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3-07-08 06:05:35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篇一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在初读课文时,学习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令我颇感意外。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季丹妮:读流利。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将这一段读流利。

(季丹妮认真地在读了一遍,很投入,且读得相当流畅)

师:谁还想读一读自己想读的段落。

(李泓读了建筑工人困难重重的一段,较流利)

朱宇航:我猜是这段话详细的描写修建青藏铁路的艰辛,所以李泓选择读这一段。

师(还以为猜中了):李泓,对不对?

李泓:没猜中,我是敬佩筑路工人,他们在这样艰辛的条件工作。

(师生一阵哈哈笑,课堂气氛明显更加向上,不再出现初读课文时总是死气沉沉的,很多学生走神的现象)

初读课文,总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感之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此为其一;其二,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时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而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这一环节,自然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而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课的教学时,在“初读课文”时,针对季丹妮这类课文还未读流利的同学,老师中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同时,用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这样赞赏的话表扬,更使学生产生读书的积极性,也为让学生“有奖竞猜”读书原因埋下伏笔。针对李泓这类课文已经读流利的学生,先让其他同学猜,然后再李泓自己说,这样就在学生初读课文一环节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1.关于《荷花》的教学设计

2.把一件事写具体教学设计

3.关于《早》教学设计

4.关于《项链》教学设计

5.关于《搭石》的教学设计

7.关于《小青蛙》教学设计

8.关于《观沧海》教学设计

9.关于《秋天的雨》教学设计范文

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篇二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解了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施工的艰难后,我发起了给青藏铁路命名的比赛。孩子们的命名还真有几份创意。

陈民哲:神工路,这样一条难以施工的铁路胜利建成,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邓兴航:富强路,虽然这个名字很老土,但正是有祖国的富强才修成了这条路;有了这条路,祖国会更富强。

肖选睿:天路,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董培源:汉藏路,因为它使藏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更加情深谊厚。

……

此时,孩子们正和我一起把爱国建国的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

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篇三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但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期盼已久的事。2006年号称“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解这条铁路是怎样修建成的。

1、指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思考:

青藏铁路是条什么样的铁路?

2、交流。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困难怎样克服冻土难打隧道昼夜观测反复试验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房子吹到了,屋顶掀翻了,头被砸破了,脸流血了……可是队员们想到西藏人民的迫切期望,他们咬紧牙关,一遍一遍地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生自由交流。

正是这句口号时刻鼓舞着筑路大军,使这条铁路全线贯通。

看照片,此时此刻你最相对筑路大军说一句什么?

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导入:播放歌曲《天路》,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神奇与伟大。

3.教师已作适当补充: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在20世纪它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出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作为课程资源与学生共享。开课由《天路》歌曲导入,引导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西藏拉萨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西藏的过去,特别是交通闭塞的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作有效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完成练习题。

3.课堂交流重点句。

(2)将课外搜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文中有关青藏铁路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

(3)有感情朗读,体会“起步、跨过、通过、穿越、到达”等词语的妙用。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扣住重点句,将学生课前查找的与青藏铁路有关的资料结合起来理解,体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也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满怀誓死修成铁路的决心,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分组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到底是怎样的不简单呢,筑路大军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画出有关语句;筑路大军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用“”画出有关语句,再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1)筑路大军遇到了哪些困难?(朗读有关句子)

(2)筑路大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朗读有关句子)

(3)面对这些世界级困难,筑路大军始终斗志昂扬,充满必胜信心。再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面对遥遥在望的拉萨,筑路大军满怀喜悦地高呼:“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请再读这句话。

4.说话。

(2)文中多处使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一设计体现了略读教材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展示自我,通过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把朗读、语言训练、感悟融为一体;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内心感受的外在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感情浓郁。

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篇五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并学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不畏艰难、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2、体会建设者的英雄气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入

1、欣赏歌曲《天路》

2、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引题:这条“天路”就是青藏铁路。它为什么被叫做“天路”呢?它是怎样修建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去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方法掌握字词,理解文意。

(2)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3)勾画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

2、鼓励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3、检查字词情况

4、提问: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是哪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2、研读“困难1”

(1)修建者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

(2)认识困难,出示句子——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3)理解困难,了解什么叫“冻土”、“海拔”。

(4)克服困难,出示句子——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5)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考察次数多、时间多,吃苦耐劳的精神。)

(6)激情朗读:在充满困难的青藏高原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你体会到这些时,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朗读5、6自然段)

3、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3)克服困难:从哪些词看出科技人员的艰辛?(理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4)感情升华:天气十分恶劣,工作非常危险、繁重,当你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有感情读8、9自然段)

(5)过渡小结: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四、拓展交流,丰富形象

3、鼓励谈话:从铁路修建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就是这条包含着无数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铁路,在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画下了新的篇章。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竣工,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六、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或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青藏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教学之前应做好相关的资料调查,如铁路修建的时间、路长,什么是高原冻土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的伟大意义。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本次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了解修路中出现的困难和修建者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在了解到修铁路的困难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们能从情感上感受到修建铁路的困难,加深对与那些修建者的认识,升华情感。

而在后面的说和学当中,使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加强情感的表达,达到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最后,做一些简单的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关注到西藏和西部的一些内容,加深对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最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6篇)篇六

片段一: 为青藏铁路命名

师: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将大大加强东西部的沟通和经济联系,促进西部发展。世人称之为“天路”。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并出示歌词: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歌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这条路还没有最后完工,同学们,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搜集的资料,试着给这条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生:世纪路。这条铁路始于世纪之初,同时也具有跨世纪的意义。

生:天下第一路。这条路是青藏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有世界第一高隧、世界第一高火车站。拥有这么多项的第一,所以可以称为“天下第一路”。

生:奉献路。在海拔4 905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氧气含量不及平原的一半,是真正的“生命禁区”。而筑路大军牺牲的不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条路靠的是他们的奉献精神。

生:神路。李白曾经慨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这条路真的是离青天最近的一条路,工程的艰巨比登天还难,却在建设者的手中建成了。

生:科学路。这条路遇到的所有技术性难题,都是靠科技人员的攻关解决的,每前进一米都体现着科学、创新的精神。

生:黄金路。我在报纸上了解到,青海省西宁市决心使青藏铁路成为一条“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原黄金旅游线路”,促进青藏经济的发展。

师:你们给青藏铁路取的名字真好,赞颂了西部的建设者们,也体现了这条路伟大的战略意义。现在,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名字,写在课本上。

片段二:为插图写解说词

师:请同学们看文中的这张照片,这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长1 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时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生:(在照片下书写)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2002年10月19日,全长1 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世人的目光在这里聚焦。风火山隧道口上高高地树起了“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的牌匾。鞭炮声、欢呼声、掌声,把风火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筑路大军们挥舞着彩旗,高呼着“胜利”的口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庆他们的胜利。

转载老百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