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教案颜色的家(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04:06:00 作者:温柔雨 2023年小班教案颜色的家(大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颜色的家篇一

今天,我参加了课堂观察音乐活动实施策略的活动,由大一班沈老师执教的《绿色的家》让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在活动的设计上,环环紧扣,节奏鲜明,图谱的设计也是有利于幼儿记忆歌词,掌握节奏的。

通过观察,在我观察的5人中,在导入环节,有4人是积极参与导入活动的,另外1人在老师的提问下,被动地加入了活动。在本次导入活动中,沈老师利用已学过的内容—诗歌《家》进行引导,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衔接性,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还不够明确,在导入环节可以更直接地切入。

在歌词探索环节,沈老师利用大树小树和箭头的升降念出“沙沙沙”的节奏和声调。在此环节中,有3为幼儿积极地参与进去了,有1位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1位幼儿没有参与进来。沈老师实施的此策略是有效的,ppt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可以更直接的引导出箭头表明烦人作用,读歌词也可以改成由老师自然地唱出来。

在学唱歌曲环节,我观察的5个幼儿中,有3人积极投入的,有1人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加入的,还有1人仍没有参与。沈老师让幼儿看图谱进行跟唱,歌曲学唱效果明显,层次性强,男女生分唱,跟钢琴唱等,形式丰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创编歌词环节,沈老师利用图片来提问,并给与一定的提示,有三位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活动中,有2位幼儿没什么反应,只顾自己东张西望。在创编过程中,我觉得创编的姐哦组偏快,可以多给幼儿一些时间去创编,老师可以少给与一些干预,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时间,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的来说,听了沈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课程设计的技巧,我园开展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展示活动中,让我们欣喜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和实施,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让课堂呈现出生动和乐趣,教师在活动中起引领作用,重在幼儿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也应明确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果,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既能注重教育过程,又不忽视结果,同时又能发挥师生双向作用,那么必定会收到良好的结果。

小班教案颜色的家篇二

要“货比三家”,当然首先要能比较这些小数(价格)的大小。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寻“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一开始,学生举手十分积极:

佩佩:先比元,都是8元,那就再比角,一个是5角,一个是2角,当然是5角大,所以8.50元8.20元。

佳佳:把8.50元改写成8元5角,8.20元改写成8元2角,一眼就看出来,8元5角8元2角,所以8.50元8.20元。

到这里竟然再也没有其他学生举手,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有点恼火。可学生看我越恼火,他们就越想不出方法来。

这时,程卫星举手了。此人成绩不好,语文表达能力尤差,但上课举手一向都很积极,只是都是一些没头没脑,不着调的话,鲜有精彩之处。

可让课堂这么冷着也不是办法,姑且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程卫星:8.50—8.20=0.3,所以8.50元8.20元。

咦,不错,小数减法还没学就会了,我正想表扬他,下面其他同学开始嘀咕了:“这我也会……”

“会为什么不举手?”我十分恼怒,正想开口,项露兰又举手了,又一个不着调的,想想还是也让她说吧。

项露兰:8.50和8.20,8一样大,就用50—20=30,所以8.50元8.20元。

谁知,又有人嘀咕了:“这我也会……”

我更加恼怒了……

课后,我静下心想:第一,可能我太急躁了,每次都是这样,一旦课堂上出现我认为是不该出现的冷场,我就急躁得很。可是我越急躁,学生就越紧张,就是有了好想法也不敢说,只有程卫星、项露兰这两个似乎不知道看老师脸色的人才敢站出来。

第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才过了一个年,都长大了。程卫星、项露兰今天课上的表现真是令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过了一新年,他们又有了新的进步,惭愧的是我内心竟然用老眼光看他们。幸亏课上我让他们发言了,还表扬了他们,以他们的性格,这一表扬起码有三天的学习热情,尽管很多时候还是不着调。看来以后我得嘴巴甜一点,话动听一点,脸色好看一点,这样学生就会更“活”一点。

小班教案颜色的家篇三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将演放在读说之间,既促进读的深化,又为孩子的说提供平台;以说为拓展,启发学生思维,在创新中表达。下面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中的点滴收获: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先从读文入手,让学生在读文中认读生字,按“读文—识词—认字—再读词—再读文”的教学流程来实现在随文识字。为了避免一年级学生那种唱读、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现象的发生,让他们读得有味,设计了“熟读课文,想象画面”“美读课文,体会情感”二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如自读、互读、个别读、赛读、引读、评读、美读,体现朗读指导的层次性。要求孩子朗读时能用自己的表情、声音告诉老师你读得很认真。通过我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增强了朗读的效果。不到20分钟,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全文背诵下来,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打下了基础。

表演是一种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好方式。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让学生自己表演,是孩子感兴趣的乐事。而且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如幻想,喜欢把物品拟人化,只要我们注意引导他们就能快速进入角色。为此,我制作了“白云”、“小鸟”、“种子”、“小鱼”四种头饰,让学生模拟文中的句式,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表演:

生1:我是一朵白云,在蓝蓝的天空飘呀飘,蓝天就是我的家。

生2:我是小鱼,我在清澈地小河里游玩,这里还有好多我的好伙伴,小河就是我的家。

生3:我是快乐地小鸟,我在树林中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捕捉害虫。树林就是我们的家。

------

他们那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配以天真幼稚的动作,简直就是一个个小小艺术家。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各自对生活的不同感受,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发展了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要求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我们能用好、用活教材。由此我进行了认直的钻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了系列练习:

“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它还可以是谁的家呢?”一个半开放式的问题,一下激活了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张张涨红的小脸期待着表现机会的到来,我乘势又抛出“那泥土、蓝天、小河它们还可是谁的家呢?”

生:蓝天是太阳的家。

生:树林是蝴蝶的家。

生:泥土是蚯蚓的家。

生:小河是小虾的家。

---------

在孩子们充分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创编词语放到句子中美美地读一读。孩子们读自己的创作,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学习的极积性更加高涨!继而我鼓励孩子们用“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家”的句式也来做回诗人,在我的赏识下,孩子们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发言可谓多姿多彩,创新在求异中进,例如:

生:鞋柜是鞋子的家。

生:插座是插头的家。

生:门是锁的家。

生:垃圾桶是垃圾的家。

---------

我惊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更感叹:孩子们的潜力确实难以估量!

整堂课以演为桥梁,将读与说连结起来,串连成一条语言文字训练的高速路。通过这条路学生达到了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又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架设好读与说之间的这座彩桥,以此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悟性和灵性。

小班教案颜色的家篇四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联想去表演,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学生表演时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感情投入不够。

小班教案颜色的家篇五

《我的一家》的主题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与相互间的关系、称呼。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并体验亲情的可贵。教学重点是:家人相亲相爱才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教学难点是:知道自己的父母所担负的社会工作及作出的贡献。明确了教学目标,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适时巧妙地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努力搭建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让社会课堂教学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显着的亲切感、可触摸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我对本堂课的进行了教后反思如下:

一、选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教学开始时,我改变以往教学中由学生介绍自己家人的惯例,而是首先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家人,同学们眼前豁然一亮,老师有自己的家人,我也有自己的家人啊!()通过老师的范例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

二、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都是温馨幸福的。因此,我在事前注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前我与这样的学生交谈,帮助其发现与家人的生活中幸福的时刻,建立对自己家庭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