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门经典语录(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21:23:22 作者:笔砚 2023年佛门经典语录(模板8篇)

导游词还应该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要客观地介绍景点的各个方面。导游要如何让游客在听导游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和收获?导游词可以通过一些特色的表述和形容词,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旅游景点的独特气息,以下的范文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佛门经典语录篇一

1.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2.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3.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4.慈悲是您最好的武器。

5.永远不要浪费您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您不喜欢的人。

6.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7.问: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8.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9.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0.聪明的人从积聚小善开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终因功德圆满而整个人充满福德。

11.本在禅寺的翠鸟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无人能攀的临海岩石上筑巢,几天后被浪涛卷走。禅师:因心中有敌,便处处是敌。

1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5.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6.您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您,您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7.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因为他的感受是错的,心很乱很苦,事事怀疑,扭曲别人用意,幸福离他就很遥远。

18.贼偷东西,掏面包给狗,狗却咬住他的腿。贼:给你面包,咋还咬我?狗说:正因你想收买我,我才判断出你是坏蛋!禅师:智者明辨是非。

19.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您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0.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佛门经典语录篇二

1.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7.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8.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9.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1.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3.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4.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5.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6.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7.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8.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9.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20.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2.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3.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5.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6.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27.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8.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9.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30.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31.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32.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4.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3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6.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37.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佛门经典语录篇三

五台山上得,摘抄几句,以飨各位。

想要害有道德的人,就好像仰起面,对天吐口水一样,这口水还要落在自己的脸上。

人若不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永远无法根治。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最有福。

处事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得,无怨便是得。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福、惜福。

佛门经典语录篇四

1、“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2、“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3、“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4、“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5、“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6、“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7、“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

8、“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9、“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

10、“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1、“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

12、贵在用心“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我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13、“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14、“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佛门经典语录篇五

五台山上得,摘抄几句,以飨各位。

想要害有道德的.人,就好像仰起面,对天吐口水一样,这口水还要落在自己的脸上。

人若不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永远无法根治。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最有福。

处事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得,无怨便是得。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福、惜福。

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佛门经典语录篇六

1.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2.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3.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4.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9.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0.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11.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2.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13.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4.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5.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16.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

17.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18.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灯会元》。释:要保持心的清净须严格约束自己,好比途经蛊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19.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

20.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1.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22.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23.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24.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您多口下留情。

25.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26.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7.只要面对现实,您才能超越现实。

28.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求的行善,心也坦荡;有意的行善,令人生畏。

29.您不要一直不满人家,您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您自己。

3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3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32.同样的瓶子,您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您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3.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35.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更多

佛门经典语录篇七

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屹立于东海之滨,海拔1110米,山顶终年云遮雾罩.自隋、唐(581-907)起,它就名闻国内外,历代吟咏赞颂的'诗篇辞章难以计数,世称“唐诗之路”.然而,让天台山能驰誉东南亚,至今影响波及欧美的原因缘于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第一个中国化的宗派--天台宗创立于斯.天台宗总道场天台山国清寺更被尊崇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佛教天台宗共同的祖庭.

作者:张望作者单位:刊名:东方艺术英文刊名:orientalart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佛门经典语录篇八

一、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佛门中这句“宁教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作人情”,是说修行之人,宁可穷死、饿死,宁可不建寺院,没有信徒,也不可说出违背佛法的话,做出违背佛法的事。

佛门中有则著名的故事说,唐朝的从谏大师,中年出家后就从未回家,过去俗家的孩子长大了,非常思念父亲,希望能见父亲一面。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父亲驻锡处,于是千里跋涉,终于找到那个寺院,但因从小离开父亲,不知父亲的样子,刚巧,一个大和尚开门出来,他问道:“请问大德!从谏师父在哪里?”“你找他做什么?”从谏大师说,“因为他是我的父亲!”从谏大师用手一指东边说:“在那边!”孩子走后,从谏大师把门一关再也不开了。

学佛的人,如果每事都在人情里周旋,当然就会离道很远,唯有把佛法看得比人情还重,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在佛法真理之前,甚至在公理正义之前,也要有道德勇气,要顾及大众的需要,更要坚持佛教真理,不做背离佛法的事情。只有如此,在修学的路上才能更有成就。

二、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在丛林中最常说的格言就是上面这句话。常住的一草一木都是信施之物,出家人受用了信徒供养的物品,应当精进修行,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广大信徒。从另一方面来说,常住之物是供真修行人用来维持色身,用功办道的,我们在利用这些常住之物的时候,应当像护持眼珠一样爱惜。若是不知珍惜,肆意浪费信施之物,就会遭致无尽的苦报。即如佛经所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甲还。”因此,作为一名出家人,当存“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心,爱惜常住之物,我们才能会道业日渐增进。

三、打沙弥,跪比丘,火烧菩萨头

对于这句格言,或许有很多人会觉得疑惑,佛门不是讲慈悲吗?怎么有那么严苛的事!其实佛法正是如此,有些看似无情的教育,都是造就未来龙象的.因缘。因为我们的习气使然,面临压力境界,容易心生烦恼,佛门教化的方式,就是要你去认清自己的烦恼来由,找出对治的方法,懂得调御自心,就是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真正透视烦恼,才能见到心地风光。

四、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初学修学的人,常常会在坐禅念佛时妄念纷飞。这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打得念头死,即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最终见到智慧,得到般若。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能够修行到妄念不生的程度已经是相当不容易,当他们正在用功的时候,你若是动了他的念头,令他修行很长时间的功夫都白费了,其罪过弥山。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见到别人用功的时候,你应当生起欢喜心,赞叹他人修道的功德。如要从他们身边过时,尽量绕道而行,以免引起修行者起心动念,妨害道业。如果有事需要向正在诵经念佛或是坐禅观心的修行者请教时,应当待修行者行持完毕方可。这样,才是尊重修行者,才是不扰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