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6 14:39:20 作者:QJ墨客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篇一

捧着《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一遍。总觉得每位教师的话似乎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细细品来,每一篇文章又都有其过人之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浓浓的爱;每一篇文章都渗透了深深的情。提笔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你的作业做好了吗?”这是我们既为人师又为人母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许多家长经常问孩子的一句话。对于这点我就感触颇深,去年从一年级包班开始,为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我不断进行尝试。因为“作业”历来是刚上学的孩子们面临的难题,而我又坚信“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不管才是最好的管!”为此,如何培养孩子自觉地学习习惯我是绞尽脑汁:每天的作业能少则少,尽量布置孩子们容易做的,让每个孩子均能独立完成的。但我的要求是:一回家就写作业,每个孩子都必须做到,家长签字也主要是这一点。

我想,这也得益于老师的教育理念吧,先一点点来,再多一点点,这样,让孩子们养成习惯后就不会觉得做作业是一件痛苦的事了!几个学期过去了,我发现,就算不提醒,孩子们非常自然的认为,放了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晚上已经不再想看电视了,做完作业,吃完饭,我们就读书!现在,众多的孩子随身都带着小本子,把作业记到本子上,虽然只是一些符号,第几页到第几页,但这也是一个进步,知道要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我每天还是要问“你的作业做好了吗?”“做好了”那就是不仅仅完成作业,而且努力做好了这些作业。今后,我还要努力培养孩子向“做好了”的方向发展。我希望听到每一个孩子自信的声音:“我做好了”。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篇二

教学之余,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感受颇深。觉得这是一本既能给一线教师指明方向,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的好书。

其次,此书能够用独特的眼光看教育,以负责的态度提建议。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教育的智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我自己,积极进取,尽早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篇三

今天读到幼教大师陈鹤琴的活教育原则之——“教学故事化”。这一条原则是从“儿童爱好故事”这一理论基础所产生出来的。故事的作用有四点:第一,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第二,故事情节的神奇,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第三,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第四,故事组织的完整,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学故事化”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材故事化;二是教法故事化。“教学故事化”是活教育的新要求。

基于上述重点提纲,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享: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故事化能将枯燥、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不仅能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颜色分类教学时,我采用“教材故事化”的方法,选用故事《三只蝴蝶》。它讲述了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在寻找避雨地方时遇到了三种不同颜色的花,花朵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才可以进来,非常符合“颜色分类“的教学目标。于是,我将这个故事运用到教学中:红花姐姐,大雨把我们淋湿了,我们淋得发冷,让我们到你的叶子底下躲雨好吗?红花说:红色的`蝴蝶请进来!于是红蝴蝶躲进了红花的叶子底下……根据故事内容,幼儿自然而然地将物体按照颜色对应的关系进行操作。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若能巧妙设置故事情境,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良效,这就是“教法故事化“。

比如:在进行“谁高谁矮“教学活动时,我给幼儿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一天,动物幼儿园来了三只小猴,一只叫小红,一只叫小绿,一只叫小黄。这三只小猴很调皮,它们一会儿爬高、一会儿爬低。一天,山羊老师让它们排好队,说:“矮个排在前面,高个排后面”。谁知,小红听见了赶忙找来了一张小椅子,爬上去说:“我最高,我排最后面。”小绿一听,急了,找来一张大椅子,爬了上去……讲完故事后,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这三只小猴到底谁高谁矮呢?小红和小绿那样比高矮合适吗?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谁高谁矮呢?”从而激发了幼儿探究“怎样比高矮”的兴趣,进而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了比较的规则和意义。又如:在“比较大小“数学活动的操作环节,我依据故事《两只笨狗熊》设置了相关情境,并提问:”大懒和小懒的面包怎么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呢?“通过积极思考,幼儿能理解到物体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与参照物的大小有关系等。

通过以上数学教学中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幼儿喜欢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数学元素,并灵活地将之运用于有关的数学教学之中,让故事成为数学教学中有效媒介,这有助于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故事化”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原则》中的其中一条,它不仅运用于“数学”,也可以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值得每一个幼教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和应用。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篇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郑杰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受益非浅。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读完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尚空谈理,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分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么一段话:“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它是一种创造!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你对同事们的优秀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这样,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虚心向别人讨教,利用机会外出学习,加上自己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终于教学水平得到进步。如何学习别人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功。这样在看到别的教师有好的经验的时候,你才有能力破解支配他经验形成背后的思想。在与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对比碰撞中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有一双善辨的双眼,善于观察。能从别的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从他的学生的说话、写字之中,洞察到他的经验痕迹。

再则,要有一个谦虚的心。“谦虚使人进步”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老教师身上有厚积的经验,年轻教师的身上有时尚的思想;名教师有成功者的风采,普通教师有甘为人梯的情怀……哪怕是一个失败的教师,他身上还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呢。

第四,在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创造性的吸收他人的经验。听课,绝不是走马观花,绝不是应付差使,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简单的模仿。我认为要听好一节课需要做到:用心,用手,用眼,用耳,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