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美丽乡村建设申请报告(案例12篇)

时间:2023-11-01 04:43:09 作者:碧墨 热门美丽乡村建设申请报告(案例12篇)

报告范文通常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重要部分,这些部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表达并组织我们的思路。如果你正在为写报告发愁,不妨阅读以下推荐的报告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报告

截止20xx年12月31日止,xx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5个试点村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前期检查,但因该项目的建设期限要到20xx年的.10月底,目标的完工率只有34%,考虑项目实施期为二年,故适当扣分,该项指标实际得分3分。

美丽乡村建设的请示报告

连日来,在xx县采访,三川九岭,村村落落,沟沟壑壑,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办公桌摆在一线,有问题一线解决”,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近日,井陉南峪镇镇长穆新彬非常高兴,制约贵泉村行洪道整治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工程已经上马;北峪村至常坪村的水毁公路重建线路也最终敲定了,施工队开始进场施工。“搁在我心里的两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两件事情的解决全都得益于8月30日上午的县长现场办公会。”穆新彬激动地说。

7·19山洪给贵泉村造成重大损失,洪灾过后,全村2000多米的行洪道堆积了大量泥石。数以万立方米的泥石清理单靠义务工,不现实,必须借助大型设备;两侧浆砌更需专业壮劳力……这些都需要资金,可村里、镇上没有这笔预算,镇村两级干部一筹莫展。北峪村至常坪村的公路,承担着当地四个村7000多人的出行,并且这里还是全县的钙镁小区,入驻着十多家企业,是全镇的经济生命线。恢复重建必须为山洪腾开道路,涉及部分路段改线,要么重新征地,要么拆迁,这些前期工作都需镇政府完成。两件事对镇政府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单靠一己之力完成,难如登天。

8月30日,县政府主要领导带着县国土、交通、水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南峪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现场办公,当场拍板,两项工程发改部门马上立项;水务部门支持贵泉村50万元整治行洪道,财政部门马上拨付;国土部门负责解决公路改线占地问题,手续马上办,交通部门马上组织施工队进场。

“办公桌摆在一线,有问题一线解决。”成为井陉各级干部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新常态。秀林镇南横口村素有“千年古村,陶瓷之乡”美誉,是去年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重点村和今年的省级美丽乡村创建重点村。“7·19”洪灾给该村以重创,古窑址、古民居、古街道以及灾前新修的水景工程不同程度受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目标不能变,灾后第三天施工队进场,镇党政一把手沉在一线,包村干部盯在一线,其他干部驻在一线,目标倒追、任务倒逼、工期倒排、时间倒推、责任倒查,18项重点工程全面开工,“水韵古意,美丽瓷乡”正慢慢呈现。

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xx县“百日攻坚”确定的“一区、四路、多点”按既定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进展迅速。“一区”,即县城建成区,已恢复到灾前水平;四路,即连接重灾区和两个主要旅游景点的.四条交通干线,已全面开工,部分路段已完工;多点涉及到的55个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更是全面开花。

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财政部关于开展20xx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财监﹝20xx﹞3号)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验收暂行办法》(鄂财办发﹝20xx﹞10号)文件精神,现对xx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一、项目基本情况

(1)“xx县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简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项目具体实施单位

xx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3)项目实施时间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0月30日止

(4)项目总体绩效目标

xx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涉及xx县富池镇王曙村、富池镇沙村村、黄双口镇花果村、黄双口镇尖峰村、王英镇东山村的三个乡镇5个村项目建设。

1、黄双口镇花果村,在20xx年12月底,完成了村百姓大舞台及登山步道3.2公里基础工程;完成公路建设2.527公里,宽5.5米的基础工程;建设文化停车场一个,并完成村级公路路边绿化工程。

2、黄双口镇尖峰村计划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文化游廊、文化墙、六角亭、拱桥及健身步道和绿化工程等。

3、富池镇王曙村主要对滨江公园和文化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并建造水榭、游廊、廊架;文化墙、景墙建造及配套绿化项目及王曙小学周边美丽乡村车站、文化墙、景墙、绿化、亮化等项目。

4、富池镇沙村村计划建设村级道路刷黑工程2.5公里、村庄亮化工程3.6公里及配套绿化工程和村级公园的建设。

5、王英镇东山村20xx年在该村的朱畈组建设美丽乡村项目,目前正在施工建设。

二、项目实施依据及范围

1、《省财政厅关于20xx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通知》(鄂财农村函﹝20xx﹞25号)。

2、《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将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鄂农综改办﹝20xx﹞18号)。

3、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验收暂行办法》(鄂财办发﹝20xx﹞10号)。

一、业务管理情况(12分)

1、管理制度健全性(3分)

为了确保xx县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整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工作顺利开展,xx县于20xx年按照省财政厅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有效的实施措施,由xx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三个乡镇五个试点村的实施进行组织协调和质量验收监督工作。

该指标评价标准及得分: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立了专项工作专班,指定了各项明细管理办法,该项指标达到要求,实际得3分。

2、制度执行有效性(3分)

xx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实施办法和验收办法等制度,根据文件要求,项目要先议后报,先批后建,按照六个坚持原则,采取先由行政村申报、镇区初审、县级审核的管理办法,根据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保证项目依法执行。

该指标评价标准及得分:xx县针对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具备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但地方性具体文件欠缺,该项指标实际得2分。

3、项目质量可控性(3分)

为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质量,湖北省鄂财办发﹝20xx﹞10号专门修定了试点村验收暂行办法,从规划设计、村庄建设、生态影响、产业民展、乡村治理几方理进行评价,并依据《湖北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要求对项目制定了具体的验收标准,对已经实施的产业、设备等项目若达到质量要求得满分,不足按比例得分。

4、工作上报力度(3分)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各级镇村都对数据进行了汇集处理和统计,对村级经济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数据的完整、及时、内容真实进行统计,并随时保证数据进行更新,但相应的汇总统计检查数据还需加强完善。

二、财务管理情况(9分)

1、财务制度健全(3分)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经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建设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验收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项目资金的专项专用。各村资金分配合理,使用适当,充分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该项指标评价标准及得分:各项省级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和规范,但依据中央及省文件精神制定的地方性财务实施制度缺失,该项目指标评价标准及得2分。

2、资金使用合规性(3分)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中,关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要经过上层组织的审批,每一笔资金都要有审批程序,不能擅自挪用。对于重大资金要经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评估认证。

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民生工作要求,对照《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办法》,采取查阅软件资料和现场成效查看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县美丽办认真开展自评工作,自评结果如下:

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效类基本指标(100分)。

自评得分:99.5分。

中心村选址科学合理;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产业发展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街接;规划人口规模达到《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xx-20xx年)》要求;规划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中心村建设规划落实较好。

(一)垃圾处理(10分)。

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就近处理;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生活拉圾及时清扫、收集,日产日清,中心村内无暴露和积存拉圾;垃圾处理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处理和垃圾发电等方式。

(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6分)。

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区域集中供水、小型集中供水等方式,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较好满足生活需求。

(三)卫生改厕(7分)。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无露天类粪坑和简易茅厕。

(四)房前屋后环境整治(6分)。

电力、通信线路架设安全规范、无违章交越和搭挂;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五)通路畅通(10分)。

纳入年度多村道路杨通工程的`村庄,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路宽达到4.5米;未纳入年度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村庄,除受有关政策法规和特殊自然条件限制的,通村主干道路路宽达到3.5米;村内主干道路采用水泥、沥青或者砖石等乡土材质硬化,路宽一般不低于3.5米;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六)污水处理(8分)。

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整体式类池、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或在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地方,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工艺可靠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或靠近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的,接入市政、企业污水管网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七)河沟渠塘疏浚清於(5分)。

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实现水体清澈;无积存垃圾、无白色污染、水面无明显漂浮物;村内加强桥涵配套。

(八)公要服务设施建设(8分)。

接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在有需要的地方,利用现有设施统筹改造,或新建,或就近共享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面积适当,能够统筹合理使用,具备农家书屋(图书室)、文化站(室)、便民服务功能;结合宽带支撑工程,实现宽带通村,适当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九)村庄绿化(6分)。

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村庄建成区范围内道路、河渠绿化率达90%;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国、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实现庭院美化;村庄绿化适地适树,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自然式种植,绿化效果较好。

(十)村庄亮化(5分)。

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安全简易路灯,进行适度亮化;维护到位、使用正常。

(十一)长效管护机制(4分)。

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社会资助相结合等切实可行的经费分担机制,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垃圾和污水处理、绿化、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管护。

中心村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50%以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效明显;中心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流转适度规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l0万元以上。

培育多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或具有地方特色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道德评议活动,设立“身边好人榜”等类似评议;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活动,村规民约合法简约规范且群众知晓率高;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活动;挖掘整理本地本村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彰显乡村特色文化,古树古民居保护等较好;中心村治安状况较好;广泛开展农民普法教育,积极开展法治村镇、“法律明白人”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化解矛盾。

环境卫生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改善、乡风文明改善满意度高;不存在违背辞众意愿、损害辞众利益、搞面子工程等问题。

省级中心村建设特别加分项(2分)。

自评得分:1.5分。

1.村内次干道采用沙石等多土材质道度硬化,实现“户户通”,便于群众出行;

2.村内实现雨污分流;

3.村内建有室外体育文化场所;

美丽乡村建设的请示报告

*村位于**市*镇,紧邻河是北岸,水利通畅,交通便利。全村274户,859人,耕地面积799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8元。村内基础设施及环境面貌较好,特色优势明显;村“两委”班子健全、团结,战斗力强;干群关系密切,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高涨;有资金整合意愿和能力的。

二、特色产业优势。

*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村庄特色产业果树种植,全村种植苹果230多户,面积700多亩,苹果品质优良。

三、推荐理由及发展方向。

北张寨子有优良的果树种植特色优势,目前正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目前村庄内硬件公共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因素,为了把北张寨子打造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生态绿色美丽乡村,特申请将北张寨子实施“美丽乡村”立项建设,请求上级领导给予政策资金、规划设计的帮助。

x年xx月xx日。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本文是关于关于县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学习。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冷水、仓上、西营、茅坪、中厂、构扒等6个镇及15个村,通过走访、座谈、听汇报、实地查看等形式,重点了解我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年来的成效和问题。在每个被调研的镇,组织召开了由党代表、人民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组织召开了有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参研委员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就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组织驻白市政协委员赴汉阴县实地考察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现根据调研的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20xx年6月,县委、政府印发了推进美丽乡村工作方案,全县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乡村面貌深刻变化。走进11135示范村,整齐的楼房、平整的街道、漂亮的路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各式各样的文化健身设施、幸福健康的居民生活,处处都展现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二是卫生环境整体向好。美丽乡村工作开展以来,县财政按人均10元标准补贴镇级环卫经费,镇级卫生经费困难的局面有所缓解。各镇垃圾车、垃圾池、垃圾箱的数量快速增长,保洁员队伍不断壮大,镇村垃圾收集清运工作逐步规范。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从严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全县群众环卫意识不断增强,镇容村貌今非昔比。

三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项目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全市15个两场(厂)建设项目,我县就有8个。构扒、中厂两处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完成站房建设,机械设备已进入购置程序;构扒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已完成铺设,分管网正在抓紧实施;茅坪、冷水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茅坪、冷水、西营的垃圾填埋场,初步设计审查已经完成。其中冷水污水处理厂的配套工程跨河大桥已经完工。全县通过实施两场(厂)建设、文体广场建设、道路硬化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等措施,集镇功能不断完备,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和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统筹规划不够,乡村建设亟待规范。

全县11135规划区域的建设较规整。而在面上,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依法管理、系统管用的手段和措施,农户自建房及圈厕建设等,随心所欲的现象较严重。再加之,路桥、河堤、公厕、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也有不尽合理和不够协调的地方,甚至还存在浪费投资的情况。因此,统筹规划,势在必行。

(二)工作方案不完善,体制机制运行不畅。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是去年6月份出台的。调研组认为,当时的本意是侧重推动环境卫生整治。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是今年4月29日颁布的,从20xx年6月1日开始实施。用新的标准来衡量我县去年的方案,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建设标准,都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和补充。同时,原《方案》确定的运行机制也不太顺畅,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双创办,而省市美村办都设在农业部门,上下沟通协调工作多有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进展不平衡,抓点示范力度不够。

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整体推进依然缓慢。按照抓点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县上确定了1个示范镇和3个示范村。而这些示范点,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建设进度还不够明显,尚未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些部门还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更谈不上工作安排和措施;有些镇村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较差,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突出。调研组认为,虽然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长期的疲软乏力、行动迟缓,难免会贻误时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宣传发动不到位,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县上还没有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召开过专题动员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思路、建设内容、目标任务宣传的不够到位。目前,点上的工作,才刚刚起步;面上的工作还处于准备阶段。应该说,从上到下,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一是部门认识有待提高。按照方案的要求,部门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工作目标不明确,县上又没有对这方面工作进行督办考核,就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工作而言,不客气地讲,比较盲目,甚至有些打乱仗。二是镇上认识有待提高。镇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线组织者,但有些镇村却当了甩手掌柜。对美丽乡村建设主动谋划的少,只是盲目要项目,没有很好地规划发展前景。三是群众的认识有待提高。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而很多群众只一味地盼望着政府能加大投资,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五)项目实施缓慢,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交通道路建设需求仍很大。由于缺乏项目支持,后续推动艰难乏力;垃圾填埋场由于前期规划、用地审批等原因都未动工,加之地方配套资金尚无着落,项目进展前景堪忧;垃圾中转站虽已建成,但后续运转维护、人员经费等问题尚未落实;部分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但目前只能满足于集镇污水收集,沿线居民接入主管网的二、三级管网建设问题尚未解决,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仍然很突出。在调研中还发现,各集镇及重点村急缺的五场(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集贸市场、文体广场、公用停车场)一厕(公共厕所)建设,极度缺乏项目支撑,成为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瓶颈。

(六)环境卫生有死角,常态化措施需加强。

在调研中发现,镇政府驻地集镇、11135示范村的环境卫生普遍见好。但偏远村组、背街小巷、临街河道的脏乱差局面仍然严重。污水直排、垃圾乱扔、柴草乱堆、乱搭乱建、随处停车等现象随处可见;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各种线缆像蜘蛛网一样缠绕着各个集镇,成为各个集镇脸面上的黄褐斑,影响整体美感。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统筹发展。

一要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应全县一盘棋统筹考虑乡村布局和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幅画,力戒多头规划、重复建设。建议县上从各单位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队伍,对全县113个村的建设格局进行初步规划。并在县内组织好评审,然后将初规印发各职能部门。在规划中要体现保护山水环境、彰显传统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要把山、水、田、林、路、房屋、公厕、畜禽圈舍、给排水设施、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布局、文化旅游等等一并考虑。既要考虑财力问题,又不能受财力绑架。重点要兼顾地域风情、故土乡愁、生活习惯、功能布局、生态环保、整体效果,把规划一次搞到位。至于有些事,现在没钱做,可以等有钱了再做;短期做不了,可以分步实施。特别要重视对房屋的规划。对楼层、外观、朝向、建筑材料、建设风格要有明确、细致的限制和规定,禁止随心所欲、破坏环境、乱搭乱建。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初规的布局,逐步进行项目编报、争取和实施。这样,既能充分展示乡村建设美丽所在,又能规避挪用项目资金的风险,还能有效避免重复投资的问题发生。

二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具体讲应做好五个结合:一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继续和提升,不是另起炉灶。因此,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既要避免千人一面,又要避免大拆大建。要体现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准确定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思维;二要和民生事业结合起来。在规划中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道路硬化、五场(厂)一厕建设、医疗卫生、幼儿教育、老年关怀等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体现民生为本的原则;三要和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群众富起来,应在规划中体现产业布局、创业就业,让群众得实惠,切实增强幸福感;四要和特色旅游结合起来。中厂镇的经验可以推广。全县具备条件的村都应把打造特色旅游村作为一项主要目标来规划。让当地群众不光自己住的舒服,还能推进旅游、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五要和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要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项目打入全县十三五规划的大盘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

(二)强化安排部署,严格督办考核。

一要调整和修订《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建议县上按照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精神,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尽早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要尽早召开推进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要加大项目捆绑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示范点的建设速度,提高示范点的建设质量,尽早产生示范效果。三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建议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到县农业局,以便与省市对口接轨,更方便协调沟通和工作联系;同时,建议调整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所有部门全部纳入领导小组。四要加强督办考核力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和督办,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一项任务都落到实处。

(三)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协调配合。

一要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各镇要主动寻找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方向准,提前调研和思考乡村建设新格局,为全县整体规划当好先行官。二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县所有部门和镇村的密切配合,尤其忌讳推诿扯皮、拆台设障。各镇各部门要从全县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尽早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四)强化项目整合,完善基础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如果没有项目支撑,单靠尚未脱贫的白河群众和捉襟见肘的吃饭财政,美丽乡村建设就无从谈起。目前急需的项目是道路硬化和集镇五场(厂)一厕等集镇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项目规划,协调搞好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多争取项目、争取大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县上要加大对各类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把更多的项目用在示范点上,尽早建成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为今后的建设积累经验。

(五)强化环境监管,改善人居环境。

一要严把环评关。凡是不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部署和生态立县、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战略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二要强化环保执法。对污水直排、饮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矿山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建筑垃圾污染等,在加强监测的同时,要加大处罚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改善人居环境。三要加大江河水生态监管力度。积极推动汉江断面监测体系建设,加大水生物保护力度。对毒鱼、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四要强化农村建房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山改河、乱搭乱建等肆意破坏环境行为的整治力度,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六)强化宣传发动,推进乡风文明。

没有全县群众的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让群众知道什么是美丽乡村建设,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使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事业中来。同时,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健康向上的乡土文化建设力度,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推进团结友爱、孝亲敬老、移风易俗、诚信守法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使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得到切实提高,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七)强化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一抓就灵,一放就松,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全县上下要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经常拿在手上,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能有松懈和厌战思想。一要扩大整治范围。重点要把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线缆布局纳入整治范围,督促他们尽早规范,解决各种线缆满天飞问题。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县上要进一步完善督办考核办法,加大督办考核力度。镇上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常年抓、抓常年。三要舍得经费投入。在现有经费保障的基础上,逐年要有增量。尤其要保证垃圾池、垃圾车、垃圾箱和保洁人员费用支出,维护卫生保洁系统正常运转。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报告

前川村是xx镇政府所在地,毗邻g205国道,其驻地建成区包括前川、上村、立新等自然村,人口642人,耕地面积546亩,茶园面积560亩,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16854元。

(一)规划先行,认真开展好谋划工作。结合xx镇建成区范围具体情况,我们对镇区所辖的村民组进行实地走访,确定了“一心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并确定了村口古林公园建设等17个具体建设项目。

(二)发动群众,全面拓展好民意基础。把群众意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镇村分别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代表会议(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户主会议,共同商讨建设事宜,充分发动广大村民开展“一献四捐”活动(献智、捐钱、捐物、捐地、捐力),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普遍提高。活动中共收到捐款67人,捐钱2.6万元,捐地5.3亩,捐石板石头35方、水泥6吨,捐技术工28个。

(三)清洁家园,为美丽前川建设起好步。前川村内卫生一直不太理想,特别是村内的前川河,从里田开始,流过7个村民组,村民聚居较多,河道垃圾屡禁不止,群众对环境卫生治理意见很大。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镇村把河道垃圾综合治理作为“两治理一加强”的开局工作,通过调整加强保洁员队伍和发动村民“一户一人”出工整治,河道清洁效果立竿见影,村民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大大增强。

(四)明确职责,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xx镇把4个方面17项具体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部门,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将镇区保洁等工作安排到农商行、卫生院等6个镇直单位和沿街店面业主,实行“卫生、交通、安全”“三包”。党委班子按需及时召开调度会和镇村组联合会议,动态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五)上级支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一是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和市、县美丽办多次到前川建成区指导工作,通过实地探访,对各个有问题的点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并将其他区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对前川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二是财政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给予支持,并根据上报的项目建设计划和工程进度,加强对工程款的支付监管,督促资金全部使用在美丽乡村的建设项目中。三是住建部门多次派人到现场对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等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入户走访征求村民建议,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一)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公园基础设施以及绿化已完善,300米林间小路硬化完毕,古树保护已挂牌。前川河道内垃圾已清理完毕,两侧河坝水埠头修建和护岸整治已完成,安排保洁员4名,垃圾桶已购买并安放。村内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的政治已完成。

(二)村庄环境绿化方面:村内绿色植物花草种植、小花坛等建设已完成。

(三)村庄亮化方面:村口公园、路边布点安装路灯31盏。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贸市场以及停车场建设完毕,并对外进行店面招租。600平方米地面硬化已全部完成,8套健身器材已购买并安装完毕。

(五)镇标识牌建设以及东干沿路的整治。镇标建设已完成,东干沿路两侧河沟整治完成。

(六)xx展示馆建设。展示馆房顶换瓦,腐烂木构件更换,墙体整修已经完成,馆内陈列“xx—养生小镇”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我镇自然风光、地域特产、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体现了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七)旅游公厕建设及农户改厕。旅游公厕建设已完毕。已完成改厕56户、露天粪坑12户已拆除。

(八)污水处理方面。铺设dn500波纹管60米,dn400波纹管90米,及pvc管500米,检查井15座,大小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6座。

(九)村内道路硬化。村内道路硬化已全部完成。(包括主干道路硬化1800余米,鹅卵石铺路200余米,入户小路硬化1000余平方米。)。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虽然我镇进展较快,各项主体工程和整治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还不足,乱堆柴火、随意摆放物品、乱扔垃圾的问题反弹严重。二是个别农户改厕中支持和配合度不高,导致一些改厕工作推进缓慢,难度增大。三是个别村民的主体责任感和参与度不强,卫生意识不高,随意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个别党员干部先锋带头模范作用未成分发挥。五是长效机制虽已具备基本雏形,但仍需完善。

1、不断完善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强后续资金投入,以维持美丽乡村建设中日常的卫生保洁和工艺设施的`维护修理。

2、注重发展产业引导。立足我镇区位优势,以建成区内现存的“老粮站”为旧址,通过盘活国有资产的方式,紧扣“xx养身小镇”品牌,打造具有村庄特点的民宿度假区。

3、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文明家风家训征集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自觉地参与到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好美丽乡村良好形象和建设成果,促使整治工作常态化。

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报告

(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3分)。

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资金能按政策规定有效落实,xx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实施的资金使用进行了有效监管,明确扶持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所有项目都通过合规的渠道进行招投标,并由村民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得到充分利用,绝不姑息滥用、占用、挪用等情况。

(2)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落实(4分)。

“美丽乡村建设”项在实施过程中的工作,xx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从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整理汇集向县政府汇报,对问题点由上到下逐级落实,对扶贫项目出现的问题都认真解决,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有限,无法及时跟踪处理问题。

三、产出指标情况(45分)。

美丽乡村资金申请报告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全旗辖14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国家级贫困旗县。

财政总收入60,044万元,财政总支出240,0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999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5.1万亩,其中:耕地15,100亩,林地6,000亩,沙地27,000亩。全村771户、2,231口人,劳动力1,027人,20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

带动7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2.8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20新建保温鸡舍38栋,总数达到50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347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20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111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19户、460口人。总土地面积11,630亩,其中:耕地面积3,289亩,林地面积3,290亩,畜禽总量5,000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1个。

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亩果树种植区;600亩的综合养殖区;1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4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494户、1,540口人。总土地面积36,000亩,其中:耕地3,500亩,林地2,000亩,沙沼地30,500亩。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

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100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

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积11,000亩,草牧场面积58,310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5,000头,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6.2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改造危房769户;4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32,000延长米;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10万元,出动3万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理街路2万多延长米,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2处,设垃圾箱50个,建沼气池52口;清理占道经营摊点25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

xxxx年xx月xx日。

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报告

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为306万元,打造五星村乡村,提升村庄景观景貌。

1、项目绩效总目标

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经费,资金下达预算数306万元,年底执行数300.72万元,执行率98%。

2、项目应实现的具体绩效目标:

文明生态建设大大美化了村庄的自然生活环境。

3、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本次项目资金申报的内容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内容一致。

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县政府下达专项资金为306万元,我镇负责建设实施。

2、资金使用。资金使用方面,我镇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根据工程进度进行支付工程款,与调整后的预算基本一致。

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根据县政府工程项目支付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的实际支出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合理。

组织架构

为了使该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密切协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实施流程。

1、首先组织项目办人员和设计院人员到项目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2、对现场进行测量,收集第一手资料。

3、设计院拟定出设计方案后,交由镇领导及项目办人员审核。

4、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单位实施。

监管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现场监督管理,努力化解工程风险,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明确规范管理,强化责任,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的指导思想,并从思想观念、文明施工、设计文件、计量支付和施工材料等方面入手,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严把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关。

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0xx年3月至7月为前期设计阶段,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工期6个月,从20xx年10月—20xx年3月,现已完成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任务的100%,符合我镇20xx年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

项目完成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施工的规范要求,于20xx年中旬正式进行验收。

根据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质量、财务等完成情况,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设还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

通过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自然村庄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进行改造,改善了该村民众交通、排污、休闲、宣传等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社会效益

通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是让我镇民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得到了实惠。二是促进我镇民生基础项目的建设,让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回馈给社会,村庄整治工程,在我镇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的情况下,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了共同推进农村发展的合力,有效促进了相关建设项目的配套。三是符合我国当前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打造自然和谐的乡村环境。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打造广大群众的“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好局面,大大调动民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四是融洽了干群关系。该庭院整治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是村级组织的力量不可忽视,使基层干部在组织动员群众中找到了“抓手”,在新农村建设中赢得了尊重,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增强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建设完后,大大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有效地扩大了农村内需,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社的发展。

(三)生态效益

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设。使自然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改变了过去村里破旧、脏乱,夜晚黑暗的状况,从过去道路上满是石子、土块、杂草、垃圾袋极,到现在干净的人行道、种植了绿化带、沿路放置的垃圾箱、宣传党的政策的文化墙和静谧的休闲小广场,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修建村内绿化花池、亮化、垃圾收集点,为农村社会面貌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提供良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对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为确保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在领导小组的领导安排下,具体承担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等工作。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加强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等提供了较好的`制度保障,使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广泛深入宣传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树立永久性标志和宣传牌,进行标示和宣传,加强管护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建设xx镇五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队伍亟待加强。目前,我镇的工程技术人员较为缺乏,部分镇干部懂财务的不懂项目、懂项目的不懂财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项目的建设,需要培养综合能力的人才。

2、协调问题多。生态文明村过程中,很多都是涉及到群众的前庭后院,进行施工时需要群众适时沟通,但不排除部分群众不理解,使施工进度难以前行,这就需要镇政府及村级组织的耐心解释;生态文明的建设大多数依托现场实际,这就造成的设计修改量大,要及时调整,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3、后期管护很重要。该项目建成后,如何长期去管护好这个工程项目的成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管护费用及管护人员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需要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政策才能长期保住我们建设的成果。

建议:

1、建立后期管护制度,落实资金与人员,使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惠及以民,真正改善村庄的生活、生态环境。

2、适度修改资金使用细则,特别针对权属集体部分或者个人时,例如(宅基地、拆除围墙等),我们可以适时补贴,使资金使用更科学。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报告

为响应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贯彻落实省、市、乡关于美丽乡村工作部署,建设美丽乡村,营造和谐杨桥,特制定杨桥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杨桥村地处九里回族乡东北部,东与国营盘石岭林场接壤,南与国营双桥原种场毗邻,西与本乡黄庵村交界,北与洋梓镇高林村相连。版图面积1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56亩,山林面积4965亩,水面1184亩(含余家垱和李刚冲两个小i型水库,龙泉小ii型水库),北高南低,山林、农田、水面交错分布,属丘陵地区;下辖8个村民小组,现细分为7个网格分区,共278户,1038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交叉任职,共有党员42人,村民代表23人。全村依托“传统农业、苗木花卉、周边务工”三大产业,村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环保意识强烈,但部分环卫设施落后;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但部分路肩绿化有待加强,有部分低产旱田及荒山可改造为高产苗木经济林;全村40余公里村组要道已经硬化28公里,仍有部分农户存在“出行难”问题,全村水、电、路依然是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指导思想。

立足村情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总体规划,重点突破;量力而行,筹补结合”的原则,常态抓净化,长年抓绿化,促进人居生态化,力争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主要目标。

“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钟祥市美丽乡村建设有着明晰的工作目标,杨桥村将不懈努力,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的目标,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突破性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的落实,真正把杨桥村建设成“户户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四、工作任务。

(一)、道路硬化。

2015年道路硬化预计投资共计70万元,硬化通组主干道2.3公里,道路培肩1.9千米,力争基本实现“组组通”。(其中二组硬化500米,四组硬化1200米,六组硬化600米。)。

(二)、卫生净化。

2015年净化预计投资83.85万元,其中整治村主河道3400米,需耗资9万元;黄陵湾、杨家湾、尹家湾、何家湾、肖家咀等居民集中点净化提档升级需耗资3万元;全村配置垃圾篓285套(两竹楼一木架为一套)需耗资2.85万元;新修垃圾池90处,需耗资4.5万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试点3处(人工湿地1处,联体式1处,单体式10处)惠及近40户农户,需耗资64万元;卫生评比奖补需耗资0.5万元。

(三)、村庄绿化。

4.2万元;村主道绿化提档升级,栽植金丝翠柳600棵,日本樱花2000棵,红花紫薇2500棵,红叶石楠1000棵,栾木400棵,栽植色块苗木3800平米,耗资23.7万元;空田闲地及低产林改造50亩,耗资15万元;空地补绿奖补资金0.5万元。

(四)、村庄亮化。

2015年亮化预计投资针对各组重要路段及路口,安装太阳能灯40盏(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时定位和景观特征确定灯具选型),需耗资24万元;整改一组、八组电力线路设施,需耗资50万。

(五)、环境美化。

2015年村庄美化预计投资260万元,其中,新修文化广场700平米,耗资15万元;邻面改造农户房屋50户,耗资35万元;村民安全饮水工程150万元,解决村内120户村民饮水问题;“五务合一”服务中心建设需投资60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措不到位,部分规划进展力度不够,如:道路硬化仅完成1.2公里,有1.1公里仍无资金硬化;路灯建设、村民安全饮水工程、“五务合一”阵地建设等均未完成。

2、净化工作不彻底,部分农户清洁卫生不彻底。

3、绿化工作需升级,全村虽然“栽满栽足”不留空地,但是部分地域绿化档次太低。

杨桥村民委员会。

2015年5月。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报告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业和自然环境,并突出***村的特色,引导和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农业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使***村能够高效、持续、协调地发展。

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规划基本原则:

1、切实贯彻***镇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立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注重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结合,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庄建设的新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调控,把村庄各项发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4、充分发挥村的重点示范功能,以带动其它村庄的经济发展,使该区域内的村庄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5、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规划解决好事关居民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村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村民生产、方便生活的宜居环境。

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村的可持续发展。

7、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注意村庄风格、标志性建筑、交通网络、绿化格局、村庄色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紧扣当地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品位,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规划理念:

以***镇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遵循“人本”理念,体现“对应、艺术、自然、和谐、回归”。在村落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以小取大,因地制宜;在平面布局中均衡考虑,达到对称、通透、均好的效果。

“对应”:流畅的平衡性,呼应的整体性;“艺术”:生活情趣的凝炼,庭院村舍的韵律;“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享受自然的清新;“和谐”:人与社区的均衡,环境氛围的宁静。“回归”:对历史的回归,对人文的回归。

1、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重视传统手工业发展,主要是***工艺生产制作,同时结合现代工艺,大力发展合理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手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手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手工业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如生姜、茄子、西红柿种植等,在抓好果蔬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优良品种、品系的推广和引进工作。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理念,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力争建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农家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节水灌溉生产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种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

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健全“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生工作新机制,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与产业的逐步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完善渠系配套,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利化程度,因地制宜,规范操作,完善管理,加强水浇地建设,完成基本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农田,做好土地整理,建设高稳产农田。

进村公路实施硬化,保证公路畅通,设置客运点,切实解决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加强田间机耕路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改造完善供电线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

引进生态措施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

4、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防止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加强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和粪便还田示范工程,减施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地膜,大力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平衡施肥技术,继续加大沼气池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5、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经济务实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结构清晰,环境优美,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居住环境,并从中提炼出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由此凝练出特有的建筑风格,彰显其传统文化特色。作为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村庄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考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与便利性。

同时依循相关政策采取紧凑务实的建设方式,以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生活要求与经济条件的庭院和集中高效的公共绿地来营造特定的居住氛围,使之能够留存传统农村聚落的有机生活脉络,并为之注入与现代相适应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习俗的调查和了解,力求把多方面的需求和元素融合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上,着力改善和提高该村居住建筑水平。

在规划、开发和建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可操作原则。

在满足高起点、高标准的相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该村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2)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原则。

规划手段上要体现尊重当地居民的建房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活习俗的需要,并加以科学的规划手段进行协调,着眼于为本村居民创造一个自由、灵活、宜人的生活空间。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境内,位于国道205西侧,滨河路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地带,一年四季气候宜人。

二、基础设施。

***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到***镇道路为硬化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大部分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公交站牌50米,***汽车车站11公里,距离火车站12公里。

三、特色产业。

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手工业***制作为辅,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全国各地。201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50.00万元,目前正在发展电子商务,计划大力发展***制作、生姜种植,形成规模化,并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有少量的土坯房。村庄居住建筑层数均以低层为主,并且多为一层、二层居住建筑。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村庄整体风貌有待改善。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一、产业发展定位与规模。

(一)经济发展现状及方向。

近年村庄以生姜种植的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及***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发展较快,由于村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生姜种植。

按镇政府的规划,将对本村进行特色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这将大大有利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稳定特色经济产业规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在主导产业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和自然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林农、企业收入,还促进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整体发展布局。

为尽快将***村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规划重点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传统手工业***文化为主题,依托村域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整体布局依循自然,遵从自然,坚持合理分工、集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统筹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结合本村自然地理条件,在村落范围内照原样梳理,保留村落人文肌理,进行整治改造,力求营造优美和谐、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氛围。

根据实际,以及上级单位的统一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村庄外围一般林地具有较高美景度,应予以保留,原则上不作建设之考虑。周边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挖潜力,立足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蔬果种植;同时在村域范围内合理安排,逐步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果采摘及餐饮住宿活动,利用和开发该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充分发挥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合理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等优势。

以此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本村农业产值的增长和村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二、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村委会的农业、手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重点拓展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着力推进田园风光化、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产品生态化等进程。主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太阳能热水器推广、节柴改造等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2)、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作(3)、构筑循环型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种植业(4)、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5)、改变传统农业结构,整合各种农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

一、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本村处于平原地带,风景秀丽,民居主要沿的主干道分布,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畜禽圈舍散布其间,居住环境较差,有待整改。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1、村庄布局结构不甚清晰、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用地过大,道路不成系统。

2、居住建筑主要为一层和两层,部分土坯房建筑质量较差,村庄西部的部分房屋已破损不堪,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并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村庄的综合服务功能尚未形成体系,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4、缺少休闲、游憩的场所,没有公共绿地,村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5、村庄内排水沟渠不畅,缺少有效的疏通和维护。

6、村庄内的牲畜家禽散养,垃圾没有集中堆放点,既影响村内环境,又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7、环卫基础设施薄弱、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垃圾露天堆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清理垃圾不及时,有卫生死角,影响环境。

二、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1、功能定位。

村庄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体验为主,传统手工业柳制品作为辅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新农村。

2.生态休闲旅游业市场定位。

村庄目前的现实游客很少,根据***市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相连旅游资源特色,以本村优美的绿色生态农业文化景观为基础。旅游开发市场定位为近距离、周末节假日、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

3、人口发展特点。

2016年初,总人口为1100户,共有5200人。村庄人口分布比较均衡。由于受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人口规模小,基本无迁入人口,吸纳外来人口能力有限。

4、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然增长率为年平均6‰。因发展旅游业,会有一部分相关服务人员与流动人口增加,按照相应程序计算人口增加。

5、住宅建设要求。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三、总体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

根据该村的发展要求,结合远期的发展及与周边区块功能的协调,适当追求便利的效果,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上,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布置,充分考虑了村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构成整洁、动感而又彼此呼应的布局风格。

规划依据现状条件、建设情况及功能组织的合理性,确定:村庄片区功能组织为:保留居住区,新建改造居住区,综合服务区,留有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功能区。

用地布局。村庄现状的生产建筑用地散乱,今后,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严格按照《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进行规划,原则上不得在村庄范围内规划建设对居住和公共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项目,以确保村庄的良好生活环境。

(三)公共设施规划。

现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要求。

(3)商业建筑用地规划。

村庄内部结合道路及公建配套设施,布局小卖店,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

(4)文体科技建筑用地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规划文体用地。规划在村庄规划运动场等,形成文体科技中心,满足居民需求。

文化设施结合公房进行规划,其中包括: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棋牌、书画等)。

(四)居住用地规划。

村庄居住建筑用地现状布置散列,土地利用率低,但由于居住建筑层数多为一层或二层住宅围合的农家庭院,具有较为原始的浓郁田园气息,规划在现状布局基础上,以外观改造为主,沿主干道集中改造,以突出其绚丽多姿的风情、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营造出闲适意境。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如牲畜圈,要逐步搬迁或改造。

住宅建筑的群体布置应结合考虑住宅类型、朝向、层数和组合方式等因素,要符合建筑的日照、防火、保温、节能等要求。要充分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适当进行调整改造,合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严格按规划控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大指标,以改善生活环境和丰富村庄景观为目的。

(五)园林绿地规划。

村庄现状缺乏系统的绿化,规划在综合服务区、村庄内部、等设置绿地,在村中各户庭院种植果树、开辟菜园,以达到营造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规划在村庄主、次干道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沿路两侧在零星小块空地处种植果树和蔬菜,增加道路绿化。依据村庄外围自然地形,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四、住宅建设。

(一)住宅建设现状。

规划区内的建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为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建筑风格为一颗印,高度大致为两层以下。村内住宅大多属此类建筑。

一类为经改造的民居,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装饰,主要体现在庭院大门的装修上。

一类为农业生产辅助用房如畜禽圈。此类建筑大多位于住宅房前屋后或有的直接与住宅相连。

(二)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附住宅建筑选型与说明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广泛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习俗及需求,在充分挖掘当地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初步确定推荐五种住宅方案,建筑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150平方米具体方案参看户型选型。

(三)旧住宅改造。

规划对村内多数住宅进行原样梳理,以保留该村的自然形态和人文脉络,重建村庄道路骨架,同时结合电力线路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对旧住宅的整治必须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及经济收入状况,并重点挖掘相连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元素,明确特色主体,提升品位,适当布置特色景观或建筑小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村庄风貌,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住宅改造标准: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一、道路广场规划。

规划目标:结合整个相连片区的建设和开发,继续完善道路主骨架,实现与主骨架网络相连接道路的全面硬化,在村内建成结构合理的次骨架网络体系。

1、道路结构等级。

村庄内现状主干道路已全面硬化,呈现根系状,相连主干道路近似于东西走向,部分次要道路及宅前道路尚未硬化,需进行硬化。由此,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村中根据交通量情况确定主要道路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宽度4米。

2、广场、停车场。

规划适当扩大现有广场和新建停车场用地,于综合服务中心东侧布置停车场,并结道路设置村内停车场,以供进村游客及居民停放车辆,在村子内部规划1个广场和若干个集中绿地,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机会用地。

3、道路。

入村道路目前已完成硬化,但宽度不够,进行拓宽。村庄内部道路进行疏理和整冶,通拓宽、新修、优化等措施,使村庄内部道路满足通行和消防的要求。

二、给水排水规划。

(一)、现状。

目前使用自来水,全村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以李庄镇自来水公司为主要供水单位,已基本能够满足全村村民各种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主要依靠有限的排水沟,汇入村中灌溉渠,部分区域完全为顺地自流。

(二)、规划原则。

首先应能保证村庄范围内未来发展所需水量,并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能保证及时供应必要的用水。其次要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强调水资源保护,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

排水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排水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建议远期采用雨污分流。

三、电力电信规划。

目前全村已全部通电。并符合《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cb/t156,dl/t5118等标注要求。

电力供应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发展所需,规划结合村庄布局的调整及用电负荷大小,对配电线路进行优化和改造。

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建设,主要是继续完善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系统,快速推进宽带下乡工程,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全面建成宽频带、高速率的综合信息传输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和多功能开发的改造,形成高速宽带双向网络。

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达到普及阶段。未来将结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工作,如太阳能入村工程,对每个农户补助500元,广泛利用太阳能,同时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进行深度利用,以保持相连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

五、环卫环保规划。

(一)环卫保洁、垃圾收集与处理。

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提倡家畜和家禽圈养,推行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发展新能源开发工程,逐步扩大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严禁随意堆放、焚烧垃圾及秸杆等。规划在村内人流汇集点、公共设施旁设立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并设置中转站。同时在主干道沿路间隔80-100米布置垃圾筒,供游客或村民日常生活丢弃垃圾。

推广生态、环保、节能的污水、垃圾收集及处理模式。如上流式浮罩沼气池、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等。

(二)、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1、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及天然草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

3、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的各种条例,严禁在保护区从事放牧、采伐等活动,加速退耕还林及植树造林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严禁在附近兴建工厂和污染设施,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六、防灾减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本村地处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防区,因此实施防震减灾及人防规划,可在发生震灾时,有效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综合减灾作用。

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设计规划。

村内规划的广场、绿地、停车场同时兼作疏散、避难场所,不得随意侵占或改作他用;村级干部需承担相应的抢险救灾职责,接受乡镇、县、市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

村内主干道为救灾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得挤占,确保畅通无阻。

(二)防洪规划。

村子所处位置总体地质构造稳定,并严格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进行规划。总体上场地适宜建设,应禁止采伐森林,加强预测、防治及治理,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减轻或消除居民点的洪水灾害。

洪涝防治应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村庄周围及河流流域范围内,加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搞好河道及坡面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消防规划。

(1)严格按照《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进行规划,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火种。

(2)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普及消防常识,增强村民和游客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公路及游道两旁种植耐火的树种。在村委会设立二级消防站,设置火警了望台,了望台设报警电话专线至消防站,并配备无线通讯电台。

第六章村容环境规划。

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一)建筑整治。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规划保留村内现有大部分建筑,但需进行改造,部分破旧建筑需拆除,初步估算,全村需拆除危房约2间,需拆除猪厩、简易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通过改造和整治,可以有效美化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

(二)庭院整治。

农家庭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村庄现状中的农家庭院颇具田园气息,布局尚存一定肌理,故采用原样梳理的方式进行改造。首先拆迁由于道路网的完善即道路拓宽和规划道路所涉及的房屋,就近建设或改造,大致按二合院和三合院的格局进行改造,同时对于院内有菜园的庭院,应考虑拆除原有夯筑的围墙,代之以篱笆围合,以丰富村内景观,让游客身处其间,充分感受田园风光的闲适。

(三)改厨、改厕、改圈治理。

d.厕门:采用木质或铁质的封闭门(有条件的村民可选用钛镁铝合金门)。

i.给、排水设施齐全。

j.便器符合密闭收集要求,材质为陶瓷或质量好的工程塑料。

k.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容积比例2:1:3,有效深度不少于1米,具体容积需根据用厕人数具体确定,用厕人数3人左右化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1.8立方米。每增加一人,化粪池容积应增加0.4立方米。清渣约1-3年一次,最好一年一次。

l.化粪池符合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密闭、不渗漏。

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一)村庄园林绿化。

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地两部份组成。其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点”是指小块绿地,如庭院内的菜园、小规模的绿地等;“线”是指林荫绿地、道路绿化、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等;“面”指大型集中绿地等。规划意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水体环境,和山体资源,建设生态优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绿地总量,高标准地建设自然与人工环境,使之融为一体,实现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村庄。规划新建中心广场,使其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二)公共环境美观化。

景观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带状绿地、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构成,四者是组成各级系统的“绿色”、“多色”景观要素。

设置内部步行系统,使居住者沿线可驻足欣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韵味和优美的农田自然美景,并充分利用经住宅建筑整治,拆除部分畜禽圈舍后整理出来的小块土地,种植果树、蔬菜,既可有效改善村庄内部环境,增加田园气息,同时也可为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规划通过强调对环境塑造,以人为本,精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类景观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

绿地分类及配置标准。

(1)村庄绿地分为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

(2)村庄绿地结合住宅和公共设施布置。

(3)村庄绿地率不小于20%。

(4)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5)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0%,广场周围有绿化林荫覆盖。

(三)村域环境建设与治理。

从村庄发展定位出发,结合民居的建筑风貌、住宅庭院、周边农业景观及外围自然地形,统筹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切实保护好天然林地,做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改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第七章。

保障机制及村务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村庄未来的开发和治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村民能够以“勤俭、自助、合作”的态度投入到本村的改造和建设中;并实行有区别性的支援、补偿政策,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鞭策机制,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理论永远是滞后于实践的,而实践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只有充分重视村庄规划,认识到位,行动与理论相结合,切实落实遵守规划的原则、程序,才能避免规划最终流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的依赖力量应该是:农民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在多方努力协同下,才能使蚂蟥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策略。

1、本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便具有地方法规效力,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时,都必须服从本规划。

2、对近期建设划定范围之外的用地要严加管理,确保中、远期发展用地不被占用。

3、加强道路发展用地管理,为道路畅通提供保障。

4、严格控制入口、广场及主干道的形象和风貌,禁止有损村庄整体风格和外观的开工建设。

5、认真贯彻,积极宣传,提高组织和群众对规划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民群众遵守规划的自觉性。

6、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管人员,指定规划实施管理办法,作好建设审查和上报审批工作。

三、村民自治。

坚持政府管理,村民自治的原则,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尊重村民意愿,对项目实施由村民自治委员会实行“一事一议”,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村庄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房建审批。

四、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具有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在确定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总额的基础上,开放市场、搞活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资政策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来源来筹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所需的资金。

国家投资:各地应积极以项目申请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地方配套: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配套建设。

其他投资融资措施:各地应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采取银行贷款、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大公司参与,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整治的企业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