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巩固提升方案 巩固提升工作方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07 10:44:40 作者:梦幻泡 最新巩固提升方案 巩固提升工作方案(模板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巩固提升方案篇一

1、要提高认识。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事关发展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全体干部职工要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力维护社会治安良好局面,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吃拿卡要”等现象。

2、要加强领导。各班子成员务必要高度重视提高公众安全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公众安全感测评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变压力为动力,把提升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尺。

3、落实责任。要切实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我办在全县公众安全感调查测评中取得好成绩。

4、营造氛围。要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要注重实效。各股室要认真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要通过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活动,力求使本办公众安全感有所提高,干部、职工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有明显提升。

巩固提升方案篇二

(一)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制定并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保证设备分工合理、责任到岗;组织制定并落实设备管理规划和年度管理计划;建立和完善设备质量标准、设备异常情况管理等制度,明确相应工作程序和流程。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分类建立完善设备台帐、技术资料和工艺流程图等资料台账。

(二)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开机值班员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并严格落实制度;当班中认真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合理调整设备状态参数,正确处理设备异常情况;根据设备状况,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并做好各类运行记录;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设备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监督、验收等工作。

(三)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机修组负责实行标准化检修维护管理,编制检修作业流程;对重大检修项目制定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及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机修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格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实行检修质量过程控制和监督制度。每月定期评价分析设备、设施安全性状况,做好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台账和检查记录。

巩固提升方案篇三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做好整体规划

我县现有各类学校26所,其中普通中学8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独立初中6所)、中职学校1所、小学12所、幼儿园4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37个教学点。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职工1483人,其中中学教师684人,小学教师670人,幼儿园教师94人,其它事业单位35人。此外,临聘人员543人,其中:代课教师226人。教师基本上都已参与了提升工程1.0的项目学习,初步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并可以应用于平日教育教学活动,但层次水平有所区别。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相对完备,大多数学校处于多媒体环境,部分学校处于混合式环境,少数学校为智慧教学环境。依据现有实际情况,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将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实施,确保在20xx年前以整校推进的模式完成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提升工程2.0培训与能力考核这一目标。根据省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整体安排,20xx年提升工程2.0项目启动年,完成首批示范校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通过示范校先行先试,探路子、建模子;20xx年完成全县其余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

(二)探索培训机制

建立“全县统筹、各校负责、培训助力、学校自主、全员参与”五位一体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校长牵头,自主研修,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研修计划,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打造培训团队

整合区域内的培训、教研、电教、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专兼职培训、测评团队。各个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应团队,为顺利开展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四)做好帮扶工作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薄弱的学校、乡村教师,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培训方式;发挥县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作用,探索名师远程课堂,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整体提升县信息化管理、教学能力。

(五)保障服务体系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依据《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优化培训指导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议,资源共享;变革评价方式,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

巩固提升方案篇四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综合办公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每半年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办公室作为分管部门,按照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计划,编制安全教育培训材料和落实器材准备,分级实施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和特种安全教育,并协助综合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评估和改进。

(二)坚持动态的素质提升管理。生产部每半年动态开展岗位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应急救护和处置方法,安全生产办公室协助综合办每年度定期考评各级人员的安全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其中,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新员工、驾驶员、工作负责人须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三)开展科学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每年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安全生产职责,制定相应的目标控制措施。安全生产办公室按半年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纠偏,以及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

巩固提升方案篇五

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专项管理提升活动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坚持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但都是合理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基于风险的控制过程,要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予以实施,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必要过程,而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建设中要采用内部控制的措施来落实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因此两项工作要注重相互融入和有机结合。

2、坚持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原则。全面风险管理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各单位、部门、各岗位的所有业务和事项。

3、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集团公司本部以建设体系、系统集成为重点,已建立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的单位以改进、完善、提升为重点,尚未建立健全的单位按照要求同步建设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各所属单位要清晰定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坚持适用性和可承受的原则。坚持快速发展与风险控制并重,既不片面强调发展与效率,也不片面强调风险与内控。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与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行业特点相吻合,在现有基础上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相融合,注入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健全制度、规范流程,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确保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