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心得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5 13:44:21 作者:温柔雨 学案导学心得范文(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积极思考改进的方法和路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本期语文教研组组织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讨活动,在学习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望穿秋水,则是换一种心境的期待。”这一句颇有哲理的诗句映入我的眼帘,将我的心牢牢抓住。心里想着,或许导学案设计就是教育中的一艘船,登上了这艘船,就不再是眼望秋水,而是从容地到达彼岸吧。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细细地思考起来,越读越觉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盏指路明灯。它为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等等,为导学案揭开了身上的神秘面纱,使之在我们的心目中渐渐地清晰起来,明朗起来。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从我们的孩提时代直到我们走上讲台,几十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上演着。课堂上,学生有口不能辩,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手不能动。课堂下,老师挤时间抄教案,抽时间批习题,没时间备学生,没时间搞教研。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痛苦,老师喊累。导学案的出现则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教学现状。它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的准备、教与学的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设计。在这样的导学案下,学生的学习自然要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真正地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导学案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比如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教师要提前发到学生手里以便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分层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次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近一年来,我不断地思索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导学案,并逐渐摸索出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操作、矫正反馈、拓展延伸。

1。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确这40分钟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的学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目标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明确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可以自学来解决,哪些需要老师点拨?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在关系。而在如何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如此明确学习目标,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2。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指导要明确,要让学生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哪些具体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通过人物动作与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使他们明白这样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鲜明生动。

3。合作探究。“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学生自学后出现的'问题先由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4。训练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在解决不了的话,提交老师,让老师作以适当引导、点拨。

5。矫正反馈。这节课目标完成怎样?学生掌握怎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习题时应注意习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精选与本节课目标相关的,同时还应注意难易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6。拓展延伸。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丑小鸭》一课的结尾处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遇见了以前的故人,会发生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见解,还有待于日后的完善和提高。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案导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提供平台。“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语文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形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性的提问以及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语文导学案,并深感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从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等方面,谈谈我对语文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生学习主动性。

语文导学案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疑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在我使用导学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断地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讨论,主动寻找答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第二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导学案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使用导学案时,我常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三段:全面发展学生。

语文导学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导学案的引导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比如,在讲解古文时,我设计了实地考察,并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中的描写进行现场观察,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第四段:积极评价学生表现。

语文导学案注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鼓励。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和思考。这种积极评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我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促进他们更好地提升学习质量。

第五段: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导学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中,学生不再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逐渐养成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在学习中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

语文导学案的应用为我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导学案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对语文导学案的应用有着积极的评价和期待,相信它在未来的教学中还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们常常觉得学习数学很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导学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段: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导学案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导学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导学案的设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段:导学案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导学案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大大提高。导学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持续的学习动力。此外,导学案还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提升。通过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导学案,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促进,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段:改进导学案的思考。

尽管导学案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导学案的设计需要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也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个体的差异做更具体的调整。二是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监督。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有的学生可能会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分工不均等问题,需要老师的及时调整。三是导学案的评价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引入更多的综合评价,如课堂表现、小组展示等方式。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导学案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的提升。然而,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希望未来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能够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开展更多形式的综合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编导学案心得体会

在编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编导的重要性以及学案的设计对学习的影响。以下将从学案设计的重要性、学案设计的原则、学案编写的注意事项、学案的实施和学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分享我对编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案设计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将教材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的依据。一个好的学案设计,能够为教学提供清晰的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在学案设计中,我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活动等,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学案设计能够帮助编导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学案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学案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我们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设计学案,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受益。其次,学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学案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学案设计不能过于理论化,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确保学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再次,学案编写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学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案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学案的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学案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最后,学案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学案的实施是学案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在学案实施过程中,编导需要根据学案的设计指导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学案的实施还需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编导应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学案的评价是学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学案的评价是对学案设计和实施的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编导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学案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学观察、学生反馈、教学成果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编导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编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对编导学案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案设计的重要性,明确了学案编写和实施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加深了对学案评价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案设计,精心编写学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物导学案心得体会

生物导学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在学生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在一学期的生物导学案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学习生物学的帮助。

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内容安排有条理,知识重点突出,在学生私下自主学习时给予了明确的指引。通过掌握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我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此外,导学案中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如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等,这些活动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生物导学案要求我们在课前完成预习,并主动思考问题,进而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考教材,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生物学的理解有了深入的提高。导学案还要求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作业,并进行讲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学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知识点的梳理和扩展,通过课堂上、课下的练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增强记忆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导学案的指导完成相关练习及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导学案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种强化记忆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直观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通过学习生物导学案,我深感生物学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导学案中的积极思考和互动环节使我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整合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但通过导学案学习,我开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生物导学案的运用,为生物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

总结: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导学案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生物导学案的重要性和作用。它不仅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知识记忆,还促进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生物学的知识,而且得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运用导学案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导学案是指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一种辅助教学材料,它通过设置问题、提供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制定导学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导学案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我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他们愿意钻研问题、探索答案,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

第三段:设计导学案的要点。

设计导学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明确明确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其次,问题和任务的设置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不会过于困扰他们。最后,布置学习任务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导学案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导学案,思考问题并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形成讨论和分享的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在我使用导学案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更加热烈,互助合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

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导学案的编写时间较长,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将积极进行改进,寻找更加高效和有效的编写方法。同时,我将继续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设计导学案时需要注意学习目标的明确性、问题和任务的针对性和难度适宜性、学习任务的渐进性等要点。导学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虽然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探索和应用它,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导学案心得体会

赵志刚。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8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

“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导学案听课心得

通过这次的导学案听课学习,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导学案听课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从教几年,一直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习惯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几乎很少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的真正本质。这个学期刚开学就听闻章校长倡导教师使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教学理念,但个人却固执的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看上去很美”课堂新模式,所以在思想上一直都没引起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但想归想,做归做,我还是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上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使用”了导学案教学。这堂课下来,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和导学案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我就我的这堂课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

心得体会。

在这课的历史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思路。所有活动都基本在男女分组的形式下进行的。此外教学资源也准备得很充分,我收集了大量的音像资料,自我预测这将是堂精彩的视听盛会,能够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教材内容。

课前准备中我给我的学生下发了自己从网上随意下载的导学案,并且对于这篇东西的使用,我对学生只字未提。因为在我的思想深处,这个东西可有可无。在实际课堂中,我也没对我的导学案有任何的作为,既没有在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更没有在课堂中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总之,现在想来,导学案于我这堂课说来,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了,所以就无同谈及导学案对我的课堂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如果要给我的这堂课定性的话,它仍然是堂“披着导学案外衣”的传统课,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次失败的尝试。而失败的根源就是我根本没把导学案这个东西当回事。

就像我的很多同仁和领导所说的一样:课堂上我貌似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风采和魅力,展示了自己本专业的“扎实”功底,但我恰恰忘了教学的真正本质,我忘了“教学的本质原本就是交往、互动”,我没有很用心的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过分的把讲台变成了自己个人的“舞台”。整堂课下来,我几乎滔滔不绝地向学生或描述,或解释,或感慨,或议论,我甚至没有空闲停下来去了解学生想说什么。

在课堂设计中,我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通过回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课前播放《七子之歌》情景的设置,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历史的屈辱,对朝廷的腐败,对列强的剥夺,对国家的强盛的关系有了一个看法。而邓小平在谈判中的讲话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运用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看了邓小平讲话的视频后,他们明显感受到了中国态度的坚决,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有了一些波动,紧接着趁热打铁,立即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学生的自豪感随着英国国旗的下降和中国国旗的升旗油然而生。这正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表现。但美中不足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有部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仍然游离在课堂之外。现在我想,假如我能很好的应用我的导学案的话,效果可能会有很大改观。如果课前督促这部分同学按导学案去预习,他们上课就能跟得上我的进度,在某些问题上就可能“有话可说”。而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如果用好了导学案的话,后面一个讨论题,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通过反思本堂课,我发现自己对导学案没有产生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很多行为被我“扼杀”。所以,今后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我要重视它,只有我重视了,学生才会在意。

其实,让我们做出一份形式上的导学案并不难,也就是说导学案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但难的是如何编制出一份真正能达到高效的导学案呢?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还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

应该来说导学案的内容是决定这份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决不能出现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

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现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真选取跟主题相关的史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这些是很多历史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体会到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却真的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

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而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的沉闷、枯燥、乏味,课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所以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

三、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

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同时,是不是还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实施导学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相反其幕后的准备是更加繁复了。要想使导学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做太多的事情。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的尝试、探索,不断的创新,希望能取得的更好的效果。

一、角色转变,精心设计。

1、“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3、“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

教案。

”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课堂教学,精心组织。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巩固,能力拓展。

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课后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课间学习后对知识的一个反馈。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学生有了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响应的提高,我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县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年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有一年多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还到荥阳去学习使用导学案的经验。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

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谢谢!

使用导学案心得

关于初中历史导学案使用的一些思考。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导学案的使用既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又不是练习册,大家在使用时不能以学案代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导学案,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有益途径是每一位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引导。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为了创造高效的课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行了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的探索,下面就谈谈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重视教师的引导。

我们使用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因此,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导学案使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

1.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用好教材,特别是在完成导学案“知识结构梳理”的同时,向学生要强调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在书上做好记录,划出重点。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拿起笔来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一环节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而对于基础差又懒得听课的学生来说,老师正好可以趁其他学生自学的时候来监督他,迫使他不得不拿起笔去看、去划、去记。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讨论交流,同时老师在一旁进行循循善诱,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达成共识。例如在学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就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指出: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分析,同时评价历史人物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教给学生评价人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探讨秦始皇完成统一、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长城、开灵渠的影响,进而指出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最后总结性地评价秦始皇,并达成共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教师的.及时引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设计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导学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指导学生解决难点,突破重点,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导学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而在课堂教学应用手段中见长。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天龙八部》的视频,这段视频里萧峰本是契丹人,段誉来自大理,他们和虚竹准备去西夏迎娶公主。紧接着老师指明: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样,从学生喜爱的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衔接到课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认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以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前提。多媒体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了信息。

三、导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

导学案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方案,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在实施的过程中与预设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导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教师在教导学案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学生只有借鉴、补充、完善学案,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学案中有段材料显示: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有学生看到这段材料后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主权问题不容讨论?面对这个本不在我教学设想中的问题,我当即鼓励学生们思考,从什么是主权到联系香港的历史,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在运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并及时引导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

总之,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导学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当然,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庄炳建。教学案:师生共用的探究学习载体[n].中国教育报,2008(05)。

[2]陈丽君。构建动态生成课堂[j].才智,2012(09)。

(作者单位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三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使用导学案心得

从上学期至本学期,数学导学案的版本有所不同。而我认为这个学期的新的版本更好。为什么?因为就我而言,在上学期导学案的使用中,只是把导学案填了填满而已,并无心去做深入的研究,看完后还是一知半解;但这一学期,我的导学案上渐渐地多了一些圈圈画画,再渐渐的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出现在导学案空白的地方,学起来也是变得更加轻松。就这一方面,本学期的导学案就用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使用导学案后,我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原本,一片空白的导学案上,只要我有了想法或疑问,写在上面,第二天,老师就会为我们排忧解难,在这过程中,我的学习效益提高了,学会了提出质疑并解答,学会了理解一些公式的意义(如幂的意义等)。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我认为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只是圈圈画画,写一写有的没的废话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这道题要这样做?而不是只用荧光笔划出来,说这是重点罢了。我们要渐渐地从只是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到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再到尽可能写一写有用有深度的东西(如今的要求),迫使自己不断的学会自我学习的真正含义。

如果我是老师,对导学案使用不自觉的同学,我要多加以指导与引导。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

使用导学案心得

关于初中历史导学案使用的一些思考。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导学案的使用既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又不是练习册,大家在使用时不能以学案代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导学案,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有益途径是每一位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引导。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为了创造高效的课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行了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的探索,下面就谈谈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重视教师的引导。

我们使用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因此,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导学案使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

1.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用好教材,特别是在完成导学案“知识结构梳理”的同时,向学生要强调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在书上做好记录,划出重点。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拿起笔来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一环节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而对于基础差又懒得听课的学生来说,老师正好可以趁其他学生自学的时候来监督他,迫使他不得不拿起笔去看、去划、去记。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讨论交流,同时老师在一旁进行循循善诱,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达成共识。例如在学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就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指出: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分析,同时评价历史人物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教给学生评价人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探讨秦始皇完成统一、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长城、开灵渠的影响,进而指出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最后总结性地评价秦始皇,并达成共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教师的.及时引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历史学案要以问题为引领,设计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导学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指导学生解决难点,突破重点,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导学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而在课堂教学应用手段中见长。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如,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天龙八部》的视频,这段视频里萧峰本是契丹人,段誉来自大理,他们和虚竹准备去西夏迎娶公主。紧接着老师指明: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和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样,从学生喜爱的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衔接到课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认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以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前提。多媒体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了信息。

三、导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

导学案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方案,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在实施的过程中与预设情况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导学案应当是灵活机动的。教师在教导学案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学生只有借鉴、补充、完善学案,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学案中有段材料显示: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有学生看到这段材料后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主权问题不容讨论?面对这个本不在我教学设想中的问题,我当即鼓励学生们思考,从什么是主权到联系香港的历史,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在运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并及时引导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

总之,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导学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当然,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庄炳建。教学案:师生共用的探究学习载体[n].中国教育报,(05)。

[2]陈丽君。构建动态生成课堂[j].才智,(09)。

(作者单位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三中学)。

使用导学案心得

我认为新的导学案好,因为新的导学案多了自评和测评,在学会了导学案上的有些知识,做完导学案关于这一课知识之后,可以自我评测一下。测下来发现没有掌握的话,可以问老师。掌握了就可以把导学案放在一旁,平时要多看看,让这一课知识印在你的脑子里。这样在考试中遇到这方面知识,你轻而易举就能把它做出来。

我觉得发在导学案之后要认真看一下导学案的知识,它引导你认真阅读书上的知识,鼓励你努力去预习。这样,就能了解了新课,课上的时候也就不会听不懂了。考试之前多阅读导学案,考试就没有问题了。

对于有效使用导学案,我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认真看导学案,一边看一边用不同方式勾划出来非常重要的知识关键;还可以把书上的'例题、练习,在导学案反面练习,一边在看导学案,一边看书上的课后练习,这样趁热打铁,可以增加做作业的效果,也可以使书后练习的题目正确率更高。

对于不做导学案的同学我的建议是:让组长负责督促,比如晚上打电话给对方父母,让他们的父母督促他们做。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可以打电话给组长的家长,这样一个人管5个人,5个人管25个人,这样就可以管柱全班了。

使用导学案心得

上午,丁亚凤组长主持大家参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分成了三部分,首先由陈珠老师组织一节利用导学案的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紧接着王芸老师分享自己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理解,最后大家进行交流想法。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理解,也让我发现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借助陈珠老师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了解到导学案的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创设情境――预习反馈――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展示提升――教师点拨――小结巩固。在这节课中,陈珠老师的导入接近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课中充分的`利用了导学案,教学过程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作用。课后,将陈珠老师的课与自己利用导学案上过的课做比较,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课上并没有体现出导学案的作用,而且课堂把握不够好,不太敢放手让学生去研讨。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利用导学案进行到导学式的教学,就应该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的能力。

通过王芸老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分享,我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的设计不仅是要完成问题探究、知识整理、巩固练习等要求,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而且在设计达标检测的时候,要注意题型多样、紧扣考点、题量和难度适中,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