《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这本书,我深感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精辟;摘录书中寓意深刻的句子,让我对自己这些年来为人处事的态度不停的思索着。

这本书从多层面、多角度地阐述了为人处世的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并通过大量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提炼出成功的做人之道与成事之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旨在帮助读者做好人,成好事,奔向光明未来,成为人生赢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了多少年的诗句,从没深度地去思考过它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原来做人做事相辅相成。三分做事,给了世人以一个有形的框架,让旁人清楚地看到你的是非对错;七分做人,填满空旷的框架,人生才会无懈可击,得到满分。可见做人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职位多大,但是人品出现问题,那么他的人生之中,就会出现下坡,人生的道路越来越窄,事业越做越小。

很喜欢书中第七章“做人的智慧:大智若愚,不怕吃亏”这一章节,读完后让我思绪万千。吃亏是你转运的的开始,吃亏是福,这些话可能很多人颇不以为然,为什么要吃亏?为什么要牺牲我成全你?这样的想法,由此让我们看到了身边一些为利益斤斤计较的人,你我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其实细细斟酌,主动吃点亏可能确实会带来利益上的损失,但是也可能带来友谊,带来信任,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灵上的充实感,这种感受在我担任组长以后深有体会。做人,吃点亏又何妨,收起那颗不愿吃亏的心吧,这样你也能收获成功。但是切记毫无原则的让步与吃亏是不可取的。

“每次都想想下一步棋怎么走”。中国有个成语:“居安思危”,也就是说,人们如果时刻都有忧患意识,在完成事情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么便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如果安于享受,抱着今朝有酒醉的态度生活,那么就有可能真的会招来失败。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无法预测的,即使你现在春风得意,但也不能保证明天也会如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有危机意识,懂得未雨绸缪,为自己的想好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即“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

做人不是一件小事情,凡是过不了做人这一关的人,不论你的地位是高是低,身份是显是微,你的人生事业都会越做越小,人生道路都会越走越窄。学会做事也很重要。如果光会做人,不会做事,只顾八面玲珑,四处讨好,结果是浪费了感情,浪费了精力。

胡雪岩说:“为人处世须要以圆世”为主。在生活中,做事也需圆融通达,方能游刃有余。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想成功,就要给予对方真诚的赞美。说到这里,我要反思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嘴巴很笨的人,有时很想去赞美她人,却不知该怎么说,时间久了也就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搭讪。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赞美对方是一种有效的情感投资,赞美同事会令同事更乐意去帮你,赞美上司会令上司更加器重你。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学会真诚的去赞美对方,从细微处去赞美,肯定对方。

“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做人和做事都不尽相同。但不管结果如何,在做事之前,都先要学会做人,人做好了,事半功倍;事做好了,你才能脱颖而出。所以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我希望我们能够在“做人”上互相宽容、体谅,多一些诚信和仁爱。在做事上严谨、较真,多一些责任感,那样,我们的人生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六

江威娜曾经碰到一位既聪明、学习能力又强的人才,他在同侪中非常突出,本来是江威娜亟欲培养的干部。没想到几次叁与团队合作,他最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享有的资源与利益,而非对团队的贡献。

其次,少了包容的心,若他当上领导者,肯定做不好coaching(教练)的工夫,无法带领团队中的落后者。

「若他一直没有察觉,也不愿意改,即使让他独立作业,因为个性,也会很快遇到任务瓶颈而退出,沦落职场流浪一途,」江威娜断言。

位居高端,若能有不计较的胸襟,除了增加自身的高度,也会感染员工,成为效尤的对象。

当前任教於高雄餐旅学校的前亚都丽致总经理苏国垚,对总裁严长寿就有如此的观感。

一次两人共同出差到夏威夷,投宿的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顶级旅馆哈蕾柯兰妮(halekulani),一路上严长寿如数家珍地对这家旅馆赞不绝口。

check-in后进房,苏国垚被眼前拥有大客厅、大浴室,还有夏威夷绝佳海景的房间所震撼。他念头一转,总裁的房间一定会更惊人。

只见严长寿笑著说:「我已经住过了,你出差很累,这算是慰劳,就好好在里面体验一下。」并坚持让苏国垚连续住了两夜。

即使已退出亚都丽致多年,这段为苏国垚津津乐道的小插曲,在旁人忙著计较的当下,总会出现脑海,让他若有所悟地会心一笑。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七

很多刚进职场的年轻人,仗著聪明才智,总觉得「实力决定一切」,做人不重要。对於不如自己的人,不是当面嗤之以鼻,就是在背后抱怨。

甫接任美商联邦快递公司台湾区总经理一职的朱兴荣,回想11年前,自己就曾经犯了这个「每个聪明人都会犯的错」。

当时从美国念书回来,担任小工程师的他,每天只管窝在自己位置上,按时间完成专案即可,根本无须搭理其他同事,更遑论跨部门的合作。

因为专业表现亮眼,受到当时的总经理陈嘉良(现为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器重,朱兴荣被点名担任一个囊括国内外中高端主管的跨部门专案主持人。

一向是「拼命三郎」的朱兴荣,过去任务有瓶颈,顶多熬夜加班就能过关,没想到这次却栽在一个他眼中,紧要关头只会「推脱」的主管身上。

他记得,当时专案流程出了问题,整个团队必须24小时进驻,体力、压力都不堪负荷,还要召开应变会议。

随即,这位仅两年资历的毛头小子,竟然当著众多高端主管的面,天塌下来也不怕似地甩门而出。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读后感悟 感悟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篇八

无意看到一本书,名叫《三分管人,七分做人》一书,作者罗建华。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从管理之德、管理之道和管理之术三个方面阐述了做人管人的道理。作者引用大量成功与失败的典型事例,提出了“三分管人,七分做人”理念。通过读这本书,自己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结合平常的工作,分享我对这本书的个人见解。

书中引用魏征劝太宗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不可能都是面面俱到的专家,难免存在知识盲点,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在当今社会,个人英雄已逐渐被团队英雄所替代,任何领导者都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将企业持续的做大做强。竞争把团队的作用推到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如何颂扬团队精神、强化协作意识,从而打造强有力的团队已成为一位优秀领导者的必修课。《三分管人七分带人》就是一本告诉领导者如何发挥团队作用,带领下属走向成功的书。该书结合跨国企业经验,融入东方组织的特性,将管理者遇到的管理问题分为团队发展问题、管理者素质问题、管理环境问题等9个大方面,并且深入设计到具体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之中。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实用性的技巧,帮助管理层轻松地解决管人用人、激励机制、团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在团队的构造方面。在团队人员的选用方面,我们大多数的做法,都是选用一些与自己思想、认识、行动相仿的人员作为自己团队的人员,我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团队的和谐,便于工作开展,可以从上到下团结一致的向前进。但是本书却提醒我们单一结构的团队常缺少活性,没有变化就像是死水一潭,在短期内,它能保持自己的力量,但时间一长,它就会变成一潭臭水了。所以在组建团队时,领导者要善于将“异类”纳入自己的怀抱,有必要选择一些连自己也“看不惯”的人到团队中来,保持团队的活力。

书中提到,不少上司有这样的感受,自己与下属相处久了,上下级之间融洽的深了,反倒找不到激活下属积极性的方法,整个团队处于一种惰性的状态——在团队中出现了一种“沉淀层”——就想河床中缓缓沉积的淤泥,难以像流水那样运动起来。很多企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夭折了,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起始之初往往冲劲很大,但随后,它就开始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同时,一种可以称之为“惰性”的企业精神就慢慢萌生了。这种惰性精神与企业的积极进去精神一直在做搏斗,某一,惰性精神占据上风时,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善于运用另类人才,还可以使搅动团队中的“沉淀层”,使团队保持长久的活力。

对于另类人才,书中的观点是“在你的团队里放入一个摘除毒素的“病毒”,让你的团队产生免疫力;把另类的下属放置在可控制的区域内,去除他们的毒性,让他们成为增强团队活力的毒素。

2、在提升员工能力方面。接触的领导,并不是单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力量,并非自己一人鹤立鸡群,而是在自己的手下聚集了一群骁勇善战的将才。因此,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是团队展动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升级员工的能力,也是领导者的责任之一。

书中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员工的能力。在海洋馆里,一条重达9000千克的鲸鱼能跃出水面近7米高,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训练师介绍说,训练方法非常简单。在开始之初,在水中放置一根绳子,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跃过,而鲸鱼每当跃过之后,就会得到奖励。训练师有时赏给它一条鱼或拍拍它的某一个部位,或跟它游戏一翻。就这么简单的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地抬高绳子。每次增加的高度不要过高,让鲸鱼保持跃过的信心。只要有奖励,这只鲸鱼就会一次次地接受训练,渐渐提高到现在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对于一条鲸鱼是如此,对于训练员工,也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做出高难度的动作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难,只需要简单反复的训练;不要强迫下属怎么做,而是要引导下属,并对下属取得的成功即时地鼓励;每次成功之后,增加工作的难度,保持下属有跃过难度的信心。我们每个领导手里都有“一桶鱼”。如果能很好的运用手中的这桶鱼,就会很好的训练员工,让下属发挥出几大的能量,也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

书中观点:在下属取得成绩时,即使赞扬下属,不一定要物质奖励,口头赞扬就能够让下属激动不已;将对下属的赞扬分类,除了涨工资、加奖金、晋职位、评先进这些硬性奖励措施之外,将口头表扬、点头、注视、微笑,甚至于拥抱、握手这些软性奖励措施充分运作起来,让下属感受到他们在上司眼中的份量;将赞扬与工作加码结合起来。每次赞扬下属“你真能干”之后,在他的担子上再加上一铲土,让他工作的份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

3、在化解员工抵制情绪方面。我们提倡工作中要变革要创新,那么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遭到一部分的抵制力量。如何化解这部份抵制力量便成为我们工作的关键。书中介绍了一套“竹子理论”。我们看到,在沿海地区,经过毁灭性的台风扫荡之后,大树被连根拔起,有的树迎风折断,各种残像惨不忍睹,唯有竹林在风暴过后依然屹立在那里,他们似乎只是经过了风雨的洗礼,却变得更加茁壮。为什么竹子具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因为当暴风迎面扑来之时,竹子就会弯曲下来,一旦风暴过去,竹子瞬间就会恢复原位。竹子的这种抵抗方式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它的弯曲让对方的进攻泄了劲,当进攻过去之后,它又恢复了原来的生存状态。这也是我们对付激烈言辞抵抗的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暂时承认对方某些要求的合理性,舒缓一下对方紧张的心情,而不是对对方立即进行全盘的否定或批驳。例如,监理工程师在要求对方加快施工的进度,对方以设备陈旧为由抵制你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工程师如果说“我同意你的看法,设备的确陈旧了些。如果新设备能够立即进场,这件事就用不着我们费劲在这里讨论了”,要比“这些设备怎么陈旧呢,我看还能运转吗!”具有弹性。因为前句,在设备陈旧的问题上他弯了腰,但在进度的问题上,还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例如你要求对方以最快的速度施工,以保证工程的进度要求。然而工人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跟你闹别扭。你可以说,“我可以想象你的状况,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施工的确很困难,但现在要解脱出来也不容易,如果能够加把劲,赶在规定的星期五上午完成,星期五下午你就可以提前两小时回去休息”。这样,在休息时间的问题上,你弯了腰,但在施工速度问题上,你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要求诸如此类的方法,对那些抵制变化或拒绝作出变化者,改革者在某些条件上“弯腰”,在局部利益上“妥协”,换得主流方向上始终保持“抬头”的姿态。

书中观点:在要求下属作出某些改变,而下属多方抵制时,不要将下属的是与非一棍子打死,用开放的心态听一听下属的意见;如果发现下属的意见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勇敢地加以肯定,赞扬他一番,答应他的某些条件,而后,话锋一转,坚持自己要求下属作出改变;在下属激励抵制某些改变时,可以在局部某一个小的方面给下属一点甜头,在他高兴之时,使他统一作出某种变化,已小小的让步促成大方向上的向前推进。

读完此书,我感叹自己的浮躁,惋惜自己的肤浅。本书让我感受了作为中层干部应该努力的方向,对我的管理实践影响很大。今后,我将把它运用到工作实际,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用心与同事相处,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