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论文(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1 14:33:15 作者:QJ墨客

实施规划计划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环境和目标的变化。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规划计划的成功秘诀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探析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街道、街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第四条驻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及其他组织,应教育所属人员遵守交通管理法规,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管理,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交通秩序。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劝阻和举报的权利。

第五条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主管机关。

交通警察应当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秉公办事,文明执勤,做好交通指挥、疏导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停放车辆、堆物作业、搭建棚房和其他妨碍交通的活动。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进行集市贸易及其他经营性活动。

第七条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的,应严格遵守批准的时间、地点和范围,井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缴纳交通管理费、占道费。

第八条未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设置安全防围设施和交通标志,悬挂《道路施工许可证》,井在批准的期限和范围内施工。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道路原状。

第九条在城市道路上修剪、砍伐树木,维修电杆、电线、路灯,装卸垃圾.放置垃圾桶、箱的,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交通安全、畅通。

第十条禁止在城市道路上放养家禽、家畜。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道路上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损坏交通标志、标线、交通护拦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必须建设交通配套设施,并列入工程设计和概算。

交通配套设施应当与道路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使用。

第十三条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应当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必要时,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派交通警察巡回执勤,疏导交通。

遇有发生交通事故的,交通警察应及时到现场处理,尽快恢复交通秩序;轻微交通事故由执勤交通警察现场处理。

第三章车辆车辆驾驶员。

第十四条城市交通车辆的发展及车型的选用应当与城市规模、道路状况相适应。具体规定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制定。

第十五条新购置车辆应当及时办理牌证。变更户主的,必须在二个月内办理过户手续。

驻市单位、个人购置的车辆,不得在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地区办理牌证。

驻市单位、个人需用外地车辆三个月以上的,应当到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特种车辆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应经市级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井只准在执行公务时按规定使用。

第十七条禁止拼装、复活报废车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和使用报废车辆。

机动车辆应实行定期淘汰、更新制度。

第十八条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应当学习交通法规,掌握驾驶技术,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方准驾驶车辆。

机动车辆驾驶员应由服务单位统一组织,接受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没有固定服务单位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九条持有外地驾驶证的驾驶员,在本市从事驾驶工作的,应当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驾驶虽变更服务单位的,应当在二个月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购置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必须领取号牌、行驶证。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只限于持有驾驶证的残疾人个人代步使用,其他人员不得驾驶。

第四章车辆行驶。

第二十一条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其在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

第二十二条在城市道路上用警车带队开道的,须经市级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机动车遇有前方交通堵塞时,应在本车道内依次停车,不准穿插行驶。

第二十三条车辆在禁停道路上行驶不得随意停车。禁停道路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禁止在宽度五米以下的道路及禁停区内停车。

在宽度五米以上十米以下的道路一侧有障碍物或停有车辆时,另一侧二十米范围内不得停车。

第二十四条禁止车辆逆行、闯红灯。

禁止车辆在人行横道、禁停区滞留。车辆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注意避让过往行人。

禁止机动车驾驶员在行驶中使用移动电话。

禁止机动车在禁鸣区域内鸣喇叭。

第二十五条根据交通管理需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划定禁行区域、禁行路段和禁行时间。禁行的区域、路段、时间和车辆种类,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告。

禁止拖拉机、农用车、畜力车在市区内行驶。

禁止长途客运车辆在客运站以外城市道路上随意停靠。

第二十六条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速不得超过二十公里。

禁止用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从事营运活动。

第二十七条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有下列妨碍交通情形之一的,交通警察可以将车移开,移车的有关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一)发生故障不能行驶的;。

(二)发生交通事故不能行驶的;。

(三)违章停车后驾驶员离开车辆的。

第二十八条禁止摩托车载客营运。禁止人力三轮车在市区内载客营运;市辖县城镇内的人力三轮车载客营运由县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九条禁止骑自行车带人,但在配置安全座椅的情况下,可允许带一名学龄前儿童。通过什字路口应下车推行。

第五章行人乘车人。

第三十条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走;。

(三)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四)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应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五)不准在车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城门洞、立交桥、隧道滞留;。

(六)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的护栏,不准钻、跨、翻、蹲、坐、踩交通隔离设施。

第三十一条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乘坐公共汽车、电车、班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二)不得强行攀爬正在行驶或未停稳的.车辆;。

(三)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四)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得站立,不得坐在车厢栏板上;。

(五)不乘坐禁止营运的摩托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

第三十二条禁止在车行道上拦乘山租车。在设有出租车乘车点的路段,须在乘车点上、下出租车。

第六章停车场。

第三十三条车辆必须在停车场、保管站或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依次停放,不得在妨碍交通的其他地点任意停放。

第三十四条城市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与城市建设和改造同步进行。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公共停车场(库)的选址、停车位数、出入口位置、交通标志和标线提出设置意见。

第三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旅馆、饭店、商店、办公楼、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医院、车站、集贸市场等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须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

建设停车场(库)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并征得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六条建设单位建设停车场(库)确有困难,达不到规定建筑面积的,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可适当减少停车场(库)的建筑面积,但必须按所缺机动车停车车位缴纳建设差额费。建设差额费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取,用于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七条经批准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库)不得改变用途。因特殊原因临时改变用途的,须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缴纳占用费。占用费用于停车场(库)的建设,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八条设置占道停车场,须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九条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兴建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停车场(库)者,经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可收取停车管理费。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随意占用城市道路停放车辆的;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处5元罚款或者警告;其中违反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擅自拼装、买卖报废车辆的,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并对车辆予以没收;驾驶报废车辆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二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的,处1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并可以分别处吊扣四个月、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也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下驾驶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处200元罚款,对逆行可并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对闯红灯可并处吊扣一个月驾驶证。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处3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摩托车驾驶员可以并处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对人力三轮车或者非残疾人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的,可以暂扣车辆,对其非法拼装或不能提供合法来源证明的车辆,以及驾驶员逾期一个月不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的车辆,可以没收。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交通警察当场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第五十一条对违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施。

违法行为的处罚权限:

(一)处50元以下罚款、警告,由交通民警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四)处行政拘留的,由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三条交通警察擅离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裁决的,由其主管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而城市化的进程虽然使得城市综合发展快速进步,但是城市的弹性能力却相对较弱。我国自从提出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后就特别重视弹性城市的发展,弹性城市的规划是保证城市生命力旺盛的具体表现,因此为了提高城市的弹性指数,我国近几年来特别关注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尤其在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还保留着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为了保护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灾害多发区,一些新城的建设就特别的运用了弹性城市的理念坚实规划的。

[关键词]弹性城市;规划框架;策略。

引言。

人类出于自觉趋利避害的愿望,都愿意生活在弹性指数较高的城市,一来是这样的城市会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二来是这样的城市无论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还是政治环境的条件要好一些,且应对灾难的恢复能力也要强一些。我国的人群聚集地就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城市弹性规划选择的重要性,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综合应变能力强,因此人口密集,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弹性规划比较弱,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政治环境、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于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人口稀疏,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人口集聚程度高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安定等各项指标的具体表现上,都是弹性指数较高的典型代表。

1、弹性城市概述。

1.1弹性城市的含义。

弹性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后的恢复能力快,并且偶发的灾难不足以影响该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这样的城市一般具有经济能力强、政治环境安静、社会环境和谐的特点,因此城市的承受能力、弹性能力和再造能力都要强一些,这也表现为弹性城市的三个具体阶段。当城市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城市能够自身毫不费力的消化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这就说明城市的承受能力强;当城市的外部环境增加大的压力,城市还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调整,应对变化,就说明城市的弹性指数高;当城市面对的变化程度再次加深,外部环境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加,城市还能够井然有序的发展,这说明城市具有很强的再造力。弹性城市的三个表现阶段的`应变能力和该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要提升城市的弹性指数,就要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抓起,提高城市在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调节力,从而促进城市的弹性能力增强。

1.2弹性城市的发展原则。

弹性城市的发展原则是在它的三个表现阶段中体现出来的,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规划和建设。要发展弹性城市,提高城市的弹性能力就要遵循多远化发展的原则、模块化经济发展的原则、社会资本的独立性原则、经济发展的特色性原则、允许符合性原则、信息渠道畅通性原则和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性原则。城市弹性能力的提高要遵循以上七条发展规划原则,努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弹性城市的规划框架分析。

2.1自然环境的脆弱性。

弹性城市的建设规划主要以提高城市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城市的自然环境应变能力是弹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指标。从国内弹性城市建设的例子来看,自然环境是影响城市弹性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的自然灾害应对系统是否发达,是衡量弹性城市的首要条件。如果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系统不完善,将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作用。提高弹性城市的自然灾害应变能力就要充分考虑城市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从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脆弱性着手改变。城市的自然环境脆弱和城市所处的地形地域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的弹性能力,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量如何降低地势和地域气候对于城市的冲击。再分析好影响城市脆弱性的自然环境因素以后,就要在规划建设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抗干扰力,按照长远规划的方案有效的改善城市自然环境的脆弱性。

2.2经济环境的脆弱性。

我国的经济环境在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以后开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这就使得各行各业的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经济好的时候国民经济各方面整体提升,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损失严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无一幸免,这种局势更多的发应在大、中城市,经济危机严重的时候使得各行各业裁员严重,而大、中城市的生存压力比较大,因此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和经济发应。弹性城市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城市的经济独立性强,城市的弹性能力就越强,而城市的经济独立能力差,城市的弹性能力就越弱。因此在规划提高城市的弹性能力的时候,应该将城市的经济独立指标纳入一个重要指标。虽然综合性的经济发展能够快速的拉动国民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有很大的危险性。城市在发展综合性经济的时候,还要逐渐建立起城市的模块性经济,鼓励企业发展模块性经济。对于有实力发展模块经济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予鼓励政策,以提高城市的弹性能力,建立弹性城市的榜样。

2.3社会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脆弱性。

城市的社会维度和空间维度体现在城市的结构发展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城市的弹性能力强弱和这个城市的人口工作结构有着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能够影响城市弹性能力的强弱。当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以中、青年的男性劳动力为主的话就说明城市的社会结构发展不平衡,城市的经济压力大,城市的社会公共压力大。相反,城市的劳动力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城市的社会公共压力就小,城市的社会维度和空间维度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

2.4城市系统的脆弱性。

弹性城市的城市系统综合指数一般比较强,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小,社会发展秩序相对和谐,城市的自然环境抗风险能力也要强,就说明城市的弹性能力强。要避免城市系统的脆弱性,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能力,引导城市经济向模块化转变,制定公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和谐发展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城市的公共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公民和企业也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共同努力,降低城市系统的脆弱性。

3、结语。

简而言之,我国弹性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在弹性城市规划整体的框架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弹性城市。

参考文献。

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论文

本文基于笔者对全国城市勘测行业现状的了解,给出了城市勘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的内容和建设方法,在探讨内容和方法的'过程中,给出了全国信息化建设较为突出的测绘院或勘测院为典型例子,在文章最后,笔者分析了城市勘测体系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全文试图从理论上对城市勘测体系具体建设内容进行抽象,体现了较高的理论价值,相信对整个勘测行业的信息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喻永平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刊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年,卷(期):“”(15)分类号:p2关键词:城市勘测信息化体系建设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论文

城市旅游公共行为比较研究,而且可以看到不同旅游城市公共行为的差异。由此,三层次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显示出较明显的优越性。

通过几次政府机构改革,城市旅游公共行为在管理功能上得到了加强,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旅游管理体制:一是撤销旅游局,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简称旅委会)的“上海模式”;二是保留旅游局,成立统管当地旅游业发展及相关的所有事宜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即“桂林模式”;三是设立风景旅游管理局,行使旅游局、园林局的职能的“肇庆模式”;四是将旅游局机关和所属旅游企业分开,实现“政企分开”的“北京模式”;五是单设旅游局,下属部分旅游企业,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和下属企业的发展的“传统模式”;等等。如何认识各类管理模式的利弊,构建有利于旅游企业绩效提高的城市公共管理体制?为此,本文对两个城市进行旅游企业绩效与公共行为比较管理实证研究。

一、采用的测量模型和调研方法上个世纪末,英国的迈克尔、美国的霍夫斯泰特、日本的三隅二不二等行为科学家完成了“企业——市场测定表”、“企业——文化测定表”、“企业——管理测定表”等组织行为与企业绩效相互联系的三个测量模块,并在实践中确立了该领域主流地位。【·】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企业——政府测定表”,将组织行为与经济绩效测量模型由现有的三模块扩展为四模块,使得测量模型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见《管理世界}(3)v145—147)[21“企业——政府测定表”针对旅游行业特点,重点分析“总体规划、政策法规、调控机制、管理效应、公共物品、城市环境、宣传促销、公共服务”有关公共行为,意在准确测定企业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知晓度,对政府间接调控的反响度,对直接公共行为的回应度。该表从形式上看,测定对象是企业,但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公共组织行为与企业经济绩效的相互关系。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张关于政府“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测量表。

本实证调研,选择了江苏省内的两个省辖市,一个在苏南,一个在苏北,区域条件、经济实力不尽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两地分别抽出lo个旅游企业,其中包括3个旅行社、2个旅游星级饭店、2个旅游景点、2个旅游定点企业、1个旅游车队,这些企业在当地旅游行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遵守行政调研和企业咨询的有关约定,本研究不公开城市和企业的具体名称。

调查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每个样本企业主要以管理干部为测试对象,有些企业(如旅行社)人数较少,导游和外界的联系比较紧密,流动性又比较大,故有较多的非管理干部参加测试。抽取的被试人数均超过该企业干部的三分之一,符合统计学基本要求。

对企业的实态调查是根据国际规范的企业咨询和企业诊断三部曲的操作要求进行的。经过半年的时间,笔者完成了“收集一处理一反馈”三阶段的工作。

根据现场调查的结果,笔者将a市l0个样本企业按经济绩效从低到高排序为a1一a10,b市雷同。为了叙述方便,笔者再从两市20个企业中抽出l0个,按d1一d10重新编号,情况如下:1.经济绩效较差值的企业:d1(a1)为旅游车队,该企业由于80年代初进口的7辆旅游大客车全部到了报废期,再由于对外承包不规范引发了许多问题,以至车队经营困难,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2.经济绩效较低值的企业,d2(b1)为人文景点、d3(b5)旅行社、d4(b6)旅行社,这3家企业经营比较正常,但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无发展后劲。

3.经济绩效平均值的企业:d5(a4)旅游定点商店、d6(a7)旅行社,前者是在景点门旁经营旅游纪念品的中等规模商店,后者的营业门面设在闹市区,二者的地域条件都不错,经营状况却一般。

4.经济绩效良好值的企业:d7(b8)、d8(b10),前者是经营时间较长、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后者是当地首家新建的四星级旅游饭店,基础条件比较好,这两家均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5.经济绩效优秀好的企业:d9(a9)、d10(a10),这两个企业均是省优秀企业,其中d10被列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d9被列入江苏省旅游饭店前50名。

表1是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测量值,共可得到1o组数据,前8组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的单项态度指数,是由表1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态度指数序号综合因素均值d1i)2d3i)4d5d6d7i)8i)9d101总体规划12.337.97.21o.315.511.715.613.412.412.8l8.52政策法规l3.968.57.915.115.513.817.412.517.918.317.73调控机制l3.287.67.911.817.917.315.713.115.215.715.64管理效应15.411o.47.915.8l5.1l0.815.91722.822.119.35公共物品15.3411.41413.512.117.115.62n4l9.213.32l_46城市环境15.898.211.215.o12.217.218.915.517.8l9.215.77宣传促销17.787.915.915.717.115.217.62o.619.218.922.78公共服务11.187.27.9l5.613.87.012.88.515.415.111.5iv模块合计113.1768.172.3l08.81l5.2107.1127.5120l39.9135.414o.4表中第4—13列和第2—9行的数据组成。单项态度指数已列入另一专题实证研究,本文就不作介绍。第9组数据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总体态度指数,是由表中第10行数据组成;第1o组是lo个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总体态度的均值,是由表中第三列数字组成,本研究主要从总体态度这一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1)图1是旅游企业对每一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均值图。图的纵轴显示企业态度的分值(即分值轴);图的横轴上1—8是表l中第1列的8个序号,分别代表公共行为的8个综合因素(即综合因素轴);图中的点为表1中第3列的数值。该图表明10个旅游样本企业对公共行为单项综合因素总体的平均态度。

综合因素1为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均值为12.33,该均值在8个综合因素中分值居倒数第二位,这说明目前城市的旅游规划整体水平比较低,旅游企业对政府的期望比较高,但对旅游规划的公共行为知之甚少。这说明旅游规划和企业经济绩效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但现实的旅游规划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合因素2为政策法规,该项目的均值是l3.96,在8个均值中排名第五。理论上,政策法规是城市旅19l613l01z34b68图1旅游企业对单项公共行为态度均值游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发达国家公共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法规、执行法规,企业对此感触很深。但实践中,被测旅游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较差,从另一角度也能看出我国旅游行业立法、建章严重滞后。

综合因素3为调控机制,其均值为13.28,分值较低。

其原因是,目前的旅游企业大多是部门所有,产权界限不清,财政、税收、金融等体系对旅游业的扶持仍停留在原有的运作机制下,投资主体单一,政府管理手段简单,非政府组织难以发挥作用,即旅游调控体制亟待改革。

综合因素为4管理效应,其均值为15.41,在8个综合因素中居第二位,这说明尽管我国各城市旅游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调控机制仍不完善,但各城市旅游局都很尽力,尤其在行业年审、接受旅游投诉、治理整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综合因素5为公共物品,其均值为15.34,分值较高。

从企业的反馈中得知,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期盼值比较高,说明公共物品和旅游企业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几年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和理想仍有差距,但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们振奋,企业从中也直接获益综合因素6为城市环境,其分值15.89,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属于中等偏上。企业认为,在近几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突击性强、持久性差,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没有特色。

综合因素7为宣传促销,其均值为17.78,这是公共行为8个综合因素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从反馈中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一直将宣传促销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和发达国家城市旅游局在职能上保持了一致,同时受到旅游企业的普遍认可;二是政府促销和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相关函数关系,并且相关系数比较高,但企业对政府的促销形式单一、低效有看法,希望进一步改进。

综合因素8为公共服务,均值为11.18,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得分最低。这足以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公共组织服务意识较差,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旅游局之外的一些旅游相关的公共组织,表现更为突出。如旅游企业水价电价偏高、旅行社组团景点门票打折等问题,一些部门置上级文件而不顾,我行我素,长期不予解决。二是机关办事效率低,机关讲程序,企业讲效益,许多事情企业时间上拖不起;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政府和企业之间一个中介服务机构,事实上许多旅游企业十分渴望有一个自己的行业组织为自己服务。

企业对公共行为的态度8个综合因素中每一个测量值的'满分为25分,如果按百分制60分及格计算,每个测量值必须在15分以上才能被视为合格。从表1中可以看到,10个企业8个综合因素均值中,超过15分的只有因素4、5、6、7三个,其他均在l5分之下,及格率正好是50%,这表明我国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说明深化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图2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的总体态度指数。由于纵轴表现为企业对城市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满意度的累计分值,所以纵轴可看作为城市公共行为轴;横轴是旅游企业按经济绩效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图中的d1一d10就是表l中第1行的d1一d10,所以可以看作企业绩效轴;由两轴构成的平面上的曲线就成为代表城市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点的轨迹,即表1中最下面一行的数值。

l60l208040图2单个旅游企业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指数结合以上的定量分析,笔者可以在已有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尽管公共行为的8个方面和企业绩效的关116系不尽相同,8个对应关系描绘出8张图中曲线波动差别也很大;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8条趋势线的走向是相同的,即所有回归方程中测定的8个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分别都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此论证本文省略。

第二,构成公共行为的8个综合因素与企业绩效的每一个相关系数均不相同(从表l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得),例如在图1中态度均值最高的是公共行为7(宣传促销),其相关系数r=0.8652,属于高度正相关;而态度均值最低的是公共行为8(公共服务),其相关系数r=0.4930,属于不相关。但若把每一个企业面对的8个综合因素测定值进行叠加,将公共行为作为一个总体来考察,即可得到图2。图2中的曲线呈有规则的波浪状,波纹起伏不是太大,曲线上的各点和趋势线的距离均比较近,几乎融为一体;根据图中点的曲线求得趋势线的直线方程y=7.7436x+70.58,其中b0,且irl=0.91650.765,所以,不管是从图形的直观表现,还是方程给出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城市旅游管理体制和企业绩效存在着线性关系,且相互线性关系有着高度显著性正相关趋势。这一结论对促进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对不同管理体制下城市公共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依照表1模式,将a市(a1一aio)io组数据和b市(b1一bio)io组数据实施对应和总体分析。为了保证实证分析更具有针对性,笔者选用了城市旅游行业管理模式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比较。这几个方面是目前各个城市正在努力尝试,但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论证,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可比性的计量分析。因此,笔者设计了表2。从表中显示的情况来看,选择调研的两个城市各自旅游管理体制在其本模式上有相似的地方,如都有市一级旅游决策协调组织、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三层次组织机构,但在调研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两市在组织机构的实际内涵以及具体运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1)城市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产业,每个城市旅游管理体制主体一市旅游局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市最高决策层的介人,要想真正搞好本市的旅游经济,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第一层次组织机构——市一级的旅游决策权威组织,尽管名称不同,两市都建立了,而且两市均为副市长兼任该机构主任。但是在组织机构和日常运行上,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a市党的领导已经体现到决策权威机构中。在我们和基层领导、企业老总的交谈中,他们很直率地讲:现在是党管干部,如果没有市委常委以上的领导介入,很难说这个组织机构具有权威性。这一方面a市就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二是a市在组织的正常运作中表现得比较规范。事实上,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市表2ab两市旅游管理体制模式比较比较项目a市b市市级旅游协调组织市旅游协调小组市旅游委员会协调组织主管领导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市长市旅游局政府直属机关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市民间旅游行业协会市旅游协会市旅游协会市旅游协会会长退位的旅游局长现任旅游局长兼旅游主要经费来源市旅游发展基金财政定项拨款级权威组织,那是形势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机构大多名存实亡,主要是日常运行缺乏制度保证。

充其量是在涉及全市大的旅游活动中,市政府用这一机构的名义召开协调会,这一点b市也是如此。而a市却恰恰相反,该市旅游局正是利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大好机遇,将这一机构的组织职能长期化、制度化,使用频率要大大高于b市。

(2)作为城市旅游管理体制的第二层次组织机构——市旅游局,两市都建立了,只是旅游局的性质不同。a市旅游局属于政府的工作机构,局内干部属于公务员序列管理,所有经费理应由财政承担;b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属于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局内干部属于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所需经费理论上并非全由财政承担。

(3)作为城市旅游管理体制的第三层次组织机构——市旅游协会,两市都建立了,但在充分体现它的自治性方面,二者仍有区别。从b市旅游协会的组织结构上看,城市旅游公共行为比较研究旅游局长兼旅游协会会长,旅游局旅游管理科负责协会的具体事务,即非政府组织的职能由政府组织来执行,实质上是“政社合一”,这是全国性的通例。a市由已离任的旅游局长担任旅游社会团体的会长,初步改变了原来“政社不分”的局面,尽管并非理想,但从形式上对这一层次的自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城市交通规划讲座心得体会

城市交通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行、人民的出行体验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近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讲座,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城市交通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各个环节,包括道路网络的设计、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保障等。这些环节的相互关联密切,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因素。一个好的城市交通规划不仅要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还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方式的多样性和环境友好。

其次,城市交通规划需要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系统被视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一个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经济的出行选择,同时减少了个人汽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城市交通规划要注重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保障。在现代社会,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已成为城市交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讲座中,专家深入探讨了骑行和步行的意义,并介绍了一些提升非机动车和行人体验的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安全、便利性和舒适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和出行条件。

第四,城市交通规划需要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在讲座中,专家指出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要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需要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城市交通规划应该以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为基础,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为核心,同时密切结合城市的发展潜力、城市发展的布局、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交通规划。

最后,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多方合作。在讲座中,专家提到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市民等。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统筹各方的力量与资源,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引导和管理,专家学者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咨询,社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市民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

通过参加这场城市交通规划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交通规划的综合考虑、注重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行人保障、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以及多方合作都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或缺的要素。我相信,只有有科学、全面、协同的城市交通规划,才能使城市的交通更加顺畅、便捷、可持续,同时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城市交通规划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参加了一场城市交通规划讲座。在讲座中,专家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城市交通规划案例。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受益良多。

首先,讲座中介绍的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给了我深刻的启发。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为目标,通过合理配置交通资源,规划并改善交通网络,保障交通安全和便利,优化出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综合规划。在过去,交通规划往往只注重扩大交通运输能力,满足交通需求,而忽略了对城市其他方面的影响。而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则更加注重人本主义理念,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这让我意识到,城市交通规划不仅仅是关于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关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繁荣发展。

其次,讲座中讲到的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讲座中提到了包括可达性、安全性、可持续性、整体性等原则。可达性是指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要广,便利市民出行;安全性是指要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持续性是指交通规划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整体性是指交通规划要与城市的其他规划相协调。这些原则让我意识到,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追求平衡,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讲座中介绍的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让我大开眼界。专家介绍了包括交通调查、数据分析、交通模拟等一系列方法。其中,交通调查是基础,通过对城市道路使用情况、人员流量、交通拥堵状况等进行调查,获得数据;数据分析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交通模拟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不同交通方案的效果。这些方法让我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需要真实数据和科学方法支撑,这样才能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讲座中分享的成功案例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专家分享了几个国内外的城市交通规划案例,这些城市通过改善交通结构,引入新的交通模式,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其中,某国外城市通过鼓励骑自行车、共享汽车、落地电动汽车等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量,改善空气质量,并通过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建设,提升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学习这些案例,让我认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可以通过创新方式和整体性的思维,打破传统思维,改变城市的面貌。

最后,通过这次讲座,我意识到做好城市交通规划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企业需要在道路建设方面作出贡献,个人则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只有通过众多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而言之,这次城市交通规划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了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了交通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成功案例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我将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城市交通规划中,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论文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归根到底,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人来展开各种规划措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探讨[j].华中建筑,.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王发曾.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理论问题辨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7.

[4]王祥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2002.

[5]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学化――兼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关系[j].规划师,,(3).

城市流通空间的研究论文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拉动内需成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而拉动内需就要发挥流通业的关键作用。我国流通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要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健增长的重任,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关键词:流通业问题对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扩大内需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使我国流通业也面临新的冲击。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作为重要一环,更是深刻影响着生产、分配和消费。同时,流通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对于国家提出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目前来讲,不仅要依靠生产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的,要实现生产的价值,就要充分发挥流通的作用,打通商品流通各个环节,使商品价值迅速实现。经过30多年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的今天,我国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仅生产者所需的原材料要从市场上购得,而且生产者要依靠流通提供需求信息来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流通对消费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甚至决定消费。流通不仅使得商品能够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且,发达的流通业能够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有所改善,同时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信息化程度也有提高,但目前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要想顺利实现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就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一、目前我国流通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流通主体发育不成熟,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效率低。

我国流通业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企业增长、店铺建设、业态创新上有较突出的表现,但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仍难尽人意。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流通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内部发展不平衡,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产业分布分散;且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产业的规模扩张,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专业流通企业严重缺乏,在整体上阻碍了我国流通业的前进步伐。

2.流通业服务功能尚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商品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提供覆盖流通全过程的服务。服务质量高低已经日益成为流通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利润来源。但目前我国物资流通配送企业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网络,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交易组织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在交易过程中无法有效代表市场主体利益,使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服务质量低使流通所创造的附加值较低,不仅不利于流通产业本身利润的实现,还会影响到生产价值和消费效用实现,阻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我国流通业信息化科技化程度较低。

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低是我国整个流通产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物流业为例,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技术还十分落后,物流仓储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国际化标准建设滞后。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将科技广泛应用于流通产业,大大提高了流通产业的效率。

4.流通业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流通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政策的支持,离不开保证流通业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然而在我国,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度还不很完善,许多地区还存在着保护当地流通企业的区域政策,规范流通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相应政策法规还很不成熟。我国流通产业的政策导向力还较弱、体系性欠缺,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地加以完善。

二、针对我国流通业目前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要求。

1.进一步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提高流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通过整合商品市场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市场法律体系,发挥协同作用,全方位建设和发展市场流通体系。

通过发展连锁经营,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进流通企业的大型化专业化整合,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充分自由流通。进一步搞活中小流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并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2.提高我国流通业对外开放程度,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流通体系。运用外资来扩大流通业规模,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流通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实现我国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展流通业务,提高我国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推动我国流通产业的全面升级。尤其是对于零售业来说,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规模化,构建与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情况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4.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发展。一是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塑造完善的物流配送格局,加强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要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配送业务,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5.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消除流通业发展中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政府在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时,应当采取适当政策扶植流通产业发展,给予必要财政支持;针对长期以来造成的条块分割和地方垄断现象,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解决各类企业在竞争环境上的不平等问题,促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能效研究论文

摘要:分析了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以提倡节能处理,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高能耗问题。

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保障城市稳定运转,保护城市生存环境的关键技术,其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人们的能源意识逐渐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的高耗能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今,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在能源消耗上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如何通过节能的手段、技术和途径来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就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下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一些节能技术和手段展开分析。

所谓城市污水物理就是对城市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处理,改变污水的性质,使其不会对环境水域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面临着水污染严重、污水治理起步较晚、基础差、要求高等形式。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和创新,根据不同特性研制出了多种新型处理技术。尽管我国在全国661个城市中设有多个污水处理厂,但与国际上的行情相比较,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再加上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和方案耗能较高,最终影响着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而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污水处理的焦点,因技术不成熟、工艺处理占不到优势,导致城市污水处理能源消耗高,以及致使污水处理成为高能耗的工程。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主要对于污水、污泥的处理耗能就能[2]占到整个污水厂直接消耗能源的60%以上。

另外,因我国对于耗能没有一个明确且清晰的界限和标准,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缺乏对于污水处理厂能量需求的制定,这就使得污水处理厂的能量消耗测定更加有挑战性。再加上缺乏对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能耗的`相应调查,在实际使用中的耗能[1]与间接消耗则无法反映出来。除此之外,因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对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进行评价,各地对于能耗的标准不一,采用的指标也不同,有的是根据污水处理量来制定,以一定数量的污水处理量电耗值作为指标,而有的却是以污染物的数量,以其所表示的能耗作为指标。因此,很多城市对于污水处理能耗的最终评价不一,再加上处理工艺与步骤复杂,最后使得能耗评价不能准确反映出实际处理消耗。

2.1完善能源使用审计与管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市污水处理能耗分析研究与技能技术、手段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因污水处理能量平衡分析不成熟,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技能措施和实施措施,但技术和研究跟不上,使得污[3]水处理节能战略止步不前。因此,为推动城市污水节能处理战略的进一步落实,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能源使[4]用审计与管理,促进相关战略和措施落实。早在20世[5]纪70年代,wpcf所编制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手册中就曾提出过针对当时污水处理厂节能的基本方案,包括各单元过程的能量用量分析、节能措施制定等。后来,更有研究者针对特定的单元过程,将污水处理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能源消耗要素,提出了减少能量费用的两种策略:节约和符合管理,这对于跟踪节能方案的实际效果和实现手段都有促进作用。

2.2提高能效技术手段。

1)事实上,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能量密集过程和操[2]作主要集中的就是生物处理单元,尤其是曝气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通过对曝气设备进行改进来提高曝气系统的能效技术,随着设备的不断革新与改进,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方面,利用淹没式的多孔散头使其产生空气泡,通过空气泡的运动将氧气运送至溶液中。另一方面通过机械的胶东,是大气中的氧进入到溶液中。前者因输氧效率较高,因此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风量,从而减少能源损耗,目前被使用在很多国家的污水处理技术中。而后者通过改变曝气系统的运行方式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增加生物处理系统功能,在污泥处理中用淹没式搅拌器混合还能有效去除磷,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2)污泥处理系统对于污泥处理系统来说,要实现其高能效,最关键的就是进行能量回收。正如前面所说,在实际的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理大约占到了总污水处理厂耗能的6成左右,而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改革,至少可以消化四成左右。而最后还要对消化的气体进行存储,以转化为机械能活着电能,实现高效的循环再利用。另外,将固体的废弃物与污泥进行集中焚烧,也就是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将燃烧余热转化为电能,还能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一定的电量,最终[1]降低能耗。

2.3推广节能新工艺。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能耗较高,而随着人们意识的提升,选择合理的节能高效措施成为关注的解决城市污水高耗能问题的重要途径。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未来节能研究发展还将进一步深入,将会涉及到生物热力学、化工热力学以及能源工程学等多个领域。而更多节能新工艺的使用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相信在未来,绿色、低能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将广泛发展,为我们打造一个安全、舒[4]适的生存环境。

3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长期性、涉及面广的工作,因其高耗能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而通过完善能源使用审计与管理,提高能效技术手段,同时进一步推广节能新工艺,全面促进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的运用,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高能耗问题。

参考文献。

[4]王磊.深圳某污水处理厂节能试验及能效评价[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在进行湿地景观营造时,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为前提,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湿地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景观的相关设施,人为的增加有利于湿地生态的人工景观,创造多级生态循环系统,使湿地场所即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的发展又能补充新增物种的多样需求,达到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城市湿地资源的应有价值。

1.2弹性发展原则。

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出发点,以湿地的恢复与保护为前提,宏观调控与合理规划共同作用。在对湿地进行建设前要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制定以最小限度破坏湿地,并且在湿地适应未来不可知的因素下,依靠湿地自身的弹性恢复达到湿地自身的生态循环为方案,给湿地发展留有可持续空间。

1.3以人为本的原则。

1.4文教娱乐原则。

面对现代社会文化体系的日益完善,人们对景观建设的要求除了追求形式美的层面,更多的开始注重景观的宣传教育和娱乐功能。在湿地景观设计时可以在场地周围建立湿地博物馆或湿地体验中心,其中可以介绍湿地中的稀有动植物类型、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湿地应该做出的改变,设置与湿地有关的娱乐项目,在娱教于乐的同时改变人们对以往湿地的认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以及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具体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各阶段勘察内容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期指导相关人员正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

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到在建建筑的安危。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及其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就必须有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作为科学依据。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有个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对建筑及其地基进行设计。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二、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

(一)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

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二)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

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三、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等级。

依据所建工程类类型,建筑地基负荷大小、建筑地基损坏后造成建筑整体后果的程度等,可将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建筑物,主要指的是关键性或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破坏后果很严重。二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地基负荷较大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三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建筑地基负荷不大,破坏后果不严重。

勘察工作的准备。

1)接受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书,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勘查工作计划;

4)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四、地质勘察各阶段的内容。

(一)选址勘察。

1.目的。

选址勘查是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2.选址阶段的勘察工作。

1)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2)工程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3)对附近区域的建筑物规模、结构、地质资料等情况有所了解;4)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复杂,现有资料不能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二)初步勘察。

1.目的。

1)对在建建筑的地基稳定作出评价;2)为建筑的总体平面提供必要信息;3)为工程的主要建筑地基施工发案提供参考资料;4)如遇不良地质现象提交防治方案。

2.主要任务。

(三)详细勘探。

1.目的。

1)从工程地质角度评价建筑地基,提出相应建议;2)为建筑地基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工程资料;3)为建筑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提供工程资料支持;4)为不良地质情况的防治提供地质资料。

2.主要任务。

1)详细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测试、勘探和室内试样检测为主。2)复杂场地或一、二类建筑物,详细勘探点宜按主要柱列线布置;对其他场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群布置;对重要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3)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钻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进行变形验算,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层压缩深度。4)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时,原位测试井、探孔数量级所取地质试样,应依据地质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或类别进行确定。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部位,应依据设计要求、地基情况进行确定。

(四)施工勘察。

1)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需进行验槽。验槽时应对基槽地质素描,实测地层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匀性等,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探测试工作。2)基坑开挖后,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3)深基坑设计及施工中,需进行有关地基监测工作。4)地基处理、加固时,需进行设计和检验工作。5)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需进一步查明及处理。6)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需进行观测及处理。

五、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文字部分。

1)勘查工作的任务和概况;

2)是否存在影响建筑物地基不稳情况存在及其影响程度;

3)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层结构、强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4)低下水位的深度、水质情况、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

5)在地震设防区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判别饱和沙土及粉土;

7)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二)图表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总表。重大工程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参考文献:

[1]韦俊行.欧家村水电站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教训与启示[j].水力发电,1990,(02)。

[2]邱贤荣.浅论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08)。

[3]刘涛,甄星灿.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分析与加固处理[j].建筑结构学报,,(02)。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

摘要:工程地质专业学科钻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怪圈,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却硬是被庸俗不堪的功利性过了头的躁动不安的时髦观念所左右,走向了两极分化的可怕歧途,使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浅显的科学道理蜕变为类似于空洞的政治口号,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只吹闯过五关休言败走麦城的面子文化,技术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现实偏差,工程地质漫漫熊市行情何时反转,诸如此类的敏感话题,正是工程地质丰富的随想题材。工程地质大势研判和行情预测认为,目前尚处于窄幅震荡构筑底部阶段。因此,被高位套牢的地质师们当前割肉出逃实在大可不必!《工程地质随想》有随意遐想的成份,也有理想化的浪漫比喻,更有尖锐刻薄的批评言论,不必太当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利随想勘察环境分析人才。

《工程地质随想》在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xxxx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与读者首次见面,并在当年天津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引起了许多读者和代表们的兴趣和关注,并与笔者热烈讨论。受此鼓舞,笔者于xxxx年推出了《工程地质随想(二)》,刊于中国水利学会当年的勘测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在威海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xxxx年南京研讨会和xxxx年南昌研讨会期间,有代表专门询问笔者的《工程地质随想》第三集何时能出来,令我十分感动。

其实,笔者心里很清楚,《工程地质随想》并没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没有故弄玄虚让人云山雾海整不明白的高深理论,更没有故意把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问题换一种说法并冠之以什么学说什么理论去吓唬人,基本上还是讲了一些大实话,说了一些大家想说而不好说、没有直说、甚至不敢说的真话,因此才赢得了读者和同行们的认可与厚爱。当然,也有令我感到脸红的败笔:在《工程地质随想(二)》中曾经企图攀高抛出了一个“工程地质测不准原理”,也是盗用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名词,自己的东西还是那些大实话,谈不上什么理论什么高度。

笔者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整整二十个年头,曾经研究过自己最为崇敬的工程地质界的一些前辈专家们的论著,大多也都是深入浅出,说理充分,丝毫不见虚漂的学风和唬人的文风痕迹。与前辈们一起多次参加过一些国内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研讨会、审查会和咨询会,深深地为他们对于重大工程问题的准确把握而折服。我们搞工程的技术人员,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学术技术上的务实态度和求实精神。

《工程地质随想(三)》是笔者近两年来仍继续在思考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或者是一些体会与感想,也是前两集《随想》的补充与深化,更多的还是关于现状的思考和关于专业发展的探索与预测,以及对于处在尴尬环境下的工程地质专业的深深忧虑。一个普普通通的地质师力所能及的最多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了。

1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的两极分化。

中国工程地质的五十年,理论工程地质成果显著,在国际工程地质界的地位不断提升,王思敬院士出任国际工程地质学会理事长,就充分代表了中国理论工程地质在国际工程地质界第一方阵的地位。从国内理论工程地质的研究和教学科研队伍的发展也可以得到证实。近二十年来,工程地质学科的硕士、博士等高学位人员数量剧增,本科学历已经失去了进入科研单位和高校供职的可能性。理论工程地质的成果多以《工程地质学报》这一类“所谓的”理论性很强的学术刊物展示出来,或者以一些“被吹捧”出来的专著的形式来反映理论工程地质的研究成果(这里“所谓的”和“被吹捧”只是对学术界某些现象的一种恭维,可不敢泛指学术界的普遍学风和文风)。

实践支撑着理论。中国工程地质的五十年,实践工程地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说,没有长江三峡和葛州坝、黄河小浪底和龙羊峡、雅砻江二滩、乌江东风和乌江渡、南盘江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澜沧江漫湾和小湾、红水河鲁布革等等众多大型和巨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成功兴建,以及各类十分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勘察和特殊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功处理的工程实例,中国的理论工程地质要走向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阵莺歌燕舞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的实际现状。

毫无疑问,理论工程地质的发展是喜人的,特别是工程地质定量分析理论一直就是研究者们穷追不舍的热点。还有一个热点是引入其它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概率论、协同论等等,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上的边缘课题。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作为理论工程地质研究的手段和工具,研究者们已经用得十分得心应手了。理论研究的确显示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理论工程地质展示出了工程地质学科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实践工程地质就有点惨不忍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很不尽如意!定向取芯、特殊岩样取芯等钻探技术,钻孔电视、ct和地质雷达等物探技术,航测、遥测技术等等,在理论上技术上应用上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是在常规性的甚至于一些特殊性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却并没有更多地被实际采用!工程地质勘察中被遗漏掉关键地质信息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实际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分析仍然粗糙无力,结论含糊轻率,目标欠明确,该深的深入不下去,该省略的却做了许多无用功。实践工程地质中的人才队伍的经验性、权威性、进取心和责任心,都远远不如同行前辈,这是不争的事实。象笔者这样的忧患者,对实践工程地质的前景普遍并不太看好,至少在之前不看好!

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这是工程地质学科和工程地质专业不希望看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反差的成因,恐怕与学术界的浮躁氛围和工程界的跳动环境都脱不了干系。一些学术界的前辈对新秀们的学风持质疑态度,早已告诚人们工程实践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源泉;而工程界的前辈专家们也多对理论研究的成果持“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谨慎质疑态度。陈德基大师多次举出三峡船闸高边坡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问题。还有的前辈专家毫不客气地警告一些所谓的理论研究纯属是对工程实践的误导。

其实,近二十年来真正对实践工程地质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才是可以发扬光大的学科精华。中科院孙广忠教授等学者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岩体结构控制论”和“岩体力学性质理论”,可以说是指导近几十年来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研究和工程地质缺陷处理的基础理论,这样的理论贡献,让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接受,让研究人员一直有研究不完的课题。由于地质体实在太复杂,你在这个工程中研究出来的与工程实际完全相适应的成果,照搬照抄地用于另一个工程中去就有可能要出问题。

还有一些理论被自我吹虚了一阵也就再也无人问津了。形成这种局面,也许自吹的理论的确没有什么真东西,只不过现在的明白人都不会进行那种不顾面子式的学术批判罢了!另一种情况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新的理论没有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识,因此就更谈不上被大家所接受。

不管怎么说,工程地质的理论研究是繁荣的,工程地质的工程实践正处于阶段性低谷状态,因此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两极分化,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基本上就属于不足为怪的正常现实。

2新生代学者专家与古生代专家学者之间的差异。

如果将学者专家按地质时代进行戏说性分类,中国的人才队伍可以分为新生代人才和古生代人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间缺失了中生代人才。有些媒体把当代时髦青年划为新生代,这并不确切。而另一些媒体将时髦青年称之为新新人类,这还比较恰当。被本文称之为古生代的学者专家,是我们十分崇敬的前辈,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仍在为国家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把关作用。

新生代与古生代人才队伍呈不整合关系,并且属于角度不整合。古生代的专家学者们历经了中国工程地质五十余年的发展史,大多经受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史无前例的战斗洗礼,火热的年代和时代的要求,培养出了他们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决不敢稍有闪失或华而不实,否则将导致无休无止的批斗和人格侮辱。我们求学的年代还常有专业老师举出“隔河填图”被判罪的实例,以告诫学生对待工作应具备的责任心和严肃性。但是在新生代技术人员或研究学者中,仍然还是发现有钻孔、试验等基础资料做假,学术研究做假,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迹象!

新生代的特点在于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敢想敢干,不想干就走人,少有那种在一颗树上或在一个专业上吊死的保守思想,信奉实用哲学,追求个人价值,并不完全认同官本位和向钱看的理念但却将获得一官半职和丰厚的收入作为奋斗目标,少有专业的理想与浪漫,多有愤世嫉俗的言论。在一些出类拔萃的新生代人物的身上,你当然还可以见到那种在学风上轻漂浮虚的灰色影子。

古生代专家学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没有能够很好地得以在新生代中发扬光大,这一令人遗憾的倦念,常常让人推测中国的工程地质如果没有了他们,真不知道该是什么样。前辈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学识与学风、精神与追求,责任与态度,精益求精,严谨求实,执着专一,等等,所有的美好词句都用上了,仍然还有挂一漏万的嫌疑。当然,古生代专家学者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胆小怕事不敢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时候,特别是某些新生代的那种虚漂浮躁的学风和见利忘义的为人,有的正是个别古生代学者专家睁只眼闭只眼带出来的。

有专家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无论是搞理论研究,还是从事工程实践,都需要一种好的传统,一种好的氛围,共同营造出合适的环境。然而,在学术界的某些浮躁风气影响下,一些人靠“包装”,靠“炒作”,不久就“著作等身”,这样的环境是“杀人”环境。浮躁的学风把本来悟性极高智商不低的学者送上了追名逐利的时代列车,官本位葬送了一些本来可以成为优秀地质师的业务精英,金钱更让严肃的技术工作变得粗糙马虎,领导者的无知则把工程地质这个举足轻重的专业逼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当然了,古生代的环境与新生代的环境差异很大,人类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中还在不断进化。我们硬要把古生代和新生代的专家学者们拉扯到一起进行比较,其实也有些勉强。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英雄,这才是现实的,客观的。

3工程地质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为宝贵。

大凡进行总结,一般也都是跟着感觉走,多多挖掘成功的业绩题材,对于失败的教训大多采取回避或以建议的形式比较含蓄地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特色文化和文字游戏。如此不敢大张其鼓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一味的大吹特吹闯过五关而少有败走麦城的反思,其结果对搞学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无论是把工程地质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还是作为一门专业来对待,其实践性和经验性都是其它学科专业难以相比较的。经验丰富的前辈地质专家有很高的工程地位,他们的经验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包含了失败的教训。要是有专家说他在专业上一辈子都是正确的,这时你应该产生质疑,这样的专家自己是否真的搞过工程,就象某些四平八稳没有什么缺点错误的好同志,也许就真没干过象样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你干得越多找你的麻烦的人也越多,找出你的不足越多,你的问题也就越多。

失败教训是比成功经验更为宝贵的财富,只可惜我们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国外有一种专门启用失败者的理念,特别是对于管理企业而失败的企业家,会被其它企业重金聘用,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失败者的失败教训去控制企业的风险。这种启用失败者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但只限用于工程技术专家,而千万不能用于干部的任用。因为国情不一样,那些搞垮了一个单位或企业而又异地做官的干部,一般与腐败或自身素质有关,与国外失败的企业家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其实,对于个人失败的教训并不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价值,真正有借鉴价值的是具体工程建设中的失败教训。但是我们却很少进行公开的实事求是的失败教训的学习和借鉴,以前对失败的工程实例并不进行公开报导,近年来新闻媒体参与搅合,可以公开报导一些工程事故,但是也少有公开的专业技术分析,记者不懂专业只能是看热闹。能看懂门道的专家们不知是些什么原因一般保持缄默,反正难以见到专家们的专业性很强的失败原因分析。

笔者经历过的大型工程中,有的是越出问题越有名气,工程科研成果也越多。对这些出过问题的工程,没见过有人组织编写经验教训方面的书,如果这样的书被写出来,那才是真正有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的专著,一定可以成为畅销书。我们真的时刻都期盼着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畅销书早日问世!

4技术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与开放性。

it业界有一句名言:决策者不明白,明白者不决策。社会上有句俗语:挣钱的不费力,费力的不挣钱。工程地质界则早有说法:搞理论研究的没有工程经验,有工程经验的缺理论高度,以至于一些搞工程的同志不愿意与理论派人士打交道,说我们的工程成果都被别人写了文章,这也许又是一个误区。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不过有一个现象则是事实,例如我们的学术会议,各单位每年能出来参加学术活动的也多为有头有面的人物,给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十分有限,因为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差旅费会务费并不是每个单位都可以放开的。xxxx年我们在南京勘测专委会学术研讨会之前召开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的委员会议,某设计院的正式委员是当然参会代表,但他的上司要出来走一圈,为节省开支,说好了由这位头目代表正式委员参加会议,但这个领导同志不知跑到什么地方转游潇洒去了,根本就没有在会议上露面。

出国进行工程考察那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对国外典型工程的了解深度有限,专业性的技术考察和技术交流受语言等环境条件的限制,收效十分有限。另外,搞具体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并非易事。某工程为了对特殊的自然地质环境作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价,专门组团出国考察国外类似地质环境下的成功工程实例,回来后在专题技术讨论会上,大家才知道地质专业根本就没有人参加出国考察。

好在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快发展,我们真要想了解国外的技术发展,互联网帮了大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一直为计算机地质三维问题找不到答案,甚至权威专家们也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是否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也不知道国外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如何,也很少可以见到考察专家对国外类似情况的介绍材料。但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却在北京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科学展览会上轻松地找到了满意的解答。可见,搞学术研究也好,学习工程技术也罢,与出国不出国好象并不成正比。我们真正关心的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出国考察人员不一定都能带回来,能带回的有可能是“海归”派人士,他们中的部分精英在国外就是从事最新高科技应用的研究和开发的。

技术学术需要交流,思想更需要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产生一种思维共振和创造共鸣的效应。既然国际国内交流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最为开放的互联网呢。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网站geocom从上半年正式接入internet,立即被许多国内专业性网站链接。geocom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只可惜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交流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助性和广泛性。可以告诉大家,在internet上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工程信息的网站已经相当丰富了,你没有机会出国,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那就上网去吧!互联网上您所需要的一切都有,且绝大多数可以免费索取。

笔者在前两集《工程地质随想》中已经反复阐述过,工程地质是一个十分复杂又非常特殊的学科和专业,需要坚实的基础、广博的学识、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对地质学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种浪漫的情趣和执着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业务、知识、能力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和提升。如果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追求精神能够达到某种痴迷的程度,您一定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地质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生产的主体,也是生产的根本动力。地质师人才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优秀人才改行,“合则留,不合则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爷处”。这是当前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在人才竞争和个人价值取向日趋市场化的前提下,新型的人才标准与传统的人才标准之间的差异,传统的专业观与新型的就业观之间的不协调,都为有潜力成为优秀地质师的朋友们提供了全新的择业理论基础和心理支持。

能够从事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工作并不难,而要做好做精却不易。把从事这个学科专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和职业,这是我们普通地质师的选择。如果您要想成为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建议您把她当成乐趣、兴趣、境界和事业去追求,这时您还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没有官瘾,不辞辛劳,爬山钻洞在所不辞,受人嘲笑一笑了之。记住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忠告:“在科学的领域内,真理永远在少数人手里”。不迷信权威,不看人脸色,坚持真理,创新进取,您一定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当然也许您这样的专家学者没有头衔,组织上和职称高评委还没有认可您,但这都没有任何关系。想想看,xxxx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给了日本一个毫无名气的普通工程师,可见真正的科学一定是最公正的。

xxxx年底北京大学郑重宣布,不再招收半脱产在职博士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肯定有人拥护也有人反对。也许是因为少数出卖文凭的高校或科研机构把本来圣洁的文凭沾污了,降低了货真价实的文凭的威力,引来了舆论的关注。xxxx年9月24日的《工人日报》登出了一篇挖苦当今世界最时髦文凭mba的文章,称某些高校的mba为“m秕a”。

我们一旦把学历看得过重,就会产生事实上的偏差。有类似于穿开档裤的小孩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明白人,撰文在报上抨击这种重学历论是管理者的无知。其实,我们都十分清楚的事实则足以明辩真伪。例如我们工程地质界的前辈知名专家,许多人可并没有什么硕士博士头衔,而今遍地都是硕士博士,却始终还没有出现真正可以与前辈相提并论的专家学者。即便是出现了那么几个耀眼的新星,也有评论家大声疾呼千万不要捧杀了这些“半壶水”。批评也好,挖苦也罢,是尖锐了一些,我们权当成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吧!

笔者的观点十分鲜明,获取更高一级的学位没有错,但建议跨专业攻读,没有必要一根筋地从工程地质的学士、硕士直至博士一直攻下去。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发展,不应该以地质为主,而应该是地质与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在考虑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时,宜选择双学士或双硕士,也可以选择水工、结构、力学、计算机、施工、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硕士,之后再去追求与本科和硕士均不相同专业的博士。或者反过来,硕士或博士选工程地质,其它两个学位选非工程地质。单一专业的高学历从事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尚可,作为较为全面的地质师则存在教育浪费或为博士而博士而不是为学科专业的需要而博士的嫌疑。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最需要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记住一些经典:不是所有的地质师都能够成为优秀地质师,也不必将学位职称职务与优秀地质师相等同,因为文凭可以假,职称可以送,职务可以跑,而优秀地质师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是假不来、送不到和跑无用的。

6实践工程地质的大势研判与行情预测。

近年来研究股票k线图,惊喜地发现这个k线图可以解释许多社会现实问题,甚至于您的人生历程也是一根股票曲线。工程地质发展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完全可以用k线图作出充分解释和行情预测。实践工程地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步入了漫漫熊市行情,只有那些先知先觉的高手,才在熊市行情的初期得以出逃,改行之后或下海挣钱或从政当官或干其它自己喜欢且又时髦的行当,大多数尔等反映迟钝的散户绝对是被高位套牢。实践工程地质行情目前还在底部震荡,筑底坚实之后才可能有反转表现。在当前这个专业性的底部行情中,被高位套牢的地质师散户们再行割肉出逃改行另谋生路已经不是明智之举,积极的态度是以时间换空间,扎实地研究您感兴趣的专业技术学术问题,等待反转行情的到来。

近来惊闻高校工程地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颇感欣慰。但却仍然担忧质疑,因为在股市走熊的大环境下,个股飘红多为昙花一现。工程地质专业这些年来的熊市环境按最乐观估计还有5-7年,之后将有一个复苏的过程,再缓慢拉升,走出新一轮的牛市行情。当然,这之间不排除突发性政策性利好(或利空)因素而出现急速拉升态势。就象当前突入其来的sars病毒,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医务工作者也是真正的英雄战士,医药板块立即走出一波牛市行情。水利行业沉寂多年后突然遭遇98特大洪水,立即带来了防洪水利工程建设的急速拉升行情,使得那些没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的地方头目们拿着巨款却花不出去,看着股市连续涨停而为自己的入市太晚捶胸顿足。因此,为什么说先知先觉高瞻远瞩者们是伟大的智者,就在于智者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更在于在行情底部敢于果断投入杀进股市的勇气。

实践工程地质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别是那些初入这个行业的毕业生,一定能够赶上工程地质的下一波牛市行情。虽然按笔者的预测,牛市行情还需等待5~7年,但您完全可以在这个震荡的底部区间,充分理解这个专业的特色,潜下心来,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博览众家之长,集聚您的经验和智慧,你就能在未来的牛市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7不必太当真。

本文纯属一家之说,请读者持批判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之。为此,特从媒体评论上抄袭下来一段文字作为工程地质随想第三集的结尾:“屁股不大干净的领导作廉政报告,不必太当真!酒桌上的豪言壮语,不必太当真!热恋中的海誓山盟,不必太当真!烟鬼们的戒烟声明,不必太当真!名家们的研究报告,不必太当真!权威们的即兴发言,不必太当真!许多自欺欺人的话,不必太当真!总之,不必太当真!”

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能效研究论文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水质因素进水水质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质标准的确定是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城市污水管网的完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设计水质的确定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管网不配套,造成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和水质难以合理确定,投入运行后实际值与设计值往往相差较大,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调查中,获得了8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和最近一年的月平均实际进水水质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1)设计进水cod值一般选择400-600mg/l,占调查总数的74.2%,低于400mg/l和高于700mg/l的分别占20%和5.7%;(2)设计进水bod5值一般选择200mg/l左右,占总数的87.2%,选择高于400mg/l的仅占6.4%;(3)设计进水ss值一般选择200mg/l,占总数的78.8%,选择大于350mg/l的仅占10.6%。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进水水质的比值能够反映出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的准确程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1)实际进水cod与设计进水cod比值低于1.0的占65.8%。高于1.0的占34.3%;(2)实际进水bod5与设计进水bod5比值低于1.0的.占83%,高于1.0的占17%;(3)实际进水ss与设计进水ss比值低于1.0的占61.6%,高干1.0的占38.3%。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及其设计参数的确定,进行必要的水质水量特性分析测定和动态工艺试验研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展连续多年的全面水质水量特性测定和中试研究。在国内,由于体制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问题,在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虽然不太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前期试验研究,但进行水质特性分析与短期动态工艺试验的条件还是具备的,不应该忽视。

因此,污水处理技术政策中要求,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展中试研究。积极审慎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

一般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是易降解有机物,所以目前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如果污水中工业废水比重很大,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污水可处理性差,就应考虑增加厌氧处理改善可处理性的可能性,或采用物化法处理。

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对工艺选择有很大关系。当进水有机物浓度高时,ab法、厌氧酸化/好氧法比较有利。ab法中的a段只需较小的池容和电耗就可去除较多的有机物,节省了基建费和电耗,污水有机物浓度越高,节省的费用就越多。厌氧处理要比好氧处理显着节能,但只有在浓度较高时才显示出优越性。当有机物浓度低时,氧化沟、sbr等延时曝气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要求除磷脱氮的场合须选用稳定可靠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污泥的处理处置。

在我国的城市水污染治理中,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约占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的25%-45%。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高昂的投资及其运行费用,一方面使得目前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未对污泥进行稳定处理或处理工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也使得建有完善污泥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厂常因其运行费用较高而基本停用。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产生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到,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湿污泥年产量将达余万吨,污泥的处理处置将成为难题。而通过技术改进和革新,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生量;研究开发先进的污泥处理工艺,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的效率,降低污泥处理成本;研制出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国产污泥处理成套设备;积极进行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等是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据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问题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处理能力在10万m3/d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处理能力在10万m3/d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进行堆肥处理和综合利用;采用延时曝气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需达到稳定化;采用物化--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处置;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在我国,花费大量投资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区甚至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入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合理再用却直接排入大海造成淡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用作农业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冷却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地下水补充等;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将合乎质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体中,使河流水休能维持或变成供下游使用的原水源,不仅经济可行,而且可减少风险并发挥河流自净能力。

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中,提倡各类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经济合理和卫生安全的原则,实行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再生水在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城市杂用、生态恢复和工业冷却等方面的利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根据用户需求和用途,合理确定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污水再生利用,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因此,缺水城市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在规划建设远距离调水之前应积极实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同时做好非投资性或低投资性的节水减污工作。

环境和补充地表水。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再生水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再生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再生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工程设计,应对再生水水源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应切合实际地并安全可靠地确定再生水水源水质和再生处理水质要求,采用不同的单元工艺组合,优化工艺设计参数。

年泉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近年来,我国在传统的双轨轨道交通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日前,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熊猫空铁”落户成都。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批复,欢迎阅读!

运量大、快速、准点、环保……福州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让市民们感受到了轨道交通具有诸多优点。当下,我省正加快推进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福州、厦门两市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福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也即将建成试运营。

福州、厦门两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也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泉州市已基本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计划年内向国家发改委提请审批近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实施。

我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一期建设规划也已于20xx年9月获国家批复,其中武夷山观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厦漳城际铁路工可上报国家铁总计划年内开工建设,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新技术引起省内代表强烈兴趣。

我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山多海阔,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往往线路设计困难较多、工程技术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如福州市正在东扩南移,厦门正在建设海湾城市,许多轨道交通线路需穿江跨海;福莆宁、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城区密集、山峦阻隔,许多城际轨道交通线也线位选择困难、桥隧比例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根据不同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模式以及出行需求构成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模式与运量等级,并按合理级配统筹规划、完善轨道交通功能层次结构体系,包括城际铁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大运量轨道交通、中运量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出席推介会的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淮介绍,目前,单向运能在1.0~3.0万人次/小时、全封闭、独立路权的中运量轨道交通,以其运量适中、建设工期短、线路曲线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运行噪音较小等显著特点,成为一种安全可靠、机动灵活、投资回报良好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形式。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传统的双轨轨道交通技术系统的基础上,拥有了跨座式单轨、胶轮路轨apm系统、中低速磁浮等新的轨道交通技术系统,并在多个省市付诸实施和取得良好投资运营效果。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召开推介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拓眼界,深入广泛了解城市(际)轨道交通各类技术系统,学习兄弟省市宝贵经验,加强与专家学者的沟通接触,促使我省在今后的项目设计中能更加科学合理,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能更快更好,创造出更多老百姓满意的精品工程。”

根据《线网规划》,泉州市将以“半环+放射”形态,“两线环湾”布局线网,共规划5条轨道交通线路,并预留南安方向远景发展线路。

1号线北起福厦铁路泉州站,止于石狮宝盖山站。

2号线起于江南组团仙塘公园站,止于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站。

3号线北起于北峰组团丰州大道站,止于石狮蚶江石福路站。

4号线起于南安官桥,止于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汽车东站。

5号线起于洛江区新阳万虹公路,止于环湾晋江西滨站。

规划(修编)建议分期建设,保证建设一段、运营一段。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计划采用地铁(轻轨)制式,双线线路,最高运行时速为80公里/小时,旅行速度为30~35公里/小时。20xx年前,开工建设1号线(福厦铁路泉州站—石狮宝盖山站)和2号线一期工程(临漳门站—泉州汽车东站),形成泉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骨架。其中,1号线最快20xx年开工建设,线路长度约40.43公里,规划20xx年建成;2号线一期工程最快20xx年开工建设,线路长度约28.78公里,规划20xx年建成。报道说,该规划(修编)并未定稿,还需反复完善、优化、论证,并必须经过省政府、国务院等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最终敲定,之后再进行编制建设规划等后续工作。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建设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建筑物,多数都建设在临水或涉水的地方,而水利工程的建成,还会导致一定范围内的水文和地质发生变化,水文地质同时也会对水利工程产生影响,比如地基沉降、水库坝体承受水压、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床冲刷等,这些水文影响都会导致坝体发生变化,出现渗漏险情,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工程地质的勘察,科学设计、严谨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如果勘察不细致,就会对设计、施工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不稳定,甚至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在自然界中,理想的地质条件是十分少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水库坝址的选择上只能选相对的最优方案,坝址选择不可避免会存在许多不足,所以在大坝坝址的选取上,要综合考虑,以安全性、稳定性、易于施工而且投入相对经济为原则,通过对坝址附近地质、水文的勘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同时对一些地质问题及处理问题的难度进行科学的预判,计算出工作量,然后再做最终决定。

2水利工程坝址勘察的主要内容。

2.1区域稳定性勘察。

大坝建设中,坝址的选定一定要先进行区域稳定性勘察,只有确定工程建设区域的稳定,才能进行下一步规划建设。要围绕坝址对地壳的稳定性及场地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于一些地震带地区,要通过地震部门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情况,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安全性评价,避免工程建在地震活跃地带上。

2.2地形地貌勘察地形地貌。

对于坝型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地貌决定着如何进行工程布置和进行施工,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详细勘察,才能确定坝型的`设计。一般地形属于狭窄、完整的基岩“v”型谷,则多数要修建拱坝,如果是宽高比大于2的“u”型基岩河谷,则比较适合修建重力坝或砌石坝,而一些河谷地带,岩石风化较深,或沉积层较厚,比较适合修建土坝,所以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来确定坝址和坝形。

2.3岩土性质。

在大坝选址时还要重点对建坝处的岩土性质进行勘察,岩土的性质对于坝体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同的坝型对于地基的要求不同,必须要详细勘察建坝处岩土的性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高坝的修建,特别是混凝土坝,坝身的自重较大,所以要求地基的强度必须足够,才能确保坝体的稳定,应以坚硬、完整、新鲜均匀、透水性差的岩石为坝址,这种岩土具有较强的强度及抗水性,有利于坝体的长久稳定。不同种类的岩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侵入的块状结晶岩体是修建混凝土坝的理想基础,这种岩体都比较坚硬、均一、完整、强度大、抗水性强、渗透性弱。另外喷出岩类也是比较理想的坝基,这类岩体强度也较高、抗水性也比较强,但在选择时要注意勘察其喷发间断面,因为可能存在风化层、混泥层或松散的砂砾石,对坝基的稳定有一定影响,不能忽视。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等,强度高、抗水性强、渗透性差,也是较理想的坝基,但同样也要勘察片理面的各向异性及软弱夹层的存在,要避开软弱矿物富集的片岩。对于沉积岩,相对厚层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是比较好的坝基,在选择沉积岩作坝址时,同样也要对是否夹有软弱岩层进行细致勘察,因为这些夹层力学强度低,抗水能力差,易构成滑移控制面,从而造成地基的不稳定。

2.4水文、地质构造勘察。

在选坝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区域地质进行研究,查明要建坝的区域构造格局,特别是要查明坝址所处区域是否处于持续活动或可能活动的断裂带上,同时要对本区域及相邻区域的活动断裂的分布、类型、规模和错动速率进行掌握。要联合地震部门,通过对以往地震数据的分析,预测此区域是否会因修建水库而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级别。坝址选择要以岩体完整性较好的构造部位为首选,尽可能避开断裂地带。要详细勘察水文地质,特别是渗漏问题,从防渗角度出发,如果是岩溶区,则要尽量选在有隔水层的横谷,且陡倾岩层倾向上游的河段上。当岩溶区无隔水层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坝址应尽可能选在弱岩溶化地段。

2.5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材。

岩石风化、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都会对坝体产生影响,所以在选取坝址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物理地质因素,提前做好防范,特别是滑坡,在一些大的水库失事实例中占大多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另外坝址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天然建材的供应情况,坝址附近是否有质量合乎要求、储量满足建坝需要的建材,如砂石、黏土等。天然建筑材料的充足与否,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投资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是材料成本的节省,另外在运输方面也会带来便利。

3结语。

水利工程的稳定与否,地基的稳固起决定性作用。坝址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对于大坝安全、经济及平稳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针对区域稳定、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类型等方面进行勘察工作,确保工程的稳定及耐久。

城市蝶形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木原则,并讨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对策,提出合理的建议,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设计原则。

1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建筑,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生态建筑是史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根据具体条件对这种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索,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能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竹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危害等因索。

2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由于生态建筑的理论起步的时间并不长,其设计建造涉及到众多的学科,运转实施起来就更加复杂,所以虽然有上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其设计和建设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生态建筑是一新生事物,新理论、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和建造必须采用高、精、尖技术。国外确有一些生态建筑移植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但也不乏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的做法。对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取舍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发达国家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态建筑技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一定是可行的方案。在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业发展水平、建造技术和材料,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生态建筑建设技术和方法。

从建筑设计角度看,生态建筑的基木技术策略,应当重点考虑规划选址合理,顺应气候条件。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选择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空间组织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提高材料热工性能,实现建筑隔热、防晒和保温,降低空调能耗等空间设计和构造设计方而的措施。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节约能源、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并不是建筑专业的内容,需要专业工程师配合工作。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种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动。

整体优先的原则: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暂时性的利益必须服从长远的持续性利益。

经济性原则: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提倡“4r”原则。

乡上化原则:延续地方文化和民俗,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结合地区气候地形地貌。

安全性原则:社区环境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还要考虑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方便性原则:社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性服务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序上。

舒适性原则:一般应当保证居住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声,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4继承历史而融入城市。

城市不仅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文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城市建设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化链条要衔接好,因此不可切割城市的文化,要妥善保护保存历史风貌,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进行开放式设计,使建筑融入城市轮廓线和街道尺度之中,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和生活惯例,保留居民对原有地域的认知特性,使建筑与城市和谐。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避免窒息环境,使所有构成元索在共生中蕴含共性的文化及价值取向,在多彩的象征意义中丰富城市形象。

5结语。

生态设计思想是人类对20世纪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建筑师应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论,开拓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可以预见,生态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建筑师理应将生态原则整合融汇到建筑创作中,在实践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经验,以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克服环境危机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创造出真正可持续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韩继红.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上海绿色建筑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j].住宅科技,,(4).

[2]@蔡镇钰.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j].建筑学报,,(7).

[3]@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j].工程与建设,,(2).

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渴望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环境,湿地生态环境的存在,在对水源的涵养和小区域气候的改善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湿地在对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整体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湿地的建设同样对丰富城市景观的类型提升城市建设的层次有巨大的作用。故在本文中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促使大量工程活动频繁出现,从而引发自然地质改造工作出现较大变化,随之不断出现环境工程地质相关问题,而对城市环境的工程地质进行具体研究和勘察,逐渐被人员所广泛关注。对此,文章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针对研究问题进行详细探讨,通过相关有效措施的应用,从而促进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得到改善。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城市作为重要聚集地,在社会进步、城市化加快下,人类也随之加大了地质环境的改造力度,长此以往,导致城市地质环境出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城市地质的变化也会引发各种问题,甚至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基于此,我国需要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技术进行重点分析,意在营造良好城市环境,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在现代城市的工程建设中,其发展趋势呈现出“高,多,大”的基本特点。城市化属于人类社会重要演化过程,其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如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空间等转变,而以上这些转变又会随之呈现内在联系。就发达国家而言,城市化背景下其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人口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非城镇人口为了生存发展,只能谋存生路,从而导致城市生产、住房、地价出现不断上涨,使建筑物出现高空发展。近几年,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剧下,城市建设愈发频繁,尤其表现为高层建筑,使其具有建设速度较快和数量多等特点。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下,地下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另一发展趋势,促使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例如:地下交通,通过长期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占据世界前列,但是,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增加,直接对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而引发各种地质问题。

(一)地表工程。

在城市人口逐渐加剧下,我国为了更好解决城市的用地问题,开始加大了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建设力度,尤其平原地区为实现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占用,而山区的城市建设则是以山坡开发为主,由此造成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和软土地基等问题频繁发生,当边坡失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持续发生时,极易导致环境的再次破坏,甚至危机后代。

(二)地下工程。

城市的工程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发展属于较为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但是,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例如: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地面变形以及洞室围岩的失稳等。另外,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面变形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问题,较为典型的案例:日本东京在地铁施工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引发地面塌陷,对于我国地下交通的建设人员而言,该事件无疑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位于世界第六,而人均水量则是总人均水量四分之一,是目前贫水国家之一,全国缺水城市更是超过三分之二,因此,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城市因为过多采集地下水,导致地面出现塌陷或沉降问题,例如:太原、上海和宁波等城市,以其中的上海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累计沉降数量已经达到2.63米左右,具相关统计发现,全国由于地下水超采所引发地面塌陷大约800左右。

(四)废弃物。

在城市工业快速发展下,工业废弃物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中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问题日渐恶劣,例如:生活垃圾,通过对生活垃圾相关调查显示,其总量呈现每年以八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由于固体废物难以进行有效堆放,导致许多工程地质出现环境问题,如地表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等。

(一)关键技术。

在城市环境逐渐恶劣下,对其进行工程地质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预测技术、改造技术、评价技术、计算技术、绘图技术等。而在环境工程地质学中,重点是对预测工程建设作为研究课题,详细研究环境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支持。而地学研究过程中,预测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强化该项工作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城市环境情况,而且还对工程地质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部分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在选址与规划前均会对工程地质进行环境评估,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由此得出,地质环境监管、地质灾害防治均需地质勘探技术的参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而真正发挥技术自身价值。

(二)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地质环境研究工作发展趋势如下:第一,必须要在短时间构建城市环境质量系统和数据库,在计算机技术逐渐完善下,制图技术、工程地质数据库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工程地质系统,需要尽快完成城市环境质量系统和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并将其作为研究重要方向。第二,对城市的三维空间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强化工程地质预测、评价等工作,使其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测体系、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第三,加大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力度,并将相关理论和标度方法作为核心,促进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更好发展,使其取得跨越式、突破性成绩。第四,积极探索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两者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结束语:

总结上文,在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目前,该项研究和原有工程地质的研究存在较大区别,其中前者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研究方法相对比较综合,其研究成果同样呈现出一定的预测性、准确性。因此,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进行具体研究至关重要,并通过相关措施的优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首先,根据场地的现状条件,通过对场地现有地形的整理,模拟自然湿地的场地条件塑造湿地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在区块形体上进行有效的整合。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较好的处理自然滩涂的表现方法,形成岛链式形体,同时平整的区块在平面中也更好的进行规划处理。二是通过道路系统的形体整合,在这个层次上道路系统的走向不仅决定了区块功能的相互联系,而且道路形体的美观也决定了观者的感知。

2.2场地景观的改造方式。

在进一步对现有水系和土地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后,通过尽可能实现土方的平衡利用,合理确定不同形态水体的形态和现状地形的改造程度,进而塑造较为合理的场地结构。在生物群落的改造方面,通过筛选采用优良的乡土物种为主要植物种类,对本土化的植物群落进行重新构建,同时对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环境等本土动物物种进行生态恢复的重建,恢复原有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2.3场地功能布局分区。

绿化隔离带位于整个场地的南部,主要以种植陆地植物为主,林中有一条主要游园道路贯穿整个林区,同时在隔离带周边设计休闲广场和私密空间供进行集会和短暂停留。休闲区是场地景观设计的核心,游人可以在该区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在设计时首先通过对原有场地的改造,完善园区的游步道系统,对场地的主要出入口进行重新设计,完善交通组织功能、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在休闲区还包括运动场地、儿童活动园、邻水广场、老年活动场地等,形成功能和景观的完美结合的单元体,完成整个场地的功能布局分区。

2.4景观规划的细节设计。

(1)道路交通设计在对湿地景观交通流线设计中,区域道路主要以观光道路和游步道为主,并配以木栈道道路系统,动态的交通流线构成湿地景观体验的主要形式。在绿化隔离区域,道路设置主要以自行车道和电瓶车道为主同时在主要的景观节点间设置停放点和休息区,在休闲区内的道路则主要以游步道为主,在湿地保护区则多架设木栈道平台。游步道多采用不规则的文化石和碎石铺路为主,并配以延伸的木栈道平台,利用不同的灌木、地被植物等丰富的高低层次,进行隐形道路的区分,尽量做到既满足生态廊道的贯通又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补充。

(2)水岸护坡设计区域湿地的水体驳岸选用自然线条的基本形式即生态驳岸的处理方式为主。通过对水坡地形进行少量人工处理使水岸与水域形成舒缓的自然过渡,营造临水植物的生长空间。在有些人流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在水岸空间的处理上设置了木栈道系统,来满足游人体验湿地观察生物的需要,在对木栈道进行建设时采用底层架空结构用来减少建筑对湿地水岸空间的影响。

(3)植物造景设计根据场地湿地水域的特点水面到基地的过渡由深到浅,因此在植物分配种植中,依次种植湿生草本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将湿地植物与湿地水体相结合。

3结束语。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城市湿地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在调蓄雨洪、控制径流污染、维持地区水量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湿地建设中要着重对现有湿地进行保护与修复,并在城市适宜的场地尽量增加人工湿地,使湿地与周边环境相联系,在管理雨洪过程中实现雨洪资源化。结合低影响发展技术,在流域尺度上设计雨洪管理景观设施,集水、输水、汇水景观并非单独发生作用,而且作用也并非单一,它们根据湿地场地特点和总体规划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发挥综合作用,增加了城市湿地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为创造海绵城市、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