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模板15篇)

时间:2023-10-21 00:27:39 作者:飞雪 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模板15篇)

每一位参与运动会的同学都将收获难忘的回忆和精彩的竞技体验。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运动会宣传语,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欢迎大家观看年度盛事,一起见证运动会的精彩。

六年级数学日记

张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她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她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张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想出了各种办法,总能使我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去学习。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让我们做。如果谁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和老师拍手的奖励。我全做对了,心里很激动,想到老师和我拍手会有什么感觉和景象。

“叮零零……”放学了。做对的同学争着往张老师那儿跑,我也不例外。轮到我了,我慢慢地把手伸过去,一只温暖的大手在我的手上轻轻地拍了一下,我觉得一股热气充满全身。从此,我更爱学习了。

还有一次,我马虎了,做错了一道题,名字被记到了黑板上。张老师对我说:“马虎了吧?蒿晨,努力吧。老师盼望你期末考好呢。”我听了,含着泪点了点头。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我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明白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能够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能够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五放学回家,刚洗完手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忽然想起昨日请外婆帮忙买数学科普读物的事儿来,于是问道:“外婆,有没有帮我买书呀?”“当然。”外婆拿起两本书,“你说《马小跳玩数学》好看,我就买了。但是这书只有六年级的,我就只好买这个了。”我拿起书随意翻了翻便又随手放在桌边。“这书能够的,多谢啦!”我对外婆说。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随手放着的书,说:“张一涵啊,这书不错,如果你都会做,那么你就已经超过五年级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个简单的吧!”“好啊,我必须会做出来的!”我自信地说。“你听好了啊,题目这么写:”外公翻了一页,道:“刚刚结束了男子800米赛跑,马小跳急着将比赛结果告诉大家。甲运动员说:‘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学也来凑热闹:‘甲不是第四。’最后张达补充:‘他们的号码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们的名次。“我立刻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算起来。“好啦!你看看我对不对!甲就是一号,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对啦,你怎样算的`?”外公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当然明白。甲说丙比自我快,第三的同学说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丙比甲快,是第一。因为号码与名次不一样,丁就是第三,乙则是第四。”“不错嘛!聪明!”外公夸我道,“但是你也不能骄傲,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最为奇妙的,你必须要读好它!”“嗯!”我也笑了笑,“我明白!就像张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你明白得越多,不明白的也就越多。数学啊,真是奇妙呢!”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头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仅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终,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之后,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数学日记

生活中的数学很多,这不我也发现了一个,寒假到了,寒假作业依次发了下来,我一天改写写多少呢?我想一天语、数大本写两页英语写四页,因为语数大本都是37页所以37/2=18.5(天)约是19天写完,而英语有61页61/4=15.25(天)约是16天,过了几天爸爸觉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便改成语、数一天写三页37/3=12.333(天)约是13天写完,这样就可省下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又过了几天,我学的很好,爸爸带我送我去吃德克士,我们要脆皮炸鸡我们有打折卡打两折,我们买了两个9/2*2=9(元),超级鸡腿堡、夏威夷菠萝鸡腿堡、鲜橙汁、百事可乐、13*2+7+7。5+9=49.5(元)。

生活中的数学多的数不胜数,等待你我去发现!

六年级数学日记

“冬冬,快去做张数学试卷!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还不紧不慢的,真不自觉。”妈妈又唠叨了起来,我也只好惟命是从,乖乖地去做试卷了。

我拿起笔,飞一般地写起了试卷,可做到了一题,我手中的笔停住了。这一题的题目是这样的:3辆卡车要将910吨水泥运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辆比第二辆多运30吨,第三辆比第二辆少运20吨。3辆卡车各运多少吨?这种题目可是有点儿棘手啊。和以前我们做过的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类型的题目可不一样,以前都是只有两个数要求,可这一次要求三个数。我想了很久,终于是豁然开朗,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做这种题的方法和以前做过的也一样,只不过是换个形式罢了。于是,我便做了起来。因为不知道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所以先算第二辆的,用“910—30+20=900(吨)”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多运30吨水泥,所以要减去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少运20吨水泥,所以要加上20吨,算出三辆卡车如果全是第二辆卡车运水泥的吨数共运多少吨,再用“900÷3=300(吨)”算出第二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由于题目中说了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多运水泥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少运20吨,我们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吨)”算出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用“300—20=280(吨)”算出第三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就这样,我把这一题的答案轻轻松松地算了出来。

自从做出了这一题后,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数学是活的,是瞬息万变的,有些新的题型都不过是把旧的题型换个形式或说法而已,我们只有跟着它变,用已经学会的旧方法来解决新的题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的奥秘,在数学王国中不断地进步。

六年级数学日记

学校的数学题不难,题都会做,但是拿到满分的时候却不多,不是除和除以没看清,就是忘写单位名称,要不然就是计算有误,总是扣个一两分。问问同学,不少人和我同病相怜答卷时潇潇洒洒,发卷后后悔不已。这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不认真!

计算和审题是个难啃的骨头,为了它,老师可费尽了心思。比如做百分数题时为了让我们找好单位1,老师绞尽脑汁想出个好方法:先判断1是否已知或间接已知,如果已知则用乘法,未知则用除法或方程,并且要一字一句的审,标出易错的地方。这方法实施了没几天,则在审题方面大有改观。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这样审题太麻烦,耽误时间,没几天又开始犯老毛病,做题屡屡出错,无论老师如何嘱咐、三令五申,还是有不少同学栽跟头。因为考试出错毕竟是少数,大家老怀有侥幸心理,而且总想快点做完,不愿意落在后面。慢工出细活,速度一快,错误也就接踵而来。

老师经常说:认真可以弥补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足。真的.是如此,或许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因为认真而给了自己更多成功的机会,少丢了许多分数,而我们这些自作聪明的小马虎却在做题时给自己判了死刑。

六年级数学日记

冬天到了,今年的冬天特别冷。

妈妈带我到商店买东西,我看见店里有一批一次性的暖宝宝和一批电力暖宝宝。正好我觉得冷,就对妈妈说:“妈妈,这几天天冷,我们买一些暖宝宝吧!”妈妈听了笑笑说:“好呀!但你要算算哪个合算?”我想一个电力暖宝宝是30元,而一个一次性暖宝宝是6毛钱,一个电力暖宝宝一次充电要15分钟,还需要3毛钱的电费,只能保温120分钟,但一次性暖宝宝用了12个小时之后就不能再用了,就以一天12小时来计算的话,一次性暖宝宝只需一个就花6毛钱,电力暖宝宝就要花电费6x0.3=1.8毛钱,也就说明电力暖宝宝不加本钱光花电费还比一次性的贵。我就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算出来了,买一次性的实惠,电力暖宝宝非但价格贵,而且还有可能爆炸,即不方便也不环保。”妈妈赞同了我的说法,就买了一次性的暖宝宝。

原来生活中也有数学呀!所以我们学的知识是无处不在呢!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教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教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教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先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教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先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头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明白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在这些基础中,我们要注意要找准单位“1”,找准后,这道题你就正确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数又回来了,我们将再次探索这一位“老朋友”。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六上午,我与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与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与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六年级数学日记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十八家菜市场买菜,采购一天的.“配”。

到了菜场,爸爸先是买胡萝卜和鱼,而后爸爸决定排骨和蘑菇让我去买,亲身体验如何与菜贩做交流。我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了,所以我先是走到肉铺前,这个老板很热情,说他的猪肉是本地猪,又便宜,我就说了爸爸事先教我的,问:“排骨多少一斤?”。老板回答:“给别人都是22块钱,给你小朋友就20块吧。”我高兴说:“我要一斤。”称好排骨,爸爸要求老板剁小块点,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个老板把排骨装到袋子里时,又从别处切了一小块肉放进去。

我们又走到蔬菜摊前,“老板,蘑菇多少钱一斤?”我问道。“12块一斤。”忙碌的老板说。“那拿10个干净的大点的吧。”把10个大蘑菇放到称上一称,电子称显示是9块2,老板说:“再加一个正好10块钱吧。”说着又放了一个小蘑菇。我感觉卖猪肉和卖蘑菇的老板都很会做生意,总会想办法让你多买些。

我们这次在那里买了一条鲳鱼8两重,一斤80元,64块钱;排骨买一斤,每斤20元;蘑菇买8两3,一斤12元,共10块钱;胡萝卜买6两,一斤4元,2块4。合计96.4元。

六年级数学日记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数学课后,教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教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境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先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我先把书上的资料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经过预习,我明白了估算538÷62时,能够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先,预习能够帮忙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理解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能够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也离不开数学,我从一上学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测量和计算,在姥爷的指导下,我不但学会了计算三角形和多变形的面积,还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我想:规则物体的体积用数学公式计算并不难,如果是不规则物体,它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姥爷,姥爷给我找了两块不规则的鹅卵石和一个脸盆,让我自己想办法用学到的知识计算出鹅卵石的体积。我想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水,对呀!用水测量,于是,我用脸盆接了半盆水,把鹅卵石放入水中,使鹅卵石被水淹没,待水面平静后,在水面处做上记号,拿出鹅卵石,称出水盆(包括水)的重量是1520克,然后,再往脸盆里加水,一直加到放鹅卵石时水面的记号处,再称出脸盆(包括水)。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一看完题目,就明白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经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