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建设的理解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优质9篇)

时间:2023-09-22 17:28:06 作者:灵魂曲 文明建设的理解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优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一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神文明建设长抓不懈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局,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一是强化领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一把手首问责任制。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实行月汇报汇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和领导督查制,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强化精神文明的日常管理,改善了必要的办公条件,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公民道德修养不断加强以镇党委中心组为龙头,结合机关干部周五集中学习,利用镇会议室,在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各类先进事迹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委中心组、机关集中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撰写理论文章制度,同时把机关干部的集中学习情况纳入年终干部考核,努力使机关干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在学习内容上,我们要求每位干部针对学习主题进行研讨;在学习方法上,力求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学习手段。半年来共组织机关干部学习6次,同时明确学习重点、精选学习内容,在理论学习中进行互相交流、集中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理论学习在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质量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三、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测评体系》标准,切实抓好文明机关、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在资料归档、氛围营造、开展活动上下功夫。现根据县级文明单位的标准,并结合我镇工作实际,从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改善工作环境、狠抓经济发展等方面,制定了_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县级文明机关的规划》、《春生社区创建县级“文明社区”的规划》。

五、全力做好互联网信息工作半年来,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政务微博建设有关要求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办理陕西发布政务微博网民留言有关事项的通知》(陕政办函?20_?155号)、《汉中市政务微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汉办字?20_?39号)、《_县政务微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镇办发?20_?58号)相关文件精神,开通“大美_”政务微博,并按照《微博操作手册》及时发布和回应。

 六、新闻宣传工作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我镇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道被采纳的信息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增多。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宣传报道的奖励措施。牢固树立“导向为本”的意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全镇的工作重点开展新闻宣传和信息上报,为提高信息员撰写新闻稿件和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及时调整了信息员队伍,制定完善宣传报道奖励措施,同时要求全体机关干部都加入参写当中,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以上是我镇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大发展。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三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四

寝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休息、学习、交流的场所,如何做好寝室的文明建设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有着许多心得体会。

一、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寝室是我们的栖息之所,如何让它变得整洁、干净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的。作为寝室的一位成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房间的干净卫生,将垃圾及时分类处理,摆放物品时保持有序。只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能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舒适和放松。

二、尊重他人,与室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方式。在寝室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关心、理解、包容室友的喜好、习惯,这样才能在寝室中形成和谐的氛围。同时,我们还需注意个人行为的影响,避免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室友造成打扰。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地生活、学习。

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每一个人在寝室中都有自己的个人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室友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例如,要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定时洗澡换服,保持房间干净整洁,避免在寝室中吵闹、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以维持寝室整体环境的清爽宜人。

四、积极参与寝室文化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寝室需要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来增强室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组织室内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增进室友之间的感情,达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寝室成员。在寝室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注意他人的情况,力所能及地为更多人着想。只有做到自我管理、改正不良习惯,才能成为寝室中的优秀成员。同时,还需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养,遵守寝室规定,争做一名文明的学生。

在生活与学习中,寝室是我们的家,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作为寝室成员,我们应该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加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去为寝室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形成一个和谐、文明、清洁、整洁、温馨的寝室环境,才能为我们提供舒适的休息和快乐的学习生活。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五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六

近年来,教育界对教室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认为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素质培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参与和推动了教室文明建设,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心得和体会,我认为,教室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协作和文明礼仪。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教室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需要每位学生都自觉遵守纪律和规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律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自觉遵守规定,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进步。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明确学生的职责和义务,每节课开始前都向学生进行温馨提示,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规范行为的必要性。通过这些方法,我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效果明显。他们学会了遵守规则,自觉保持课堂纪律,对学习有了更高的重视。

其次,教室文明建设也需要重视团队协作。一个有序、和谐的教室环境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在我的班级里,我让学生们形成团队,每周轮流担任课堂纪律监督员、卫生卫士等角色。他们负责监督并指导其他组员遵守规则和保持卫生,共同维护教室的良好秩序。通过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还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他们懂得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通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教室文明建设也要注重培养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教室里,学生们需要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展示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为学生推行了许多文明行为的小事,比如进门下脚垫、学习用品分门别类摆放、互相借用时要有礼貌等。同时,我们也注重引导学生外出时注意个人形象和言谈举止,培养学生的公共场合礼仪。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得到了同学和社会的肯定。

第四,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教室是学生们学习成长的地方,实现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和配合。学生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教师要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家长要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在我所执教的班级里,我十分重视和家长的沟通。每学期开展座谈会,向家长们介绍教室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还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互动,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最后,教室文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室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文明行为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教室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协作和文明礼仪,我们可以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室文明建设也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室文明建设的目标。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努力,教室文明建设的成功必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七

20_年,_x校精神文明工作在县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县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坚持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进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今年以来,我校理论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卓有成效地开展理论工作,收效显著。截止目前全校教职工集中学习“十八大”“两会”等会议精神3天,每人撰写心得体会3篇,读书笔记5000余字,较好地增强了教职工的理论素质。

二、深入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为保证主题教育活动的延续性和时效性,_x校始终做到“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懈怠”,把开展好“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1、为切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专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我的梦。中国梦”相关知识,并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在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中举办“我的梦。中国梦”知识竞赛和作文比赛。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开展“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系列活动,一是为每班征订《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知识读本,要求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保证主题活动普及到每一位学生。二是在学校五、六年级开展“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后录制成视频,在全校播出。

3、配合主题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以反映“爱国、爱家”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影片,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增进了宣传实效。

4、全校教职工撰写“我的梦。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20_余字。

三、以_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为契机,加大文明单位(村队)的创建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全面发展。

1、我校在年初专门制定了《_x校20_年精神文明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各项创建活动。

2、三月是公民道德建设月,同时也是学雷锋月,为了更好的使公民道德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了纪念雷锋同志,_x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公民道德宣传”及“学雷锋,见行动”活动。一是在3月4日早上的升旗仪式上,校长刘燚向全校师生宣读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部分内容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倡议。二是于3月5日雷锋纪念日当天下午,_x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五、六年级学生220余人,到西戈壁镇教育路上开展街道清洁活动。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短短两个小时将教育路上打扫的干干净净。三是要求各班在周会课上分别开展以“公民道德”和“向雷锋叔叔学习”的主题班会。四是在3月21日,利用西戈壁镇赶集日向全镇老百姓散发了汉、哈双语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约束自己,不赌博、不喝酒,孝顺老人、尊重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孩子树立榜样。

3、以各种节日为载体,不断丰富全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开展各种节假日的庆祝活动。因我校是属于民汉合校,民族团结在我校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各族教师和谐相处,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种传统节日,分别开展“那吾鲁孜节”、“中秋节”、“肉孜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使我校各族教职工能经常在一起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民族和睦一家亲。

二是实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4月3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组织学生赴石河子市参观周总理纪念碑和军垦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地见证了周恩来同志的感人事迹和英雄风范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世纪以来的艰苦创业和沧桑巨变。

三是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校要求必须保证孩子们的正常课外活动时间,每天1小时。每周三第七节课后扎实开展“兴趣活动小组”。使每个孩子至少有两项艺术特长和一项体育技能。在孩子们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我校成功举办了_x学校20_年文化艺术节暨第四届田径运动会,学生精彩的表演和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师生、嘉宾和家长。

四是保证文明学校有序进行。学校定于每月第二周周一第七节下课后为文明学校学习日。为保证学习效果,专门成立_x学校文明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督查文明学校课程进展情况,把教职工的文明素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是校园广播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每天广播操后均有10分钟左右校园广播时间,使用民汉双语,以小故事、小哲理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是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学校有篮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1个,足球场地1个,250米炉渣跑道一个。图书室现有图书14000余册,仅本学期借阅图书就达到3000余册。

4、扎实有效的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教职工”评选活动。为使文明,我校通过自评、他评、德育处评三个方式对全校教职工及班级做出评比,每学期评出文明班级6个,文明教职工6名。

四、积极稳妥,实抓民族团结工作。

我校民族团结工作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

一是健全民族团结领导管理机制,促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计划方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二是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加深了对民族团结有关知识的了解。

三是结对帮扶学双语,每周三下午放学后,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师指导各族教师相互学习双语,并且编辑印刷了哈语教材,帮汉语教师学习哈语,每个办公室都有哈萨克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共同构成,使教师们不但在教学工作上共同进步,在生活上也能互相尊重。

五、以安全稳定为基础,积极稳妥的做好平安校园工作。

师生的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为保证全校师生的安全,我校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切实抓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是安全工作制度化。每学期初召开教职工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由班主任在各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二是安全演练常态化。我校每周三坚持开展防震演练和消防演练,是全校教职工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三是安保工作有序化。我校长期实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由校领导带班,在维稳期间还专门成立应急小分队,不定期巡逻,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六、重视信息宣传工作

校领导高度重视我校信息报道工作,积极向各个报社报送新闻线索,多次邀请广播电视台记者来我校进行采访。截止20_年11月15日,镇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共撰写_x校信息64期,在《石河子日报》、亚心网刊发表外宣稿件2篇,在_电视台报道3次。

回顾本年度的工作,我校师生政治思想水平不断加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今后的工作中,我校精神文明工作还面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镇党委、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文明委的关心和支持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取得新业绩。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八

教室是学校内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传承的场地。教室的文明建设是提高师生学习效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围绕教室文明建设的主题,我深入参与、思考并实践,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我将从教室环境的整洁、讲台台风的改善、师生关系的优化、课堂纪律的规范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五个方面,分享我对教室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室环境的整洁是教室文明建设的基础。一个整洁的教室能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造成教室不整洁的原因很多,比如师生缺乏环境意识、经常带来零食等,导致教室垃圾满地。为了提高教室的整洁度,我主动参与到卫生队中,每天清扫教室,收拾废纸、空饮料瓶等垃圾,保持教室的整洁。我还积极参与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醒同学们不要随意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这些努力,教室的整洁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师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讲台台风的改善是教室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讲台是教师展示讲授知识、引领学生学习的地方,讲台台风的改善对教室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过去,讲台上常常凌乱不堪,书本散乱摆放,没有规定的摆放位置。在认识到问题后,我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提出建议,组织同学们整理讲台上的教材,规定每本书的摆放位置。同时,还提出了应将讲台上的物品尽量减少,只保留必要的适量教学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讲台上的杂物得到了整理,讲台变得凌乱不再,教师讲课也更加顺畅。

第三,师生关系的优化是教室文明建设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过去,我班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压抑。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积极与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我还协助班主任组织班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缓解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师生关系得到了有效的优化,教室里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第四,课堂纪律的规范是教室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课堂纪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前,我班在课堂上存在着各种不规范的行为现象,比如迟到、走神、打闹等,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为此,我多次向同学们宣传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课堂行为观念。同时,我也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成为同学们的榜样。通过努力,课堂纪律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秩序明显改善。

最后,学习氛围的营造是教室文明建设的核心。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师生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过去,我班学习氛围混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争取了一项活动经费,组织同学们开展学习氛围的营造活动,包括布置卧室、制作学习小标语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逐渐在有序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起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教室文明建设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在教室文明建设工作中,我通过参与到卫生队中、提出整理讲台的建议、优化师生关系、规范课堂纪律和营造学习氛围等方面的努力,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我深切体会到,教室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能为教室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才能使得教室真正成为一片净土,为师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文明建设的理解篇九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境。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秩序,学校进行了长期的教室文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教育,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我想分享给大家。

首先,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学生是教室的主体,他们要懂得尊重师长和同学,学会礼貌地与人交往。老师在上课前会敲响铃铛,这是一个约定好的信号,表示上课即将开始。学生们应该立即停止说话、嘈杂声,迅速坐到座位上,保持庄重的姿态。而且,上课期间要专心听讲,不得擅自走动、打闹或者制造噪音。只有学生们都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教室才能形成安静、整洁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秩序管理。一个有秩序的教室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设置了一些管理规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例如,学生不得随意乱扔垃圾,要将废纸、废水瓶等物品分类放置在相应的垃圾桶中。此外,学生上课时不得玩手机、偷偷听音乐、与人传纸条等行为,以免打扰他人。如果学生违反管理规定,老师会给予批评和教导。通过严格的秩序管理,教室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再次,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增强学习意识。教室是学习的地方,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上课时,学生要专心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互动。同时,下课时,学生要自觉整理课桌,保持教室整洁。在做作业时,学生要自觉遵守规定,不管是借用同学的工具还是探讨问题,都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隐私。只有切实增强学习意识,教室才能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场所。

此外,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强化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室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也要尊重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不得对老师说粗话、嘲笑或者抄袭他人的作业,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教室文明建设需要学生家长的参与。教育的最初来源于家庭,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引导孩子懂得教室文明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共同关心教室文明建设。只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推动教室文明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教室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作,才能创造一个秩序井然、文明有序的教室,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