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1 16:09:28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心得体会篇一

书籍是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书籍是方舟,载我驶向知识的海洋;书籍是润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好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我一直遵循的。因为读书的重要性取决于你读什么书。如果你什么书都看,那你还能学到知识吗?读书,要多读名著,读有用的书,那样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并且有新的收获。

而温习、思考也很重要。温习的效果是我亲身体验过的,它让我对学过的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思考使我更加体会问题,和知识融为一体,常思索,多体会。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说明了学习和温习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开。孔子还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又说明学习和思考也是连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知识。

就如刘墉所说的一样:读书也可以象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的好。只是到未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收获的。

好读书,读好书,常思考,常温习,常进步!

我的心得体会篇二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的第三部。

阿廖沙充满希望的去了喀山,准备在那儿上大学。可是,他后来明白,上大学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此后,他寄居在一个穷人的家里,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住在大杂院里不得不经常和痞子、流氓打交道。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改变阿廖沙学习的热情。他十分喜爱看书,常常是卷不离手。

我看到这句话,我的脸立马红了。想想自家里书柜上的书满满的,可是有几本才是自己真正用心读过的?现在的时代和阿廖沙的时代无法比较,我们有很好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呢?

学习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为祖国效劳。

我要学习高尔基的这种坚持学习的作风,学习他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心里一直铭记“学无止境”这个成语,一直记着高尔基这位勤于学习的好榜样。

我的心得体会篇三

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平凡的世界》是最近我刚读的一本书,爱它是绝对的纯粹。我爱看书,尤其爱读史书,其实之前就有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过这本书,由于我对历史类书籍的偏爱,并没有将平凡的世界纳入我的书库,但现在,我也许更能去诠释平凡的定义。

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与孙少平一样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我们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我的心得体会篇四

课堂是老师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构建理想课堂,成了每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在无数老师的创新下,已经变得丰富多采,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更适应了高素质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老师,我更想营造一个理想课堂,让我的学生享受学习,而不至因学习而苦恼。现在就我在教学中的体验,谈一谈我的理想课堂。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而且任何一位学生都希望在学校里能够享受学习,而不是忍受学习,那么我们教师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改变以下自己的身份,老师不再是“老师”而是“大朋友”,讲台上不再站着居高临下的“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用心灵去编织课堂,用心灵与文本对话,用心灵去感悟文本。教师要善于利用好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动手实践,因为他们在思考的同时和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质疑,去深思,去发现,去解决。

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情景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参与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基本前题。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是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争取能做到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这需要老师上课时也魅力四射,鼓励的话语,温馨的微笑,适时的宽容,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审判,学生忘记了课堂,在课堂中“玩”起来,把知识“玩”到手。爱因斯坦说:“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学法要真正发挥指导学习的作用,必须“乐学”,并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理想的课堂,就是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思考、发言,最终达到与老师的共鸣。

理想的课堂是学生能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是否去走近学生,和他们平等的促膝交谈,尊重学生并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的相互关系。没有哪个学生喜欢每天都面对着一个表情严肃、神情古板、令人敬而远之的老师,所以,我认为,要构建理想课堂,教师要有亲和力,还应走进学生的世界,我们有的课堂如战场,强调的是纪律的严明,要求学生这样,要求学生那样,不许学生这样,不许学生那样,遇到分歧更不允许与老师争辨,在这样太多的要求,太多的不许的课堂中,可想而知,身在其中学习的学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正襟危坐,心里忐忑不安,回答问题多了一份恐惧,多了一份顾虑,多了一份压力,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些欢声笑语,少了些甜蜜的微笑。怎么会有新发现?怎么会有创新?怎么会有、、、、、、记得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我们班同学都喜欢上英语课,就连班上最淘气的学生也喜欢上,而且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也特别好。为什么我们都喜欢上英语课呢?现在我回想起来,是那位老师上课时,就很注重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上她的课,同学们都心情放松,把想说的想问的都可以讲出来,一节课下来感觉不到累,而且学习非常轻松,效果非常好,知识掌握的牢,领悟的深,爱学习了,成绩自然上去了。所以说课堂上自由度对学生愿意主动的接受学习很重要。

在以前对于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些无非就是说教师一定要知识渊博;后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对于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诠释和延伸:“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常流水。”意在教师不仅要知识面很广,而且还要不断地新知识的补充,教研室定期举行的片级研讨会,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在互相的学习、交流、探讨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我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人格上的魅力,以身作则、尊重学生、善解他人、不计得失,那么潜移默化中也就达到了不教而教。记得上师范时的校训就是“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标准。

老师们,让我们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老师们,请记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创新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

所有这些,我们如果能够做到,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将会洋溢欢声与笑语;将会挥发自信与自强;将会体现情趣与智慧;将会是学生与老师的天堂;这就是理想的课堂!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有感触,所以发给大家看看。

理想课堂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起初看到这个题目,我的思绪还是模糊不清的。几天的思索,我的脑海中渐渐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色: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返朴归真的课堂在薛法根的语文课堂,没有公开课的花花绿绿和热闹,只要寻常上课的平平常常和朴素;更没有一些名师示范课的作秀和卖弄,只有眼与眼、心与心、言语与言语的平等交流……理想的课堂应该就是教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它无需课前作大量的准备,不必去追求先进的媒体,无需太多的哗众取宠。平平淡淡,轻轻松松才是一节课的真实面貌。常态下的课堂中,才有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有生生相应的讨论,能相互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才是教师与学生最本色的表现。“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朴实的课堂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是有待完善的,是可以经过师生互相改进而完善的。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课堂学习本来是轻松愉悦的,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限制。

我的心得体会篇五

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前,面对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才知做一位好老师难,做一位好班主任更难。十年的摸索、探究,悠悠我心知多少。

每当听到家长说:“老师,你对我们家孩子严一点,有什么不好,你尽管批评,我们家孩子就怕老师,只听老师的话,……我的心中不免隐隐作痛。因为曾经的我也认为,“凶神恶煞”才是好班主任,于是整天板着一张脸,对学生这个不许,那个严禁,有什么事总是批评,用孩子的话来说:“老师的笑就像伦敦的太阳——难得一见。”慢慢地,孩子开始躲着我,课堂纪律在我面前看似好好地,可是在我背后依然如故,我的批评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我困惑了,直到有一天,小文又一次没完成回家作业和如常的谎言,我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批评,而是问起了她的身体情况,爸爸、妈妈的情况,从不和别人说家中事的她哭了,原来已离异的父母因为新生活的开始,对她踢起了皮球,我不由得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安抚着。再过半个月就是小文的生日,我决定为她过生日,给她一个惊喜,给她一些关爱,当小文捧着蛋糕,流着泪对我说:“老师,你真像我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我的心震撼了。对于学生,我的责任是更多的关爱,关爱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心理,关爱他们的发展,而不是责备。

从此以后,课间我和学生一起谈笑、一起玩;午间我和学生在跑道上、树荫下聊天、谈心;学生学习进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学生有问题,我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周记中,甚至在数学作业本中,常有他们的心声、心事。平时我利用休息日、节假日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更多地了解学生、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几乎去过每一位学生的家,西至车站、熊庄村,东至美华园、丽华园。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纵使失去了一些休息、娱乐时间,我却得到了更多地尊敬和真诚的爱。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全方面的,在班级工作中,我是一个引导者、一个舞台搭建者,我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每个学期初的班队干部演讲竞选,更多的学生走上了讲台,人高马大的小其虽然对学习兴趣不高,但劳动起来有板有眼,通过竞选如愿的当上了劳动委员(事后,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当班队干部。”);胆小、内向的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在如雷的掌声中,当上了语文组长……老师、同学的信任,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包括对学习的信心。随着每月班队干部轮换制的推出,班级风貌开始变了,“人人为我”成了“我为人人”。健全的班级体制使班级活动成了学生锻炼的一个个好机会:春天,我们一起放风筝;夏天,我们一起做水果拼盘;秋天,我们一起野餐;冬天,我们一起跳绳、踢毽子比赛;在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们的内心也经历了一次次的自我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我担任班主任的97届和03届毕业班,均被评为“昆山市优秀班集体”。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鲜活美丽的生命花。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声轻轻地问候,一抹真诚的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能给孩子带来惊喜,带来笑容,带来感动,带来幸福,带来无限的生机。放下一些师道,多一些平等,可以使你和学生走得更近。当大扫除时,我和他们一起劳动,因为我也是班级的一员;当我说错、做错时,我会真诚道歉;当学生心情不好时,我会去安慰、开导他……小武是个聪明的男孩,家长平时的休闲活动就是打麻将,于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电脑游戏房。谈心、家访、纸条谈话,让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说:“老师,你就多和我谈谈心,多借给我书吧,我保证不去游戏房,要不然就对不起你这个朋友了。”为了一句“朋友”,我无怨无悔。

责难伴随着孩子,他自愧自秽;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自增;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堂堂有方……播种真爱,收获真情,悠悠我心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