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味高中优秀

时间:2023-06-29 15:22:33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年味高中优秀篇一

二月十四日。放假。收东西。回家。

回家的路上,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透过蒙蒙烟雨,我看见深巷中的大红灯笼扑闪着眼睛,我看见饭店门口张贴出了“年夜饭”的字样,霓虹灯下的城市,无一处不体现着繁华与喧闹,我突然意识到,新年就要到了。

记忆中的春节如此浮现。

春节在记忆中是人多的,喧闹的,也是幸福快乐的;分离一年的亲人们又重新聚在父母身边,岁月的流逝可抵挡不住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月十八日,大年夜,也是这年的最后一天。

早晨的太阳照在了脸上,也照亮了整间屋子。这几天休息的好,因此,看到雨过天晴后窗下的一片翠绿时,心情也愈加晴朗起来。吃过早饭,一条短信映入眼帘:今年过年虽不能一聚,但一家人心连心,祝你们一家新年快乐,丫头明年高考一定能考好!这是舅舅发来的祝福,温暖的话语,似把我又带回了他们身边。

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吃年夜饭。妈妈感叹一句,“现在老家可热闹吧。”在周围炮竹声的洗礼中,我似乎咀嚼出了真正的年味,那就是一份亲情的枢纽,那就是一份“一家人”的喜悦!今年,我们一家也可与家中亲戚“千里共婵娟”,共同吟诵着“炮竹声中一岁除”的意蕴。

我开始期待十二点各地天空上绽放的烟花。

最新年味高中优秀篇二

夜,深了,天空静如一片黑色的海,只是今晚,不见泛起一丝涟漪。

夜幕,寂寥,自宅,案前,零点,除夕。

灯火通明,祖孙齐聚。鞭炮,电视,零点,除夕。

这是多少年前的一个夜晚。那时我好像还没上初中。家中六口—祖辈两人,父辈两人,还有我和表哥。大家围在一张小茶几周围,看着春晚,爸爸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双手互搏,左右开弓,忙得不可开交;爷爷奶奶好像在看着电视,但每次我视线落向他们,总会目光相交;妈妈一边对抗着窗外的鞭炮声,一边聚精会神地望着电视,生怕错过些什么。而我则和哥哥玩着卡牌游戏。不大的房间里,时不时响起或沉或腻或尖锐的笑声。

零点半,大年初一。

一家三口,新居,高楼,烟花,雪,零点,除夕。

这大概是三年前,还是四年前?刚搬家到闹市区的第一个大年夜,天空飞下朵朵雪花,使这夜更增情趣。小区里好像不让放鞭炮,于是一家三口移驾到楼顶天台赏夜。这里视野极好,踮起脚,旋转一周,全是红黄冲天炮与天幕的热吻。我好像站在世界的中心。花火,像是给这一家三口的礼赞。在地上掬一捧积雪,向天空抛撒,冰晶映着黄白灯光,在我周围闪烁。冲父母笑了笑,父母也回望我微笑。长吸一口凉气,没有闻到那熟悉的气味,但是有淡淡的惊喜与甜蜜飘进心间。

大概已经零点三十了,雪越下越大,我们赶紧缩回家,赶在万花火丛凋谢之前,把最美的一幕印在脑海。

青春,拼搏,作业,高考,一百天,零点三十,大年初一。

昨天一大早,听着父母仿佛无尽的嘱托,目送他们离家,今年,我不回老家了。只有我一个人看家。合上作业,想看看时间,突然想起因懒得与同学互发祝福短信,防止你来我往不可开交,我提前将手机关机了。陷进被窝,鼻腔里充斥着洗发香波与有助睡眠的薰衣草味道。今晚就不熬夜了吧!在这令人放松的香气中,我感到,这也是过年才有的享受,也是一种年味吧!

最新年味高中优秀篇三

年末是一年的结束,也就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最初大全家团聚的习俗也渐渐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网络,我们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远处的朋友与亲人,团聚也并不像是以往那么困难。

我想,这大概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吧!

这十几个我经历的春节似乎都大同小异,我早已忘记自己亲手接到第一份红包的喜悦,也已经不记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记住,留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他们选择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却只顾着用手机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着最终的年夜饭。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与其说是过节,倒不如说是一个家庭聚会。除了红包以外,好想再也没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发现我好像是忽略了什么。

到了年夜饭,一家人,不论多忙,都围在桌子的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或调侃,或感慨,回顾着逝去的一年,展望着新的一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幸福与喜悦。

这就是过年。

在我看来,过年,因人而异,并不在于延续了多少传统,关键就是团圆的喜悦与真诚。因为有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不论多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也许传统已被大多数人淡忘,但这份情却一直传递了下来,感染者每一个人。

这就是年味。

过年时,往日繁华的街上已经没有几个人。大街上的景象远不如圣诞节之类的其他节日热闹,但,大家都已回到各自家中,体会着家的温暖,享受这属于自己的独特年味。

贴服字,写春联,送红包,团聚……这样的传统习俗往往生活中还是十分值得人们珍惜的。虽然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人们逐渐忘记了那一份最初的传统习俗,但这些传统仍然值得我们的传承。

若干年后的春节,不知道还会不会见到门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还会不会听见清脆的爆竹声。

但,团团圆圆的喜悦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最新年味高中优秀篇四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今天,恐怕都不是。年成一个代名词,成为一种符号,成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红衣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最新年味高中优秀篇五

又是一年年底。

再过几个月就是新年了,曾经的我对新年的到来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快乐,看着大人们布置家景,看着许久不见的亲戚回来,心里是满满的喜悦。而现在,我已经不会对家里的布置感兴趣,也懒得和亲戚朋友打一声招呼,唯一让我感到快乐的或许是红包里的压岁钱,从前我会把它交给父母,现在却会一边说着:“交给你们就拿不回来了!”一边把压岁钱仔细藏好,并对以前交上去的压岁钱感到可惜。

过年的味道一年一年淡了下去。

甚至有一次,妈妈对我说:“今年过年我们不回老家了吧?直接在灵溪过。”那时我吃惊地望着她,突然感到那一个个充满亲情和欢声笑语的新年正在离我远去。

新年是什么味道?有人会说是菜单上团圆饭的味道,有人说是红包里沉甸甸的压岁钱那股诱惑人的味道,还有人说是烟花和鞭炮放完后的烟味,可我觉得,新年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也许有人会说,亲情是没有味道的,而我要说:有。

而现在,桌前是一双双拿着手机的手,电视机前少了几双专注的眼睛,压岁钱中,有交与不交的争执,烟花和鞭炮,也失去了几分美丽和意义。

没有新年的味道,年过得自然无趣。我也对新年的到来无比冷漠,那充满了年味的新年,似乎伴随着我的童年流逝一并消失了。但我仍然希望,今年的新年,有浓浓的年味萦绕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