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

时间:2023-08-23 11:14:08 作者:曹czj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一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吧台服务人员专业服务规范;

2、熟悉各类茶品典故,价位及操作规范,掌握各种商品的推销技巧;

4、每日检查所用茶具,搞好茶艺卫生,负责吧台内环境卫生;

5、热情待客,负责引导顾客消费;

6、接受顾客的投诉并及时上报领导;

7、熟悉各种茶点的.口味、产地、推销方法;

8、及时补充各区域茶具及其它客用品;

9、确保良好礼仪及服务规范,配合销售人员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

10、严格控制成本,避免浪费;

1、高中以上学历;

2、具有茶艺实操能力,掌握各类茶品知识;

4、形象气质佳;

5、沟通能力强,服务意识强,责任心强。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二

导语:武夷岩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第一道:焚香静气即焚点一柱檀香,营造祥和肃穆祥的氛围,让各位嘉宾更快的进入茶之最佳境界。古人常说: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茶是清静之物,当然要求品茶者也要清静而坐,才能品出茶的真神真韵,希望这柱香的点燃能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茶境。

第二道:叶嘉酬宾出示茶叶给各位观赏。叶嘉出自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叶嘉传》,意为茶叶之嘉美。在这篇文章中通篇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茶的君子之德,君子之能。

第三道:岩泉初沸意即水开了。中国茶圣陆羽在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说泡茶水是至关重要的。茶圣提出应以山里奔流的山溪水为第一,江河湖泊之水为次,而井下之水只能排在第三了,今天我们选用的是天然矿泉水。

第四道:孟臣沐淋孟臣,即为明代人,以擅长制作紫砂壶壶而闻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紫砂壶壶称不孟臣壶,孟臣沐淋是提高壶温之意。

第五道:若琛出浴是烫洗茶杯之意,若琛清初人,以擅制碗状的小瓷杯而出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小瓷杯称为若琛杯。若琛出浴为烫洗茶杯之意,其目的是使其清新洁净,又提高了它们的温度。这样我们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茶香不易外漏,因为茶要热喝才有香气。

第六道:乌龙入宫壶烫好之后,并将武夷岩茶投入壶内,由于武夷岩茶统称为乌龙茶,因此称之为乌龙入宫。这为茶漏,可防止茶叶外漏;这为茶折,通常用它装出三下的茶叶,这样泡出的茶汁即不浓也不淡;这为茶捣,因为武夷岩茶的外形为粗枝大叶,通过这小小的茶漏无法直接到达壶内时,不妨用茶捣将其轻轻的推入,经过这几道程序,乌龙入宫也就完成了。

第八道:悬壶高冲范仲淹称为高山流水,高冲可使茶叶在壶内上下翻滚。

第九道:春风拂面这时壶表层会有一层细致而均匀的泡沫,用壶盖轻轻的刮去,称为春风拂面,这样可使茶叶更为清净。

第十一道:玉液回壶通常冲泡武夷岩茶要一分到一分半钟,在此其间我们不妨先斟出一杯来观其汤色的浓度,然后在返回壶内,我们称之为玉液回壶,这时茶就冲泡好了。

第十二道:关公巡城分茶又分两个过程,一道关公巡城,即来回依次的往各杯巡斟茶水。

第十三道:韩信点兵当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再次改为逐个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经过这两道程序,茶也就分好了,但相同的是每杯茶都是没有斟满的,因为古人云:七分茶,八分酒。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没有斟满是表示主人对大家的尊敬。

第十四道:三龙护鼎端杯有一定的端杯姿势,男士收拢您的小指,女士翘起兰花指并用手轻轻的托住杯底,显得端庄典雅。

第十五道:鉴赏三色先观其色,所谓品茶,品字三个口字组成,而喝这杯茶也分三步:一、先观色;二、闻香;三、品味。我们不妨先观看一下茶水在杯中上、中、下三层颜色,上层淡,中层浓,而最底层会有细小的茶沫。

第十六道:喜闻幽香经过观色后,我们再闻茶汤和杯底的香味,可以嗅到一种淡淡的兰花或者其他花香和香味。

第十七道:初品奇茗闻香之后再细细品味茶汤,称为初品奇茗。初学者应小啜一口,让茶水在口中翻滚,并发出响声,声音越响表示对制茶人越尊敬,就像我这样,这样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第十八道:尽杯谢茶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三

检查准备工作: 1.左边奉茶盘,三茶托叠放。茶荷(有茶叶,大口朝前),中间茶盘上有闻香杯在前,品茗杯在后,并列三排:其后左公道杯。右紫砂壶。茶盘右边煮水壶(确保有水)茶筒,茶海。

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转一圈优雅放在壶右边,右手取煮水壶把热水倒入紫砂壶中,盖上壶盖。右手食指抵住壶盖,拇指和中指捏住壶柄,把热水倒入公道杯。左手捏住公道杯依次倒入闻香杯。多余热水逆时针淋浇紫砂壶。把闻香杯依次倒入品茗杯,倒扣。稍等片刻依次取出闻香杯,左手边两只品茗杯左手绕过器物依次取用在茶巾上轻拭,然后双手采用滚杯手法逆时针把水倒入茶海中,右手边一只品茗杯用右手最后同样手法完成。(大彬是明代一代宗师,后人泛指名贵紫砂壶为大彬壶,沐霖沐浴的意思,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二道

观音入宫

——-------------------------------------------------:转90度左手单握茶荷,右手轻拂取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紫砂壶中,随后茶匙茶荷归原位。(意思是把铁观音倒入洁净的茶具)

第三道

高山流水

提高向紫砂壶中冲水,起到洗茶的作用)

第四道  春风拂面

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绕着壶口转两圈抹去茶泡沫,然后盖住盖子。(轻刮泛起的茶沫,使茶汤清彻洁净)

第五道

乌龙入海

右手食指抵住壶盖,揭指和中指捏住壶柄,把第一泡茶水倒入茶食盘。(头泡冲出的茶汤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色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入茶海仿佛蛟龙入海)

第六道

重洗仙颜

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转一圈优雅放在壶右边,右手取煮水壶把热水低倒入紫砂壶中,盖上壶盖。右手再取煮水壶逆时针淋浇紫砂壶。(本是武夷九曲溪畔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第二次冲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加盖后浇淋外部,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七道  母子相喻(bu第三声)

稍等片刻,右手食指抵住壶盖,拇指和中指捏住壶柄,左手取茶巾托住紫砂壶底把茶水全部倒入公道杯。(紫砂壶专用于泡茶,称为“母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的公道杯为“子壶”)

第八道  祥龙行雨

左手捏住公道杯依次将茶水倒入闻香杯。(将茶汤均匀倒入闻香杯,取其“甘霖普降”的寓意)

第九道  龙凤虽祥

左右手各取两边品茗杯翻转倒扣在闻香杯上,中间品茗杯倒扣其次。(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在描有风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称为“龙凤呈祥”)

第十道  鲫鱼翻身

右手先取左边一组,拇指扣住品茗杯底,食招和中指夹住闻香杯。优雅在空中快速翻转,左手扶住。然后两手一起把饮杯组件归位。依次进行完毕。(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十一道  敬奉香茗

起身把叠加茶托依次在奉茶盘中展开.取左边两饮杯组件应置在茶托上,随后左手托右手腕,右手做请姿势:“老师请用茶”、(行注目礼把茶传给客人,客人致谢把茶传给下一一位。直到离茶艺者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众手传盅,可使宾主们感情亲近,气氛融治)

第十二道

鉴赏汤色

把剩下的一茶托放到身前茶盘上,取最右的饮杯组件。右手打开闻香杯,稍等片刻,鉴赏汤色。(随着品茗杯温度升高,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清亮艳丽)

第十三道

细闻幽香

双手扶住闻香杯,放置鼻前。逆时针旋转两圈,细闻幽香。(闻一闻是否杯底留香)

第十四道

三龙护鼎

右手取品茗杯拇指和食指夹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在茶巾上轻拭,单起三龙护鼎。(三根手指头比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第十五道

品啜(chuo 第四声)甘霖

举杯优雅地连饮三口,动作要舒展。(头品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让茶汤在口腔中翻滚,充分接触,以便精确品出茶味,是否“老火”和“生青”:二品茶滋味,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三品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领悟无比美妙的茶韵)

第十六道收具谢茶

收具谢茶,把自饮闻香杯倒扣入饮杯放置在茶盘前,依次取回两饮杯组件依次摆好。自用茶托放回奉茶盘叠加。双手轻碰茶巾,起身:“乌龙茶冲泡茶艺程序到此结束,谢谢”鞠躬行礼。

玻璃杯冲泡绿茶茶艺流程

检查准备工作: 1.左边奉茶盘,茶荷(有茶时,大口明前),中间茶盘上俩玻璃杯左后右前错开,方便冲水。茶盘右边煮水壶(确保有水),茶筒,茶海。

站立左边:“老师下午好!

玻璃杯冲泡绿茶茶艺现在开始”。左手在前(男,女相反),五指并拢相交,45 度翔射行礼。入位轻拂背后衣服落座。双于轻握拳与肩同宽,放茶桌上,动作要轻柔。

第一道

煮水-----活火煮甘泉

右手五指并拢轻指按煮水壶开关,然后轻握拳回位。(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

洗杯——冰心去凡尘

右手取煮水壶,分别倒入少量水于玻璃杯中。双手轻握杯逆时针倒腾两圈,逆时针滚杯手法把水倒入茶海中,第二杯同上。(茶是大自然的馈赠,冰清玉清。那装载它的容器,一定要干净,没有杂物的。烫一下一是消毒,二是预热,更易茶香)

第三道  凉汤一玉壶养太和

右手轻打开煮水壶的盖子(绿茶越是好茶叶越细嫩,先把开水养一会,待到温度降到80度左右较宜,这样冲泡下去不易破坏营养,失去香味。太和大意是指天人合一,平和的意思)

第四道  投茶——清宫迎佳人

双手托起茶荷顺时针半圈展示:“西湖龙井,色绿,形关,香郁味醇,中国名茶之一.”然后把茶荷转90度左手单握茶荷,右手轻拂取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玻璃杯中,随后茶匙茶荷归原位。(古代把茶叶比作“佳人”,清宫指干净的茶具、茶杯)

第五道  润茶一甘露润莲心

右手取煮水壶斜冲少量水分别于两玻璃杯中,左手托右手扶其中一杯逆时针旋转两圈,轻放取第二杯同上。(好的绿茶如莲子心,茶本味是苦,意思先润一润,方便茶叶更好的出味)

第六道  冲水一凤凰三点头

右手拿起煮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提拉不间断水流,注水七分满。(更好的冲开茶叶,发散香味;寓意三鞠躬,表示对客人的敬善之心,同时也表达对茶的敬意)

第七道  泡茶——碧玉沉清江

稍等片刻(茶叶先被水冲的浮起来,然后吸水后舒展,慢慢沉入杯底)

第八道  奉茶一观音捧玉瓶

左手托右手扶拿起其中一杯起身放入奉茶盘,随后左手托右手腕,右手做请姿势:“请喝茶”。(传说中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瓶,瓶中的甘露可以消灾祛病,意在祝福客人一生平安)

第九道  赏茶——春波展旗枪

入座,左手托右手扶另一玻璃杯逆时针转一圈展示。(一芽一叶称为旗枪。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茶芽慢慢舒展开来,随波晃动,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  闻茶——慧心悟茶香

左手托右手扶放置鼻前停留片刻(绿茶宁静、单薄、悠远,要闻其香、悟其味)

第十一道

品茶——淡中品致味

香中品出至味)

第十二道

谢茶——相斟乐无穷

收具,自饮玻璃杯放置在茶盘上,双手轻碰茶巾再取另一杯两玻璃杯并排放在茶盘上。起身:“玻璃杯冲泡绿茶程序到此结束,谢谢” 鞠躬行礼。(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众品得慧)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四

每家茶艺培训学校,不管是茶艺培训,还是茶艺师培训,都离不开茶艺表演培训,有茶艺表演培训的地方,就需要茶艺表演解说词。天晟茶艺培训学校提出了茶艺师首先要懂茶,茶都不懂,哪来的茶艺呢?简单而有道理。

台湾十八道

喝茶可分为三道:一苦、二甜、三回味,品茶在于自我品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下面先给大家简单介绍泡工夫茶的器皿,以及它们的用途。

茶壶:古称“孟臣罐”泡茶用的 茶盅:亦称公道杯

茶滤:综合过滤茶渣,能使茶汤浓淡均匀

茶漏:置茶时放在茶壶上,防止茶叶往外漏 茶匙:置茶时使用的

1、清泉出沸:要泡好一壶好茶,水质是很重要的,我们所选用的是经砂石过滤,较少矿物质污染的纯山泉水。

2、茶壶淋霖:起烫壶的作用、烫盅。

3、若琛出浴:若琛是景德镇一位制杯能手,因为他制的杯小、白、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4、倾茶入则:

5、鉴赏佳茗:请看看你们本次所选的茶叶的外形。

6、乌龙入宫:我们把茶壶比喻成宫殿,呈现出乌龙茶的身价。

7、悬壶高冲:高冲有利于激荡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加容易挥发。

8、推泡抽眉:把壶里的泡末推掉。

9、重洗仙颜:冲洗壶身,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激发茶性。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10-

1、(观音出海)

11、关公巡城:平均分配茶汤。

12、韩信点兵:滴滴是精华。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

14、喜闻幽香:请将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是拇指与食指轻抚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请看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可分为几小口,慢慢啜(chuo)饮,会感到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余香。十八道介绍完毕,请大家慢慢品饮。

安溪铁观音茶艺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时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工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细腻优雅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

(一)神入茶境

端正几容、仪态大方,表情亲切自然,愉快地走入茶境。

(二)茶具展示

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具:酒精炉、水壶、若琛瓯、茶杯、茶罐。

(三)烹煮泉水

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由于铁观音的外形颗粒紧结,为了使它更快地释放出香和韵,冲泡时水温必须达到沸点。

(四)沐霖瓯杯

在热瓯暖杯的过程中,先洗白立杯,然后把小杯放置小茶盘,摆成圆形,再把盖瓯洗净,这不但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又起到消毒暖杯的作用。

(五)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颗粒不丢的装入瓯杯,我们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六)舒展香茗

冲泡中,第一次冲水马上倒出,因为铁观音的外形颗粒紧结,为了加快香和韵的舒展,必须加温再加温。

(七)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瓯杯的水柱保持均匀而有力度,怒地是使瓯里的茶叶均匀地吸收水分。

(八)春风拂面

左手提瓯盖,轻轻地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掉,然后右手拿起水壶把瓯盖冲净。

(九)瓯里酝香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三者的有机结合,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放能斟茶。

(十)三龙护鼎

(十一)行云流水

(十二)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民间称它为“关公巡城”,把茶低斟,倒得均匀。

(十三)点水流香

把瓯里的点滴香茗分在各个小杯,浓淡调匀,以表达对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十四)香茗敬宾

接下来敬请各位嘉宾品赏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品赏时,首先看它的金黄色的茶汤,接下来闻它天然的独特香气,最后呷(ga)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快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炒青绿茶茶艺表演

绿茶是我国的主产茶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制茶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茶类,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按加工过程中干燥方法的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炒青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欣赏炒青绿茶茶艺表演。

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心平气和,通过这支香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的目的。

鉴赏圣泉水

下面请大家欣赏清澈的纯水,好茶还需配好水。明代茶专家说:“七分茶配三分水,这茶就十分”所以说茶和水是密不可分的。

叶嘉酬宾

叶嘉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既是请嘉宾欣赏茶叶的外观形状,高级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实匀称,油润银灰绿。

冰心去凡尘

冲泡绿茶一般选用玻璃用具,这样能够很好的欣赏茶艺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不断变化。我们选购了这套晶莹剔透,令人耳目一新具有了高度品味的玻璃茶具,下面把原本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再烫洗一遍,以示对嘉宾的尊敬。

玉壶养太和 冲泡绿茶宜用80℃的白开水,玉壶养太和就是将开水预先倒入玻璃壶中,放置冷却一会,从而避免绿茶熟汤失味。

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佳人,下面用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甘露润莲心

即向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高档绿茶极为细嫩,所以冲泡的水温为80℃,用这样的不温不火的水泡的茶才能色味极美。

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使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而水流不间断,这样的冲水技法称为凤凰三点头,意为凤凰在向嘉宾点头致意。

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是传说观音菩萨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象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五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而饮茶之道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道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童启庆:《习茶》110页,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

2.茶道--饮茶修道

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 “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 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 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3.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不如吃茶去。"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4.茶道是“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遭、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对茶艺的心得篇4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六

1、严格遵守寺院的规章制度及香期上下班考勤制度;

3、熟悉茶基础知识,懂得审评茶叶等级;

5、承办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1、年龄:35周岁以下,若条件优秀,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2、3年以上茶馆从业经验;

3、有茶叶培训或茶雅集经验者最佳;

4、相貌端正、举止大方得体;

5、有较好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七

导语: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荷叶,山楂制成的“龙荷山茶”为减肥圣品,减肥效果好无副作用而受到广为好评。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福建安溪是我国乌龙茶的最主要产区,素有“中国乌龙茶都”之称。这里出产的四大名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都品质超凡,蜚声中外。在安溪,不但有独到的乌龙茶栽培技术,而且十分讲究品饮艺术。早在清代,安溪的乌龙茶冲泡方法就已相当考究,近年来,在我国茶文化复兴的热潮中,安溪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不断精益求精地探索,创编了独具一格的安溪工夫茶茶艺。

安溪茶艺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融自身修养与茶的精华为一体,产生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在冲泡过程中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我们追求的茶艺精神理念是尊重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际和谐,强调环保意识。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优雅,展茶艺之神韵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 联茶友之情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之和谐,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遭精神理念。

它传播的是:人与大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作为茶人所追求的精神理念:纯、雅、礼、和,总归纳于“和谐关系”,我们摆脱烦琐、拘谨、无形的虚意,因此“安溪茶艺”的展现是面对大众,面对生恬,面对大自然,是茶主与茶客直接对话,沟通情感,共同分享“灵魂之饮”,是品饮艺术的景高境界。

安溪茶艺选择茶具因地制宜,遵循民间习俗,采用的有陶质炭炉、水壶、瓷质圆层盘(托盘)、盖碗(三才杯)、小瓷杯(白玉杯)、茶罐、竹制茶道具和茶巾等。

这是一套可用于舞台表演的茶艺,共十六道程序。

1.神入茶境 9.三龙护鼎

2.茶具展示 10.行云流水

3.烹煮泉水 11.观音出海

4.沐霖瓯杯 12.点水流香

5.观音人宫 13.敬奉香茗

6.悬壶高冲 14.鉴赏汤色

7.春风拂面 15.细闻幽香

8.瓯里酝香 16.品啜甘霖

安溪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是要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茶者在沏茶前应先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如南音名曲),以古琴、箫来帮助自己心灵的安静。

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乡有悠久历史的古窑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茶房四宝”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而用白瓷盖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沏茶择水最为关键,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茶味才美。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100℃,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音韵。

“沐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这不但能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又讲究卫生,起到消毒作用。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入瓯杯,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这叫“春风拂面”。

中国茶叶有六大类,其中红茶全发酵,绿茶不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这样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显示不出来,太久会“熟汤失味”。

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这样可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观音出海”民间称它为“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人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点水流香”在民间称为“韩信点兵”,就是斟茶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注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朋友敬奉香茗。

品饮铁观音,首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名优铁观音汤色:清澈、金黄、明亮,让人赏心悦目。

这就是闻其香,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香、桂花香,清香四溢,让您心旷神怡。

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加工而成。安溪茶乡有悠久历史的古窑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茶房四宝”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而用白瓷盖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八

未参加中级茶 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 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 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 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 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 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渗透,互融互补。首先与儒家思想的“礼” 。儒 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中清 新、自然、达观、热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 际的表达。其次与佛家思想的“悟” 。茶与佛的核羽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禅,意为“坐禅”“静虑” 、 。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通过品茶、 喝茶提神、清心、去欲。再次与道家思想的“无为” ,道家思想追求“天人 合一” ,茶文化中视茶为天地自然之精华,为“天含之,地载之,人育之” 之灵物,从而在制茶、烹茶、品茶过程中,追求美感,追求意境,追求哲理。

在 16 天的学习中,共学习了茶的营养 成分与功效,乌龙茶、红茶、黑茶、绿茶、花茶的冲泡程序,每道泡茶程序 都经过了反复的观摩、练习、考试。

。此次培训中,我作为一个教师不仅努力学习专业 知识,而且用心观察农大茶艺实验室的建设,各位老师的授课风格,收集了 一些教学文字与影像资料,对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服务》课程教学与 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茶艺个人工作总结模板篇九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正是心之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喝茶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或许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闲暇时,泡一壶茶,静心、养性。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

喝茶品茶是一个好东西,而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所以虽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精心研究茶艺茶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闲暇时喝喝茶来达到修心养性的效果。

工商管理1210 学号0121203921015 贺朵

大一的第二学期,我们开始有公选课,而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茶道与身心健康。一直都很想了解一些关于茶道与养生方面的知识,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在上这门课之前,我虽然对茶道有着极大的兴趣,也上网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上了老师的课之后我才发现我对茶道了解的太浅。

茶艺与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品茶,煮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在茶道课上,老师给我们泡茶,请我们喝茶,老师还请来了他的茶友。喝着老师泡的茶,听着茶友们说着他们喝茶的经历,无疑是一种享受。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茶,而我最喜欢的是黑茶。听老师说他有幸喝道了有上千年的茶树的茶,让我无比的羡慕,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喝一喝,品一品,虽然我知道有些不可能。

泡茶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茶艺并不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茶具的尊敬,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与他们尊重与理解,那么他们也会给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经过茶道课的学习,我觉得自身获益匪浅,学到的不仅是茶艺茶道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耐心,毕竟无论泡茶还是品茶都需拥有足够的耐心。同时我的心态也更加的平和,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这与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总觉得老师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很容易相处的感觉,希望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和老师喝茶。当然,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一切,就如品茗一样,真正放松自己,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体会一份纯真,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劳动成果,最后,在这里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