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

时间:2023-07-12 09:09:44 作者:韩ll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一

《赶海》是任务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期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现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课文语言活跃、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斥了童年的无限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酷爱大海、酷爱生涯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家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词开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次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进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高兴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高兴与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运动,又通细致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运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安静。既展现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顾开始,使全文浑然一体。

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的,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巧:

(1)准确、流畅、有情绪地朗读课文,培育良好的浏览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接洽高低文,懂得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进程与方式: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情势,调动学生的生涯经验,启示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绪、态度、价值观:

懂得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酷爱大海、热爱生涯的思想情绪。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领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家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领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讨自读后果,改正错音。

3、领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爱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领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适当的语气读好练习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领会的基本。而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成果。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拟浅易,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等道路,领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乡》的歌曲,借助精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齐读课文,引诱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领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沾染学生。

2、领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火来,好像不忍分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迷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高兴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迫切心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让学生缭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依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运动中哪些处所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觉得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同时在交换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乐的心境。

3、经过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读,引诱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盛学生的体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翱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安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境。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懂得课文首尾呼应的特色。

赶海

浪花回头追赶浪花

抓螃蟹捉、捞、捡捉大虾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二

1、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三

本站后面为你推荐更多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说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与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说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说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进行写作的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图片展示,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

2、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的教学,我准备围绕以下5个环节来落实。

第一环节: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景渲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步。

第一步:抓住课题中的“富、饶”这两个字眼。师:“富”和“饶”都有“很多、很丰富”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预设:海水的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壳海龟

鸟鸟蛋鸟粪(老师适时板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从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地方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第三步:让学生找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步的梳理,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明晰了叙事的顺序,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的习作。

第三环节:品读句子,欣赏海水

第一步: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何特点?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中心词,指名让多个学生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第二步: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用……因为……和因为……所以……两种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换个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尤其是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容易的内容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

第四环节聚焦词语,畅游海底

第一步:让生默读海底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再放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默读能促进思考,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

第二步:让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抓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指导读,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让读来替代老师的讲。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第三步: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教师出示课件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分析体会,并非真的是水鱼掺半,而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环节自主合作,深化感悟

第一步:自主合作学习5—6自然段

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之前的阅读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海鸟的多,从而升华情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第二步:教师播放西沙群岛风光及物产的录像,使学生直观感性地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升华学生美的情感,自主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和段落。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全文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说板书设计与教学评价

富饶的西沙群岛

优美海面海水颜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富饶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鸟蛋鸟粪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四

《雪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情,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腿跌伤在家,向往到外面去活动。第二,三自然段写我照料受伤的小白鸽并且希望它快点好起来。第四,五自然段写白鸽展开双翅飞上蓝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与白鸽的相伴到别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小白鸽,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悲伤。小白鸽的狼狈与哀伤让我一下子产生了怜悯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儿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蓝天白云,盼望雪儿早日康复,早日重返蓝天。爸爸的介绍让我懂得雪儿是蓝天信使,我让雪儿重返蓝天的愿望更迫切了。终于,雪儿展翅飞上了蓝天。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尽管多日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我对雪儿有很多眷恋与不舍,但看到雪儿终于返回蓝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里,雪儿翱翔于蓝天的样子是那么美丽。我的感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而变化,纯真的感情,善良的心灵真挚动人。

根据教材分析,我拟定一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认识不写。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朗读等品味我和雪儿之前的深情,发挥想象,想象我和雪儿之间在分别时的话,体会我们的深情。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思路,脉络要清楚。

然后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语。完成描红习字测,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组词语,这三组词语之间都有规律,指名学生起来读词语,从内容上熟悉,从内容上导入跟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让学生在总体上有个印象。

2.出示关于雪儿的照片,让学生在图片层次了解雪儿,引入雪儿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蓝天信使,然后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够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体会雪儿的品格,并且这里发挥想象,雪儿会遇到哪些困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接着让学生 试着用“我是一只信鸽,我.......我......”这样的句式来说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从图片和文字内容层面了解了雪儿,感知这一形象。

3.通过对雪儿来我家之前和来我家之后对比,凸显我和这只信鸽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我对它的怜悯同情之情。然后让学生试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么对待雪儿的,通过抓住敷了药,取名,洗澡等体会我和爸爸对它的爱心关心,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体会感悟这种感情。接着向学生提问,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我和爸爸对雪儿关心,爱心。师生交流总结为两点:1 我对雪儿说把自己的家当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儿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从这里两处体会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心爱心,这里还可以启发学生我和雪儿在看蓝天时分别会想写什么?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通过指导朗读来感悟我对雪儿的关心和爱心,和雪儿之间的深情。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五

尚老师执教的读书汇报交流课——《夏洛的网》,给我如何上好这种类型阅读课指引了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1、通过视频、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内容与书的内容相符,生动形象。

2、尚老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内容。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好方法——借助插图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3、抓住夏洛的“我救你”,让学生体会夏洛的可贵品质,进而引出夏洛为威尔伯织的四次网。通过学生的交流说说夏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4、教会学生读书学习的方法,抓故事情节,品人物形象。通过学习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自由运用所学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5、孩子的素质高,对于自己的见解能够侃侃而谈。

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局限在几个孩子身上。

1、加大回答问题的学生面。

2、背景音乐可适当调低声音。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六

比如教学“春天的五花山”时,师抓住“淡淡的”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淡淡的绿,并问:这芽是怎么出来的(抓住冒体会),“冒”可以换成什么词呢?哪个词更好?这让你感觉(生:舒服,精神焕发……)就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吧。教学“夏天的五花山”,师同样抓住“浓浓的”、“涂”、“染”等词进行指导。

在教学“秋天的五花山”时,郑老师出示这句话: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师问: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火红色、跳起舞来、跳跃)在关键词找出来后,老师相机板书:读好关键词 边读边想象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读标出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当学生明了这种抓关键词读书的方法之后,郑老师便将下面两句:“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让学生进行自学交流,最后回归秋的整体感受。

且先不谈这样进行朗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单这样一种教学的层次性,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对于一到三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很需要实实在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嫌办法“笨”,不要怕形式“老”。因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需要经历“模仿”、掌握“技巧”、强化“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掌握朗读方法,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七

二、独立阅读课文。

想不想对机器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这里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书:果园机器人。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是不是为了好玩呀?板书“服务于人!”

三、设计心中的机器人。

果园机器人教后反思

一、 喜看成功处:

1、做人教育渗透于无形中。如:学生讲到机器人做事情很细心,不会出错时,引导:机器人都能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又如:从科学家的研究——发明——再研究——再发明,这些都江是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而改进的,因此,引出机器人——服务于人。

2、公开课结束了,但课的内容还未结束,第二堂虽不是公开课,学生也学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机器人。根据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的说话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说话的清楚明白这几方面进行评价,口语交际也是本学期自己认为最理想的。

3、学法的渗透上。开头导入处对于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上,引用老师的汇报与学生的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收集资料,而不是一大叠一大叠的打印出来。对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能力上进行了比较到位的指导。

4、关于语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畅想机器人的之后,指导学生写、画下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做成展板,进行交流,让全班同学结合他展板中的书写、绘画及作文水平进行打星,也请家长参于其中。机器人之星评比活动也有声有色。

二、细思不足处:

关于这类说明性质的文章,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外,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公开课如果能像平时一样不拘谨,风趣幽默会更好。

最新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精选篇八

1.学会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1自然段

3. 板书设计 : 孝心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爱心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情感。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板书:装满水 (孝心感天)没有洒(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金(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

作业:读《七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