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汉语拼音字母教学反思(优质10篇)

时间:2023-10-07 18:27:59 作者:FS文字使者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汉语拼音字母教学反思(优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一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的天地广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立刻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状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潜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透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忙,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透过主体的实践努力到达掌握必须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个性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主角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主角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态度用心认真,有的为了读好主角,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能够也必须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能够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务必得读重音,哪儿务必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主角,所理解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主角,就单挑旁白来读。用心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主角,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主角不要重复,要轮换主角。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透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资料,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忙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明白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字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二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让黄山的风景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领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尤其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一个“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再如: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文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是略写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仿照课文前几段具体说一说奇石的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说:“山峰的顶端,有两只顽皮的小狮子,正在抢一个球。它们抢来抢去,直到今天,它们还没抢到呢!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抢球’了。”有的说:“‘天狗望月’也很有趣。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蹲着一只‘天狗’。它全身黑得发亮,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每当夜幕降临,它昂着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还找出几幅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给起名字,发挥学生想象。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后表演读,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搜集黄山奇石的资料,鼓励他们以后去黄山旅游,总之,抓住“奇”教学,既让学生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三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四

本文是一首赞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在前一课刚学过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由这两首古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一课写得非常的优美,也写得非常的贴切。但总感觉这一课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可能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一小节都可以品味出许多的东西。

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其次是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谈谈朗读的体会,比如问学生你读了以后感觉秋天是怎样的?(比如秋天是调皮的,秋天的快乐的,秋天是热闹的,秋天是勤劳的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品味具体的词句。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我加以引导并适当的提高,同时把自己的读后感受跟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了一小节一小节单调的讲解。

本文的5、6两小节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图画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后的样子,想象和感受农民的辛苦和丰收后的喜悦,然后再边想象边读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这儿的学生对文中的场景很陌生。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五

低年级讲读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且第二册语文课本上已经全部没有拼音,所以,对学生的阅读加大了难度。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六

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诠释策略为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家乡之美。

(一)教材处理

第四单元,是一组围绕“美丽的家乡”而编排的课文,本单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们看到家乡的美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家乡的美景,积累有关家乡的知识,体会家乡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也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运用诠释策略,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为学生解释“奇”之前,先让学生对“奇”这个汉字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知。随后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联系实际或者对比实物等方式,来为学生充分诠释“奇”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奇”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知识,祖国的美好山河可以通过描写具体实物来进行展现。

(三)核心素养

综观这节课,老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目标,较为精准地把握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把诠释策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基本能力是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七

?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具体地描写了四种奇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前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重点欣赏了黄山四绝,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在品读文章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读一读,然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小导游介绍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热情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八

一、课堂实录与评注

(一)教学环境:学生数:52,环境:电子白板;年级:六年级(1)班时间:下午第二节课,40分钟。

(二)教学过程及评注

1.课题导入:用时6分钟

评注:这个导入环节安排是合理的。鉴于后文的内容,个人认为:一是抓住陆游的生平,介绍他的思想;二是《示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学生已学过了,很熟悉,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基础。教师可以展开想象:诗中要求儿子等中原平定之日,别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那么,作为父亲,难道就没有对儿子其他做人做事的忠告或是要求么?如果有,又会是些什么呢?从而引入《冬夜读书示子聿》共八首诗。这样过渡就自然了。

2、自由读诗用时6分钟

在6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要求学生读诗,并反复强调要读出“韵味”来,并兼有齐读要求。后来,教师请一名学生读,另两名学生对该生进行了评价。评价之后,教师表示肯定。

评注:这个环节,把字读正确是第一要务,要求学生读出“韵味”来,似乎要求过高,因为学生尚未对诗进行理解,再说,“韵味”的标准是什么?教师没有示范,学生的评价也没有依据。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用时7分钟

教师提问诗句,学生无法回答,于是教师在白板上提示自学的方法,要求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合作展示理解诗文用时11分钟

教师组织了四个小组进行学习结果的展示。学生大多起来说的是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了评价,同时,以“你能想到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于等不得学生回答,先后自己说了自己所想到的:站在岸上学不成游泳!赵括——纸上谈兵、李时珍——尝百草与《本草纲目》、毛泽东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毛泽东的是:实践出真知,此话为邓小平)、肖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学生则谈到了爱迪生等少数几个名人,这个过程,由于学生不主动,教师数次启发,最后直接提问学生。

评注:这个展示环节显得零乱不堪。从课后教师的反思来看,其用意在于拓展。这就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在对本诗尚未完全理解之时,盲目拓展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二,拓展应向哪个方面进行拓展,是名言名句、学过的诗句还是名人故事?有没有必要对拓展的方向进行一下分类?另外,这个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后的展示环节,本应当由学生唱主角,老师没有必要讲那么多,成了老师代学生“拓展”。解决这个环节存在问题的办法:一是在第三个环节中如上所评注的,事先明确学习后要展示些什么,二是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展示;三是对展示的精当的语句,完全可以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进行归类,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即可。

5、回归课文,深化感悟。3分钟

教师在解答完学生提出的不懂的最后一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联想诗人作诗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者以“陆游”的父亲角色进行朗读。

评注:其实,这个环节就可以要求学生读出韵味来了。但是,这个韵味是有两种角色韵味的:一种是父亲的韵味,一种是作为子女听父亲说的话的韵味。教师看重的是前者,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没有做父亲感性经验,倒是作为子女,他们有切身的体会。因此,阅读的价值导向,应重在作为子女,该如何听取父亲的教诲,而不是作为父亲如何去教育子女。

6、强化练习。用时6分钟

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了本节课的作业练习题,当堂练习,当堂由教师进行讲解。

评注:作为练习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可小视。如作业题中有阅读两个填空题:

他(指陆游)在诗中一共讲了几个道理:学习知识必须要有()和()的精神;一个既有()又有()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学生在做了不到两分钟后,教师提问了两名学生,学生立刻回答出标答案(我现在都记不清是什么了),教师给予了肯定后,这个题就算是过了。实际上,这个题如果不是事先让老师看到答案,我们填出来的不一定都是参考书里的所谓“标准答案”。问题在于教师只强调这个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可以用的其他答案,本身就有问题,而这种做法对学生带来的伤害,一是禁固了学生的思维,二是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艰难:如果是在考场上,我又如何能想得起这个标准答案呢?没有办法,只好去背。可问题是,背下来答案了,它不考这题,阅读材料根本不是课本上的,那咋办?!

7、总结评价1分钟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扼要总结。

评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离不开教师的总结。总结的内容,既要有知识内容的总结,也要有学习方法的总结。大多数教师容易忽视的是后者。

二、总体评价与建议

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算是一节优质课。但是,从细节的评析看来出来,在一此环节上确需要下功夫进行打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和练习题的处理上。建议对以上三个环节进行重构。课堂结束时,可以把另外的七首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其中的一首,下次课进行学习交流。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九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负责抄古诗的注释,学生负责死记硬背。如此“填鸭”教诗,学生是被教会了,但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学这首诗,在放手让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品悟诗句的大意,引导他们去寻觅诗句中的成语,成语背后的故事,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

[设计思路]

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巧妙揭题:

1、揭题:

2、解题: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

(1)、师生一起读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

(2)、讨论: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那这里的“示”又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那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内涵:

(一)、熟读古诗:

同学们,学诗歌首先要诵读,读熟了,才会喜欢它;喜欢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它的美。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读得很熟了。要做到字正腔圆。

2、谁愿意来读一读?(你读出了诗的节奏;你在读的过程中停顿和重音处理得比较好。你做到了字正腔圆。)

3、齐读

(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过渡: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熟读这首诗了,那下面我们就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1、(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2、谁来说说你初步读懂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句:

1、谁来读诗的一、二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2、从“无遗力”想到了哪个成语?从“不遗余力”这个成语你体会到什么?(古人学习十分刻苦。)

4、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问得很有价值,你能联系你知道的一些例子来谈谈吗?(谈迁、司马迁)

师:学习需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书:孜孜不倦有所成就)

2、那这两句诗该怎么读呢?(要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对比的味道)谁再来读一读?

3、那诗人想通过这两句诗告诉儿子什么呢?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句

1、从第三句诗你联想到了哪个成语?

2、请同学们阅读“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读完说说故事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

3、读到这儿老师有个疑问:“躬行”就那么重要吗?诗人是不是不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呢?你能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际和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例子来谈谈吗?(李时珍徐霞客)

3、那这两句诗你觉得该怎么读好呢?指名读。(对,就这样读,连而不断,藕断丝连)

4、那诗人想通过这两句诗告诉儿子什么什么呢?板书:“实践出真知”。

四、发挥想象,领悟诗歌意境:

1、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就好象看见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他立即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样说呢?子聿听完后又会说些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的时侯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就更好了。

2、投影片出示口头填空题:(老师给你配上音乐,相信你说得更好)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

六、背默古诗:

1、同学们,这给人以启迪的动人诗句,你记得了吗?试着背一背。谁来背诵?

(你的声音不仅响亮,而且很有感情)

3、老师还要友情提醒这个词需要注意!请看大屏幕。

4、投影显示:

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功夫

(1)、他三天()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3)、明天有()再来玩吧!

(4)、中国(),名扬海外。

,镇研究课《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5、下面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默写古诗,默写好了,同座位的进行批改。(温馨提醒: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保护好视力。播放音乐)

6、默全对的举手,有错误的同学课后进行订正。

六、作业超市:

1、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他7首。

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3、小练笔:想象一下,陆游为什么会说这番话?他会怎么说?子聿听完后又会说些什么?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22.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实践出真知

古人学问无遗力,孜孜不倦

少壮工夫老始成。有所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年级语文每课教学反思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体会陆游对小儿子子聿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背诵陆游的《示儿》

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呢?

2、谈话揭题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又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置之脑后,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2)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一)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3、古人读书学习是如何不遗余力的?你想到了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成语?

(1)勤奋学习的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

(2)勤奋学习的成语: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4、师:古人读书学习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不遗余力)

(二)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板书:持之以恒)

3、从“少壮”、“老”两个词语,你会想到哪些类似的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师:做学问,要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否则,只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谁知道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齐白石,老年才名扬中外;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写成《国榷》)

(三)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读了这两句诗,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

3、师:看来,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5、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实践出真知。)

(四)、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怎样?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味深长……)请你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这首诗。

2、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五、巩固古诗,明白事理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南宋诗人()。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2)一个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这句诗。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

2、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不遗余力书本知识

做学问

持之以恒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课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