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政务论文1500字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优秀

时间:2023-05-18 12:27:38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一

;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

摘 要: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具有数据处理复杂多样、数据存储海量、数据分析智能化等特征,论文重点对大数据给电子政务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带来的影响与挑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在线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创新应用

2012年,gartner、idc等多家知名it咨询机构指出,移动互联、byod、云计算、物联网等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这些新技术驱动的应用,使得网络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用户单个数据集达到数以tb(terabyte)计,有的用户甚至已达到pera级(1000tera)。idc最新的报告指出,全球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在2016年将达到2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31.7%,增长速率约为信息通信技术市场整体的7倍。

一、大数据的基本问题厘定

(一)概念

目前对大数据还没有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数据量很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维基百科定义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百度百科定义为: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过多时间和金钱。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ibm从三个基本特性角度来定义大数据,即:“3v”: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也有人认为大数据包括三个要素,即:大分析(big analytic)、大带宽(big bandwidth)和大内容(big content)。

(二)特征

对于大数据时代,目前通常认为有下述四大特征,称为“四v”特征:

(1)量大(volume big)。数据量级已从tb(1012字节)发展至pb乃至z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

(2)多样化(variable type)。数据类型繁多,愈来愈多为网页、图片、视频、图像与位置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3)快速化(velocity fast)。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处理工具亦在快速演进,软件工程及人工智能等均可能介入。

(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 high and low density)。以视频安全监控为例,连续不断的监控流中,有重大价值者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360°全方位视频监控的“死角”处,可能会挖掘出最有价值的图像信息。

(三)价值

(1)利用大数据特征,借助云计算等有效工具,深度挖掘流量与数据价值,可帮助运营商实施好流量经营,减轻管道化风险,发扬“云-管-端”的智能管道的威力。

(2)多业务环境下掌握用户体验效果尤为重要,可从海量用户数据中深度分析、挖掘出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爱好,以实施精准营销及网络优化,掌控数据增值的“金钥匙”。

(3)掌握好大数据的存储、分类、挖掘、快速调用和决策支撑,并应用于企业的日常运营、维护及战略转型中,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持竞争优势的当务之急与重要途径。

(4)充分利用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可帮助找到隐蔽性极强的apt之类的安全威胁,助力信息安全部门找到应对新型安全威胁的有效途径。

(5)通过对公共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利用,可减少欺诈行为及错误数据的负面作用、追收逃税漏税及刺激公共机构生产力等,帮助政府节省开支。例如英国政府即通过此途径节省大约330亿英镑/年。

二、大数据时代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是从分散建设到统一整合的演进过程,包括从各部门、各行业根据不同需求的、各自为政的分散式建设与运用,发展到跨部门、跨业务应用系统、跨领域的集成集合,再发展到以数据为中心形式实现的数据共享的过程”。如今,电子政务已经步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

(一)电子政务的大数据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电子政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政府部门正在尝试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中来,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在线服务等功能的深入发展,用户对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从而推进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电子政务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具备一定的大数据特征。首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规模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用户参与电子政务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这也导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总量的激增。其次,电子政务的数据种类繁多,有电子政务内部公务处理的结构化数据,也有大量的来自于外部用户反馈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最后,随着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深入开展,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政府部门必须根据用户的服务需求做出相应的处理,对大数据量的分析与信息潜在价值的挖掘将不可避免。电子政务的大数据特征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数据处理是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用户信息服务是数据处理效率的具体体现。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第一,重性质性政务信息,轻量化性政务数据。

2008年,我国已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横向连接各部委,纵向连接各省市的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初步整合电子政务网络。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部门介绍、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政府职能、业务介绍5大类,以文本、图片、视频为主的非结构化信息为主,归属为性质性政务信息,主要为社会提供形势与政策的展示。但关于财政收支、税收、海关报关、医疗保险、企业质检等可量化分析以创造社会价值的政务数据,即结构化的数据却不在“阳光”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量化性的政务数据,政府是重储存,轻开放。从反映政府网站页面吸引力的跳出率指标来看,政府网站用户的总体跳出率为63.33%,即有2/3左右的用户来到政府网站之后仅访问一个页面就离开了网站,这反映出当今以性质性为主的政务信息黏度不够,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量化性政务数据才是社会真正急切需要的。

第二,重“一站式”服务,轻“激励型”服务。

“一站式”服务是一种前台式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申请、办证、审批等业务服务,为办理者提供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跨部门的集成便捷服务。我国电子政务将“一站式”服务视为较高层次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却忽视了“激励型”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如同一个工厂,政府提供的是原材料而不是机器,政府应当开放原生态数据以激发社会各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其作为优化决策、预测风险、调节生产的依据,以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我国应对大数据时代创新电子政务的实践。

目前,我国已有60多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构建智慧城市的目标。智慧城市从本质上说就是政府和社会利用大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进行治理政府、治理社会。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杰提交“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目前,我国广州已经走在应对大数据时代进行电子政务创新的前沿。2012年底,广州政府率先启动大数据战略,制定《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并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工商、税务数据实时交换等多方面的实践,为全国应对大数据时代创新电子政务做出了范例。应对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子政务必须推陈出新,紧跟国际潮流积极行动与创新。

三、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创新应用

(一)全面整合政务数据资源

所谓大数据时代的政务数据创新应用,主要指通过创新思维,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数据处理工具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萃取,从中获得知识或洞见,以提升人类认知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并协助加速在科学、工程等领域上发现的步伐。创新政务数据应用,首先必须整合并掌握海累了一些数据,并通过近两年多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空间地理、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作了一些初步的数据挖掘应用尝试;但数据开发利用的水平及程度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和技术的原因,目前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互相独立,没有统一的目录、编码和元数据,散存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既不能够进行交换和共享,也不能挖掘比对产生新的数据。从宏观层面来说,这种状况实际上等于没有数据。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对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加以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并以此为抓手,提高政务数据资源的采集和应用水平,进而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这既是中国各地政府前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也是下一步发展大数据战略的重点。

(二)大力开展数据的再利用

大数据能释放出信息的无限价值,大部分的信息价值来自二级用途,即潜在价值,而不是我们所习惯认为的基本用途。因此,要加强对已经实现了基本用途或首要价值之后的数据的二次或多次开发利用。如国土规划部门的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统计部门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公安部门的人口基础数据、工商部门的企业法人数据、主流媒体的舆情信息数据、通信运营商掌握的用户登记和使用信息数据、物流企业的海量环节数据等,都具有多次开发和深入挖掘的价值。应在现有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关注相关关系”的分析方法,寻找新的“金矿”,挖掘数据使用的新价值。

(三)不断推动数据的扩展应用

随着需求的发展,同一数据库可发展出在设计之初并未想到的多种用途。如公安部门的城市视频数据,不仅可用于城市安全监控,还可扩展用于市容管理、环境监控、交通疏导、远程指挥和决策等。通过分析工商部门的企业数据库和人社部门医保定点药店的对账数据,可以为税务部门提供防治偷逃税的相关线索和依据,为加强城市税收管理作出贡献。

(四)努力拓展“数据废气”的应用价值

“数据废气”是人们使用信息系统进行在线交互的副产品,主要指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数字轨迹。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高频抓取网民在网上的各种行为和信息,还可以从浏览页面类型、停留页面时间、鼠标停留位置、输入拼写错误等“数据废气”中抓取数据,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舆情热点、焦点问题的分析和研判,拓展并深化当前的舆情监测和分析工作,使政府及时获知民意、改善管理水平、丰富服务内容,建立起政府和群众适时沟通的渠道。

(五)加强大数据控制管理

大数据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海量数据存储和信息分析萃取手段的进步,保护信息安全的难度日益增高。在大数据时代,不论告知与许可,还是模糊化和匿名,这三大传统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都将失效,存在着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增高和数据保护难度加大等消极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应用和管理同步、开放和管控并重的原则,在促进大数据时代市场良性竞争的同时切实保护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新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3.

[2]蔡立辉.电子政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8.

相关热词搜索:;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二

网络安全在电子政务系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规避电子政务发展瓶颈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在对系统平台进行操控过程中应注重从系统安全风险、应用安全风险等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进行设计、应用,同时建构统一化安全管理平台,规避系统故障等问题的凸显,影响到政务信息安全保护。本文从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需求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网络安全的具体应用,旨在推动政府竞争力的提升。

电子政务,即各级机关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打造分层结构、集中管理网络管理环境,且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由“功能单一”向“综合政务网”转变,从而提升整体政府服务水平,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与公众间的互动性,并营造双向信息交流环境,有效应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木马程序等网络安全问题。以下就是对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政府机构职能效用的有效发挥提供有利参考。

1.1网络安全需求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基于垃圾邮件攻击、网络蠕虫、黑客攻击、网络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影响下,降低了服务质量。为此,当代政务系统针对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网络安全需求:第一,网络信息安全,即在电子政务系统操控过程中为了规避政务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凸显,要求管理人员在实践信息管理过程中应从信息分级保护、信息保密、身份鉴别、网络信息访问权限控制等角度出发,对可用性网络信息实施管理,打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使用环境;第二,管理控制安全。即由于电子政务网络系统需与internet连接,因而在内部局域网、外部局域网管理过程中,应设置隔离措施,同时针对每个局域网用户设定访问限定资源,并针对用户身份进行双向认证,由此规避黑客攻击等问题的凸显。而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亦需针对关键应用信息进行加密,且配置网络监控中心,实时掌控恶意攻击现象,并做出及时响应;第三,统一管理全网,即为了降低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要求当代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制定vlan划分计划,且针对通信线路、访问控制体系、网络功能模块等实施统一管理,规避非法截获等安全问题[1]。

1.2网络安全风险

(1)系统安全风险。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unix、windows、netware等操作系统本身存有安全隐患问题,因而网络侵袭者在对系统进行操控过程中,可借助系统漏洞,登录服务器或破解静态口令身份验证密码,访问服务器信息,造成政务信息泄露问题。同时,在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从而未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且缺乏硬件服务器等安全评定环节,继而诱发了系统安全风险。此外,基于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运行的基础上,侵袭者通常在公用网上搭线窃取口令字,同时冒充管理人员,向系统内部局域网直入嗅探程序,从而截获口令字,获取网络管理权限,造成电子政务系统信息损失。为此,为了规避信息截获等网络安全问题的凸显,要求管理人员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针对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安全性进行检测,且健全登录过程认证环节,打造良好的电子政务系统服务空间,满足系统运行条件,同时实现对登陆者操作的.严格把控。(2)应用安全风险。电子政务系统网络运行中应用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资源共享风险,即各级政府机构在网络办公环境下,为了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注重运用网络平台共享机关机构组成、政务新闻、政务管理程序等信息。而若某工作人员将政务信息存储于硬盘中,将基于缺少访问控制手段的基础上,造成信息窃取行为;第二,电子邮件风险,即某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政务信息,将特洛伊木马、病毒等程序植入到邮件中,并发送至电子政务系统,从而通过程序跟踪,威胁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性。为此,管理人员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操控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强调对垃圾邮件的及时清理[2];第三,用户使用风险,即在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构过程中,为了规避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设置了“用户名+口令”身份认证,但由于部分用户缺乏安全意识,继而将生日、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作为口令字,从而遭到非法用户窃取,引发政务信息泄露或攻击事件。为此,在系统操控过程中应针对此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

2.1系统安全

在电子政务系统应用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网络运行空间,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融合防火墙隔离、vlan划分、ha和负载均衡、动态路由等技术,并在电子政务网络结构部署过程中,将功能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网结构,同时合理布设出入口,并实时清理故障清单,从根本上规避网络安全风险问题。同时,在操作系统安全设置过程中,应针对安全配置安全性进行检测,并限定etc/host、passwd、shadow、group、sam、lmhost等关键文件使用权限,且加强“用户名+口令”身份认证设置的复杂性,避免操作风险的凸显[3]。此外,在电子政务系统操控过程中,为了确保系统安全性,亦应针对系统运行状况做好打补丁操作环节,并及时升级网络配置,营造安全、稳定的系统运行空间。

2.2访问控制

在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安全应用过程中加强访问控制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管理人员在系统操控过程中应结合政务信息的特殊性,建构《用户授权实施细则》、《口令字及账户管理规范》等条例,并严格遵从管理制度要求,实现对网络环境的有效操控。同时,在网络出入口等网络内部环境操控过程中,应设置防火墙设备。例如,在switch、router安全网络域连接过程中,即需在二者间设置防火墙,继而利用防火墙ip、tcp信息过滤功能,如,拒绝、允许、监测等,对政务信息形成保护,同时在网络入侵行为发生时,及时发出警告信号,且针对用户身份进行s/key的验证,达到网络访问控制目的[4]。其次,在网络访问控制作业环节开展过程中,为了规避电子政务网内部服务器、www、mail等攻击现象,应注重应用防火墙应用代理功能,对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防控。

2.3数据保护

电子政务数据属于机密性信息,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规避数据泄露问题的凸显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扩大对《上网数据的审批规定》、《数据管理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宣传,同时在pc机管理过程中,增设文件加密系统,并对访问者进行限制,最终实现对数据的高效保护。其次,在对sybase等通用数据库进行保护过程中,应增设访问/存取控制手段,同时完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密码机制、文件管理等功能模块,从而通过角色控制、强制控制等方法,对数据形成双层保护,并加强假冒、泄露、篡改等现象的管理,保障系统网络安全性[5]。再次,在政务数据使用、传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服务器内容完整性,例如,www服务器、ftp、dns服务器等发布信息,满足政务信息使用需求,同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综上可知,传统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信息截获、信息泄露等问题,影响到了各级政府机关服务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问题的有效处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从数据保护、访问控制、系统安全等角度入手,对政务系统网络环境形成保护,满足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应用需求。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会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xx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代表xx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xx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报告有四个特点:第一,旗帜鲜明。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主题明确。集中体现为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报告全文贯穿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第三,富有创新。

党的报告有两大主要创新:其一,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二,对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第四,积极务实。报告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致力于研究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部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按照 “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快推进在报告中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建设这六大任务所要解决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随着这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逐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

通过历史的实践证明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史实践更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明确。党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要在党的xx大、xx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满怀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贯彻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胡代表xx届中央委员会向本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经过代表大会修改完善,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要认真研读党的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报告和党章,学在党的xx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在平时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学、反复学、深入学、联系思想实际学、结合实际工作学,切实把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首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作为一名文科生,我需要多学习一些人文科学,调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另外,我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认为素养,由于信息的开放,网络的发达,各种言论,好的不好的都会在网络上出现,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必须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单单是让自己不被良莠不齐的信息所误导,也要引导正确引导其他同学。

另外在报告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我们青年人提出的希望,希望年轻的同志们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成长。确实是这样的,作为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必须要扎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然后用自己的所学去汇报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境界决定思维,思维引领行动。所以我们要树立大局观,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且我相信只要居安思危,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一定会承续无数先辈所开创的伟大基业,更加奋发有为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走向新的胜利!

一、当前网路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一)主要大国加紧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战略

美国首次将网络安全置于恐怖主义之前,列为美战略安全最突出问题。美国虽网络实力超强,但对网络的依赖也最大,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网络攻击多重威胁,因此在以网络为抓手全面巩固其政治、军事、经济霸权的同时,也对包括我国在内主要国家网络能力发展日益焦虑。奥巴马上任不到4个月,就将网络战争视为“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承认网络战争“从理论走向实战”。美国相继发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网络空间政策报告》、《国家网络作战军事战略》等政策文件,将网络空间治理重点“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从被动防御转向武力报复”以构建全球网络霸权。美国又启动“大数据研发计划” 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视数据主权为继边防、海防、空防后的又一大国博弈空间。英、法、德也分别出台了《新版英国网络安全战略》、《信息系统防御和安全战略白皮书》、《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等报告,明确将把网络空间威胁列为国家生存发展所面临的“第一层级”威胁和“核心挑战”网络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视网络攻防建设与陆、海、空三军建设同等重要。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北约网络防务中心也发布了《网络战适用国际法手册》,该手册是国际上首个就网络战适用国际法问题做出规范的文件,标志着网络战日益从“概念”走向“现实”,反映出网络安全正逐步上升为西方核心安全关切。

(二)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明显加快

美、英、德、俄、日、韩、印、澳等国相继组建网络部队,纷纷成立“网络司令部”或“网军”,加强信息战研究和投入,研究信息战战法和战略,研发的高破坏性“网络武器”已达千种之多,信息战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我牵制遏制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我国面临的信息战威胁趋于上升。美国是网络战的先行者,在网络空间谋求压倒性军事优势,实现制网谋霸。美军网络司令部人数为8.87万人,通过启动“国家网络靶场”项目多次举行网络战演习,并注意在常规联合军演中注入网络战元素。美国还定期邀请英、法、韩等国参与“网络风暴”演习,加强多国间信息共享和危机联合处置能力。韩国组建200人组成的国防情报本部网络司令部。印度国防部拟在20xx年前组建7个信息战旅和19个信息战营。日本提出建立以应对网络攻击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并培养相关人才。此外,各国网络战策略也正发生由守转攻的变化,出现将网络攻击视为武装攻击的趋向。北约出台的《网络战适用国际法手册》明确提出网络战在现实中可能产生与实战相似的效果,并不因为发生在互联网上就不是战争,国际法同样适用于网络战。美日等国已明确表示将推进攻击型网络部队建设,必要时发动网络战争。值得关注的是,美、俄己开始发展“先发制人”的网络刺探与反制能力,强化网络战攻击手段,以实现“以攻代防”、“以攻促防”网络空间的攻防对抗更趋复杂严峻。

(三)围绕网络规则的国际斗争加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出于政治需要,把网络变成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人为地夸大网络空间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引入“基本人权”概念,鼓吹“网络自由”、“人权”高于“主权”,借此否定国家“网络主权”。他们宣称现有国际法原则可适用网络空间,没有必要制定新准则,反对设立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大力阻止由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介入互联网治理,声称监管网络有损言论自由,将削弱和抹杀技术创新,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坚持网络规则应以由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消费者等组成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共同制定,强调行业自律,真正实现互联网自由、开放、无界和安全。美国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就强调要力推美国网络“法治”观,互联网使用应顾及“法治、人权、基本自由和保护知识产权”,美国首先要同“立场相近国家”进行协调,确立舆论主导权,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国际合作,最终确立新的规则,以争夺“网络治理”的主导权和绝对控制权。为此,他们竭力推动各方加入欧盟的《网络犯罪公约》和“伦敦进程”等机制,企图在联合国框架外建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体系,来削弱甚至取代联合国主导的互联网治理论坛。

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和控制,担忧网络监管不力可能破坏本国社会安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坚持政府对网络空间拥有管辖权,关注滥用言论自由特别是网络言论自由损害他人权力和尊严。呼吁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网络国际治理机制,强调发挥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主导作用。中、俄及非洲、阿拉伯国家成功推动20xx年国际电联国际电信世界大会将互联网发展、接入权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纳入新修订的《国际电信规则》及有关决议,尽管美国及一些欧盟国家拒绝签署,但该规则对今后的互联网治理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总之,互联网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利益相互交织,已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

围绕网络安全问题,各主要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网络国际治理领域的斗争,也势将成为继气候变化之后以一个各国利益激烈博弈的新战场,其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将更加突出。同时也要看到,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具有全球性质,各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国际社会对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也有普遍认识。围绕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联合国、欧盟、20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5国等多边合作及美与中俄印、中英等双边“基层”对话趋于活跃,反映了各国携手共同有效应对具有合作的巨大空间。

二、维护我国网络安全之对策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升温使我国信息网络管理与运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近40%,博客用户超过2.94亿,微博用户超过3亿,20xx年就有5.13亿网民和8.59亿手机用户,是全球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20xx年我国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将达到6.3亿人。网民中年轻人占比高,20岁以下超过35%。但网络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网络立法尚处起步阶段,有关法规条文不够明确。网络监管机制缺乏统筹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多是“分兵把守、各自为战”的信息安全防控思路已不适应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新变化。硬件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监管技术有限,专职从事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管的力量也严重不足,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和切实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形成,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工作亟待加强,我国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到国外遏制与渗透,华为与思科、摩托罗拉之间的残酷竞争就是明证。

摩托罗拉曾在20xx年7月突然在美国控告中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盗窃其商业秘密,半年后华为反击,起诉摩托罗拉,理由同样是知识产权遭侵害,旨在阻止摩托罗拉非法向诺基亚西门子网络转移华为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最后双方已达成和解,也证明之前所有有关华为侵权的指控毫无根据。华为经过与思科、摩托罗拉多年的斗争,终于学会了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涉及我国战略安全和综合安全的重大课题,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利益冲突愈加激烈。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也要看到网络安全问题存在转“危”为“机”的空间,化挑战为机遇,加强战略谋划,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维护我国网络安全。

2页,当前第212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四

二、题名

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题名应使读者理解到该文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题名语意未尽,确有必要补充说明其特定内容时,可以用副题名进一步具体说明。

三、摘要

四、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是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以3~5个词为宜,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1.专著标引项顺序号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选择项,一般为译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选择项,指引用专著中文献所在页码)示例:[1]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0[2]施瓦尔贝项目管理[m].邓世忠,译.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5专著的文献类型标志为“m”。外国人名先著录完整的姓,空一格之后著录名的首字母(大写),多个名之间均空一格。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标引项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期刊名,年,卷(期):页码示例:[3]池天河,张新,赵小锋,等.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以“数字福建”为例[j].测绘科学,2006,(02):期刊的文献类型标志为“j”。3个以下著者,全部著录,著者之间用“,”间隔;3个以上著者,只著录前3位,每位著者之后均加“,”,最后以“等.”结束著者项的著录。

3.报纸中析出的文献标引顺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报纸名,年-月-日(版次)示例:[4]胡谋.“电子眼”让老百姓更放心[n].^v^,2006-12-12(9)报纸的文献类型标志为“n”。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五

;

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论文题目: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班级:1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姓名:陈玲学号:2010110405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摘要】电子商务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而产生在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是新世纪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诱人发展前景的新市场。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科技经济领域的进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相互融合将日益明显。作为各自成功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发展概念引言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商务可以更好地为其发展带来良好的基础,这一过程是电子商务向着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在web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2.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一门集商务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兴的交叉学科。电子商务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社会的商务模式,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电子商务与电子业务是两个不同概念。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商业企业,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包括电子商情,电子广告,电子交易,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电子银行等。而电子业务(electronic business,简称eb)是指社会各行各业各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它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军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电子公务,电子家务等。

第二,电子商务是一种最先进的由信息技术支撑的交易方式,是整个交易活动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过程。其中电子工具是指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包括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电子技术是指处理,传递,交换和获得数据的多技术集合。电子商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交易活动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第三,电子商务是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电子商务又称为"24×365交易方式",它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实时地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需求量,发展状况及买卖双方的详细情况,从而使买卖双方能够更方便地研究市场,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第四,电子商务不等于商务电子化。真正的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企业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当然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关键环节),也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包括企业后台在内的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和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就是说,建立在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通过电子手段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等环节实行全方位控制的电子手段管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第五,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系统,这个系统是由internet信息系统,交易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中介机构(包括银行,认证机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经济管理部门),实物配送和交易环境(包括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结的有机体系。2.2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并非新兴之物,早在1839年电报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运用电子进行商务活动。随后,电子数据交换(edi)在商业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商业贸易的效率和效益。但是对商业贸易活动产生革命性影响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电子商务走到今天,其发展模式已经开始转向b2b。显然,相比于b2c,b2b电子商务利润最高,这没错,但同时,这也是挑战最大、难度最强的崭新模式。根据预测,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在2004年将是去年的50倍,而b2b市场销售额会占7%。祖国大陆企业数量为5000万家,域名22220个,b2b电子商务市场广阔,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大量的服务和赢利渠道还处于空白状态。电子商务不仅是企业建网站,宣传企业产品及形象;也不是简单的网上购物。真正的电子商务应该是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处理,说穿了就是信息流的高效管理、增值运用。商务中国在开发的每个栏目力求帮助企业在客户及供应商之间建立信息共享、高速流动,改变商贸传统运作方式,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虚拟商业网进行交易。

本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式是外贸部门的edi系统、商业部门的商场信息系统以及制造业的mrpⅱ系统。这些系统的成功,主要是解决了过去手工作业的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而国外在这一阶段比较成功的一些例子是制造业的cals系统、流通业的edi和金融业的电子商务系统。这些系统的最大的特点都是在于企业之间的协作。1996年,日本将三菱汽车、日本电装等汽车公司和部件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v-cals联合体”。它们的目标不仅是将新车的开发周期缩短一半,而且要将各种部件调拨活动的信息、cad设计信息、各种冲突、噪音试验信息等构成共享数据库,从而形成一个多企业的有机联合体。

3、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动态3、1人工智能概念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 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因之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可见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 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具体目标也自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它一方面不断获得新的进展,一方面又转向更有意义、更加困难的目标。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 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3、2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来看,大致分为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及发展时期3个阶段。孕育时期: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冷落: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通用问题s求解程序、lisp表处理语言等。但由于消解法推理能力的有限,以及机器翻译等的失败,使人工智能走入了低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忽视知识重要性。形成时期:0年代末到70年代,专家系统出现,使人工智能研究出现新高潮。

dendral化质谱分析系统、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prospectior探矿系统、hearsay-ii语音理解系统等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人工智能引向了实用化。并且,1969年成立了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ijcai)。发展时期:80年代,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1982年开始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即”知识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kips”,其目的是使逻辑推理达到数值运算那么快。虽然此计划最终失败,但它的开展形成了一股研究人工智能的热潮。4、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和程序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技术,因此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在电子商务中也多有应用。4.1、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把分布在网络中不同信息孤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起,存储在一个单一的集成关系型数据库中。利用这种集成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对信息进行访问,还可以使决策人员对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获得事物发展的趋势。

数据仓库有两大优点:一是不必重新编制输入(事务)处理系统就能够建立一个结构化的环境,将输出(决策支持)处理移入新环境(数据仓库)中;二是数据仓库建立概念模式(逻辑数据模型)、内部模式(历史文件)和外部模式(数据仓库)的三模式环境。其中历史文件中的“多对多”(m﹡n)维护关系可以简化为三模式环境下的多个“一对多”(m*n)关系。本文来自微传网:4.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dm. data mining)和数据库知识发现(kdd. kw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 base)是随着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名的。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信息总量不断增加,更迫切地需要有效的信息分析工具,以便能发现大量商业数据间隐藏的依赖关系,从而抽取有用的信息或知识,指导商业决策。过去只有简单的数据统计技术,还未达到成为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因此,在数据生成和数据理解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dm和kdd就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分析技术,旨在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隐藏的预测性信息,构建高校的数据仓库,发掘数据间潜在的模式,以便于用理解和观察的形式反映给用户,从而为企业做出前瞻的,基于知识的决策参考意见。

dm与kdd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超大规模数据库和高维数据;数据丢失;变化中的数据和知识;模式的易懂性;非标准格式数据;多媒体数据以及面向对象数据的处理;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网络与分布式环境下的kdd问题等。4.3生物认证技术目前,许多磁卡、存单大都是用密码来进行安全保障的,一旦密码泄漏,也就不安全了。

在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将得到急速的发展,对安全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而带动了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领域——生物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认证技术是指利用人体某一具有特征的部位,或个人的习惯,如指纹、掌纹、手形、网膜、虹膜、脸形、声纹及笔迹等来识别人们的身份的技术。这种识别技术与磁卡式的靠持有物认证的方法和密码式的靠知识认证的方法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不会丢失、被盗和被伪造。

生物认证技术作为一种准确、快速和高效的身份认证方法,正应用于如银行、海关、医疗保险、重要通道控制、信息网络安全等领域。这是一项集现代化生物科技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高科技实用项目。微软公司宣布将把生物认证技术添加到自己的视窗操作系统中,这对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5、结束语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实例,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的论述。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两者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相互融合将更加密切。参考文献:[1] 电子商务基础.杨树根,张勇.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2]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原书第2版)[m].,韩家炜堪博著范明孟小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金聪,郭京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 电子商务基础教程.兰宜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热词搜索:;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六

电子政务是电子商务核心机制在政务上的运用和对传统政务的改造。以下是电子政务与商务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五大应用领域中分别被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它们在信息网络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与政务两个不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各种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四是企业对政府机构(b2g)的电子商务。

1.2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政府部门内部(g2e)的电子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g2g)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g2b)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与公众(g2c)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以上基本概念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主体的经济效益。从一开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就相互关联,之间有着交叉的应用领域(b2g或是g2b)。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电子政务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它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发展是辨证的统一。

2.1 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撑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一方面其发展有助于巩固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为政府对企业的政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电子密钥,电子认证系统的开发,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这些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为电子政务所利用。另外,伴随电子商务活动建立的法律法规等,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保障。

2.2 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上,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些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应用或移植于电子政务。

21世纪,随着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不但要求当地政府具有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要介入电子商务,参与有关的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

3.1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经济交易领域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是大型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也容易实现,并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目前,政府进行网上采购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开展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如果有效的`将电子商务引入到这个活动中,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交易的发展。这种利益引导比理论劝导更直接、更有效。所以为了推进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政府应该采用网上采购,以此来带动企业的网上采购。

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电子政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等。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之外,它会成为internet与intranet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开展后,也能推进公众网上采购行为的发生,继而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

3.3 电子政务对企业电子商务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带动了我国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一方面,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得政策信息,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政府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

3.4 电子政务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同时它也具有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关系界定如果不清楚,企业就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过在电子政务的支撑下,不仅获得许多免费而及时的企业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

总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实现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不仅企业电子商务,且政府电子政务均能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七

1.1高校对电子政务的重视不够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有限,不愿意将过多的资金放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导致网络终端过少、计算机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网络服务器时常超载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电子政务不能迅速全面地推广。第二就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导致了对于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不能进行很好的管理。网络信息公布的数量过少,且不能及时更新;在线服务不能充分发挥。第三就是建设电子政务的科技水平过低。电子政务虽然已经初有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由于部分高校自身科技水平的相对低下,且不能很好地进行提高,导致了其电子政务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高校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且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了电子政务各个环节的水平不齐,不能很好配合,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速度。

1.2“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应用软件技术都是由不同的开发商提供的,导致了其不能很好地进行相互使用操作。由于高校间及其部门间所使用电子政务的建设规划、信息、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各不相同,所以高校间或者部门间就难以进行资料、信息和数据之间的交流。这就使得信息处在各自孤立的系统框架下,不能真正实现教育信息的互相交流和使用,导致“孤岛”现象的普遍存在。

1.3受到安全问题的'挑战

高校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在开发系统的时候只考虑实际需求,忽视了安全问题,所以高校电子政务系统要经常遭受各种各样的病毒冲击,直接导致了高校内部重要信息数据丢失。而由于缺少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水平低下,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和防范不足,导致了人为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

2.1制定统一的科学规划

为了更好地保障和促进高校间的信息交流,要对高校电子政务的建立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和领导体系,集中本校的优质资源,完成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工作。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确保能够建立适合本校应用的电子政务系统。

2.2加强网络管理安全

政府要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工作,严厉打击网络进行病毒等非法活动。高校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措施。研究和安装新型的杀毒软件,增加对病毒信息的排查,建立数据信息备份系统等,以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使用和重大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存。

2.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学校的工作人员的自动化办公技能的培训,使其能熟练地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加强对学校的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改变其工作作风和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高校大力推广电子政务,对加强高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增强高校间的联系交流,减少高校的成本开支,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的共享,提高高校的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所以说,推行电子政务是高校同现代信息化社会接轨的重大举措。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八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论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2、试论世界电子政务鸿沟

3、试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5、论我国电子政务动作模式弊端

6、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7、试论电子政务业务模式内在联系性

8、论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10、试论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层与公众服务层的关联性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九

;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并必然导致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论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以当前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状况为背景,以毕节地区为例研究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化条件下电子政务建设所遇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电子政务 信息化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近年来,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门户网站,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多数省市级政府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联机处理,以互联网为依托向企业和公众提供各种便捷服务,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但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电子政务信息化程度还是低于东部,主要表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沿海地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互联网普及率及网民规模都落后于东部地区。

毕节地区公众信息网大部分是近两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且都属于虚拟主机模式,电子政务处于起步尝试阶段。二oo二年初,新利商务网络公司初建伊始,就与地区行署联系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信息网,得到了行署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二oo四年与毕节市人民政府联系建成开通毕节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树立了毕节地区对外宣传、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填补了对外宣传中的一项空白,建成了利用现代科技宣传毕节、介绍毕节的宣传平台和正式的权威性窗口,使“让毕节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毕节”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欢迎。随后几年来,新利商务网络公司继续坚持通过重点抓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应用,进而带动和推进电子政务全面发展的思路,在地区的电子政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滚动发展的道路。现已建成开通各级政府部门网站百分之八十以上,工作小有成效,这将对今后五年毕节地区信息化推进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政务内网、外网和政府公众网站(“二网一站”)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架构,要实现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建设“要改善政府对公众和社会的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对社会的监管能力”两大目标,政府公众网站作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应用的直接服务公网,其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毕节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中,仍应以公众网站的建设和应用为重为先,通过网站的应用带动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建设,注重提高网站的普及和应用水平。

2.毕节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

2.1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府电子政务将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没有认识到不施行电子政务将面临落后和淘汰的险境,大多数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计算机化,电子政务等同于简单的政府上网。殊不知这些仅仅是电子政务的初级阶段,而远远不是电子政务的全部内涵。这些集中地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2.2全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能很好的协调。

2.3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力量十分薄弱

目前,全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市场荒疏,人才外流,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各地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除忙于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外,再无力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全区专业人才一方面缺乏,另一方面又各自为阵、分散作业,仅有的人才资源没有充分整合起来发挥作用。因此,人才严重匮乏是阻碍全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4政府部门重硬件轻软件

全区政府部门都购置了一定的硬件设备,也搭建了基础网络平台,但没有进行深入的应用,更没有在软件上进行投资。计算机有了,也能上网了,结果只是成为简单的上网查看新闻的工具或简单的文字处理机,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只是用来上网聊qq。忽略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5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甚至成为“死网”

政府公众信息网站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志。而毕节地区许多网站不为应用而建设,只为建网而建网,不注重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建成后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应用和运行保障机制,网站数据长期不更新,新闻不新,数据不灵,变成“死网”,有的网站甚至在市民访问时无法打开,影响政府的网上形象。

3.毕节地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

3.1加强毕节地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

切实发挥地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对全区政府系统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职能,理顺地区政府系统各有关信息部门的职责关系,特别是搞好分工协作。按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按“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展政府公众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

依托西部大开发契机,依靠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和自身努力,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政府网站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因此要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共建、合办和协作的新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和运行资金,保障网站的长期运行。

3.3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各部门要按照“严格管理、严密防范、安全保密、方便工作”的原则,增强保密意识,在建设中要把安全保密工作作为电子政务技术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期规划,同期建设,建设完整的安全保密体系,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可靠。

3.4政府及社会信息查询资料尽量做到详细

努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服务内容要极其详尽,居民想要的信息应有尽有,网上信息更新快,确保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电子政务是社会经济化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建设“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转型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到政府管理职能与效率方面,电子政务系统可以使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从重复性的繁杂劳动中脱身出来,有时间进行学习或再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更充分地利用工作人员宝贵的知识资源和技能。新时期新形势对政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其次,要求政府动作的高效化;再次,要求政府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而电子政务则是政府管理手段信息化的首选。因此我们应运用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的失败率相当高,只有把电子政务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并在评估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同时加强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3]袁振华.电子政务.北京:中国致公党出版社.2001.

[5]和段琪. 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对策思考. 理论前沿 . 2002,(07)

[6]冯旭平. 西部地区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场现代化 , 2007,(25)

相关热词搜索:;

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创新运用研究篇十

;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为此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的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1 电子商务的概述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1.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英文是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国网络营销网” ti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